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在仁權的陪同下,楊銳拜訪了張之萬,將張之洞的信及在廣州所準備的文件交給了這位年邁的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又詳詳細細地將張之洞不得不開闈賭的苦衷敘說了一遍。


    張之萬說話不多,當楊銳問要不要給醇王呈遞~份文件時,他想了想說:“留下一份吧!”


    從張之萬家裏出來後,仁權又陪著楊銳去拜訪閻敬銘。閻敬銘認真地聽完楊銳的稟報後,對仁權說:“你父親有胡文忠公的辦事氣魄,胡文忠公九泉有知,當為後繼有人而欣慰。你可以告訴你父親,我會盡力想辦法的。”


    仁權連連致謝。


    楊銳在仁權家住了下來。他要等待張之萬帶給他關於此事的答覆。他還要利用這段時間四處拜訪同鄉和熟人,盡可能地多了解一些國事動態。而在杏花胡同的張之萬家,七十多歲的老軍機這幾天一直在為堂弟惹出來的亂子思量著善後之策。


    高鴻漸是李鴻章的代言人,張之洞信上說的不錯。易果信這個人,經過打聽,也已經弄清楚了,他原來是翁同龢的學生;如此看來,翁同龢也是反對闈賭這件事的。


    李鴻章與清流有宿怨,這是天下共知的事實。他示意別人攻訐張之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而翁同龢也來反對張之洞,這卻在意料之外,而這個翁同龢,又的的確確是不可得罪的人。想到這一層,白髮蒼蒼的老哥真的為堂弟捏出一把汗來。


    翁同龢是朝中一位非同尋常的大人物。他的不尋常,首先是他有顯赫的家世。


    翁同龢的父親翁心存道光二年通籍,先後做過鄉試主考和學政。後人值上書房做過鹹豐皇帝和恭王、悖王等人的師傅,歷任工部、戶部尚書,拜體仁閣大學士,晚年又授讀同治皇帝。帝師宰相,這是普天之下讀書人的最高追求,翁心存都做過,可謂榮耀至極。翁同龢的長兄翁同書,官至安徽巡撫,因省垣失守而削職。次兄翁同爵,也曾做過督撫。更有趣的是,就在翁同書削職不久,其子翁曾源又高中同治癸亥科狀元,這一科的探花正是張之洞。翁同龢的不尋常,更在於他自己的非同凡響的仕宦經歷。翁同龢二十七歲時中了鹹豐丙辰科的狀元,一直在京為官,先後任過翰林院侍講、國子監祭酒、內閣學士、戶部侍郎、刑部和工部尚書。光緒八年進軍機。光緒十年,隨同奕沂倒台而退出軍機處。從同治六年起,翁同龢便充當同治帝的授讀。一直到同治帝親政時為止。因授讀有功,被賞賜頭品頂戴。光緒帝登


    基時,慈禧又命他進毓慶宮授讀光緒帝。十年來,翁同龢與光緒帝結下親密的情誼,朝野上下都說翁同鑠與皇上,名為君臣,情同父子。故去年他雖從軍機處退出,依然在毓慶宮行走。慈禧也很信任他,清朝文武都看重翁同龢與皇上的這份情誼。一旦皇上親政,他的地位就不是任何人可比得上的。


    這樣一個重要的人物,誰能忽視得了!


    然則,翁同龢為什麽對張之洞如此反感呢?二十多年前張之洞與翁曾源同登鼎甲,因為有這層緣分,二人關係一向很好。翁同書關押詔獄時,張之洞曾兩次入獄探視,翁同龢因此頗為感激。後來翁同書被判戍邊,翁曾源陪同父親出京,張之洞還為此置酒餞行,又寫了一首古風相贈,詩中亟力稱讚翁氏一門的學問孝悌。


    什麽事得罪了這位當今的狀元帝師呢?張之萬在書房裏來回踱步,深深地思考著:是因為重開闈賭,既傷斯文體麵又開世人趨利謀財的僥倖之門,出身清華的翁同龢不能容忍這種出格逾矩之事?京師中出身清華的人數以千百計,別人為什麽不這樣看呢?事急從權,本是昔賢名訓,何況張之洞新近為國家建立了大功勳,難道不可以給他多一點權限嗎?或許,翁同龢此舉另有原因。、


    猛然間,他明白了這中間的緣故:去年翁退出軍機之日.正是我進軍機之時,雖然罷免恭王軍機處是太後的主意,但一進一出,難免不會引起翁的嫉恨。何況沒有幾天,張之洞便放兩廣之缺,翁一定會以為這是我在中間做了手腳,恨意便更深了。如此看來,翁同龢指使門生攻訐張之洞,其本意還在為難新班軍機處,斥弟的目的在於劾兄!


    張之萬悟出這層緣故後,更覺為張之洞化解此事渡過難關,是自己不容推卸的本分事。


    他想,化解此事,惟一的途徑便是聯合閻敬銘一道,說服醇王,由醇王出麵跟太後說情。隻要太後諒解了,滿天陰霾便可化為晴空萬裏!


    張之萬想到這裏,提起筆來給閻敬銘寫了一封信,請閻設法為堂弟彌縫此事,過幾天再一道見醇王。他將這封信密封好,派家人送到閻府。


    住在頭條胡同一座簡樸小院裏的閻敬銘,這兩天也為兩廣的事在思量。這位當年湘軍中的第一理財好手、現官居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兼軍機大臣的三朝元老,並不因身分的貴重而沾染官場的虛文陋習。十多年的軍旅生涯,讓他悟出打仗其實打的就是糧餉的大道理:糧餉足,仗就打得贏;糧餉不足,一切籌謀都成畫餅。湘軍之所以超過當時所有的團練綠營而成大事,最後的落腳點便在於尋到了一條行之有效的籌糧籌餉的路數。他任職期間,凡可籌糧籌餉的事他都做,隻求目標,不計手段。即使引起府縣不滿,百姓怨恨,他也在所不惜。最後,他以保障各路供應換取前敵戰場上的成功,贏得能員幹吏的美譽,一切騰怨便自動熄滅了。他由此領悟自古以來常說的“積貧積弱”四字的深刻內涵:弱乃因貧而起,人貧則人弱,家貧則家弱,國貧則國弱,要想強則先要富。富強富強,富裕之後才能強大。正因為此,他深為讚賞張之洞從理財著手振興兩廣的施政方略,至於開放闈賭,盡管會招人指摘,但為了強粵大計,也是可以採取的。他相信他可以憑此說服皇太後。作為一個精明的官員,閻敬銘看出此事的最大難處,在於朝廷過去曾禁止過闈賭,又有英翰開禁而被撤職的前例。這是攻訐者所能持的最有力的尚方寶劍。倘若沒有這些,那就一切都好辦多了。張之萬的信提醒了閻敬銘,張之洞實際上已經與新軍機坐在一條船上了。“同舟共濟”,才是新軍機處所應當採取的措施。閻敬銘進一步意識到此事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