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王定安這一副雅興十足的神態,葆翁又犯難起來。他皺著眉頭,自言自語:“這計策好是好,隻是上哪兒去找一個王昭君呢?”
“這我就不管了。葆翁,這齣主意是我,辦事就靠你跟雨生了。叫雨生去找吧!他有的是經驗。”王定安詭譎地望了一眼徐時霖,徐時霖的臉色頓時十分不自在起來。“你們兩郎舅好好合計合計。天色不早了,我要回家了。”
王定安拿起銀狐披風,走出藩司衙門的絕密煙室。
五 解州書院裏藏臥著一位四朝大老
位予山西最南部的解州,是一座年代久遠的小城。它處在山西、河南、陝西三省交界之地。出解州城南門走七八十裏,便來到黃河邊。
傳說這一段的黃河中有一個小小的島嶼,當年為人類補天的女媧,便葬在此島上。到了唐玄宗天寶年間,在一個大雨晦冥的日子裏,此島連同島上女媧墓突然失蹤了。八年後的一個夜晚,黃河上出現了難得一見的風雨雷電。第二天早上,人們驚訝地發現,女媧墓冒了出來。墓上長著兩棵丈餘高的大柳樹,墓下是一塊巨大的石頭,當地百姓叫此石為風陵堆。女媧娘娘本是受人敬仰的女神,再加上沉而復出的傳奇,更提高了她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黃河上往來的船夫艄公,路過此處,都要到風陵堆上去叩拜女媧墓,請求這位黃河不能淹沒的神靈保佑平安。風陵堆的南岸便是自古以來有名的險關——潼關。從潼關往西南約走六十裏,便到了西嶽華山。而潼關的對麵渡口,就是風陵渡。三國時期,曹操西征韓遂,由潼關渡河,由風陵渡上岸。至今當地百姓還可以指著岸邊石頭上的痕跡,告訴你這是當年那位叱吒風雲的魏武皇帝所留下的馬蹄印。順著這段黃河向東走約一百五十裏,就到了靈寶。安史之亂時,唐肅宗不顧老子玄宗的尊嚴,擅自即位於此。若再回到風陵渡口,往北走大約五十裏地,有一處古老的寺院,叫做普救寺。這普救寺不以誦經念佛出名,它的名聲得力於一段旖旎艷麗的風流故事。
寓居普救寺的窮秀才張生,愛上了路過蒲州借住此寺的宰相之女崔鶯鶯。張生和崔鶯鶯破除門第觀念,彼此愛慕,卻不料老夫人不同意。後來張生靠朋友的力量,打退了圍寺的強盜,才使得老夫人勉強同意。這一愛情故事總算有了個令人歡喜的結局。後來董解元、王實甫將這段傳奇搬上舞台,數百年來在民間流傳不衰,使得普救寺聲名遠播。一座原本以斬斷情緣為修行目的的寺院,卻仗著一段情緣而傳名於世,也真是有趣的事情。
這便是解州城四周的人文地理。悠久燦爛的文明史,釀造這一帶濃鬱的黃河文化氣氛。因此,小小的解州城歷來文風較盛。這裏有一座興建於前明嘉靖年間的書院,聚集著附近三省的優秀學子,向來以學風淳厚而享譽遠近。解州書院這十來年,更是為士人們所仰慕。因為這段時期它的主講不是平凡之輩,乃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閻敬銘。
閻敬銘不是山西人,他是陝西朝邑人。朝邑位於晉陝兩省的交接之處,離解州城不過百五六十裏遠。閻敬銘中式之前,曾在解州書院苦讀過五年。這五年為閻敬銘打下了學問根基,也使得閻敬銘對解州書院終生懷有感恩之情。
道光二十五年,三十歲的閻敬銘熬過二十多年的寒窗,終於中進士入翰苑,釋褐而踏上仕途。翰林院散館時,閻敬銘因試卷上錯了一個字,沒有留館而改分戶部。翰林院清高又空閑,易於遷升,幾乎是所有讀書人嚮往之地。大家都為閻敬銘惋惜,但他本人卻不感到怎麽遺憾。出身耕讀之家的閻敬銘是個刻苦務實的人。戶部主管全國財政,直接關係到國計民生,比起翰苑的吟詩作賦來,對國家的貢獻更為實在,也更能歷練人。閻敬銘進入戶部後,全副身心投入部務之中。他精細練達,又抱負高遠,很快便在戶部嶄露頭角,成為部裏幹員。但閻敬銘性格剛直耿介,朝中又無靠山,盡管才幹出眾,品格脫俗,卻在積資升為主事之後,便再也上不去了。直到鹹豐九年,眼看著一個個無德無才的後來者越他而過,四十三歲的閻敬銘仍然隻是一個六品主事,心中甚是憤鬱不平。這時,他遇到了一個知己,此人便是胡林翼。
當時,胡林翼身為湖北巡撫,正和曾國藩密切配合,統率湘軍,經營長江兩岸的戰事。半年前,湘軍慘遭三河之役的失敗,軍隊元氣至今並未恢復。曾國藩以兵部侍郎空銜客寄江西,軍事蹇滯,湘軍正在艱難時期。東征湘軍的糧餉,隻能靠胡林翼所管轄的湖北,設在武昌的湘軍後路糧台任務繁難,責任重大,卻缺乏一個能幹的人來管理。胡林翼在與戶部打交道的過程中,得知閻敬銘的精明能幹,便上奏請求調閻敬銘來武昌管理湘軍糧台事。在戶部鬱鬱不得誌的閻敬銘一直關注著南方的兵事,私心早已對曾國藩、胡林翼仰慕不已。他渴望著能結識這兩位大人物,從他們那裏學到治國辦事的真才實學。他也知道,此時
從軍固然充滿著危險,但也同樣充滿著機遇,與其在戶部久抑不伸,不如到軍營中去闖一闖。軍營正當用人之際,自己的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展布。倘若機遇好,說不定很快便可以出人頭地。
就這樣,閻敬銘毫不猶豫地捨棄舒適悠閑的京師生活,隻身來到兵凶戰危之地的武昌城。正六品銜的主事與從二品銜的巡撫之間相差得太遠了,何況這位巡撫還是一個戰功卓著的軍事統帥。閻敬銘懷著侷促的心情,第一次拜見胡林翼,孰知大出意料之外。這位身子瘦弱的湘人,一點沒有封疆大吏的架子,其謙和平易,完全出於一片天性。閻敬銘想起戶部以及京師其他衙門裏的那些大人老爺來。他們胸無半點實學,卻架子大得很。同一個衙門裏,則是官大一級壓死人。那種沉悶刻板、暮氣深重的衙門作風,與眼下這裏的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的景象簡直有十萬八千裏之差。閻敬銘在這裏看到了自己的事業所在,也看到了真正的人生價值所在。
“這我就不管了。葆翁,這齣主意是我,辦事就靠你跟雨生了。叫雨生去找吧!他有的是經驗。”王定安詭譎地望了一眼徐時霖,徐時霖的臉色頓時十分不自在起來。“你們兩郎舅好好合計合計。天色不早了,我要回家了。”
王定安拿起銀狐披風,走出藩司衙門的絕密煙室。
五 解州書院裏藏臥著一位四朝大老
位予山西最南部的解州,是一座年代久遠的小城。它處在山西、河南、陝西三省交界之地。出解州城南門走七八十裏,便來到黃河邊。
傳說這一段的黃河中有一個小小的島嶼,當年為人類補天的女媧,便葬在此島上。到了唐玄宗天寶年間,在一個大雨晦冥的日子裏,此島連同島上女媧墓突然失蹤了。八年後的一個夜晚,黃河上出現了難得一見的風雨雷電。第二天早上,人們驚訝地發現,女媧墓冒了出來。墓上長著兩棵丈餘高的大柳樹,墓下是一塊巨大的石頭,當地百姓叫此石為風陵堆。女媧娘娘本是受人敬仰的女神,再加上沉而復出的傳奇,更提高了她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黃河上往來的船夫艄公,路過此處,都要到風陵堆上去叩拜女媧墓,請求這位黃河不能淹沒的神靈保佑平安。風陵堆的南岸便是自古以來有名的險關——潼關。從潼關往西南約走六十裏,便到了西嶽華山。而潼關的對麵渡口,就是風陵渡。三國時期,曹操西征韓遂,由潼關渡河,由風陵渡上岸。至今當地百姓還可以指著岸邊石頭上的痕跡,告訴你這是當年那位叱吒風雲的魏武皇帝所留下的馬蹄印。順著這段黃河向東走約一百五十裏,就到了靈寶。安史之亂時,唐肅宗不顧老子玄宗的尊嚴,擅自即位於此。若再回到風陵渡口,往北走大約五十裏地,有一處古老的寺院,叫做普救寺。這普救寺不以誦經念佛出名,它的名聲得力於一段旖旎艷麗的風流故事。
寓居普救寺的窮秀才張生,愛上了路過蒲州借住此寺的宰相之女崔鶯鶯。張生和崔鶯鶯破除門第觀念,彼此愛慕,卻不料老夫人不同意。後來張生靠朋友的力量,打退了圍寺的強盜,才使得老夫人勉強同意。這一愛情故事總算有了個令人歡喜的結局。後來董解元、王實甫將這段傳奇搬上舞台,數百年來在民間流傳不衰,使得普救寺聲名遠播。一座原本以斬斷情緣為修行目的的寺院,卻仗著一段情緣而傳名於世,也真是有趣的事情。
這便是解州城四周的人文地理。悠久燦爛的文明史,釀造這一帶濃鬱的黃河文化氣氛。因此,小小的解州城歷來文風較盛。這裏有一座興建於前明嘉靖年間的書院,聚集著附近三省的優秀學子,向來以學風淳厚而享譽遠近。解州書院這十來年,更是為士人們所仰慕。因為這段時期它的主講不是平凡之輩,乃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閻敬銘。
閻敬銘不是山西人,他是陝西朝邑人。朝邑位於晉陝兩省的交接之處,離解州城不過百五六十裏遠。閻敬銘中式之前,曾在解州書院苦讀過五年。這五年為閻敬銘打下了學問根基,也使得閻敬銘對解州書院終生懷有感恩之情。
道光二十五年,三十歲的閻敬銘熬過二十多年的寒窗,終於中進士入翰苑,釋褐而踏上仕途。翰林院散館時,閻敬銘因試卷上錯了一個字,沒有留館而改分戶部。翰林院清高又空閑,易於遷升,幾乎是所有讀書人嚮往之地。大家都為閻敬銘惋惜,但他本人卻不感到怎麽遺憾。出身耕讀之家的閻敬銘是個刻苦務實的人。戶部主管全國財政,直接關係到國計民生,比起翰苑的吟詩作賦來,對國家的貢獻更為實在,也更能歷練人。閻敬銘進入戶部後,全副身心投入部務之中。他精細練達,又抱負高遠,很快便在戶部嶄露頭角,成為部裏幹員。但閻敬銘性格剛直耿介,朝中又無靠山,盡管才幹出眾,品格脫俗,卻在積資升為主事之後,便再也上不去了。直到鹹豐九年,眼看著一個個無德無才的後來者越他而過,四十三歲的閻敬銘仍然隻是一個六品主事,心中甚是憤鬱不平。這時,他遇到了一個知己,此人便是胡林翼。
當時,胡林翼身為湖北巡撫,正和曾國藩密切配合,統率湘軍,經營長江兩岸的戰事。半年前,湘軍慘遭三河之役的失敗,軍隊元氣至今並未恢復。曾國藩以兵部侍郎空銜客寄江西,軍事蹇滯,湘軍正在艱難時期。東征湘軍的糧餉,隻能靠胡林翼所管轄的湖北,設在武昌的湘軍後路糧台任務繁難,責任重大,卻缺乏一個能幹的人來管理。胡林翼在與戶部打交道的過程中,得知閻敬銘的精明能幹,便上奏請求調閻敬銘來武昌管理湘軍糧台事。在戶部鬱鬱不得誌的閻敬銘一直關注著南方的兵事,私心早已對曾國藩、胡林翼仰慕不已。他渴望著能結識這兩位大人物,從他們那裏學到治國辦事的真才實學。他也知道,此時
從軍固然充滿著危險,但也同樣充滿著機遇,與其在戶部久抑不伸,不如到軍營中去闖一闖。軍營正當用人之際,自己的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展布。倘若機遇好,說不定很快便可以出人頭地。
就這樣,閻敬銘毫不猶豫地捨棄舒適悠閑的京師生活,隻身來到兵凶戰危之地的武昌城。正六品銜的主事與從二品銜的巡撫之間相差得太遠了,何況這位巡撫還是一個戰功卓著的軍事統帥。閻敬銘懷著侷促的心情,第一次拜見胡林翼,孰知大出意料之外。這位身子瘦弱的湘人,一點沒有封疆大吏的架子,其謙和平易,完全出於一片天性。閻敬銘想起戶部以及京師其他衙門裏的那些大人老爺來。他們胸無半點實學,卻架子大得很。同一個衙門裏,則是官大一級壓死人。那種沉悶刻板、暮氣深重的衙門作風,與眼下這裏的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的景象簡直有十萬八千裏之差。閻敬銘在這裏看到了自己的事業所在,也看到了真正的人生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