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關係所在。然而,那道橫在化解此事道路上的巨大障礙,要如何繞過去呢?他決定從國史館調來英翰的檔案詳加研究。


    世上的事情,耳聽傳聞與紮實詳究,這二者所得的結果是大不相同的。英翰因開禁闈賭而革職的事便又是一個例證。詳查英翰的舊檔後,閻敬銘不僅弄清了英翰削職的經過,也弄清了廣東闈賭一事的來龍去脈。


    原來,粵省的闈姓之賭,朝廷並無禁止的明文,可以查到的禁賭依據,是鹹豐十一年時任兩廣總督勞崇光關於闈賭的一道奏疏上的硃批:“粵省闈姓作賭,擾亂民間秩序,助長僥倖求利之風,應予禁止。”這道硃批的時間是鹹豐十一年八月初九日。


    閻敬銘看到這個日子,心頭猛然一陣難受,因為正是這一天,他在武昌城裏接到鹹豐帝賓天的凶問。八月初九日的這道硃批,顯然不是鹹豐皇帝寫的。二十多年後的今天,當年熱河行宮那場驚心動魄的爭鬥早已成公開的秘密,閻敬銘心裏明白,這道硃批既不是六歲小皇帝所寫,也不是東西兩宮太後所擬,而是那時正執掌朝廷最高主權、氣勢熏天的肅順的命令。理清了這層關係後,閻敬銘心中的這塊石頭算是落下了八成。


    肅順禁闈賭的命令其實隻在勞崇光任粵督時,認真執行過。勞崇光調走後,此風又復起。用粵省百姓的土話來說,朝廷對闈賭是開一隻眼閉一隻眼,英翰的革職其實並不因為開禁,而是那一年出了場大風波。


    花縣一個姓陳的闈賭主辦者在開局的前夕拐挾賭民五百萬銀子,逃到國外去了。四處找不到他的蹤跡後,賭民決定變賣他的房產田地賠償。結果發現他的良田美宅早已賣給別人,剩下的財產全部加起來不及三十萬兩。賭民們氣憤不過,對姓陳的行事查了個究竟。查出他與官府關係密切,懷疑他私下送給總督銀子不下百萬兩,於是幾個家中損失巨大的粵籍京官聯名上奏彈劾英翰,罪名是私開闈賭,接受賄賂,包庇縱容奸人拐逃巨款。賭民也恨死了英翰。有的甚至投匿名帖到督署,聲稱要殺掉他來出氣。英翰嚇得不敢輕易外出。他自己上疏朝廷,說闈賭一事他禁止不力,以致釀出如此大事,請求朝廷給予處分,調離兩廣。


    朝廷見事情鬧得這樣大,隻得派出兩員大吏來廣州調查。不知是欽差受了賄,還是英翰手腳做得幹淨,總之,查來查去,也沒查出英翰私受巨賄的真憑實據來。最後兩位欽差向朝廷具折,建議禁止闈賭和將英翰免職調離。朝廷同意了這個建議。英翰便因此丟了粵督而回到北京,但不到三個月,他又謀到一個烏魯木齊都統的美職,走馬西北上任去了。兩年後死在任卜,飾終隆重,禦祭文滿篇稱讚,無半句提到闈賭一案。


    弄清楚英翰的這段履歷後,閻敬銘心裏更踏實了。


    這天上午,張之萬邀了閻敬銘一同來到太平湖醇王府。


    三 以三十萬兩銀子上繳海軍衙門為條件,換取闈賭的合法進行


    “什麽好風,兩位老中堂聯袂而來,難得難得!”四十五歲的醇王滿麵笑容地將張、閻讓進王府精緻的內客廳,立時便有小太監端來香茶、果品。醇王才具不及恭王,對待下屬卻比恭王要和氣得多,醇王府也不像恭王府那樣奢豪森然。這是醇王高過恭王之處,也因此在京師贏得不少好口碑。


    “有好些天沒見到王爺了,心裏惦記著,今天天氣好,我約了丹老一起來看望王爺。”張之萬兩眼含笑地望著醇王說。醇王年紀雖不大,但一向身體單薄瘦弱,臉色常是灰灰白白的,然今天卻容光煥發。他頗為奇怪,嘴裏頌揚:“幾天不見,王爺氣色這樣好,老臣心裏高興極了。”


    閻敬銘也看出了這一點,忙說:“王爺精神旺盛,是天下臣民之福。”


    “是嗎?”醇王摸了摸自己的臉頰說,“我也覺得這些日子身體是健旺些,吃飯睡覺比過去都要香甜。”


    張之萬因為在醇王小時便教過他的詩文,彼此關係較為親切隨便,為把今日的氣氛營造得更熱絡些,便開著玩笑說:“想必王府來了高人給王爺開了好秘方,王爺拿出來給我們瞧瞧,也讓我們這兩個老傢夥回去吃幾劑,調調神,多活幾年!”


    說罷哈哈大笑。


    “張中堂取笑了。”醇王笑著說,“哪有什麽秘方,真要有的話,一定會公之於眾,讓諸位同享。隻是二位今天來得正好,有一件大事,我還沒有跟禮王他們說,先昕聽兩位老中堂的意見。”


    “什麽事?”閻敬銘肅然直起腰杆,全部注意力立即集中起來。


    “請王爺說說。”張之萬也放下手中的托杯。


    “前幾天,太後召見我,跟我說起辦海軍衙門的事。”


    “辦海軍衙門?”兩位軍機大臣幾乎異口同聲地反問了一句。


    “是的。”醇王繼續說,“海軍衙門,這四個字是太後親口說的,我當時也沒想到太後會有這個想法。”


    “這是一件好事。”閻敬銘立即予以肯定。


    “太後具體怎麽說的?”張之萬暫時壓下堂弟的事情。跟辦海軍衙門比起來,廣東的闈賭當然是小事一樁。


    “太後說,李鴻章跟她講,馬尾江戰役把福建海軍的弱點都暴露出來了。當初左帥創辦馬尾船政局,原是想利用該局造艦辦學,培育人才,為大清的海軍打下一個基礎,不想辛辛苦苦辦了二十年,耗資幾千萬銀兩,瞬息之間便被法國人毀掉了。檢討福建海軍的這個結局,一是因為艦艇太差,被法軍擊毀的十一艘艦艇,一半是我國自己製造的,一半是從西洋買來現成的。自己造的艦小、炮力弱,遠不是法國人的對手。不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艦艇不行,也不是他們不知道洋人有好艦,他們是沒有更多的銀子去購買。二是監督不嚴格,人才缺乏。張佩綸、何如璋固然不懂海戰,其實他們更是命不好,倒楣而已。歷屆船政大臣都和他們一個樣,發生在誰身上,結局都是一樣的。針對這兩個方麵,李少荃向太後提議,由朝廷來辦海軍,設一個海軍衙門,專門辦這件事,集中全國的銀兩來買艦艇,就可以購買最好最新的洋艦,由朝廷出麵聘請最能幹的洋員來經辦。如此,我們大清也可以建立起一支世界上最強的海軍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