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裏,譚繼洵兩眼發紅,似有淚水在眼角邊流動。七十老翁的舐犢之情,使得張之洞不能不答應。


    “好。令郎一表非俗,當是瑚璉之器,即算現在走了點彎路,也不為怪。據說胡文忠公在年輕時也曾走過一段彎路,文忠公父親心中焦急,倒是他的嶽翁陶文毅公看出他疏散行為中的鴻鵠大誌,勸老太爺不要過急,到時一切都會好的。自古來英雄豪傑都有一些不循常規之舉,令郎說不定也會是胡文忠公那樣的英豪。我倒是很喜歡他,你叫他今晚到我家裏來。我告辭了。”


    張之洞居然將兒子許為胡林翼式的人物,這令譚繼洵興奮莫名。他一時間竟忘記了留張之洞吃晚飯,連連激動地說:“謝謝,謝謝香帥,犬子今夜一定會來登門求教!”


    斷黑的時候,譚嗣同在一個老家僕的陪同下,來到了湖廣總督衙門。為了表示親切,張之洞在二進院落東邊小書房裏,接待這位“海內四公子”之一的譚公子。


    大冷的天氣,張之洞身穿絲棉、狐皮還感抵禦不住嚴寒,又在書房裏生了一大鐵盆炭火,而譚嗣同進門便脫去西式黑呢披風,露出一身緊束的短裝來。他隻穿著薄薄的棉襖和兩層布的夾褲,腳上穿著褐色牛皮靴,長長的靴幫將及膝蓋,靴幫上是一層又一層的繩箍。這一身打扮與瘦精的身材、深陷的雙目相配合,顯露出一股大異通常貴家公子的精悍、豪爽的英氣來。


    這的確是個非一般的人!


    張之洞在譚嗣同進門那一刻所表現的沒有任何虛套的禮節和風風火火的舉止中,已經有了這個強烈的感覺。


    “三公子,聽說你現在又有了一個新的字號。”張之洞親切地望著譚嗣同笑著說。


    “是的,我為自己新起了字號叫壯飛。香帥,您怎麽知道了?”


    等閑人物,不管年齡多大、官位多高,在張之洞麵前都有幾分畏懼之感,譚嗣同卻不這樣。這並非因為他父親是巡撫的緣故,而是他天生就是這種無所畏懼無所顧忌的性格。


    “你刻了詩集四處分送而不送我,是認為我這個老頭子不懂詩嗎?”張之洞撫須笑著,笑容中流露的是長輩的慈祥。


    譚嗣同前向將自己的詩作匯集起來,取個名字叫《莽蒼蒼齋詩》,印了三百本,署名壯飛。原來是從詩集上看到的!總督衙門的人都沒送,他又是從哪裏看到的呢?


    “香帥是詩壇泰鬥,沒送是不敢送。我的那些塗鴉之作哪敢煩瀆香帥清神。”


    “但你的詩已耗了我的清神。楊叔嶠帶著你的詩集來江寧接我,那天夜晚我讀了半夜。”


    譚嗣同和楊銳很投緣。楊銳到京師後,他們之間常有書信往來,《莽蒼蒼齋詩》印好後,譚嗣同寄了十冊給楊銳,請他代為分贈京中諸友人。


    “叔嶠喜歡你的《瀟湘晚景圖》二篇的第一篇:搦搦簫聲搦搦風,瀟湘水綠楚天空,向人指點山深處,家在蘭煙竹雨中。說是得《楚辭》之風。我卻喜歡你的第二篇:我所思兮隔野煙,畫中情緒最悽然。懸知一葉扁舟上,涼月滿湖秋夢圓。這篇更像《楚辭》,它得的是《楚辭》之神。”


    張之洞居然可以隨口吟出自己的兩首詩來,而且給予很高的評價,心性高傲、身在官衙卻瞧不起官宦的譚嗣同不覺對張之洞刮目相看,表現出他平生極少有的謙虛來:“謝謝香帥的厚愛,香帥的高評,晚生擔當不起。”


    “三公子,我從這首詩中看出你心中好像有很重的隱憂。”張之洞試圖用迂迴的方式來開導譚嗣同。他覺得譚繼洵的分析有道理,先不談他的怪誕心思,而從開啟他心靈的幽閉開始。“三公子,人生的災難,是人人都會遇到的。你十二歲喪母,比起老夫來又強多了。老夫四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雖然功名還算順遂,但老夫中年以前連喪三妻,又痛失長女,晚年則有喪子之痛。盡管命運這樣多舛,老夫依然豁達以待,坦然接受種種打擊,以平和之心看待人世,不忌不刻,不怨不尤。三公子,你剛過三十,前程還大得很,聽老夫的話,去掉心頭的隱憂,快快樂樂地讀書應試,為朝廷為國家做事。”


    知子莫如父,譚繼洶對兒子的分析是深中肯綮的。


    母親早逝,父親寵愛小妾冷落兒子,長年生活在沒有親情的環境中。這是譚嗣同一生中刻骨銘心的悲傷,也是造成他孤冷性格的重要原因。四次鄉試不第,琴瑟不睦中年無子,使他的悲傷和孤冷更加重幾分。


    但是,張之洞想錯丫。有不少男人,他真正的最深重的憂傷是不願意說給別人聽的,更何況譚嗣同這樣一條心高如天骨硬如鐵的湖湘漢子!他在嘴角邊淺淺地一笑後,淡淡地說:“香帥說對了,我心中是有隱憂,但這不是對身世的隱憂,而是對國家對百姓的隱憂。”


    .“憂國憂民,這是自古聖賢傳下來的美德,當然是值得欽敬發揚的。但聖賢也為後人做出了榜樣,他們並不把憂傷積壓在心裏,更不把憂傷轉化為怨尤,而是以此激勵自己,設法為國辦事,為民造福。”


    譚嗣同堅定地說:“我正是這樣想這樣做的。”


    張之洞愣了一下,他沒有想到這位譚公於是如此聽不進別人的話。想到譚繼洶的懇求,也為了搶救這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張之洞壓下心頭的不快,繼續說:“譚公子,聽乃翁說你有些過激的心思,他頗為你擔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