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四個姐姐,但不是同母的,同母的還有一個弟弟,比我小兩歲。”


    “哦。”桑治平點點頭,又問:“你弟弟叫什麽名字?”


    “陳耀韓。”


    “你為什麽不叫陳耀什麽的,或者是陳什麽韓的,而與令弟的名字完全不同?”


    陳念礽活了二十多歲,還從來沒有一個人對他的名字這般尋根究底地問。他感到奇怪又有趣:“我原來的名字不叫念礽,而叫耀朝,朝廷的朝,與我的弟弟的名字隻差半個字。”


    “什麽時候改的這個名?”


    “在我去美國留學的前夕,母親對我說,你改個名吧,不叫耀朝,叫念礽吧!我問母親為什麽要改這個名,母親沉默了很長一段時間,才對我說,念礽就是懷念礽,礽是一個人的名字,他一直留在媽的心坎裏。媽讓你改這個名字,你就改吧,不要多問了。我當時覺得母親的心裏深處好像藏有什麽秘密似的,但我那時年紀小,也不想多問。到了美國後,我便改叫念扔了。回國後,也沒有再改回來。”


    小夥子沒有想到,他這一番平平實實的敘述,早已讓他的主考桑先生終於在一片模糊中尋到一絲線索。“我母親是河南人”,“初是一個人的名字,他一直留在媽的心坎裏”。一個久已不再想起、卻又永遠不會忘記的人,已經慢慢地越來越清晰地浮上了他的心頭。難道是她?是那個在他的生命歷程中,第一個撥動他的心靈情弦,進入他的情感天地裏的,多少年來令他念念不忘的那個肅府丫環?世上真有這樣的巧遇嗎?


    “念礽,我冒昧地問你一句,你母親叫什麽名字?”


    聰明的陳念礽終於明白:為何桑先生要親自來旅店看我,為何要尋根究底地問我的名字、家世,看來他是在打聽一個人;難道他要打聽的,竟是我的母親不成?念初換了一種眼神,看著眼前的這位身分和地位都不平凡的主考:兩鬢雖已可見白髮,然精神仍然健旺抖擻,儀態雖嚴肅莊重,兩眼卻充滿慈祥和善。


    “我母親沒有名字,別人都叫她陳姨娘。”


    桑治平一陣失望,但他仍不甘心,又問:“你母親今年多大年紀了?”


    “我母親今年四十三歲。”


    年齡是吻合的。桑治平又問:“你見過你母親娘家的人嗎?比如說舅舅、姨媽等。”


    陳念礽搖搖頭,心想:桑先生莫非是我母親娘家的親戚?他猶豫一下後問:“請問桑先生,您是河南人嗎?”


    “是,我是河南洛陽人。”


    “你和我母親是老鄉!”陳念礽興奮起來。


    一個念頭突然強烈地在桑治平的心間湧出:香山離廣州不遠,我何不去陳家看看呢?即便不是她,實地看看他的家風也是件好事呀!


    “念礽,明天你陪我回香山去,我看看你的家。”


    “桑先生要去我家!”陳念礽驚喜地站起來,連連說,“好,好!”


    五 陳念礽原來是桑治平的兒子


    香山縣城北距廣州約二百裏,南離澳門約一百裏,東傍珠江口,西臨西江岸,位於廣東南部一塊富庶的寶地上。此地在明代乃是一個曬鹽場所。逐漸發展成為一座鹽商聚集的城鎮。它因氣候溫暖而農產豐富,因海鹽交易而經濟發達,更因地臨南海靠近澳門而早得西洋之風的感染。現在,誕生在此地的一位偉男子已經二十歲了。他在南洋求學,將要邁開他光輝人生的重要第一步,一個嶄新時代的帷幕正在等著他去揭開。四十年後,人們為了永久紀念他的不朽歷史功德,他的家鄉香山也因此改名為中山。香山之所以誕生了這位偉人,不是偶然的,它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習尚為之準備了厚實的基礎。


    早在道光初年,此地就出生了一位開風氣之先的人物,他就是容閎。容閎十二歲人澳門的教會學堂,十九歲留學美國,取得耶魯大學的學士學位,加入美國籍。二十七歲回國時,正碰上遍及長江中下遊一帶的內戰。作為一個基督徒,他首先看中的是拜上帝會,他向太平天國的領導提出一係列富民強國的構想。


    然而,當時正在忙於奪取政權的天王顧不上他的這一套,卻不料天王的對手曾國藩很賞識他,幾次三番地予以約見。容閎終於在安慶見到這位湘軍統帥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二人相談甚歡。容閎的那套宏偉的設想大受曾國藩的讚揚,立即撥出六萬兩銀子,委託他到美國去為中國購買機器。後來,容閎又擔起負責中國幼童留學美國的重任。


    當時,中國士人的正統出路仍然是科舉一途,留洋攻西學不為人所重視。容閎在京師及中原一帶招不到合格的子弟,目光便轉到他的家鄉香山。果然,在這裏他選派了不少優秀少年,而這批人才日後又為香山的進步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香山,就這樣地成了近代中國一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小縣城。


    陳念礽的家在縣城西北角,此處較為冷僻。一座接一座的磚瓦房,比起縣城中心那些宅院來,顯得陳舊、灰暗。陳念扔把桑治平帶進了一扇油漆剝落的門邊,說:“這就是我的家。”


    開門的是一個和念礽麵相相差甚大的年輕人。他很高興地叫了聲:“哥,你回來了。”


    念礽對桑治平介紹:“這是我的兄弟耀韓。”又對弟弟說:“快叫桑先生,他是我的主考大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