但是,對剛剛夭折的新政的實際謀劃人康有為及其一班子人員,李鴻章卻與他們有著很大的隔閡;造成隔閡的原因,不在學理上和策略上,而在感情上。


    甲午海戰失敗,李鴻章被康有為及康的同誌們罵為漢奸、賣國賊,已夠傷他的心了。後來強學會成立,他打發家人持兩千兩銀子要求人會,而遭到嚴拒。這對他來說,更是臉麵掃盡。於是李鴻章不再與康黨發生任何聯繫。對康黨這次的慘敗,李鴻章多多少少有點幸災樂禍。不過,作為一個淮軍統帥出身的國家重臣,他的胸懷尚不至於褊狹到不能容罵他的人。在心靈深處。


    他還是欣賞康有為、梁啓超的。百日新政期間,李鴻章一直安居在賢良寺裏,靜觀時局變化,可與否,他都不置一言。


    這天,他接到由軍機處送來的火漆密封的信函,心裏想:兩三年了,還沒有收到一封如此函件,老夫早已是一個閑雲野鶴了,還有什麽重大的國事要問我?待到拆開看時,李鴻章怔了半晌。廢立皇上,這是何等重大的事!做過多年翰林的李鴻章熟稔史冊,知道歷史上凡有廢立的時候,均是局勢動亂的時候,廢也好,立也好,往往都沒有達到期望的目標,反而加重動盪。典型的例子如東漢末期,廢立之事經常發生,導致的結果是權臣執政,朝廷威望下降,政局進一步惡化。大清立國二百多年來,除康熙朝外,從未有過廢立之事。當初康熙爺對於太子的廢立慎而又慎,即便太子作惡多端也還是想方設法盡量不廢。最後,實在到了不可救藥的程度,才下狠心廢黜,從而實行傳之後世的藏名於金匣的建儲製。然而,就是這樣的慎重,也引發了諸子爭位、骨肉相鬥的朝局。歷史的經驗值得借鑑,廢立之事,不是萬不得已,決不可輕率行之。


    李鴻章對歷史感嘆一番後,又回到眼前來。他並不認為光緒是一個非廢不可的昏暴之君,即使如密函所說的“身患重病”,也不能成為理由。皇上今年才三十八歲,正當英年,病得再重也是可以治癒的,不必因此而廢黜。再說,皇上並無兒子,若是廢了,又由誰來繼位,豈不又要引起一場近支王府之間的爭鬥?但李鴻章知道太後很恨皇上,以他如今伴食之身來規諫此事,力量不夠,而真正有力量的,是太後所懼怕的洋人;如果洋人反對,那太後就不敢了。但自己如今的地位也不宜到各國公使館去探聽此事呀!


    苦苦思索良久後,富有權謀的李鴻章突然有了極好的主意!


    李鴻章悄悄來到定阜大街慶王府。老於世故的奕劻在王府客廳契蘭齋,熱情地接待了這位已無往日威風的落魄大學士。


    坐定,寒暄之後,李鴻章說:“廢立大事,老朽不敢與聞,承蒙王爺和軍機處看得起,告知這等機密大事。老朽認為,處眼下局勢,這等大事,一是太後聖心裁奪,二是要探一探各國的態度。”


    奕劻是一個極為看重洋人的王爺,忙點頭說:“中堂說的是。西洋各列強都與我們大清建有外交往來,他們自然會很重視這件事,探聽一下他們的態度很重要。中堂與外人打了幾十年的交道,又剛從歐美回來不久,與各國公使館交往頗深,可否就請中堂到公使館去探聽探聽?”


    “唉!”李鴻章長嘆一聲後說,“洋人都是勢利的人,我如今無權無勢,不過一閑人而已,怎麽能去公使館探聽這等重大的事?即便去,他們也不會對我講真話。”


    奕劻說:“中堂說的也有道理,還有什麽別的辦法可以探知公使館的態度嗎?”


    李鴻章想了想說:“辦法也不是沒有,老朽有一個主意,也不知可行不可行?”


    奕劻忙說:“中堂有什麽好主意,盡管說。”


    李鴻章說:“我離開直督已經有三年了,各國公使都以為我現在是一個拿薪俸養老的人,不過問朝政,他們自然也就不會和我談朝政。如果太後能讓我暫時到哪個省代理一下總督的話,各國公使知道朝廷又要用我了,必定會來祝賀,那時我就會順便跟他們談起這件事,探一探他們的口氣。”


    奕劻是個精於權術的老政客,李鴻章這番話背後的真正目的,他一聽就明白了:無非是不安於賦閑,欲藉此機會向朝廷要個總督的實職.他在心裏冷笑了一聲後,轉個念頭又想:李鴻章的這個主意也是可行的,若不找個由頭,又如何能與公使館接觸?太後對兩廣總督譚鍾麟不太滿意,不如建議他去廣州取代譚鍾麟,兩廣洋務多,李比譚更合適。


    想到這裏,奕劻笑道:“中堂這個主意很好,我明天和禮王爺商議後,就奏請太後。”


    世鐸也認為此法可行,一同麵見慈禧,請放李鴻章兩廣總督,替代不善於與洋人打交道的譚鍾麟。慈禧答應了。


    果然,各國公使館聽說李鴻章外放兩廣總督,紛紛前來祝賀。英國公使心直口快,不等李鴻章轉彎抹角探聽,先自問了起來:“聽說貴國要廢掉大皇帝,有這事嗎?”


    李鴻章就勢說:“廢立的事,我沒有聽說過。不過,即便真有這事,也是中國的內政,貴國是不能幹預的。”


    英國公使氣傲地說:“這當然是貴國的內政,我們大英帝國是不會幹涉的。隻是,我們隻認得‘光緒,二字,若是換別的人做大皇帝,我們承認不承認,還得請示敝國政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