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根其實對這些不感興趣,便說:“我陪您去定慧寺吧!”
張之洞想了想說:“那你先去寺裏告訴他們,我和叔嶠過會兒就來。”
大根邁開大步先走了。
張之洞對楊銳說:“我們找個背風向陽的地方坐坐,我要跟你說幾句重要的話。”
楊銳明白,遂陪著張之洞找了一個溫暖的山坳處,二人席地坐在一個枯草坪上。張之洞輕聲說:“叔嶠,聽說皇上體格不強壯,是真的嗎?”
楊銳斂容答:“皇上是不夠強壯,但也沒有大病,隻是弱點罷了。”
張之洞又問:“太後身體還好嗎?”
“太後倒是硬硬朗朗的。”
張之洞沉思片刻又問:“依你看,太後對朝廷的事還管得多不多?”
楊銳想了下說:“朝廷上的事,大部分還是皇上在管著,太後一般不管。”
張之洞點點頭說:“你上次信上說,皇上看了康有為的摺子,賞識他,又說翁、李、孫幾位中堂都支持康有為。那為何要解散強學會,查封他們辦的報紙呢?”
楊銳說:“據說這是太後的旨意,皇上其實是不同意的,強學會變為官書局,就是皇上和太後之間的妥協。”
稍停一會,張之洞又問:“依你看,京師對維新變法這些事到底是怎樣的態度?”
“香師,我可以肯定地告訴您,”楊銳不假思考地說。“對維新變法,除開極個別的滿蒙親貴外,絕大部分官員都是支持的。聽說太後也不是完全反對變革,隻是厭惡結會集議這類舉動,怕有不測事發生。”
“太後顧慮的有道理。”張之洞點點頭問:“叔嶠,你跟康有為接觸得較多,你認為康有為這個人有沒有異心?”
“絕對沒有。”楊銳堅定地說,“康有為的性格雖有點狂傲,但人是絕對忠誠的,對國家對朝廷是真心愛護的。我曾仔細觀察過他,此人是個古今少有的血性漢子。”
“叔嶠,你認為在康有為身邊有沒有真正的國士?”
“有!”楊銳肯定地說,“至少他的門生梁啓超就是一個。此人卓犖英邁,學問文章不在乃師之下。其心地之光明、性情之率直,又要勝過乃師。”
梁啓超的名字,張之洞是聽過的,又知道他也是廣東人,十五歲中舉,是個神童,後被貴州籍的主考李端棻所看中,招為妹婿。張之洞生長於貴州,對貴州特別有感情,他心裏無端對這個從未謀麵的貴州女婿生發出好感來。
“你下次見到梁啓超,告訴他,若他路過武昌,可以投刺求見我。”
“好。”楊銳高興地說,“他對您也是很敬重仰慕的。”
張之洞抬起頭來,見太陽已掛在頭頂了,便起身說:“我們到定慧寺去吧,剛才我們之間的談話,你不要對任何人說起。”
楊銳重重地點點頭。
說話間,二人來到了定慧寺。定慧寺建於東漢興平年間,初名普濟寺,後又改為焦山寺,幹隆皇帝下江南時,賜名定慧寺。傳說著《文心雕龍》的劉勰晚年出家於此寺。定慧寺與杭州的雲林禪寺、天台的國清寺號為江南三大名寺。山門外,住持苦丁法師已率領十餘名執事人員恭候多時,見到張之洞、楊銳後忙合十行禮,自報家門,然後像迎接佛祖臨世一樣地將他們二人迎進雲水堂貴賓室。略坐片刻,苦丁法師親自陪著張之洞、楊銳觀看寺內建築。
定慧寺果然不愧千年名剎,殿閣眾多,規模壯闊,供奉的菩薩塑像金光燦爛,往來的眾僧也衣著鮮亮。張之洞無心在此,便對苦丁說:“十多年前,朝廷有位禮部侍郎路過寶剎,曾應方丈之求,將身上所係的一根玉帶留下,此事法師知道嗎?”
。知道,知道。”苦丁忙答,“那時寒寺方丈是傳篆法師,小僧為監院,當時小僧也在場。侍郎說要學蘇學士,留下一根玉帶,問我們願不願意珍藏。我們答應了。”
“侍郎的名字你還記得嗎?”
“記得,記得。”苦丁不用思索就答,“侍郎大人的名字叫寶廷,號竹坡。後來還聽說寶大人是皇親,寺僧把這根帶子就看得更重了。”
“寶大人的帶子還在嗎?”
“在,在,小寺一直珍藏著。”
“領我們去看看吧!”
“大人請!”
苦丁陪著張之洞和楊銳登上了位於定慧寺後院的藏經樓。走進藏經樓二樓東邊的一間房子,苦丁介紹:“這間房子收藏著海內外施主贈送給寒寺的珍貴物品,有天竺國贈的貝葉經,西藏高僧所贈的念珠,還有不少玉佛、金佛、如意、血經等,寶大人的帶子就存在這裏。”
說罷,苦丁親手從木架上取下一個尺餘長四寸餘寬二寸餘厚的黑木匣子來。打開匣子,裏麵果然摺疊著一根黑色玉帶。
張之洞和楊銳凝眸諦視良久。苦丁取出玉帶,露出一張稍為泛黃的白宣紙條。苦丁說:“這是當年寶大人捐帶時寫下的條子。
楊銳將紙條取出展開,張之洞看那上麵寫著:北宋神宗年間,蘇學士贈玉帶於鎮江金山寺。大清光緒六年吉日,寶學士留玉帶於鎮江焦山寺。兩學士、兩玉帶、兩名寺,誰曰文壇如今無趣事,有寶學士之舉,足見今世有雅人。寶竹坡親書。
張之洞想了想說:“那你先去寺裏告訴他們,我和叔嶠過會兒就來。”
大根邁開大步先走了。
張之洞對楊銳說:“我們找個背風向陽的地方坐坐,我要跟你說幾句重要的話。”
楊銳明白,遂陪著張之洞找了一個溫暖的山坳處,二人席地坐在一個枯草坪上。張之洞輕聲說:“叔嶠,聽說皇上體格不強壯,是真的嗎?”
楊銳斂容答:“皇上是不夠強壯,但也沒有大病,隻是弱點罷了。”
張之洞又問:“太後身體還好嗎?”
“太後倒是硬硬朗朗的。”
張之洞沉思片刻又問:“依你看,太後對朝廷的事還管得多不多?”
楊銳想了下說:“朝廷上的事,大部分還是皇上在管著,太後一般不管。”
張之洞點點頭說:“你上次信上說,皇上看了康有為的摺子,賞識他,又說翁、李、孫幾位中堂都支持康有為。那為何要解散強學會,查封他們辦的報紙呢?”
楊銳說:“據說這是太後的旨意,皇上其實是不同意的,強學會變為官書局,就是皇上和太後之間的妥協。”
稍停一會,張之洞又問:“依你看,京師對維新變法這些事到底是怎樣的態度?”
“香師,我可以肯定地告訴您,”楊銳不假思考地說。“對維新變法,除開極個別的滿蒙親貴外,絕大部分官員都是支持的。聽說太後也不是完全反對變革,隻是厭惡結會集議這類舉動,怕有不測事發生。”
“太後顧慮的有道理。”張之洞點點頭問:“叔嶠,你跟康有為接觸得較多,你認為康有為這個人有沒有異心?”
“絕對沒有。”楊銳堅定地說,“康有為的性格雖有點狂傲,但人是絕對忠誠的,對國家對朝廷是真心愛護的。我曾仔細觀察過他,此人是個古今少有的血性漢子。”
“叔嶠,你認為在康有為身邊有沒有真正的國士?”
“有!”楊銳肯定地說,“至少他的門生梁啓超就是一個。此人卓犖英邁,學問文章不在乃師之下。其心地之光明、性情之率直,又要勝過乃師。”
梁啓超的名字,張之洞是聽過的,又知道他也是廣東人,十五歲中舉,是個神童,後被貴州籍的主考李端棻所看中,招為妹婿。張之洞生長於貴州,對貴州特別有感情,他心裏無端對這個從未謀麵的貴州女婿生發出好感來。
“你下次見到梁啓超,告訴他,若他路過武昌,可以投刺求見我。”
“好。”楊銳高興地說,“他對您也是很敬重仰慕的。”
張之洞抬起頭來,見太陽已掛在頭頂了,便起身說:“我們到定慧寺去吧,剛才我們之間的談話,你不要對任何人說起。”
楊銳重重地點點頭。
說話間,二人來到了定慧寺。定慧寺建於東漢興平年間,初名普濟寺,後又改為焦山寺,幹隆皇帝下江南時,賜名定慧寺。傳說著《文心雕龍》的劉勰晚年出家於此寺。定慧寺與杭州的雲林禪寺、天台的國清寺號為江南三大名寺。山門外,住持苦丁法師已率領十餘名執事人員恭候多時,見到張之洞、楊銳後忙合十行禮,自報家門,然後像迎接佛祖臨世一樣地將他們二人迎進雲水堂貴賓室。略坐片刻,苦丁法師親自陪著張之洞、楊銳觀看寺內建築。
定慧寺果然不愧千年名剎,殿閣眾多,規模壯闊,供奉的菩薩塑像金光燦爛,往來的眾僧也衣著鮮亮。張之洞無心在此,便對苦丁說:“十多年前,朝廷有位禮部侍郎路過寶剎,曾應方丈之求,將身上所係的一根玉帶留下,此事法師知道嗎?”
。知道,知道。”苦丁忙答,“那時寒寺方丈是傳篆法師,小僧為監院,當時小僧也在場。侍郎說要學蘇學士,留下一根玉帶,問我們願不願意珍藏。我們答應了。”
“侍郎的名字你還記得嗎?”
“記得,記得。”苦丁不用思索就答,“侍郎大人的名字叫寶廷,號竹坡。後來還聽說寶大人是皇親,寺僧把這根帶子就看得更重了。”
“寶大人的帶子還在嗎?”
“在,在,小寺一直珍藏著。”
“領我們去看看吧!”
“大人請!”
苦丁陪著張之洞和楊銳登上了位於定慧寺後院的藏經樓。走進藏經樓二樓東邊的一間房子,苦丁介紹:“這間房子收藏著海內外施主贈送給寒寺的珍貴物品,有天竺國贈的貝葉經,西藏高僧所贈的念珠,還有不少玉佛、金佛、如意、血經等,寶大人的帶子就存在這裏。”
說罷,苦丁親手從木架上取下一個尺餘長四寸餘寬二寸餘厚的黑木匣子來。打開匣子,裏麵果然摺疊著一根黑色玉帶。
張之洞和楊銳凝眸諦視良久。苦丁取出玉帶,露出一張稍為泛黃的白宣紙條。苦丁說:“這是當年寶大人捐帶時寫下的條子。
楊銳將紙條取出展開,張之洞看那上麵寫著:北宋神宗年間,蘇學士贈玉帶於鎮江金山寺。大清光緒六年吉日,寶學士留玉帶於鎮江焦山寺。兩學士、兩玉帶、兩名寺,誰曰文壇如今無趣事,有寶學士之舉,足見今世有雅人。寶竹坡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