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記性超人,卑職不勝佩服!”栗殿先連連稱頌,恨不得鼓掌歡呼。


    張之洞撫須的手放下,說:“蘇軾為什麽自號東坡,後人有多種說法。栗道,你主哪一說?”


    栗殿先僅知惟一的一個說法,還是他估計到張之洞會考問這個題目,昨夜臨時將捉刀人從經心書院請來詢問的。他為自己的先見之明暗自得意,遂侃侃而談:“蘇軾自號東坡的緣由,後人考證有多種,卑職認為源自白居易的東坡詩較可靠。蘇軾敬重白居易,尤其喜愛自居易作的東坡詩,其中《步東坡》一詩他曾多次書寫贈人,《步東坡》寫道:朝上東坡步,夕上東坡步,東坡何所愛,愛此新成樹’。在黃州時,他新建的房子落成。他在新房大廳四壁上畫滿大雪,署其名為東坡雪堂,以後便以東坡自號。”


    張之洞點點頭說:“不錯,此說最有道理。他的名作如前後《赤壁賦》等都寫在黃州東坡雪堂。”


    栗殿先畢竟是個老於世故的官吏,他知道若總等著張之洞的發問再回答,必然很容易露馬腳,不如反客為主,揀些自己知道的說給他聽,將他的思路引到自己所想好的線路上來,則可收取融洽談蘇的好氣氛。他努力追憶在與這部書的捉刀們聊天時所昕到的故事,終於讓他想起了一個,於是以一個蘇軾研究者的身分談著:“蘇東坡在東坡雪堂裏吟詩作文,勤奮讀書,為後世留下許多佳作,也留下不少佳話。”


    “哦。”果然,張之洞對“佳話”來了興趣,“說給我聽聽。”


    “有年冬天的晚上,雪堂外麵下著大雪,刮著寒風,天氣非常寒冷,蘇東坡在雪堂書齋裏讀杜牧的《阿房宮賦》。東坡很喜歡這篇賦,高聲朗誦了一遍又一遍,全然忘記已是半夜三更,也全然忘記外麵的風雪。他自己不冷不要緊,卻苦了書房外兩名值夜的老兵。他不睡老兵也不能睡,兩個老兵又冷又困,實在受不住了。一個老兵說,這文章寫得有什麽好,值得這樣反反覆覆地讀,害得我們跟著受苦,何人寫的,真是造孽!另一個說,我聽了半夜,沒聽出什麽味道來,隻有一句說出我的心裏話,‘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這句話正合你我兩人的心思。當時東坡的小兒子蘇過正在旁邊的一問房裏用功,聽到了兩個老兵的對話,第二天告訴父親。蘇東坡笑道:‘這漢子不枉跟了我這麽久,見識倒真還不錯。這句話不正是《阿房官賦》的點睛之語嗎?他看得多準!可惜不會寫文章,若是會寫文章,不在我之下。”


    張之洞笑著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東坡跟得久,耳濡目染,也成了半個文人。東坡三個兒子,個個文章出眾。特別是


    你剛才說的小兒子蘇過,不僅文章好,繪畫也得乃父之風。”


    栗殿先突然又想起捉刀者說起的蘇過的一個故事來,忙接下說:“蘇過被人稱為小東坡。據說宣和年間,他遊京師時寓居景德寺僧房。正是盛暑時節,忽然有一天,有幾個人抬著一乘小轎來到景德寺,聲稱奉旨來請蘇小東坡。蘇過不敢抗拒,隻好上轎。轎四周深色簾子遮住,轎頂敞開,上麵有一把涼傘遮著太陽。幾個人抬著轎子快步如飛,蘇過坐在轎中,兩旁的景物一點也看不到,隻覺耳邊風聲陣陣,人如在雲霧中飛騰。”


    張之洞聽得入迷了,禁不住插嘴:“莫不是上界神仙來請他?”


    坐在一旁的趙茂昌也笑了起來。


    栗殿先繼續說:“大約走了十多裏路,轎子停住。蘇過走出轎,麵前是一條長長的走廊,一個內侍前來迎接;走過長廊後,來到一座小殿堂。一進殿堂,隻見風流天子徽宗皇帝已坐在那裏等候他。徽宗身穿黃色袍子,頭戴青平冠,幾十個宮女環侍左右。蘇過不敢仰視,忙跪下叩頭,一會兒,便覺四周異香撲鼻,冷氣逼人。他側著眼睛看了看周圍,原來殿堂裏積冰如山,一陣陣香霧從冰山上噴出,真有點像是來到神仙境地。”


    張之洞笑道:“這位道君皇帝也不是凡夫俗子,說不定他此刻正在哪座仙觀裏參拜祖師爺哩!”


    “蘇過正在驚疑之際,皇上開口了:你是蘇軾的兒子,聽說善畫窠麵,這裏有一堵新砌好的白壁,你給它畫一幅畫吧!蘇過起身,來到左側一堵粉牆邊,各種顏料早已調好。他思索一會兒,然後揮筆畫起來。一個時辰後,畫好了。但見滔滔海浪中有一座陡峭山峰,山峰上長滿青鬆翠柏,鬆柏中露出一座道觀,通向道觀的是一條羊腸小道。小道上有一個道士在拾級攀援,那道士背上背了一藥袋。徽宗皇帝看後稱讚不已,親自拿起筆來題


    了幾個瘦金體:嶗山道士採藥圖。蘇過為皇帝高超的領悟力所佩服。皇帝賜他美酒一壺。他喝了這壺酒後,渾身輕快有飄飄欲仙之感。內侍扶他上轎,一會兒又回到景德寺。蘇過仿佛覺得像做了一場美夢似的,仔細聞聞嘴唇,隻見酒香猶在,知不是做夢,是真的。”


    “這故事有趣!”張之洞顯然被這個傳說所吸引,停了一會說,“有一個有名的故事,說有人評蘇軾與柳永的詞的不同處。東坡的詞,當關西大漢執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柳永的詞,當十七八歲妙齡女郎執紅牙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說蘇詞豪放,柳詞婉約。其實蘇軾的詩詞有豪放一麵,也有婉約一麵。栗道對蘇軾鑽研頗深,你能否對本部堂說說,蘇軾的豪放風格繼承了前人哪些人的長處,對以後南宋的詞風有哪些影響,他的婉約之風又體現在哪些名作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