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譞忙說:“太後恩德,臣領了。臣身邊有人照料,不麻煩李蓮英了,太後身邊也一天不能缺他呀!”
慈禧依舊微笑著:“七爺,你不知道,李蓮英可會侍候人啦,裝煙點火更是他的一絕,侍候我抽菸十多年了,這兩年調教出了一個小譚子,居然也有幾分像他。你身子骨不好,好多年沒有當過這差了。這回到天津去,還要受海濤顛簸,我不放心,就讓李蓮英去侍候你吧,也省得我天天在宮裏牽掛。再說,李蓮英侍候人,那是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你就享幾天福吧!”
太後這麽說,奕譞還能再推辭嗎?他隻得帶著滿腹狐疑接受下來。回到王府,一宿沒睡好。第二天清早,李蓮英便在兩個小太監的陪伴下來到醇王府。這兩個小太監就是平時服侍李蓮英的,他帶著他們一道去天津:白天,李蓮英服侍醇王;夜晚李蓮英歇下後,這兩個小太監又來服侍他。
一路上李蓮英對醇王照顧得無微不至。他總是穿一件半舊的灰布長褂,一手握著醇王十分喜愛的那杆鑲金嵌玉的特長煙管,另一隻手的腕下則是懸掛裝著特種菸絲的荷包。旅途中,他總是緊靠在醇王的轎旁,一手扶著轎槓;休息時,他總半哈著腰站在醇王身後,隨時聽候命令。他不僅對醇王謙辭卑容,即便對善慶乃至海軍衙門裏的其他中小官員也一樣的客氣有禮。這一些人都不曾見過李蓮英,但幾乎都聽說過這個人。傳聞中的李蓮英是如何的狐假虎威,如何的氣焰熏天,如何的令人嫌惡,但幾天下來,他們親眼所見的這個大總管卻又不是所說的那樣。這是怎麽回事?大家覺得稀奇。不管是醇王麵前,還是在別的官員麵前,李蓮英從不多一句嘴,至於軍國大事,他更是不聞不問。盡管如此,奕譞還是對李蓮英心存戒備。白日在轎中,他也總在琢磨這個題兒:太後為什麽要讓他跟著我,是太後不放心我,讓他監視?或是太後自己有什麽私事要在天津辦理,如同當年派安得海出京一樣?抑或是太後讓李蓮英代她看一看京津一帶的民風民情,興許也是讓他藉此機會代我瞅一瞅北洋水師官兵的舉止言行?
從北京到天津,一路上,奕譞就是這樣琢磨來琢磨去,到底也沒有琢磨個名堂出來。隻是有一條他給看準了:李蓮英此行決不是隻在裝煙點火,他一定負有太後交給他的特殊使命。對這個人身卑賤到了極點,所處位置又高到極致的角色決不能掉以輕心!
醇王由北京帶出的這支辦正事的二三人、隨從的服務的三四十人的浩蕩隊伍,在北洋通商衙門安排的二百多人的精心照料下,吃得好睡得好住得好。傍晚時分,待醇王飯後休息了一陣子後,在驛館外便房裏等候多時的官員,便開始遞牌子請求接見了。他們有天津道府縣各級官員,有朝廷特派駐津衙門的官員,也有像盛宣懷這樣新興的洋務局廠官員,還有從江寧城裏跟著三條快艇來到天津的兩江督署衙門的官員。人人都知道醇王地位的非比一般,人人都知道這是一個難得的巴結機會,人人都想得到醇王的召見,以便和他說上一兩句話。這一麵之見,幾句話之賜,說不定在今後的仕途中一生享用不盡!
奕譞慢慢地翻看著由王府長史帶進來的一大遝名刺,一張張地仔細閱讀,將這些人的姓名、字號、官職、籍貫一項項地用心記住。他難得出京,也難得與道府以下的官員接觸。他想藉此機會召見他們一下,跟他們隨便聊聊,以示恩寵,保不定,就因這短短的一次召見,他們一輩子都會成為忠心不二的家臣。但就因為有李蓮英隨侍在側,就因為弄不清李蓮英此次究竟是為了啥,奕譞猶豫了半天,還是決定一個都不見。
醇王府的長史奉命傳話:王爺旅途勞累,要早點安歇,各位心意王爺領了,請各位回府吧!
所有等待召見的官員莫不大為失望,但又無可奈何,隻得掃興離開驛館。
這些人剛走不久,李鴻章匆匆趕來,奕譞正在李蓮英的服侍下準備就寢。
“王爺,從德國買回的三艘鐵艦,昨天已從日本長崎開到旅順口了。老臣不想讓那些護送鐵艦的德國海軍軍官看到我們大沽一帶的防務,叫他們停泊在旅順口,在那裏驗收完畢後,就將除技師工匠外的德國人全部打發走。”
“你這個安排不錯。”奕譞插話。
“謝王爺。”李鴻章繼續說,“老臣想明天就出海到旅順口去,不知王爺想不想去。”
奕譞早就聽說坐船出海是件很苦的事,最苦就苦在暈船上。船到海中,風浪一起,便左右晃蕩。晃得你眼花心慌,頭昏腦脹,就是睡在船板上,也要讓你五髒六腑的位置錯亂,肚子裏的東西全部嘔出來;沒有東西嘔了,連膽汁都要流出。奕譞是個從小就養尊處優慣了的人,怎受得起這種折磨。再說,自己身為皇上本生父,也不能當著臣子的麵前嘔吐失態呀!他說:“聽說出海要暈船的,我就不去了,你和善慶一道去!”
李鴻章知道奕譞怕苦不去,也不再勸。正要告辭,一眼看到李蓮英正在給煙管頭上的小銅鍋裝煙,靈機一動,走了過去,親熱地說:“李總管,明天和我們一起去旅順口玩玩吧!”
“豈敢豈敢!”李蓮英連連搖手,“老奴是專為來服侍王爺的,王爺不去,老奴豈敢去旅順?李中堂,您千萬別害老奴了。老奴還要留下這副賤體服侍老佛爺、王爺幾年哩!”
慈禧依舊微笑著:“七爺,你不知道,李蓮英可會侍候人啦,裝煙點火更是他的一絕,侍候我抽菸十多年了,這兩年調教出了一個小譚子,居然也有幾分像他。你身子骨不好,好多年沒有當過這差了。這回到天津去,還要受海濤顛簸,我不放心,就讓李蓮英去侍候你吧,也省得我天天在宮裏牽掛。再說,李蓮英侍候人,那是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你就享幾天福吧!”
太後這麽說,奕譞還能再推辭嗎?他隻得帶著滿腹狐疑接受下來。回到王府,一宿沒睡好。第二天清早,李蓮英便在兩個小太監的陪伴下來到醇王府。這兩個小太監就是平時服侍李蓮英的,他帶著他們一道去天津:白天,李蓮英服侍醇王;夜晚李蓮英歇下後,這兩個小太監又來服侍他。
一路上李蓮英對醇王照顧得無微不至。他總是穿一件半舊的灰布長褂,一手握著醇王十分喜愛的那杆鑲金嵌玉的特長煙管,另一隻手的腕下則是懸掛裝著特種菸絲的荷包。旅途中,他總是緊靠在醇王的轎旁,一手扶著轎槓;休息時,他總半哈著腰站在醇王身後,隨時聽候命令。他不僅對醇王謙辭卑容,即便對善慶乃至海軍衙門裏的其他中小官員也一樣的客氣有禮。這一些人都不曾見過李蓮英,但幾乎都聽說過這個人。傳聞中的李蓮英是如何的狐假虎威,如何的氣焰熏天,如何的令人嫌惡,但幾天下來,他們親眼所見的這個大總管卻又不是所說的那樣。這是怎麽回事?大家覺得稀奇。不管是醇王麵前,還是在別的官員麵前,李蓮英從不多一句嘴,至於軍國大事,他更是不聞不問。盡管如此,奕譞還是對李蓮英心存戒備。白日在轎中,他也總在琢磨這個題兒:太後為什麽要讓他跟著我,是太後不放心我,讓他監視?或是太後自己有什麽私事要在天津辦理,如同當年派安得海出京一樣?抑或是太後讓李蓮英代她看一看京津一帶的民風民情,興許也是讓他藉此機會代我瞅一瞅北洋水師官兵的舉止言行?
從北京到天津,一路上,奕譞就是這樣琢磨來琢磨去,到底也沒有琢磨個名堂出來。隻是有一條他給看準了:李蓮英此行決不是隻在裝煙點火,他一定負有太後交給他的特殊使命。對這個人身卑賤到了極點,所處位置又高到極致的角色決不能掉以輕心!
醇王由北京帶出的這支辦正事的二三人、隨從的服務的三四十人的浩蕩隊伍,在北洋通商衙門安排的二百多人的精心照料下,吃得好睡得好住得好。傍晚時分,待醇王飯後休息了一陣子後,在驛館外便房裏等候多時的官員,便開始遞牌子請求接見了。他們有天津道府縣各級官員,有朝廷特派駐津衙門的官員,也有像盛宣懷這樣新興的洋務局廠官員,還有從江寧城裏跟著三條快艇來到天津的兩江督署衙門的官員。人人都知道醇王地位的非比一般,人人都知道這是一個難得的巴結機會,人人都想得到醇王的召見,以便和他說上一兩句話。這一麵之見,幾句話之賜,說不定在今後的仕途中一生享用不盡!
奕譞慢慢地翻看著由王府長史帶進來的一大遝名刺,一張張地仔細閱讀,將這些人的姓名、字號、官職、籍貫一項項地用心記住。他難得出京,也難得與道府以下的官員接觸。他想藉此機會召見他們一下,跟他們隨便聊聊,以示恩寵,保不定,就因這短短的一次召見,他們一輩子都會成為忠心不二的家臣。但就因為有李蓮英隨侍在側,就因為弄不清李蓮英此次究竟是為了啥,奕譞猶豫了半天,還是決定一個都不見。
醇王府的長史奉命傳話:王爺旅途勞累,要早點安歇,各位心意王爺領了,請各位回府吧!
所有等待召見的官員莫不大為失望,但又無可奈何,隻得掃興離開驛館。
這些人剛走不久,李鴻章匆匆趕來,奕譞正在李蓮英的服侍下準備就寢。
“王爺,從德國買回的三艘鐵艦,昨天已從日本長崎開到旅順口了。老臣不想讓那些護送鐵艦的德國海軍軍官看到我們大沽一帶的防務,叫他們停泊在旅順口,在那裏驗收完畢後,就將除技師工匠外的德國人全部打發走。”
“你這個安排不錯。”奕譞插話。
“謝王爺。”李鴻章繼續說,“老臣想明天就出海到旅順口去,不知王爺想不想去。”
奕譞早就聽說坐船出海是件很苦的事,最苦就苦在暈船上。船到海中,風浪一起,便左右晃蕩。晃得你眼花心慌,頭昏腦脹,就是睡在船板上,也要讓你五髒六腑的位置錯亂,肚子裏的東西全部嘔出來;沒有東西嘔了,連膽汁都要流出。奕譞是個從小就養尊處優慣了的人,怎受得起這種折磨。再說,自己身為皇上本生父,也不能當著臣子的麵前嘔吐失態呀!他說:“聽說出海要暈船的,我就不去了,你和善慶一道去!”
李鴻章知道奕譞怕苦不去,也不再勸。正要告辭,一眼看到李蓮英正在給煙管頭上的小銅鍋裝煙,靈機一動,走了過去,親熱地說:“李總管,明天和我們一起去旅順口玩玩吧!”
“豈敢豈敢!”李蓮英連連搖手,“老奴是專為來服侍王爺的,王爺不去,老奴豈敢去旅順?李中堂,您千萬別害老奴了。老奴還要留下這副賤體服侍老佛爺、王爺幾年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