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他借三十萬,他拿得出嗎?”


    “我想他拿得出。”


    “好吧,試試看吧。”張之洞說,“現在隻剩下這條路了。”


    “還有一條路可走。”王之春頗有成竹地說,“官銀私銀之外,尚有洋銀可借。”


    “啊,是的,你提醒了我。”張之洞的心情開朗起來。“馬丕瑤、盛宣懷那裏若借不到的話,我們就向香港滙豐銀行去借。隻是湖北的關稅收入不如廣東,擔保的條件不硬。”


    “我們握有一個很硬的條件呀!”


    張之洞一喜:“你說的是什麽?”


    “香帥,”王之春的雙眼裏閃著亮光,“我們可以拿今後煉出的鋼鐵來擔保哇!”


    “爵堂,你真有辦法。”


    張之洞拍了拍王之春的肩膀快樂地笑了起來,心想:這人心眼兒真是活絡得很,可惜,兩湖這樣能辦事的官員太少了!


    沒有多久,馬丕瑤回了親筆函:“十五萬借款單理應遵命照辦,隻是廣西實在貧困不堪,千方百計,才隻湊出九萬兩,剩下六萬兩當再過兩個月籌措。敬希寬諒。”


    張之洞知馬丕瑤是個實誠君子,便回函說有九萬已很感激了,廣西窮困,剩下的六萬不必費神了。


    至於王之春推薦的借主,其為人則遠比馬丕瑤要複雜得多。住在天津的盛宣懷,此時已升任天津海關道兼津海關監督和中國電報總局督辦,輪船招商局督辦,集中國最肥的官缺和最賺錢的洋務企業頭目於一身。他上得李鴻章的寵信,下靠包括鄭觀應在內一批人才的襄助,精明強幹,長袖善舞,把個亦官亦商的事業做得轟轟烈烈紅紅火火。若論個人資財而言,說他富甲天下並不過分。早在二十多年前他便看中了湖北的煤鐵,知道那都是能發大財的好東西。那年專程去上海拜訪赴任途中的張之洞,便是衝著那些黑金子的,若張之洞同意,讓他來辦更好,即使不同意也給張之洞備一個案。所以當後來張之洞謝絕了他的要求後,他並不後悔此行。這幾年來,他一直以極大的興趣關注著龜山腳下的那座鐵廠,不止一次地感嘆張之洞的見識和魄力不僅遠在一般平庸督撫之上,而且駸駸然直追李鴻章。張之洞比李鴻章年輕二十多歲,如此看來,執明的督撫牛耳,領將來政壇風騷的,豈不正是這顆冉冉而升的新星麽?盛宣懷多麽想和張之洞拉近關係,可張之洞不像李鴻章,清高而自負,難以靠攏。


    去年鄭觀應陪同張謇從武漢回到上海後,又到天津去了一次,向盛宣懷談起了鐵廠的狀況。這位《盛世危言》的作者眼光比世人尖利高遠,如同他能從常人眼裏的盛世背後看出潛在的巨大危機一樣,他也看出了表麵風光的鐵廠背後存在的許多弊端:衙門作派,無人真正負責,人浮於事,鋪張浪費嚴重,技術工匠缺乏,管理渙散,整個鐵廠好比一隻蒙著虎皮而沒有血肉的假老虎。鄭觀應預料這個鐵廠很難辦得成功,今後不是負債纍纍,便是中途夭折,難有別的好出路。盛宣懷盡管沒有親自去看,但他相信鄭觀應的分析不錯。這正中了他的預見。盛宣懷辦了二十多年的洋務,也與許多外國企業家有深交,積自己的經驗和別人的研究,他清醒地認識到,洋務這個從洋人那裏傳過來的玩意兒,隻能按洋人那套辦法去做;若隻知從洋人那裏移來機器和技術,而不把洋人成功的管理措施移過來,所謂的洋務便徒有外殼而沒有內質,徒有皮毛而沒有靈魂。張之洞把鐵廠辦成今日這個樣子,恰恰是因為他不懂這個道理而沿用官場一套的緣故。


    當然,鐵廠尚未建成投產,存在的這些弊病目前還不至於形成大的障礙,也隻有鄭觀應這樣的人才看得出。正在興頭上的張之洞可能根本發現不了,即使看出些,估計他也不會太重視。有一次他跟李鴻章略微說了說。李鴻章冷笑道,張香濤那人一貫大言欺世,他辦鐵廠,煉不煉得出鋼鐵是次要的,他圖的是虛名。


    盛宣懷知道李、張二人成見甚深,李鴻章說的是挖苦話。鐵廠即便今後辦不成功,但張之洞本人的氣魄還是可嘉的。盛宣懷對張之洞在湖北辦的洋務局廠仍投人很大的關注。


    現在這位號稱理財能手的湖廣總督因銀錢的困窘,來向他借錢了。通常人麵對借錢的事都頭痛,盛宣懷對張之洞的借錢卻是高興得很。這主要還不是因為張之洞日後會取代李鴻章而預為張本,而是因為他看準漢陽鐵廠不管是成是敗,都會是一個巨大的存在。他樂意插手其間。


    接到張之洞的借款信函,他的第一個反應是幹脆送他三十萬兩,不要還了。但轉念又想,是不是太巴結了,李鴻章知道後又會怎樣看待自己呢?如此贈送好比捐款,自己不成了慈善家嗎?四海之內,盼望捐款的人千千萬萬,你今後如何應付?要不,不要張之洞的利息?想想也覺得不妥,無息貸款在國外是用來扶助貧窮,建鐵廠並不屬於此類。最後盛宣懷決定按票號利息的一半借三十萬銀子給湖北。這是屬於低息貸款的範疇,彼此之間既顯示友好又不至於傷自尊心。


    張之洞接到盛宣懷的信後,果然大為高興。


    經過兩個多月的突擊搶建,兩個主要廠:煉生鐵廠與煉熟鐵廠都已初步建好,煉生鐵廠已安裝好購自比利時的高爐兩座,煉熟鐵廠也已裝好購自英國的攪煉爐一組四座。其他如機器廠、魚片鉤釘廠、造鐵貨廠、軋鋼軌廠已經基本建成,煙囪已高高地豎起八座,大冶的鐵礦石、馬鞍山的煤也在工廠空坪上堆起了六座小山。又配備大小鬥車四十五輛,各種料車大平板車四十輛,還有載重吊車四輛。張之洞每隔八九天要親自來鐵廠視察一次,對工廠的進度很滿意。每次來他都要讚揚蔡錫勇一番,鼓勵他再接再厲。蔡錫勇雖有一肚皮不合時宜的話,麵對著熱情似火的總督,隻得把它藏在肚裏不說出來。看看離預定日期隻有一個月了,蔡錫勇實在忍不住要說話了,因為麵臨的許多難題非得要總督本人才能解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