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譞匆匆看了幾座大炮後,便立即打道回京。回京以後,向太後上了一道稟報北洋、南洋會操盛況,請太後給有功人員以重賞的摺子,然後給吏部打了招呼。很快,楊宗濂便接到部文,開除處分,交北洋委用。楊宗濂用二萬銀子報效海軍贖罪的事在官場上引起很大的反響。於是,許多革職官員多方籌措銀兩,來到海軍衙門,請求報效,海軍衙門全單照收,這些革員也都重新得到委任。又有許多想很快遷升的在職官員,也帶著巨額銀子來到海軍衙門。不久,他們便主事的得升郎中,郎中的得升道員,道員的得升兩司。真可謂銀到官到,立竿見影。本來就已潰爛的官場,從此更爛得不可收拾。


    京師又有不少愛抓把柄做文章的言官諫官,他們對李蓮英出京參加天津檢閱海軍一事大為不滿。內中有一個不怕死的禦史,居然直接給慈禧上折,指名道姓地批評這樁事,又翻出十多年前安得海擅離京城,而被殺頭的舊事來,提醒慈禧萬不可重用宦官以致自亂朝綱。


    這個名叫朱一新的禦史像吃了豹子膽似的,竟然敢捋虎鬚逆龍鱗,惹得慈禧大為惱火,抓住朱一新摺子裏一句無法證實的話,將他貶為禮部主事。朱憤而辭職,欲回浙江老家終老林下。


    敢於糾劾老佛爺,這實在是一樁駭人聽聞,也令人敬仰的舉動。朱一新的奏疏盡管邸報不敢登載,還是不脛而走,風行海內。張之洞在廣州讀到這道奏疏後,不禁拍案叫好:“好多年沒有讀到如此文章了,有一朱一新,可見京師清流之風未絕!”


    他立時心情激動起來,對一旁的楊銳說:“你以我的名義寫封信給他,叫他不要回浙江了,就到我這裏來。我聘他為廣雅書院主講,把他身上這種浩然之氣帶到南國來。”


    楊銳滿口答應,正要握筆作書,趙茂昌提醒張之洞:“香帥,朱一新得罪了太後,您把他聘來廣州,豈不惹太後生氣?”


    剛才是清流舊習一時激發,經此提醒,張之洞猛然省悟:“竹君說得有道理,隻是人才難得,廣雅書院失去此人,太可惜了。”


    “我看這樣吧,”趙茂昌建議,“讓梁節庵以朋友身分寫封信給他,請他到廣州來玩玩。如此方不露聲色。”


    “也好。”張之洞點點頭。


    不久,朱一新受梁鼎芬之邀,來到廣州城,住進廣雅書院。張之洞悄悄地到廣雅書院看望朱一新,對他的奏疏讚賞不已,並請他主講廣雅。朱一新欣然接受。張之洞為網羅了朱一新這樣


    的人才高興了好些天。


    這天午後,大根滿臉喜氣地推開籤押房門,高聲說:“四叔,恭喜賀喜,姨太太生了一個兒子,母子平安!”


    “這麽快就生了,不說要到半夜嗎?”張之洞歡喜無盡地說,“我去看看!”


    “四叔,過會兒去吧,房子裏都是血腥味,要傷運氣的!”大根勸阻道。


    “不要緊,我一身堂堂正氣,什麽血腥味也傷不了我!”


    張之洞急忙走出籤押房,三步並作兩步地向後院奔去。


    張之洞已有兩子一女,長孫都已五歲多了,照常理來說,他似乎不必如此的欣喜激動,猶如初為人父似的。這是因為一則出於對佩玉的愛,二則他由此更對自己充滿了信心。


    佩玉嫁給他三四年了,先前一直沒有懷上孩子。佩玉焦急,他也為此不安。這幾年來,佩玉以她特有的賢淑,溫暖著張之洞那顆在情感上備受挫傷的心,尤其是佩玉的琴聲和對準兒的疼愛,更使張之洞時時感受到女性的溫馨和柔情,為他繁忙而枯燥的宦務增添了生活的亮色和家庭的情趣。在張之洞略有閑暇、心情寬鬆的時候,佩玉常常會為他奏幾曲。佩玉此時的琴曲,常會激起他青少年時代那種吟詩作賦、臨池揮毫的情懷,也同時又讓他生出簿書堆積、雅興殆盡的感嘆。在張之洞公務不順、心情抑鬱的時候,他也會叫佩玉彈彈琴。佩玉清清幽幽的琴曲,常能為他引來一泓化外清泉,洗去心頭的塵俗和鬱結。有一次,佩玉為他彈了一個曲子,那琴聲幽冷清越若曠世遺音。張之洞半躺在床上微眯著眼睛,麵前漸漸浮現出一幅高山深澗、泉水清洌、冷月高掛、猿啼古鬆的圖畫來,沉寂多年的創作欲望突然在胸間湧動。


    他問佩玉:“這曲譜有歌詞嗎?”


    佩玉答:“這是一首很古老的曲譜,我父親教給我的。父親說,教他的師傅說過,這曲譜原是有詞的,幾百年前失傳了。”


    張之洞從床上一躍而起:“我來為它配上一首新詞。”


    他走到書案前,一邊磨墨一邊凝思。佩玉放下琴過來觀看,隻見張之洞在紙上寫出三個字來:幽澗泉。佩玉問:“這是詞名嗎?”


    “是。”張之洞說,“我想這一定是古時一位懷有絕大誌向絕高學問而遁逸山林的隱者所作。他借幽澗流泉來象徵自己遺世獨立的高尚人品,我現在就來摹仿他的心緒作一首詞。”


    隨著一行行字的出現,佩玉輕輕地念道:


    幽澗泉,千尺深,長鬆磊珂,生乎南山陰。中有美人橫素琴,軫有美玉徽有金,清商激越生空林。元霜殺物兮蕭森,素月默默兮青天心。哀猿為我啼,潛虯為我吟。牙曠千載,憂思欽欽。撫茲高張與絕弦兮,何怨乎箏阮之善淫,惟有幽澗流泉知此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