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捐班能有這等學問,也真的不錯。”張之洞感嘆著。“你跟他熟嗎?這人在湖北辦過些什麽差?”


    “卑職與他打過幾次交道。他來湖北五年了,辦過十多件差事,在公安一帶辦過三年河工。”趙茂昌說著,從袖袋裏取出一個手本來,遞了上去,“這是栗殿先的履曆本,請大人看看。”


    張之洞慢慢地翻開栗殿先的履歷:祖父拔貢、父親秀才,本人年紀三十七歲,二十二歲中的秀才,先後參加過己卯、壬午、乙酉三科鄉試,皆不售,三十二歲以捐班分發湖北。張之洞在心裏說,此人讀書人家出身,十年間進過三次鄉闈,聖賢之書想必爛熟於胸,不第是命運不濟,比起那些連貢院大門都沒進過的捐班來,要強得多,怪不得他能寫得出研究蘇東坡的書來。他繼續看著;辦過放賑、施藥、築堤等事。還管過稅卡、稽查過私鹽、暗訪過命案等等,張之洞合上履歷卡,對趙茂昌說:“這倒是個會讀書也會做事的人。”


    趙茂昌說:“卑職見過湖北候補道府,少說也有三四十名,這個栗殿先,可說是最出類拔萃的。依卑職看,不但湖北候補官員中無人可及他,就是現任的道府中也少有人比得上。大人叫卑職注意為鐵政局物色一個協辦,卑職留心觀察,這個栗殿先是個最適合的人了。”


    張之洞說:“明天上午,你帶他來讓我見見。”


    晚上,當趙茂昌把張之洞要接見的事告訴栗殿先時,他歡喜之餘,又不無擔憂:“表叔,你是知道的,這部蘇東坡的書是請人捉刀的,萬一張製台要跟我深談蘇東坡,那不會露馬腳了嗎?”


    趙茂昌笑了笑說:“你看看,到底是偷來的鑼鼓打不得的,著急了吧!這就要看你臨場表演的本事了。現在是有這個運,就不知你有這個命沒有。”


    栗殿先急得頭上冒汗,央求:“表叔得幫侄兒一把。”


    趙茂昌說:“這是當麵見真相的時候,怎麽能幫你?莫非叫張製台不見你了?”


    “不是這個意思。”栗殿先情急智生。“侄兒把這部書也讀熟了.若張製台問起蘇東坡一般的事,侄兒也答得出點,怕的是他提出什麽古怪的問題來。侄兒求表叔幫一個忙。表叔事先準備好一件別的事情等著。到時張製台問的事侄兒答不出來了,便用雙手正一正衣領,這是個暗號。表叔見了這個暗號,趕緊就用準備的事來岔開,最好就此讓張製台打發侄兒走。表叔幫侄兒這個忙,好比救侄兒一命。”


    趙茂昌哈哈大笑:“虧你也想得出這個點子來,真是個乖角兒,就不知到時能不能哄得過。哄得過是你的命大,哄不過就自認倒楣了。”


    第二天,栗殿先準時來到督署。他在小客廳裏足足恭候一個小時後,才被趙茂昌引進張之洞的籤押房。坐下後,湖廣總督將候補道員仔細打量了一眼,麵孔雖說不上端正,兩隻眼睛卻聰明靈動。張之洞指著案桌上的《解讀東坡》一書,略帶笑容地問:“這部書是你寫的?”


    “是卑職寫的。來到湖北之前,卑職一心讀書,故有時間可以寫文章。”栗殿先雖有點心虛,但回答的口氣還是肯定的。


    張之洞又問:“古今詩人多得很,你為何獨獨寫蘇東坡?”


    栗殿先答:“卑職家從祖父到父親一直到卑職本人都喜歡蘇東坡。卑職七八歲時,就能背他的‘大江東去’,到了十二三歲,就對他的前後《赤壁賦》愛不釋手。長大後更知蘇東坡不僅詩、詞、文章寫得好,而且字、畫也很好,更為超過別人的是,蘇東坡一生歷經坎坷而始終曠達樂觀,真正的了不起。故卑職從二十歲起,便下決心要好好為蘇東坡寫一部書,花了十年時間才完成。聽說大人也喜歡蘇東坡,故托趙老爺呈送一部給大人,懇請大人點撥賜教。”


    栗殿先對蘇東坡的喜歡原由與張之洞完全一致,這幾句話將他與候補道員的距離拉近了許多。早在廣州的時候,張之洞便因功高位尊而逐漸改變了過去與僚屬平等相待的態度,常常是一副居高臨下的神態,說起話也滿是教訓、斥責的口氣,尤其對候補宮場的那些人更是如此。來到湖北之後,這種毛病更加劇了,以至於兩湖官員們見到他都有點戰戰兢兢的,而眼下,因為這部《解讀東坡》,他不再把栗殿先當手下的候補官員看待,而是把他當做一個有學問又愛好相同的文友了。


    “‘大江東去’和《赤壁賦》都寫得好,但本部堂更喜歡他閑適的心態。他有一首小詞,通過眼中所見的常景,用農夫村婦都能聽得懂的口語,說出人生的大道理。這可是真胸襟真本事。栗道,這首詞你背得出嗎?”


    不料,交談還沒開始,便給問住了。栗殿先急得渾身發熱,想給坐在一旁的趙茂昌來個暗號,又想這麽早便結束了會談,絕不會給張之洞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如此,辛辛苦苦的謀畫不就白費了嗎?暫且敷衍敷衍下。“蘇東坡這方麵的詩詞很多,容卑職過細地想想。”


    “不要想了,我背給你聽。”張之洞撫著鬍鬚,興致盎然地背道: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張之洞真是個可人!栗殿先禁不住在心裏呼叫起來。湖廣總督的這番搖頭擺腦的吟誦,不僅解了候補道員的困境,而且讓他充分領略了一個真正的蘇軾崇拜者,陶醉於蘇詞藝術境界後那種文人的真性情:不存自我,化去尊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