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廣東的淮勇,幾乎沒有幾個能適應那裏又熱又潮的氣候,都想回家,這個說法應付得過去。麻煩你告訴叔嶠,叫他按此意思擬個摺子。”
軍機處寄來的這道上諭,提醒了張之洞,立即要做的事情除鐵路、礦務、鐵廠外,這組建湖北新軍的事也不能拖延太久。若時機未成熟,可先辦一所陸軍學校,早日培養一批新式軍官出來。
張之洞拋開上任伊始的不快,以比在三晉兩廣更大的熱情投人事業。但他根本沒有料到,朝廷將他從兩廣調到兩湖所要辦的頭等大事,尚未措手便胎死腹中。
原來,李鴻章對朝廷否定津通鐵路方案,贊同蘆漢鐵路方案,一直大為不滿。在他認為,蘆漢鐵路方案是典型的好大喜功,不僅路線太長,花錢太多,更兼路況複雜,河南、湖北一帶山多水多,還有一條黃河天塹要飛躍,興建這樣一條大鐵路談何容易!何況眼下鐵路,首先不是為了利民,而是為了利於打仗。大清國的敵人是洋人,洋人對我皆有掠奪之心,而掠奪又分掠奪財物和掠奪領土之別,掠奪領土才是最可恨的敵人,有這種野心的一是日本,一是俄國,故而鐵路首選地在華北東北,而不在腹心省份。朝廷被那個愛出風頭善於論辯的張之洞所迷惑,真是令人痛惜!為津通鐵路的修建,李鴻章已向外國銀行借款二百萬兩,前期籌備已用去十三萬兩,現在這條鐵路不建了,十三萬兩銀子就白白地花費了,李鴻章對張之洞甚是惱火。
正在這時,一個機會給了李鴻章報復的藉口。就在張之洞剛剛到達湖北的時候,俄國派遣一支軍隊進駐朝鮮。俄國這支軍隊對東北構成的嚴重威脅,引起滿洲親貴大臣的不安。李鴻章抓住這個機會,聯合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奕劻一道上奏,請求緩建蘆漢鐵路,集中全力先辦關東鐵路,萬一戰火燒到滿洲,可用該鐵路迅速調兵遣將。朝廷立即接受這個建議,下旨停辦蘆漢鐵路,而將興建關東鐵路一事交給李鴻章全權處理。
張之洞奉到這道旨令後,盡管對朝廷處理國事大事這等輕率隨意深感不滿,但他無可奈何。恰好一部分原本在廣東訂購的機器,已從美國運到武漢,辦理鐵廠一事便迫在眉睫,於是張之洞摒棄一切雜事,將滿腔心血全都撲到這件大事上來。
不久,一個由張之洞親筆題寫的“湖北鐵政局”招牌,在總督衙門大坪外的高大轅門楹柱上掛了起來,此事引起武漢三鎮市民的格外注意。這個地方做了兩百多年的總督衙門,衙門的主人前前後後換了幾十個,從來沒有哪位總督把另一個衙門的招牌懸掛在轅門上。兩湖地區有哪一個衙門能有資格獲此殊榮?
年輕人覺得很新奇,對著礦務局的招牌指指點點,議論它的品銜和職權。許多人都認為這個充滿洋味的“局”的品級一定很高,能夠掛在總督衙門的轅門上,大概不會低於巡撫衙門。有人說能在這裏謀個差事就好了。旁邊立即就有人譏笑:到這裏來謀差事,你懂洋文嗎?你懂洋人學問嗎?那人不再吱聲,臉上現出幾分沮喪來。
年紀大的人路過這裏,都被這種怪現象所唬住。其中讀書識字與官場多少有些往來的人則搖頭嘆息:這成何體統!一個臨時辦事的“局”招牌,怎能掛在一品衙門的轅門上,這不有損朝廷的尊嚴嗎?何況這個局還不是通常的“救濟局”“善後局”,而是什麽“鐵政局”。《說文解字》、《康熙字典》裏都沒有“鐵政”二字,鐵政是做什麽的?有激烈的甚至罵道:這個張之洞崇洋媚外,標新立異,已沒有絲毫清流氣味了!什麽不倫不類的鐵政局,竟然掛在總署轅門上,要摘下砸掉才是!
罵歸罵,恨歸恨,但到底也沒有哪個敢冒製台虎威,將鐵政局的牌子摘下來砸掉。湖北鐵政局的招牌,天天都堂堂正正地掛在高大的轅門上。在衙門二進西側的幾間寬大的房子裏,由督辦蔡錫勇協辦陳念礽為首,包括當年在廣東招來的十幾個滿腹西學的局員,天天都在緊張的忙碌著。
光緒十六年春末夏初晦和暖季節,張之洞在蔡錫勇、陳念扔的陪同下,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親到大冶及廣濟、荊門、當陽等地,實地考查這些鐵礦和煤的開採情況。湖北豐富的煤礦蘊藏.更加堅定了張之洞籌辦煉鐵廠的信心。
機器早已運到武昌,但鐵廠的廠址立在何處,卻一直沒有定下來。礦務局的意見:鐵廠的兩大主要原料是鐵礦和煤,故毫無疑問,地址應當依這兩大原料而定,或就鐵礦或就煤。陳念礽認為鐵廠可定在荊門、當陽一帶的觀音寺附近,此地煤極好,可煉出很好的焦炭,供鐵廠使用。鐵廠的用焦量很大,以節省運費來考慮,鐵廠以靠近煤產區為宜。另一些局員主張鐵廠立在大冶附近。理由是大冶產鐵礦,且靠近長江,今後煉出的鐵易於運出。兩種意見都有道理,蔡錫勇認為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應該由總督本人來最後定奪。
“毅若,談談你的看法?”
當蔡錫勇把選址情況向張之洞稟報後,張之洞想先聽聽這位督辦的意見。
“我較為傾向於在大冶建廠。大冶鐵礦含鐵量高,冶鐵的歷史也很悠久,我們化驗了前代大冶出的鐵,質量不錯。從前是土法冶煉,尚且能煉出好鐵,現在我們用新式的洋法冶煉,一定會更好。至於荊州、當陽的煤,論煤質來說是很好,這不錯,但沒有煉過焦,不知道焦的質量如何。”
軍機處寄來的這道上諭,提醒了張之洞,立即要做的事情除鐵路、礦務、鐵廠外,這組建湖北新軍的事也不能拖延太久。若時機未成熟,可先辦一所陸軍學校,早日培養一批新式軍官出來。
張之洞拋開上任伊始的不快,以比在三晉兩廣更大的熱情投人事業。但他根本沒有料到,朝廷將他從兩廣調到兩湖所要辦的頭等大事,尚未措手便胎死腹中。
原來,李鴻章對朝廷否定津通鐵路方案,贊同蘆漢鐵路方案,一直大為不滿。在他認為,蘆漢鐵路方案是典型的好大喜功,不僅路線太長,花錢太多,更兼路況複雜,河南、湖北一帶山多水多,還有一條黃河天塹要飛躍,興建這樣一條大鐵路談何容易!何況眼下鐵路,首先不是為了利民,而是為了利於打仗。大清國的敵人是洋人,洋人對我皆有掠奪之心,而掠奪又分掠奪財物和掠奪領土之別,掠奪領土才是最可恨的敵人,有這種野心的一是日本,一是俄國,故而鐵路首選地在華北東北,而不在腹心省份。朝廷被那個愛出風頭善於論辯的張之洞所迷惑,真是令人痛惜!為津通鐵路的修建,李鴻章已向外國銀行借款二百萬兩,前期籌備已用去十三萬兩,現在這條鐵路不建了,十三萬兩銀子就白白地花費了,李鴻章對張之洞甚是惱火。
正在這時,一個機會給了李鴻章報復的藉口。就在張之洞剛剛到達湖北的時候,俄國派遣一支軍隊進駐朝鮮。俄國這支軍隊對東北構成的嚴重威脅,引起滿洲親貴大臣的不安。李鴻章抓住這個機會,聯合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奕劻一道上奏,請求緩建蘆漢鐵路,集中全力先辦關東鐵路,萬一戰火燒到滿洲,可用該鐵路迅速調兵遣將。朝廷立即接受這個建議,下旨停辦蘆漢鐵路,而將興建關東鐵路一事交給李鴻章全權處理。
張之洞奉到這道旨令後,盡管對朝廷處理國事大事這等輕率隨意深感不滿,但他無可奈何。恰好一部分原本在廣東訂購的機器,已從美國運到武漢,辦理鐵廠一事便迫在眉睫,於是張之洞摒棄一切雜事,將滿腔心血全都撲到這件大事上來。
不久,一個由張之洞親筆題寫的“湖北鐵政局”招牌,在總督衙門大坪外的高大轅門楹柱上掛了起來,此事引起武漢三鎮市民的格外注意。這個地方做了兩百多年的總督衙門,衙門的主人前前後後換了幾十個,從來沒有哪位總督把另一個衙門的招牌懸掛在轅門上。兩湖地區有哪一個衙門能有資格獲此殊榮?
年輕人覺得很新奇,對著礦務局的招牌指指點點,議論它的品銜和職權。許多人都認為這個充滿洋味的“局”的品級一定很高,能夠掛在總督衙門的轅門上,大概不會低於巡撫衙門。有人說能在這裏謀個差事就好了。旁邊立即就有人譏笑:到這裏來謀差事,你懂洋文嗎?你懂洋人學問嗎?那人不再吱聲,臉上現出幾分沮喪來。
年紀大的人路過這裏,都被這種怪現象所唬住。其中讀書識字與官場多少有些往來的人則搖頭嘆息:這成何體統!一個臨時辦事的“局”招牌,怎能掛在一品衙門的轅門上,這不有損朝廷的尊嚴嗎?何況這個局還不是通常的“救濟局”“善後局”,而是什麽“鐵政局”。《說文解字》、《康熙字典》裏都沒有“鐵政”二字,鐵政是做什麽的?有激烈的甚至罵道:這個張之洞崇洋媚外,標新立異,已沒有絲毫清流氣味了!什麽不倫不類的鐵政局,竟然掛在總署轅門上,要摘下砸掉才是!
罵歸罵,恨歸恨,但到底也沒有哪個敢冒製台虎威,將鐵政局的牌子摘下來砸掉。湖北鐵政局的招牌,天天都堂堂正正地掛在高大的轅門上。在衙門二進西側的幾間寬大的房子裏,由督辦蔡錫勇協辦陳念礽為首,包括當年在廣東招來的十幾個滿腹西學的局員,天天都在緊張的忙碌著。
光緒十六年春末夏初晦和暖季節,張之洞在蔡錫勇、陳念扔的陪同下,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親到大冶及廣濟、荊門、當陽等地,實地考查這些鐵礦和煤的開採情況。湖北豐富的煤礦蘊藏.更加堅定了張之洞籌辦煉鐵廠的信心。
機器早已運到武昌,但鐵廠的廠址立在何處,卻一直沒有定下來。礦務局的意見:鐵廠的兩大主要原料是鐵礦和煤,故毫無疑問,地址應當依這兩大原料而定,或就鐵礦或就煤。陳念礽認為鐵廠可定在荊門、當陽一帶的觀音寺附近,此地煤極好,可煉出很好的焦炭,供鐵廠使用。鐵廠的用焦量很大,以節省運費來考慮,鐵廠以靠近煤產區為宜。另一些局員主張鐵廠立在大冶附近。理由是大冶產鐵礦,且靠近長江,今後煉出的鐵易於運出。兩種意見都有道理,蔡錫勇認為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應該由總督本人來最後定奪。
“毅若,談談你的看法?”
當蔡錫勇把選址情況向張之洞稟報後,張之洞想先聽聽這位督辦的意見。
“我較為傾向於在大冶建廠。大冶鐵礦含鐵量高,冶鐵的歷史也很悠久,我們化驗了前代大冶出的鐵,質量不錯。從前是土法冶煉,尚且能煉出好鐵,現在我們用新式的洋法冶煉,一定會更好。至於荊州、當陽的煤,論煤質來說是很好,這不錯,但沒有煉過焦,不知道焦的質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