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懷此行的真正目的,是勸張之洞將湖北的礦業交給他,由他來實行招商集資,重操舊業。盛宣懷相信,如果這樣的話,他有十足的把握能把湖北的礦業辦得紅紅火火。這是因為第一,五年後的今天他已積累更多的經驗和更多的錢財,各方麵的實力雄厚了。其次,比起五年前,買股份的風氣在中國更加盛行,而且也有一批發了財的商人,故前來認股的人會遠比先前的多。還有更主要的一點是張之洞在湖北辦起了鐵廠,煤和鐵礦有了固定的買主,礦務局的生意包賺不虧。這樣的發財好機會,真是可遇而不可求,他怎能不抓住?


    剛才對招商集股的辦法,張之洞明白地表示不同意,這樁事還提不提呢?盛宣懷雖是一個最善於察言觀色、看風使舵的乖巧人,但也是一個拚命追求成功的執著者,集商股的辦法本就是從洋人那裏學來的,中國官府要員們難得接受,是不奇怪的,關鍵是他們還不明白它的好處。張之洞是個明白人,若對他說清楚,他應該會支持。想到這裏,盛宣懷壯起膽子說:“職道無能,在湖北辦了三四年礦務而沒有成功,但職道經過上次的挫折後也積累了幾條經驗,也算是前車之覆,可作後車之鑑吧!”


    張之洞對這句話很感興趣:“有哪幾條經驗,你說給本督昕聽。”


    盛宣懷說:“這第一條經驗,要慎選礦師,馬立師這人因為沒有選對,不僅一無所獲,還害得我耽擱三個月時間,丟了二三萬兩銀子。郭礦師則發現了埋在地下三四百丈的寶貝,這樣有真才實學的礦師,不妨付給十倍八倍的俸金,因為他為我們所創造的財富當以十萬倍百萬倍計。”


    張之洞點點頭沒有做聲。盛宣懷繼續說:“第二是慎選礦區。最好的礦區是蘊藏量大,品質優良,而且要考慮到運載的方便;運載不便,得專為修路架橋,耗資就大了。”


    張之洞仍沒做聲,但看得出他在認真地聽。


    “最後我想向香帥詳細稟報一下,礦務局宜採取官督商辦的形式。”


    “官督商辦?”這個名稱顯然使張之洞感到陌生。他放下蹺起的二郎腿,不自覺地前傾著上身問。


    “是這樣的,香帥。”盛宣懷解釋,“官督,就是由官府來監督。礦務局的大計決策都要稟報官府,由官府定奪。商辦,就是由商人來具體操辦。因為開採礦藏是一樁投資巨大的事情,採取集股的辦法則可以較快地籌集大筆資金。”


    “盛道,”張之洞打斷他的話,“集股事,你不是試過不靈嗎,為何不吸取教訓,還要再用這個辦法?”


    “香帥,”盛宣懷耐著性子說,“剛才我在說到集股事時,還沒來得及說明它的另一大好處,即集股除可籌集資金外,還有更重要的優越,便是將礦業的虧損與辦礦人的利益緊密聯繫在一起。洋人的通常做法是,凡買股的人都是股東,由一批大的股東組成


    董事會,由董事會推選出能幹的人來經營,錢賺得多,股東們分紅就多,虧損了則大家吃虧。這樣,就使得他們隻能賺而不能虧。如果由官府來辦,錢由藩庫支出,賺和虧都與經辦人無關,他們就不會好好操辦。”


    “盛道,你這話不對。”張之洞斥責道,“由官府委派去辦礦務局的,當然是選品行好、操守好的人去,藩庫的銀錢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一不能貪汙中飽,二他應該知道要把事辦好,怎麽能說,賺和虧都與他無關呢?一年到頭,官府要辦的事很多,都是由各級衙門委派的人去辦。照你說的,事事都得由董事會來推選,否則便辦不好?如此,還要官府做什麽?”


    張之洞咄咄逼人的口氣,很有點使得這個官居道員身負重任以能人自許的洋務派受不了,但為了遠大的目標,盛宣懷壓下心中的不悅,極力擠出笑容來辯解:“香帥,這辦洋務的事,與過去官府辦差有所不同。官府辦差不與生財有關,且不擔風險,而這不同……”


    “有什麽不同?”張之洞立即打斷盛宣懷的話,“牙局、厘卡,不都是與生財有關嗎?還不都是由官府在辦,要什麽董事會?”


    盛宣懷被這幾句話堵得語塞。張之洞本不想再理睬了,看他畢竟是遠道專來拜訪的客人,說的都是關係湖北國計民生的大事,於是又說了幾句:


    “盛道,你有沒有想過,這埋在地裏的煤和鐵礦都是國家的財富,商人怎麽可以拿國家的財產來為自己謀私利呢?開礦採煤煉鐵,這樣的大事,當然隻能由官府來做,取之於國,用之於國,決不能讓那些貪得無厭的商人們來染指。他們想利用國家的財富來發自己的財,在別人手裏或可行得通,在我張某人的手裏,辦不到。”


    盛宣懷聽了這話,滿肚子裏都是委屈。他很想細細地向這位想辦洋務又不懂如何辦洋務的總督大人說清楚:煤和礦是國家的財產,不錯,但埋在地裏,不挖出來利用就不是財富。商人固然是要謀利的,但他在謀利的同時,也為國家帶來了利益,這種謀利,官府應當支持。集股就是把分散的閑置在民間的銀錢融聚起來辦事,這是一種很好的辦法,尤其是國家銀錢緊缺時,更要多採取這種形式來辦大事。但是,他聽說張之洞固執剛愎,這兩年更以英雄自居,聽不進別人的話,又眼見這種毫無商量餘地的神態,知道再多說也無益,於是向鄭觀應使了個眼色。鄭觀應明白,說:“大人百忙之際能抽空接見,杏蓀兄和我都感激不已,不敢再多打擾,就此告辭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