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方丈,是監院。”
佛寺名日世外淨土,其實和俗世官場一樣的等級森嚴。凡初具規模的佛寺都有嚴格管理製度,寺裏地位最高的僧人為方丈,方丈之下為監院,監院負責管理寺內一切事務,猶如總管。接下來依次為負責接待的知客僧,負責糾察的僧值,負責僧客的維那,負責繕事的典座,負責客房的寮元,負責方丈室事務的衣缽和負責文書的書記。自監院之下至書記,號稱八大執事,各司其職,上下分明。
“這監院名叫清寂。”徐致祥興味極濃地說下去,“清寂在狀子上說,湖廣總督衙門總文案趙茂昌奉總督之命,購買歸元寺寺產辦鐵廠。趙茂昌與歸元寺方丈、知客僧、維那互相勾結,從中牟取暴利。趙茂昌接受了方丈的賄賂三千兩銀子,而方丈、知客僧、維那又從賣得二萬三千兩銀子裏分別私吞一千兩、六百兩和四百兩,方丈、知客僧和維那拿了這筆黑心銀子在寺外買私宅、養女人,敗壞寺規。歸元寺眾僧憤恨不已,請大理寺作主,嚴懲這批不法之徒。”
葆庚拍手大笑:“有趣有趣,和尚買私宅養女人,歸元寺是海內名剎,出了這等事,真是大新聞。老兄,這個清寂不僅告了官員,也連和尚一起告了。”
徐致祥也笑道:“大理寺原本不受這種狀子,但同僚們都興致很高地接收了。一是和尚告官及和尚內訌都頗為有味,二來為那個監院著想,事情牽涉到湖廣總督衙門,湖北還有哪個衙門敢受理這個訴訟?他來上告大理寺,也是不得已。”
葆庚試探著問:“和老,這牽涉到湖廣總督衙門的事,你就不怕惹麻煩嗎,張之洞那人仗著關外大捷的功勞,現在是眼睛長在頭頂上,老虎屁股摸不得!”
“我跟張之洞同在翰林院多年,我怕什麽?他張之洞的底細我還不清楚嗎?哼。”徐致祥從鼻子裏冒出的這一聲“哼”,十足地表露他的心態。“張之洞這些年太得意了,我得在他的頭上敲幾下。”
徐致祥的確與張之洞在翰苑共事多年,與張佩綸、張之洞等人一樣,他也是個喜歡上疏言事的人。但他缺乏張佩綸的精闢和張之洞的穩重,易於衝動,好出風頭,常常事情尚未全部弄清便急著上折,生怕人家搶了頭功似的。故而他上疏雖多,影響大的卻極少,當時以李鴻藻為首領的京師清流黨也不怎麽看重他。同為言官,眼看張之洞名滿天下,而自己卻聲名遠不及,他心裏總免不了有點酸酸的。這種酸妒感隨著張之洞的仕途大順而愈加濃烈。
更重要的是,他與張之洞在洋務一事上所持觀點大相逕庭。光緒十年,在中國要不要修建鐵路的大爭論中,徐致祥連上了兩道措辭激烈的反對奏疏,被斥為荒謬,予以降三級處分。事隔四年,關於鐵路的討論再次展開,張之洞力主修建,並提出先建腹省幹線的主張,徐致祥仍持反對論。
徐致祥在朝廷高層中並不乏支持者。’去年,他的處分被撤銷後,立即擢升大理寺卿。他因此並不把時下正走紅的張之洞放在眼裏。歸元寺這樁事,無論於公於私,都令他快意無比。
徐致祥的態度很令葆庚欣慰。他思忖著:糾彈張之洞的事若由此人出麵,則是很合適的,隻是還得再摸摸他的底。
“張之洞是國家重臣,此事要謹慎點才是。”
徐致祥說:“這我懂。有人說,這兩年曾國荃、彭玉麟也相繼辭去,老一輩的中外大臣,隻剩下李鴻章、劉坤一,一個坐直隸,一個坐兩江,這天下第三位總督便是坐湖廣的張之洞。他是後起之秀,要不了幾年,領海內疆吏之首的便是此人了。敲他的頭,我當然會謹慎。實話對你說吧,葆翁,若沒有可靠的支持,我也不會輕舉妄動。”
“此人是誰?”葆庚的肥大圓頭湊了過去。
“翁同觫。”
“噢!”葆庚的小眼睛睜得圓圓的。他知道眼下國家的大權,名為握在二十一歲的皇上手裏,實際上是皇上的師傅翁同龢在操縱著。他沒想到,張之洞在朝中競有這樣的對頭。看來,張之洞的風光日子不會太久了。
“為歸元寺和尚告狀一事,我專門去翁府拜謁過翁師傅。他沒有絲毫遲疑地對我說,這個狀子大理寺要受理。莫說趙茂昌隻是湖廣總督衙門的總文案,就是湖廣總督本人又怎樣?貪汙受賄,天理不容,即便普通百姓告狀也得受理,何況出家人?若不是有十足的把握,料想他們也不至於走到這一步。你去辦吧,有什麽難處隻管找我好了。”
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張之洞呀,張之洞,你也會有今天!葆庚暗暗在心裏得意著。
“和老,翁師傅支持,其實就是皇上的支持,再也沒有別的顧慮了。”葆庚小聲說,“你有這個決心,兄弟我當助你一把。”
“葆翁如何助我?”
“張之洞這個人其實不可怕。他色厲內荏,外強中幹,看起來好像是個能幹的有操守的總督,其實大謬不然。我這次從廣州回來,親自聽到有關他在兩廣任上的不少荒謬。至於那個趙茂昌,更是一個壞透的小人,兩廣人恨之入骨。還有原廣東臬司王之春,也是個貪財厚斂之輩。張之洞對他們都信任有加,大肆包庇,前年又將他們調到湖廣。”
佛寺名日世外淨土,其實和俗世官場一樣的等級森嚴。凡初具規模的佛寺都有嚴格管理製度,寺裏地位最高的僧人為方丈,方丈之下為監院,監院負責管理寺內一切事務,猶如總管。接下來依次為負責接待的知客僧,負責糾察的僧值,負責僧客的維那,負責繕事的典座,負責客房的寮元,負責方丈室事務的衣缽和負責文書的書記。自監院之下至書記,號稱八大執事,各司其職,上下分明。
“這監院名叫清寂。”徐致祥興味極濃地說下去,“清寂在狀子上說,湖廣總督衙門總文案趙茂昌奉總督之命,購買歸元寺寺產辦鐵廠。趙茂昌與歸元寺方丈、知客僧、維那互相勾結,從中牟取暴利。趙茂昌接受了方丈的賄賂三千兩銀子,而方丈、知客僧、維那又從賣得二萬三千兩銀子裏分別私吞一千兩、六百兩和四百兩,方丈、知客僧和維那拿了這筆黑心銀子在寺外買私宅、養女人,敗壞寺規。歸元寺眾僧憤恨不已,請大理寺作主,嚴懲這批不法之徒。”
葆庚拍手大笑:“有趣有趣,和尚買私宅養女人,歸元寺是海內名剎,出了這等事,真是大新聞。老兄,這個清寂不僅告了官員,也連和尚一起告了。”
徐致祥也笑道:“大理寺原本不受這種狀子,但同僚們都興致很高地接收了。一是和尚告官及和尚內訌都頗為有味,二來為那個監院著想,事情牽涉到湖廣總督衙門,湖北還有哪個衙門敢受理這個訴訟?他來上告大理寺,也是不得已。”
葆庚試探著問:“和老,這牽涉到湖廣總督衙門的事,你就不怕惹麻煩嗎,張之洞那人仗著關外大捷的功勞,現在是眼睛長在頭頂上,老虎屁股摸不得!”
“我跟張之洞同在翰林院多年,我怕什麽?他張之洞的底細我還不清楚嗎?哼。”徐致祥從鼻子裏冒出的這一聲“哼”,十足地表露他的心態。“張之洞這些年太得意了,我得在他的頭上敲幾下。”
徐致祥的確與張之洞在翰苑共事多年,與張佩綸、張之洞等人一樣,他也是個喜歡上疏言事的人。但他缺乏張佩綸的精闢和張之洞的穩重,易於衝動,好出風頭,常常事情尚未全部弄清便急著上折,生怕人家搶了頭功似的。故而他上疏雖多,影響大的卻極少,當時以李鴻藻為首領的京師清流黨也不怎麽看重他。同為言官,眼看張之洞名滿天下,而自己卻聲名遠不及,他心裏總免不了有點酸酸的。這種酸妒感隨著張之洞的仕途大順而愈加濃烈。
更重要的是,他與張之洞在洋務一事上所持觀點大相逕庭。光緒十年,在中國要不要修建鐵路的大爭論中,徐致祥連上了兩道措辭激烈的反對奏疏,被斥為荒謬,予以降三級處分。事隔四年,關於鐵路的討論再次展開,張之洞力主修建,並提出先建腹省幹線的主張,徐致祥仍持反對論。
徐致祥在朝廷高層中並不乏支持者。’去年,他的處分被撤銷後,立即擢升大理寺卿。他因此並不把時下正走紅的張之洞放在眼裏。歸元寺這樁事,無論於公於私,都令他快意無比。
徐致祥的態度很令葆庚欣慰。他思忖著:糾彈張之洞的事若由此人出麵,則是很合適的,隻是還得再摸摸他的底。
“張之洞是國家重臣,此事要謹慎點才是。”
徐致祥說:“這我懂。有人說,這兩年曾國荃、彭玉麟也相繼辭去,老一輩的中外大臣,隻剩下李鴻章、劉坤一,一個坐直隸,一個坐兩江,這天下第三位總督便是坐湖廣的張之洞。他是後起之秀,要不了幾年,領海內疆吏之首的便是此人了。敲他的頭,我當然會謹慎。實話對你說吧,葆翁,若沒有可靠的支持,我也不會輕舉妄動。”
“此人是誰?”葆庚的肥大圓頭湊了過去。
“翁同觫。”
“噢!”葆庚的小眼睛睜得圓圓的。他知道眼下國家的大權,名為握在二十一歲的皇上手裏,實際上是皇上的師傅翁同龢在操縱著。他沒想到,張之洞在朝中競有這樣的對頭。看來,張之洞的風光日子不會太久了。
“為歸元寺和尚告狀一事,我專門去翁府拜謁過翁師傅。他沒有絲毫遲疑地對我說,這個狀子大理寺要受理。莫說趙茂昌隻是湖廣總督衙門的總文案,就是湖廣總督本人又怎樣?貪汙受賄,天理不容,即便普通百姓告狀也得受理,何況出家人?若不是有十足的把握,料想他們也不至於走到這一步。你去辦吧,有什麽難處隻管找我好了。”
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張之洞呀,張之洞,你也會有今天!葆庚暗暗在心裏得意著。
“和老,翁師傅支持,其實就是皇上的支持,再也沒有別的顧慮了。”葆庚小聲說,“你有這個決心,兄弟我當助你一把。”
“葆翁如何助我?”
“張之洞這個人其實不可怕。他色厲內荏,外強中幹,看起來好像是個能幹的有操守的總督,其實大謬不然。我這次從廣州回來,親自聽到有關他在兩廣任上的不少荒謬。至於那個趙茂昌,更是一個壞透的小人,兩廣人恨之入骨。還有原廣東臬司王之春,也是個貪財厚斂之輩。張之洞對他們都信任有加,大肆包庇,前年又將他們調到湖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