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鐵廠的興建工程仍在按計劃進行。河堤早已建好,廠址也早已填平,煉鋼廠、軋鋼廠、鋼條廠、電機廠、翻砂廠、修理廠等主要工廠也在次第興建。從英、美等國購買的各種機器遠渡重洋,從吳淞口進入長江,然後溯江而上,源源不斷地運到臨江門碼頭,搬運到龜山腳下。大冶鐵礦、馬鞍山煤礦在徐建寅的指揮下,也在加速建設中。張之洞隔三四天便要親自來一趟鐵廠工地,看著工地上一片忙忙碌碌的景象,聽著蔡錫勇談著各種問題,眼見龜山腳下這塊土地上正在日新月異,蓬勃發展,他心裏高興。尤其是昕栗殿先報喜不報憂的稟報,他更是得意。現在,他要騰出手來辦一件所到之處必辦不可的大事一創辦學堂,促進學政。
位於武昌營坊口都司湖畔的經心書院,是同治八年張之洞任湖北學政時創辦的,二十多年來,這所學堂為湖北培養上百名舉人進士,但近年來,卻有日漸衰敗之象。大前年都司湖漲水,浸坍了一部分齋舍,至今也沒修繕,幾個有名望的先生去別省任教,於是到經心書院來讀書的學子也減少了。張之洞來到這裏視察,見自己當年傾注極大心血辦起的這所書院,被弄成如此模樣,猶如眼見自己長大的兒子沒有成器似的,心裏十分難受。檢查原因,一是這些年學台無能,巡撫不重視,撥下的經費不足;二是書院的山長不是一個熱心教育的人,他更大的興趣是混跡官場,時常出沒於官府舉辦的各種活動中,而不是傳授學問作育人才的人師之頭領,因而招致一些正派教習的不滿,終至棄他而去。
張之洞決定整頓經心書院。他辭退那位熱心社交而不熱心教學的山長,將所賞識的梁鼎芬從廣東端溪書院請來出任經心書院的新山長。梁鼎芬這幾年在廣東辦端溪書院,積累了不少辦學經驗,又受風氣影響,頭腦裏增添許多新式學堂的觀念,他在察看了經心書院後,向張之洞提出一個宏大的計劃。
“香帥,這都司湖水光瀲灩,四周草木蔥蘢,是個辦書院的極好地點,依學生的直感,此地今後可出大人物。”
張之洞笑道:“這地方本是我親自選定的,可惜這二十年來書院沒辦好。現在由你來接辦,希望能應你剛才的話,在你做山長的時候,書院出一兩個大人物。”
梁鼎芬聽了這話,渾身熱血沸騰起來,說:“香帥如此看重學生,學生一定要鞠躬盡瘁,把書院辦好,不負香帥的期望。”
“好,書院的山長就應該都有這種想法。多出幾個舉人進士,自然是辦書院的目標,但真正的還是要作育能辦事的人才。許多舉人進士其實隻是書呆子,‘四書“五經’背得很熟,八股文也做得好,但處事卻不行,官也做不好。辦事為政,還得有真才實學才行。你今後長書院要多在這些方麵下功夫,尤其注重發現和培養那些有卓異才幹的人。今後書院若出一兩個曾文正公、胡文忠公那樣扭轉幹坤的大人物,你這個山長也就不朽了。”
張之洞的這番期待更激發梁鼎芬的熱情,他在心裏將原先的計劃又作了一番擴充:“香帥,學生想將經心書院作一番大的改造,辦成一所全國最大最新的書院。”
張之洞辦事一向喜以天下第一作為自己的目標,梁鼎芬也能有這個心思,這是他所最為欣賞的。他微笑著問:“全國最大最新的書院,這個想法很好,我支持你,你有些什麽舉措呢?”
“學生想首先得把這個書院的規模擴大,至少擴大一倍,其次得把教學門類增多。經心書院目前隻有經學、史學、理學、辭章學四門,學生想在這四個門類的基礎上再增經濟學和西學兩個門類。在西學裏開設算術、天文、地理、測量、化學、礦冶等科目。”
“這個想法好,”張之洞打斷梁鼎芬的話,“鐵廠、槍炮廠辦起後,很需要西洋人才,今後這方麵的人才要大量培養。你去聘兩個常年西學教習,鐵政局的洋匠們也可以兼兼課。”
“有香帥的支持,學生的膽子更壯了。第三個想法是要用高薪聘請全國最有名的各科教習。”
。書院辦得好不好,關鍵的一點就得看有沒有好教習。你用重金聘名宿,我同意。”
得到這句話,梁鼎芬的底氣更足了,“香帥同意,學生便可放心去做。眼下最大的問題就是銀子。學生思忖著,最要緊的是修繕舊房,新建齋舍,最少得要七八萬兩銀子才能動得手。學生想請香帥撥下這筆銀子。”
張之洞摸著鬍鬚思考片刻說:“七八萬兩銀子一時撥不出,先給你三萬,你拿去用著,我慢慢再調撥。”
“有三萬銀子,也可以先動手了。”
梁鼎芬滿意地起身告辭。
一個月後,他興沖沖地告訴張之洞一件事,武昌茶葉商會會長表示該會願意為經心書院捐款二十萬兩銀子,沒有別的要求,隻是希望書院每年能為茶商子弟留十個名額。
茶商的要求並非無根據。早在二三十年前的戰爭時期,朝廷就用“增廣名額”的辦法來獎勵捐助軍餉。每個省的鄉試中式名額是有定數的,不能增多。軍餉緊絀時,這也成了朝廷一條生財之道:全省多捐一百萬兩銀子,則擴大鄉試文武名額各一人,多捐二百萬兩,則擴大文武名額各兩名,並成為定例,永久不變。這其實和捐款買頂子是同一回事:用名器來換銀子。
位於武昌營坊口都司湖畔的經心書院,是同治八年張之洞任湖北學政時創辦的,二十多年來,這所學堂為湖北培養上百名舉人進士,但近年來,卻有日漸衰敗之象。大前年都司湖漲水,浸坍了一部分齋舍,至今也沒修繕,幾個有名望的先生去別省任教,於是到經心書院來讀書的學子也減少了。張之洞來到這裏視察,見自己當年傾注極大心血辦起的這所書院,被弄成如此模樣,猶如眼見自己長大的兒子沒有成器似的,心裏十分難受。檢查原因,一是這些年學台無能,巡撫不重視,撥下的經費不足;二是書院的山長不是一個熱心教育的人,他更大的興趣是混跡官場,時常出沒於官府舉辦的各種活動中,而不是傳授學問作育人才的人師之頭領,因而招致一些正派教習的不滿,終至棄他而去。
張之洞決定整頓經心書院。他辭退那位熱心社交而不熱心教學的山長,將所賞識的梁鼎芬從廣東端溪書院請來出任經心書院的新山長。梁鼎芬這幾年在廣東辦端溪書院,積累了不少辦學經驗,又受風氣影響,頭腦裏增添許多新式學堂的觀念,他在察看了經心書院後,向張之洞提出一個宏大的計劃。
“香帥,這都司湖水光瀲灩,四周草木蔥蘢,是個辦書院的極好地點,依學生的直感,此地今後可出大人物。”
張之洞笑道:“這地方本是我親自選定的,可惜這二十年來書院沒辦好。現在由你來接辦,希望能應你剛才的話,在你做山長的時候,書院出一兩個大人物。”
梁鼎芬聽了這話,渾身熱血沸騰起來,說:“香帥如此看重學生,學生一定要鞠躬盡瘁,把書院辦好,不負香帥的期望。”
“好,書院的山長就應該都有這種想法。多出幾個舉人進士,自然是辦書院的目標,但真正的還是要作育能辦事的人才。許多舉人進士其實隻是書呆子,‘四書“五經’背得很熟,八股文也做得好,但處事卻不行,官也做不好。辦事為政,還得有真才實學才行。你今後長書院要多在這些方麵下功夫,尤其注重發現和培養那些有卓異才幹的人。今後書院若出一兩個曾文正公、胡文忠公那樣扭轉幹坤的大人物,你這個山長也就不朽了。”
張之洞的這番期待更激發梁鼎芬的熱情,他在心裏將原先的計劃又作了一番擴充:“香帥,學生想將經心書院作一番大的改造,辦成一所全國最大最新的書院。”
張之洞辦事一向喜以天下第一作為自己的目標,梁鼎芬也能有這個心思,這是他所最為欣賞的。他微笑著問:“全國最大最新的書院,這個想法很好,我支持你,你有些什麽舉措呢?”
“學生想首先得把這個書院的規模擴大,至少擴大一倍,其次得把教學門類增多。經心書院目前隻有經學、史學、理學、辭章學四門,學生想在這四個門類的基礎上再增經濟學和西學兩個門類。在西學裏開設算術、天文、地理、測量、化學、礦冶等科目。”
“這個想法好,”張之洞打斷梁鼎芬的話,“鐵廠、槍炮廠辦起後,很需要西洋人才,今後這方麵的人才要大量培養。你去聘兩個常年西學教習,鐵政局的洋匠們也可以兼兼課。”
“有香帥的支持,學生的膽子更壯了。第三個想法是要用高薪聘請全國最有名的各科教習。”
。書院辦得好不好,關鍵的一點就得看有沒有好教習。你用重金聘名宿,我同意。”
得到這句話,梁鼎芬的底氣更足了,“香帥同意,學生便可放心去做。眼下最大的問題就是銀子。學生思忖著,最要緊的是修繕舊房,新建齋舍,最少得要七八萬兩銀子才能動得手。學生想請香帥撥下這筆銀子。”
張之洞摸著鬍鬚思考片刻說:“七八萬兩銀子一時撥不出,先給你三萬,你拿去用著,我慢慢再調撥。”
“有三萬銀子,也可以先動手了。”
梁鼎芬滿意地起身告辭。
一個月後,他興沖沖地告訴張之洞一件事,武昌茶葉商會會長表示該會願意為經心書院捐款二十萬兩銀子,沒有別的要求,隻是希望書院每年能為茶商子弟留十個名額。
茶商的要求並非無根據。早在二三十年前的戰爭時期,朝廷就用“增廣名額”的辦法來獎勵捐助軍餉。每個省的鄉試中式名額是有定數的,不能增多。軍餉緊絀時,這也成了朝廷一條生財之道:全省多捐一百萬兩銀子,則擴大鄉試文武名額各一人,多捐二百萬兩,則擴大文武名額各兩名,並成為定例,永久不變。這其實和捐款買頂子是同一回事:用名器來換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