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深秀從書架上拿來筆墨紙硯。大家知道撫台要寫字了,忙將碗筷收拾好。


    楊深秀把紙鋪開。張之洞拿起筆來,沉吟片刻,在紙上寫下七個勁爽飄逸的大字:


    人生難得最是情


    大家正在心裏默念時,紙上又出現了一段小字:


    甲申暮春,餘在晉陽書院聽劉森講唐太原妓與歐陽詹故事,感慨係之,特書此以贈劉君。南皮張之洞親筆


    一生以聖哲為榜樣的石老山長,怎麽也沒有想到張之洞會寫出這樣一句話,來贈送給一個青年學子。他滿是疑惑的雙眼,望著張之洞那並無絲毫輕佻淺薄的神態,茫然不解。楊深秀和眾位士子,以此看到素日剛正峻厲的撫台的另一麵,他們感覺在心靈上似乎與他更顯得親近了。


    五 離開山西的前夕,張之洞才知道三晉依舊在大種罌粟


    下午,張之洞回到撫署。準兒一見到父親便說:“爹,師傅今天說我們要隨你到廣東去了,師傅和我們就要分別了。爹,這是真的嗎?要去廣東的話,把師傅也帶去吧,我不跟師傅分別。”說著,小臉上流下幾滴淚珠兒。


    張之洞忙給愛女擦去眼淚,說:“小孩子家,不要管這些事,你隻跟著師傅好好認字彈琴就是了。”


    準兒出去了。然而,她沒有料到,她的這幾句童稚之言,卻使父親陷人了沉思。


    其實,接到聖旨的第二天,張之洞就想到了李佩玉的事。就要離開太原了,佩玉怎麽辦?讓她隨著準兒去廣州嗎?佩玉有老父老母牽連著。這一年多來,每個月佩玉都回到晉祠父母身邊住兩三天。有一次,她母親跌一跤,扭傷了腰。她父親打發人來撫署接她回去照料母親,佩玉為此很犯難:不回去,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若回去,又不是兩三天就能了結的,小姐的學業就耽擱了。正在兩難時,張之洞知道了,對她說,你幹脆把準兒帶到晉祠去吧,住上十天半月,待你媽好些後再帶她回來。佩玉感激撫台的體貼,帶著準兒回到晉祠,一邊照料母親,一邊教準兒識字彈琴。半個月後回到衙門,準兒高興極了,說晉祠好玩,又纏著爹同意她今後每次都跟師傅到晉祠去住幾天。從那以後,果然佩玉每次回家都帶上準兒。佩玉並無兄弟姐妹,她又怎能離父母遠去呢?若不隨同前往,那真的就從此分別了。一說到分別,不但準兒難捨難分,就連張之洞自己也突然覺得有點惆悵。


    張之洞很喜歡聽佩玉彈琴。每天,佩玉在教準兒彈琴之前,自己都會完整地彈奏一支曲子。在佩玉那裏,這樣做,首先是為了將準兒帶進一個優美的藝術境界,培養準兒對琴藝的興趣。其次,這也是她的自娛自樂:琴藝是她生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了它,生活才充實,生命才有意義。每天完整地彈一曲,正是為不讓琴藝生疏。而對張之洞來說,隻要有可能,他都會在這個時候,放下手中的公文來到後院,一個人坐在小書房裏靜靜地聽著,直到曲終才回到籤押房。


    每到這個時候,他的靈府深處總有一種寧馨之感。有時候,他的腦子裏還會出現一些幻覺:總以為那美妙的樂曲,是他幼時便已永訣的母親彈出來的,是那與他分手十多年的髮妻彈出的。這琴聲,將他帶回他永遠懷念的在母親懷抱中的歲月,帶到與石氏相濡以沫的歲月。那是他一生中最寧靜最溫馨的日子啊!


    這種時候,他每每會叩問自己:將佩玉招來撫署,究竟是為了給女兒尋一個師傅,還是為自己尋一種慰藉?他回答不了自己所提出的這個問題,仿佛也就在這樣的時候,他覺得佩玉已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人了。


    那一夜,佩玉無意間與他談起了“和”,從奏琴的角度談到她自己對“和”的領悟。這個被經師們說得神乎其神的“和”,卻被一個普通女琴師解釋得那樣具體平實,聽得見,摸得著。眾音和


    諧方成樂,眾民和諧方成邦,眾邦和諧方成國。大道理皆從小道理而來,小道理又往往能啟發大道理的產生。山西巡撫從一個女琴師的無意談話中,領悟了安邦治國的深刻大道理。


    從那一天以後,張之洞對佩玉開始另眼相看了。


    張之洞並不清心寡欲,四十六七歲的他仍需要女人的溫情,正是身邊多年來缺乏貼心知情的女人,才使得他有“人生難得最是情”的感慨。這兩年多來,他不是沒有想過要續娶的事,但每一想到此事,傷心之情便會油然而生。得知新巡撫原來是喪妻的鰥夫後,太原城不少人出於各種不同的目的,都想為巡撫撮合一樁親事,但張之洞自己的心中卻總熱不起來。他心頭上有一塊結始終沒有解開。


    他不明白,為何自己先後娶的三個妻子都不能與他白頭偕老,連比他小十多歲的王夫人都不能倖免,是命中注定要克妻嗎?半年前,桑治平跟他聊天,說太原城裏有個袁半仙,是袁天罡的後人,看相算命準得很,找他的人很多。他因而抬高身價,看一次收二兩銀子,即便收費如此昂貴,仍有許多人從遠處慕名而來。張之洞的心為之一動:何不找他去問個原因?


    這天下午,他青衣小帽,由桑治平陪同來到袁半仙的家裏,先遞上二兩銀子。年近八十的袁半仙用兩隻深陷的小眼睛,將張之洞上上下下地打量一番後說:“先生的命好極了,還來找老朽做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