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很討厭慈禧,從來不用太後、老佛爺這樣的尊稱來叫她,通常呼她為老太婆,有時氣起來,還會罵她老妖婆、老惡婆。


    梁啓超說:“要說兵丁,六十六鎮綠營可謂一群吃糧的蛀蟲,隻是嚇唬老百姓,打起仗來一點用都沒有,天下真正管用的軍隊隻有四支:一支是張之洞在江南練的自強軍,二是董福祥的甘軍,三是聶士成的武衛前軍,再加上袁世凱的新建陸軍,我們隻能從張、董、聶、袁四人考慮。”


    譚嗣同說:“張之洞在江南練的自強軍,現在由劉坤一在掌管。劉坤一也是個老邁昏庸的人,這支兵不要考慮。董福祥的甘軍和聶士成的武衛前軍,早巳奉榮祿之命,分別從甘肅來到長辛店、從京郊來到天津,榮祿是太後的人,這兩支兵力已在太後的掌握之中,不可能再聽皇上的命令來對抗太後。現在惟一可考慮的便是袁世凱的新建陸軍了。”


    “袁世凱可用。”康有為立即接言,“乙未年我辦強學會時,袁世凱剛從朝鮮回來便來找我人會,又捐五百兩銀子。這事卓如也知道。”


    梁啓超說:“袁世凱在國外十多年,與日本和西洋各國打交道多,眼界開闊,頭腦清楚。我和他談過一上午的話,他給我的印象很深,是個可資信任的領兵之人。”


    譚嗣同說:“要想得到袁世凱的實心擁戴,必須請皇上給他越級提拔。他現在隻是一個道員銜,我看可以由皇上賞他一個侍郎銜。他必然感恩戴德,在危急之中為皇上效命。”


    梁啓超說:“我以為,不如幹脆勸皇上遷都上海,離開北京。老太婆捨不得頤和園,她不會跟著到上海去。擺脫老太婆,皇上就可以自主了。”


    康有為說:“幾年前,我就提出遷都一事,或遷上海,或遷廣州都可以。滬穗風氣開通,遠比北京好。但這是以後的事,遠水不能救近渴,眼下還是復生的主意好。事不宜遲,復生你趕緊回去,和叔嶠商量,擬個摺子,最好能麵見皇上,當麵說清。我和卓如過會就到日、俄等國公使館去遊說。”


    譚嗣同剛出門,便遇到了急急趕來的楊銳。楊銳告訴譚嗣同,已將密詔事告訴了一早進去當差的林旭、劉光第。譚嗣同也把籠絡袁世凱的主意告訴楊銳,楊銳同意。他知道袁世凱這幾天正在京師,住在西郊法華寺。小站練兵處在法華寺長租一間僧房,作為聯絡及辦事的處所。


    譚嗣同說:“這真是天遂人願,看來袁世凱是皇上的護法天神韋馱。”


    楊銳說:“你回到瀏陽會館去準備摺子,我回宮,在軍機處值廬等候王鑑齋。跟他約好,正午十二時讓他到值廬取摺子。你在十二時之前把摺子繕好帶到值廬來。”


    “行,就這樣辦。”


    一切都按照他們的安排在順利進行著。


    十一時半,譚嗣同風急火燎地送來奏摺。十二時,王鑑齋準時來值廬提取。半個小時後,楊銳、譚嗣同見王鑑齋急如星火般出宮。六時許,就見到袁世凱風塵僕僕地跨進景運門。


    楊、譚、劉、林四位新章京在心裏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約一個小時後,又見袁世凱氣宇軒昂地從遵義門裏走了出來。借著薄暮的餘光,他們看見這位新建陸軍統領的臉上洋洋有喜色,便知道他一定是從道員升為侍郎了。眾皆欣慰。


    不料第二天傍晚,幾乎在楊銳被緊急召見的同一個時刻,林旭也被皇上召見,同樣奉了一道密詔出宮。


    翌日上午,在康有為的主持下,梁啓超、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緊急聚會於南海會館。首先由林旭宣讀密詔:


    朕今命汝督辦官報,實有不得已之苦衷,非楮墨所能罄也。汝可迅速出外,不可遲延。汝一片忠愛熱腸,朕所深悉,應愛惜身體,善自調攝,將來更效驅馳。朕有厚望焉。著康有為迅速前往上海,毋得遷延觀望。特諭。


    康有為聽了這道諭旨,又大聲痛哭了一場。眾人或跟著流淚,或板臉握拳,盡在悲憤之中。


    林旭首先說:“皇上想仿效西洋議會,開懋勤殿議新政,遭到榮祿、剛毅的反對,太後也加以斥責。皇上心裏非常痛苦,深覺勢單力薄,難以對付舊派,看來京師近期內會有不測之變發生。為了維新大業的前途,請南海先生遵旨先去上海避一避。至於我林旭,決不離開京師,我要在這裏與那些老朽較量較量,大不了一死而已。”


    康有為說:“暾穀不怕死,難道我就怕死嗎?我也不去上海,留在京師輔佐皇上,與老妖婆鬥到底!”


    林旭激動地說:“我林旭死不足惜,南海先生乃維新變法的旗幟,隻要南海先生不死,中國的維新大業就沒有失敗。”


    梁啓超說:“暾穀說得有道理,先生宜速離北京去上海。我們都留在這裏,靜觀事態的變化。”


    劉光第說:“皇上眼下心情焦急,諭旨所說的話難免有過頭之處。依我看,目前並不是失敗之時,我們不要太悲觀。”


    譚嗣同猛地一拍座椅扶手,厲聲道:“我看,一不做二不休,幹脆借九月天津閱兵之時,來個非常之舉,將老太婆及榮祿、剛毅都抓起來,看誰還敢反對變法!”


    這真是石破天驚,又好比山崩地裂,譚嗣同的這幾句話把大家都給鎮住了。一時間,南海會館的氣氛如雪飄冰封,酷暑之中,仿佛覺得冷風颼颼,寒意逼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