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自家住,當然舒舒服服,但不知張製台明天什麽時候出衙門,來早了,怕衙門未開,來遲了,有可能見不到。住這裏,苦是苦一點,但明天早上決不會誤事。在候見廳冷坐了一整天的呂縣令,此時仿佛突然開了竅:張製台今天是有意懲罰我,也在考驗我,他是在看我的態度。
“請你轉告張製台,為了明天能順利得到召見,卑職今晚就睡在總督衙門客房。”
“好,那我就帶呂太爺去客房吧!”
第二天一早,天還沒亮,呂文魁就起床盥洗,然後一人坐在候見廳等候。剛到七點鍾,衙役就將他帶到張之洞的麵前。
張之洞冷冷地盯著呂文魁,好長時間不說話,盯得呂文魁的兩隻腿直打哆嗦。“呂縣令,有人說你是馬鞍山事件的幕後支持者。”
呂文魁嚇了一大跳,忙分辯:“卑職不是支持者,卑職是辦事不力。”
“你不要急於辯解。”張之洞打斷呂文魁的話。“我問你,馬鞍山三家煤窯每年交縣衙門三千兩稅銀,是不是真的?”
呂文魁猶豫了一下,答道:“有這回事。”
“這筆銀子用到哪裏去了?”
“大多數用在修路補橋、賑災恤貧等事情上。”呂文魁回答得麻利,像是真這樣做似的。
“哼!”張之洞冷笑一聲。“既然是在做好事,為何不見你稟告知府和巡撫。”
呂文魁不做聲。
張之洞厲聲道:“據本部堂所知,這筆稅金並非用在百姓上,而是用在官場上了。正因為有這個好處,你才庇護三大家煤窯,阻撓煤礦局。本部堂本想參掉你這個縣令,看在你態度尚好,暫不罷你的官。你回江夏後將歷年來所得馬鞍山稅金報一個明細帳單來,聽候核查。另外,罰三大煤窯一萬五千銀子,一家五千兩,限十天內交齊。這一萬五千兩銀子,本部堂一兩不要,完全交給煤礦局,用於開發馬鞍山煤井。若十天內辦不了這件事,你摘下翎頂來見我!你去吧!”
呂文魁木然聽完這段訓話後,垂頭喪氣地走出總督衙門。
傍晚,張之洞回到衙門,徐建寅已在這裏等候好一會子了。他告訴總督,他上午去巡撫衙門,表示對譚撫台處理馬鞍山一事的謝忱,得知譚撫台因此事已氣得生病臥床。張之洞本對譚繼洵很是不滿,一聽說老頭子為此而生病,心裏頓時對他寬諒了許多。沉吟片刻,他把兒子仁梃喚了進來。
二十二歲的張仁梃長得比父親略為清秀點,在師傅桑治平多年教導下,他不僅學問根基打得紮實,而且器局開闊,眼光遠大。張之洞對這個--兒子很滿意,認為他比大哥仁權要強得多。
張之洞對兒子說:“你去準備幾樣瓜果糕點,明天一早去巡撫衙門,代我去看望譚撫台。譚撫台年紀大了,又生著病,你不要在那裏坐得太久了。看一看,轉達我的問候,說幾句安慰的話就回來。讓大根陪你去。”
張之洞還是第一次派兒子代他出門看望人,怕他年輕不懂事,遂仔仔細細地吩咐著。
仁梃感覺到父親對自己的信任,突然間有一種已長大成人的感覺,興奮地領下了這道父命。
第二天一早,大根陪著仁梃來到巡撫衙門。門房見是總督的二少爺來問候撫台,十分殷勤。撫署總文案出來接待,又親自陪著來到譚繼洵的臥房。譚繼洵得知後,硬是掙紮著起床親自接見。他見仁梃長得一表人才,舉止也很得體,甚是高興,對張之洞的這番舉動也頗為心暖。
為了答謝總督的心意,待仁梃走後,他把自己的小兒子叫過來,吩咐兒子明日到督署去代他謝謝張製台。譚繼洵的這個小兒子不是別人,正是日後感天動地泣鬼神的一代人傑譚嗣同。
譚嗣同雖貴為巡撫公子,年紀輕輕卻經歷過許多不幸。若說起人生幸福來,他遠不及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
譚嗣同同治四年出生在北京,那時他的父親正在戶部做山西司員外郎。譚嗣同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母親徐氏為父親的髮妻。他出生的那年,父親納妾盧氏,盧氏比丈夫小二十三歲。在譚繼洵的眼裏,十八歲的小妾遠比四十出頭的髮妻漂亮動人,他的愛心幾乎全部轉到盧氏的身上,而盧氏又是一個心胸狹窄的自私女人。從此,原本和諧的家庭埋下了多事種子。
嗣同七歲那年,大哥回瀏陽完婚,因為嫡庶不和,徐氏有意借兒子完婚之機離開北京。嗣同與二哥留在父親身邊讀書。徐氏走後,盧氏便把平日積壓在心裏的怨恨向嗣同兄弟發泄。嗣同年幼,更成了盧氏經常打罵的對象,盧氏又在譚繼洵麵前大說他的壞話,使得他失去了父愛,小小的年紀,便開始懂得以少言寡語、含恨忍痛來應對世事。一年後,徐氏從瀏陽回來,見到小兒子骨瘦如柴、木訥呆滯,傷心痛哭。七八歲年紀,正是一個人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這一年的精神創傷為譚嗣同特立獨行的性格奠下了基礎。
光緒二年春天,北京流行白喉。出嫁不久的二姐染上此病,隨後,母親徐氏和長兄也染上了,五天之內,三人先後去世。十二歲的譚嗣同也感染上了。他在床上昏死三天三夜,竟然甦醒過來,留下一條命,父親因而又給他取了個“復生”的名。這段家庭慘故給譚嗣同打擊極大,多少年後,每一提及此事,便欷噓流淚。不久,二哥護送母親及大哥的靈柩回瀏陽安葬,並留在家鄉主持家務。嗣同仍住京師讀書。從那以後,後母盧氏便將譚嗣同視為眼中之釘,想方設法虐待他。譚繼洵公務繁忙,不理家事,在盧氏的挑唆下,也不喜歡這個死裏逃生的兒子。
“請你轉告張製台,為了明天能順利得到召見,卑職今晚就睡在總督衙門客房。”
“好,那我就帶呂太爺去客房吧!”
第二天一早,天還沒亮,呂文魁就起床盥洗,然後一人坐在候見廳等候。剛到七點鍾,衙役就將他帶到張之洞的麵前。
張之洞冷冷地盯著呂文魁,好長時間不說話,盯得呂文魁的兩隻腿直打哆嗦。“呂縣令,有人說你是馬鞍山事件的幕後支持者。”
呂文魁嚇了一大跳,忙分辯:“卑職不是支持者,卑職是辦事不力。”
“你不要急於辯解。”張之洞打斷呂文魁的話。“我問你,馬鞍山三家煤窯每年交縣衙門三千兩稅銀,是不是真的?”
呂文魁猶豫了一下,答道:“有這回事。”
“這筆銀子用到哪裏去了?”
“大多數用在修路補橋、賑災恤貧等事情上。”呂文魁回答得麻利,像是真這樣做似的。
“哼!”張之洞冷笑一聲。“既然是在做好事,為何不見你稟告知府和巡撫。”
呂文魁不做聲。
張之洞厲聲道:“據本部堂所知,這筆稅金並非用在百姓上,而是用在官場上了。正因為有這個好處,你才庇護三大家煤窯,阻撓煤礦局。本部堂本想參掉你這個縣令,看在你態度尚好,暫不罷你的官。你回江夏後將歷年來所得馬鞍山稅金報一個明細帳單來,聽候核查。另外,罰三大煤窯一萬五千銀子,一家五千兩,限十天內交齊。這一萬五千兩銀子,本部堂一兩不要,完全交給煤礦局,用於開發馬鞍山煤井。若十天內辦不了這件事,你摘下翎頂來見我!你去吧!”
呂文魁木然聽完這段訓話後,垂頭喪氣地走出總督衙門。
傍晚,張之洞回到衙門,徐建寅已在這裏等候好一會子了。他告訴總督,他上午去巡撫衙門,表示對譚撫台處理馬鞍山一事的謝忱,得知譚撫台因此事已氣得生病臥床。張之洞本對譚繼洵很是不滿,一聽說老頭子為此而生病,心裏頓時對他寬諒了許多。沉吟片刻,他把兒子仁梃喚了進來。
二十二歲的張仁梃長得比父親略為清秀點,在師傅桑治平多年教導下,他不僅學問根基打得紮實,而且器局開闊,眼光遠大。張之洞對這個--兒子很滿意,認為他比大哥仁權要強得多。
張之洞對兒子說:“你去準備幾樣瓜果糕點,明天一早去巡撫衙門,代我去看望譚撫台。譚撫台年紀大了,又生著病,你不要在那裏坐得太久了。看一看,轉達我的問候,說幾句安慰的話就回來。讓大根陪你去。”
張之洞還是第一次派兒子代他出門看望人,怕他年輕不懂事,遂仔仔細細地吩咐著。
仁梃感覺到父親對自己的信任,突然間有一種已長大成人的感覺,興奮地領下了這道父命。
第二天一早,大根陪著仁梃來到巡撫衙門。門房見是總督的二少爺來問候撫台,十分殷勤。撫署總文案出來接待,又親自陪著來到譚繼洵的臥房。譚繼洵得知後,硬是掙紮著起床親自接見。他見仁梃長得一表人才,舉止也很得體,甚是高興,對張之洞的這番舉動也頗為心暖。
為了答謝總督的心意,待仁梃走後,他把自己的小兒子叫過來,吩咐兒子明日到督署去代他謝謝張製台。譚繼洵的這個小兒子不是別人,正是日後感天動地泣鬼神的一代人傑譚嗣同。
譚嗣同雖貴為巡撫公子,年紀輕輕卻經歷過許多不幸。若說起人生幸福來,他遠不及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
譚嗣同同治四年出生在北京,那時他的父親正在戶部做山西司員外郎。譚嗣同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母親徐氏為父親的髮妻。他出生的那年,父親納妾盧氏,盧氏比丈夫小二十三歲。在譚繼洵的眼裏,十八歲的小妾遠比四十出頭的髮妻漂亮動人,他的愛心幾乎全部轉到盧氏的身上,而盧氏又是一個心胸狹窄的自私女人。從此,原本和諧的家庭埋下了多事種子。
嗣同七歲那年,大哥回瀏陽完婚,因為嫡庶不和,徐氏有意借兒子完婚之機離開北京。嗣同與二哥留在父親身邊讀書。徐氏走後,盧氏便把平日積壓在心裏的怨恨向嗣同兄弟發泄。嗣同年幼,更成了盧氏經常打罵的對象,盧氏又在譚繼洵麵前大說他的壞話,使得他失去了父愛,小小的年紀,便開始懂得以少言寡語、含恨忍痛來應對世事。一年後,徐氏從瀏陽回來,見到小兒子骨瘦如柴、木訥呆滯,傷心痛哭。七八歲年紀,正是一個人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這一年的精神創傷為譚嗣同特立獨行的性格奠下了基礎。
光緒二年春天,北京流行白喉。出嫁不久的二姐染上此病,隨後,母親徐氏和長兄也染上了,五天之內,三人先後去世。十二歲的譚嗣同也感染上了。他在床上昏死三天三夜,竟然甦醒過來,留下一條命,父親因而又給他取了個“復生”的名。這段家庭慘故給譚嗣同打擊極大,多少年後,每一提及此事,便欷噓流淚。不久,二哥護送母親及大哥的靈柩回瀏陽安葬,並留在家鄉主持家務。嗣同仍住京師讀書。從那以後,後母盧氏便將譚嗣同視為眼中之釘,想方設法虐待他。譚繼洵公務繁忙,不理家事,在盧氏的挑唆下,也不喜歡這個死裏逃生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