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馬隊快速地穿過大門,就在轎車從腳邊碾過的時候,翁同龢再次抬起頭來睜大眼睛望了一眼。他清楚地看見了皇上,看見皇上清瘦的臉龐上掛著兩串淚珠。翁同龢頓時暈了過去……


    翁同龢回到家裏的時候,家裏依舊處在祝壽的喜慶氣氛中。昨天下午,由侄子狀元出身的內閣學士翁曾源出麵,在家裏辦起了十桌壽筵,準備熱熱鬧鬧地為三叔暖壽。直到天黑的時候,仍沒有見壽星爺回府。大家都知道壽星爺是隨皇上去園子見太後,國事自然重於過生,遂都不在意。眾人興高采烈地頻頻舉杯,祝賀壽翁福星高照,健康長壽。


    客人們直到夜深才散去。第二天,翁氏家人及張謇等幾個最貼心的門生舊屬,仍在等候壽星爺的回來,準備當麵向他拜壽祝賀。黃昏時,翁同龢一身疲倦、愁眉不展地進了大門,見四處紅燈高掛,壽幛滿目,他無限哀傷地擺了擺手,有氣無力地對侄兒說:“都撤了它吧,我要收拾行李,回常熟替你爺爺守墓去了。”


    翁曾源和一旁的張謇大吃一驚,忙問何故。翁同龢一聲不吭,低首走進臥房,衣服鞋襪都沒脫,倒床便睡。


    翁曾源問僕人這是怎麽回事。


    僕人哭喪著臉說:“大人平白無故地便給革了!”


    真正是晴天一聲霹靂,偌大的一個相國府,立時處於一片驚恐與慌亂之中。翁曾源、張謇等人都湧進臥房,或問具體情形,或勸慰寬懷,翁同龢隻是搖頭嘆氣,並不多說話。


    甲午年大魁天下的張謇,從老師的遭遇中看清了仕途黃粱夢的真相,更加堅定離開官場、走實業救國之路的誌向。他安慰翁同龢:“恩師,不要太悲傷。過些天,我也要離京回江蘇。南通離常熟很近,我會常來看您的。我準備在南通辦蠶桑養殖業和紗廠,待事情粗有頭緒後,我就來接您去南通看看。”


    翁同龢浮腫的臉上泛出一絲笑容來,正要說些什麽,突然大門外傳來一聲高叫:“王公公奉聖旨到!”


    猶如滿天陰霾裏忽然綻開一線亮光,翁府上下頓時一喜。翁同龢在侄兒和門生的陪同下走到中堂,跪下接旨。


    王鑑齋高聲唱道:“奉皇上聖諭,賞翁同龢壽禮:人參六兩,紅棗二斤,掛麵四斤,葛帽一頂,紗圍一襲。欽此!”


    隨侍一旁的兩個小太監捧著壽禮來到翁同龢麵前,翁曾源代三叔收下。人參通常不是壽禮,而是賜給榮歸故裏的高齡大員的禮物。皇上送人參,顯然表明在他的眼裏,師傅不是革員,而是衣錦回鄉的功臣。翁同龢感激皇上的情誼,望天叩首:“臣翁同穌謝皇上天恩高厚,至死不忘皇上恩德!”


    說完站起,請王鑑齋坐下喝茶。


    王鑑齋小聲說:“皇上要奴才特為告訴相國,回籍後千萬要放寬胸襟保重身體,皇上會時刻記住您的。”


    如一股春風吹拂,像一道晨曦照射,翁同穌積壓在胸中兩天來的憂鬱痛苦瞬時間化去了許多。他含著淚花,激動地對王鑑齋說:“請公公務必稟奏皇上,切莫為老臣擔心,皇上自己要注意珍攝龍體。請皇上不管遇到多大阻力,都要把變法維新的大業推行下去,隻有行新政才能救大清,隻有行新政才會有皇上的一切!”


    皇上沒有革翁同穌的職,皇上依然在為翁同龢祝壽,皇上在殷殷叮囑回籍的翁同龢。當翁曾源和張謇把這一情況告訴京師官場的時候,那些素日與翁同龢友善且支持變法的官員們心裏都清楚,是太後惱怒翁同龢。但太後高齡六十有四,皇上青春尚隻二十八,皇上今後的日子還長著哩。一旦太後山陵崩,也就是翁同穌東山再起的時候。於是,數日後,前門車站出現一場京城罕見的送別罷黜大員回籍的場麵。


    以孫家鼐、王文韶為首的一批朝廷重臣,以盛昱、徐致靖為首的一批六部九卿科道官員和以張謇為代表的一批少年新進,還有國子監裏一部分關心國是熱心變革的士子,共五百來人聚集一起,與穿戴整齊心緒平和的翁同龢一一話別。


    連李鴻章都打發他的兒子經方,持著他的親筆函前來送行。張謇更是當眾吟誦他專為送老師回籍而作的一首七律:


    蘭陵舊望漢廷尊,保傅艱危海內論。潛絕孤懷成眾謗,去將微罪報殊恩。


    青山居士初裁服,白髮中書未有園。江南煙水好相見,七年前約故應溫。


    眾人祝願老相國一路平安,且寬心回家休息一段時期,過不了多久一定會重返都門。


    翁同龢也抱著與眾人一樣的心思:遲早會回來的。他神態款款地與大家告別,雖略有傷感卻是充滿著希望地踏上了南歸之路。他哪曾料到,百日後隨著變法的失敗,光緒的被囚,遠在常熟的翁同解也跟著罪加一等:交付地方官嚴加看管,不許隨便走動。


    從那以後,翁同穌便處於荊天棘地之中,再無出頭之日。八年後,一代名臣含恨去世,長留人間的並不是他數十年的師德相業,而是彌留之際那首催人淚下的五言小詩:六十年中事,淒涼到蓋棺。不將兩行淚,輕向汝曹彈。


    二 奉旨進京的張之洞突然半途折回


    翁同龢革職一事,不僅沒有阻住光緒的變法,反而大大刺傷了光緒的自尊,他帶著亢奮甚至變態的情緒,以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決斷和激烈,快速推行他的新政。光緒這樣做,或許是想以霹靂手段來做救亡圖強的大業,也或許是不顧一切孤注一擲來維護他那遭到挫傷的帝王尊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