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曲縣那個老太婆所訴的就是捐攤苦水,桑治平從晉北回來,也說老百姓最恨的就是官府的捐攤。張之洞皺著雙眉說:“第一是貧困,第二是捐攤。貧困多半是老天爺造成的,這捐攤則完全是官府所定。我們為何不可以免去捐攤,以蘇黎民?”
“賢弟啊,你有所不知。有的捐攤可免,有的捐攤則是難以免去的呀!”衛榮光嘆了一口氣,端起茶杯。張之洞忙從火爐上提起瓦壺,親手給衛榮光斟滿。衛榮光喝了一口,接著說下去。
“山西有幾個大的捐攤,就沒有辦法免去,因為這是朝廷造成的。比如說,朝廷每年要山西解平鐵八萬餘斤、好鐵二十萬斤,這二十八萬斤鐵,包括腳費在內,朝廷隻給一萬一千餘兩銀子,短缺費用三萬九千餘兩。這一萬一千餘兩銀子是幹隆初期定的價,到現在已百年出頭了。百年裏,哪樣東西不是幾倍的漲價,可朝廷給山西的鐵銀卻一文未增。山西是窮省,藩庫拿不出這麽多銀子,不攤到各州縣又怎麽辦呢?”
張之洞在心裏沉吟著:看來這的確是一件大事。每年三萬九千兩銀子,對於山西來說,實在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這些年來都是轉嫁到老百姓身上去了,讓老百姓來承受這筆沉重的負擔。戶部怎麽這樣不明事理呢?
體質仍然虛弱的衛榮光覺得身上有點冷,他將椅子向爐邊靠攏。張之洞猛然想起,隨身帶來的簡單行囊中有吳秋衣所送的四株靈芝,便從行囊裏拿出來送給衛榮光。
衛榮光仔細欣賞這四株碗口大閃著黑紅色光澤的靈芝,知道的確不是凡品。張之洞執意要把四株都送給他,他再三推託不成,最後隻得接受兩株。
“衛大人,您剛才說的鐵捐,確實是一項大的捐攤。聽說還有一項絹捐,也是民憤極大的。”有這兩株靈芝草的效用,張之洞和衛榮光之間的談話氣氛變得更為融洽。
“是的。嘉慶時期開始,朝廷便每年向山西索貢綢絹一千二百匹。近十多年來,因為百姓生活苦,綢絹賣不起價,織造綢絹的作坊基本上都改了行,山西交不出這多綢絹,戶部則規定少交一匹絹,用十兩銀子來抵,於是每年又多出這項費用。這一萬多兩銀子,也隻得向各州縣攤去,這便是絹攤。”
衛榮光的精神比剛進門時強多了,他喝了一口茶後又說了起來:“還有一筆大費用,即每隔三年一次的文武鄉試,鄉試照例由陽曲縣承辦。辦一屆鄉試至少要三萬兩銀子,陽曲縣如何負擔得起,隻得由巡撫衙門出麵,向全省各州縣攤派,平均每年要一萬兩以上。這是幾項大的無法豁免的捐攤,還有其他形形色色、各州縣自定的捐攤,加起來有二三十項之多,這些銀錢往往都加在百姓頭上,百姓怎能負擔不重?又怎會不怨聲載道呢?”
“地裏收成這樣差,老百姓的銀錢從哪裏來呢?”張之洞麵色憂鬱地發問。
“老百姓有什麽辦法呢?他們隻好不種莊稼而種罌粟。廢掉糧食而種毒卉,他們不是不知道如此不好,但種罌粟獲利是種莊稼的十倍,這叫做逼良為娼。”衛榮光氣憤地把手中的茶杯往茶幾上狠狠地一放。
張之洞似乎突然明白了許多事理。那一天,踏進娘子關後所見到的罌粟苗,曾引起他極大的憤恨。他恨山西的農人,怎麽如此昧良心,不道德;他恨山西的州縣官吏,怎能如此公然容許小民犯禁違法!原來,“嗜利忘義”的背後有它一言難盡的苦衷!
接印還沒有幾天,他就準備下一道命令給各州縣:限令三天內全部剷除罌粟苗。桑治平建議他暫緩下令,待把全省的情況摸清楚後再說。他接受了這個建議。現在看來,要剷除罌粟,不是一紙命令就可以辦得到的事,若官府的捐攤不大加削減的話,強行剷除罌粟也並非就是一件很好的事。
張之洞非常感激衛榮光的剖析:“衛大人,看來這廢莊稼而種毒卉,就是山西的第三大弊病了。”
“可以這樣說。”衛榮光點點頭,繼續他的話題,“此弊病所造成的後果極為嚴重。一是種罌粟雖可賺較大的利益,但畢竟不能果腹充飢,平常年景可以用銀錢去買糧食,到了饑荒年,都沒有了糧食,拿著錢也是空的,這就是前兩年山西幹旱而餓殍遍野的原因。二是山西大量種罌粟,造成土藥價大大低於洋藥價,遂使得吸食鴉片在山西泛濫成災。”
“我到太原這些日子以來,所接觸的人大都臉色青黑,身體於瘦,可能都是吸多了鴉片煙的緣故。”
“香濤老弟啊,你還不知道,山西吸鴉片已到了令人驚恐的地步。我的一個幕友這樣估計過:鄉間十人約有四人吸,城市十人約有七人吸,至於吏、役、兵三種人,幾乎十人有十人吸。這個估計雖然有點誇大,但大致也差不多。鴉片煙一定要根除,不然的話,整個山西,從城市到鄉村,從官場到民間,很快都會爛掉。老弟,這個事要靠你來辦了。”
瞬時間,張之洞真有點頹然氣沮之感:早知道山西是這樣一個汙濁之地,真不該來,在京師做個侍郎,不僅事情少多了,而且還可以免去與這多鴉片鬼打交道,眼不見心不煩呀!但很快,他便從沮喪中掙脫出來。他是個稟賦剛烈、好強好勝的人,轉念又想:當我張之洞把山西這個爛攤子整頓好後,太後、皇上、京師的友朋、天下官員們就可以看到我的本事了。想到這裏,他斬釘截鐵地說:“衛大人,您放心南下,我非要把鴉片在山西徹底根除不可!”
“賢弟啊,你有所不知。有的捐攤可免,有的捐攤則是難以免去的呀!”衛榮光嘆了一口氣,端起茶杯。張之洞忙從火爐上提起瓦壺,親手給衛榮光斟滿。衛榮光喝了一口,接著說下去。
“山西有幾個大的捐攤,就沒有辦法免去,因為這是朝廷造成的。比如說,朝廷每年要山西解平鐵八萬餘斤、好鐵二十萬斤,這二十八萬斤鐵,包括腳費在內,朝廷隻給一萬一千餘兩銀子,短缺費用三萬九千餘兩。這一萬一千餘兩銀子是幹隆初期定的價,到現在已百年出頭了。百年裏,哪樣東西不是幾倍的漲價,可朝廷給山西的鐵銀卻一文未增。山西是窮省,藩庫拿不出這麽多銀子,不攤到各州縣又怎麽辦呢?”
張之洞在心裏沉吟著:看來這的確是一件大事。每年三萬九千兩銀子,對於山西來說,實在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這些年來都是轉嫁到老百姓身上去了,讓老百姓來承受這筆沉重的負擔。戶部怎麽這樣不明事理呢?
體質仍然虛弱的衛榮光覺得身上有點冷,他將椅子向爐邊靠攏。張之洞猛然想起,隨身帶來的簡單行囊中有吳秋衣所送的四株靈芝,便從行囊裏拿出來送給衛榮光。
衛榮光仔細欣賞這四株碗口大閃著黑紅色光澤的靈芝,知道的確不是凡品。張之洞執意要把四株都送給他,他再三推託不成,最後隻得接受兩株。
“衛大人,您剛才說的鐵捐,確實是一項大的捐攤。聽說還有一項絹捐,也是民憤極大的。”有這兩株靈芝草的效用,張之洞和衛榮光之間的談話氣氛變得更為融洽。
“是的。嘉慶時期開始,朝廷便每年向山西索貢綢絹一千二百匹。近十多年來,因為百姓生活苦,綢絹賣不起價,織造綢絹的作坊基本上都改了行,山西交不出這多綢絹,戶部則規定少交一匹絹,用十兩銀子來抵,於是每年又多出這項費用。這一萬多兩銀子,也隻得向各州縣攤去,這便是絹攤。”
衛榮光的精神比剛進門時強多了,他喝了一口茶後又說了起來:“還有一筆大費用,即每隔三年一次的文武鄉試,鄉試照例由陽曲縣承辦。辦一屆鄉試至少要三萬兩銀子,陽曲縣如何負擔得起,隻得由巡撫衙門出麵,向全省各州縣攤派,平均每年要一萬兩以上。這是幾項大的無法豁免的捐攤,還有其他形形色色、各州縣自定的捐攤,加起來有二三十項之多,這些銀錢往往都加在百姓頭上,百姓怎能負擔不重?又怎會不怨聲載道呢?”
“地裏收成這樣差,老百姓的銀錢從哪裏來呢?”張之洞麵色憂鬱地發問。
“老百姓有什麽辦法呢?他們隻好不種莊稼而種罌粟。廢掉糧食而種毒卉,他們不是不知道如此不好,但種罌粟獲利是種莊稼的十倍,這叫做逼良為娼。”衛榮光氣憤地把手中的茶杯往茶幾上狠狠地一放。
張之洞似乎突然明白了許多事理。那一天,踏進娘子關後所見到的罌粟苗,曾引起他極大的憤恨。他恨山西的農人,怎麽如此昧良心,不道德;他恨山西的州縣官吏,怎能如此公然容許小民犯禁違法!原來,“嗜利忘義”的背後有它一言難盡的苦衷!
接印還沒有幾天,他就準備下一道命令給各州縣:限令三天內全部剷除罌粟苗。桑治平建議他暫緩下令,待把全省的情況摸清楚後再說。他接受了這個建議。現在看來,要剷除罌粟,不是一紙命令就可以辦得到的事,若官府的捐攤不大加削減的話,強行剷除罌粟也並非就是一件很好的事。
張之洞非常感激衛榮光的剖析:“衛大人,看來這廢莊稼而種毒卉,就是山西的第三大弊病了。”
“可以這樣說。”衛榮光點點頭,繼續他的話題,“此弊病所造成的後果極為嚴重。一是種罌粟雖可賺較大的利益,但畢竟不能果腹充飢,平常年景可以用銀錢去買糧食,到了饑荒年,都沒有了糧食,拿著錢也是空的,這就是前兩年山西幹旱而餓殍遍野的原因。二是山西大量種罌粟,造成土藥價大大低於洋藥價,遂使得吸食鴉片在山西泛濫成災。”
“我到太原這些日子以來,所接觸的人大都臉色青黑,身體於瘦,可能都是吸多了鴉片煙的緣故。”
“香濤老弟啊,你還不知道,山西吸鴉片已到了令人驚恐的地步。我的一個幕友這樣估計過:鄉間十人約有四人吸,城市十人約有七人吸,至於吏、役、兵三種人,幾乎十人有十人吸。這個估計雖然有點誇大,但大致也差不多。鴉片煙一定要根除,不然的話,整個山西,從城市到鄉村,從官場到民間,很快都會爛掉。老弟,這個事要靠你來辦了。”
瞬時間,張之洞真有點頹然氣沮之感:早知道山西是這樣一個汙濁之地,真不該來,在京師做個侍郎,不僅事情少多了,而且還可以免去與這多鴉片鬼打交道,眼不見心不煩呀!但很快,他便從沮喪中掙脫出來。他是個稟賦剛烈、好強好勝的人,轉念又想:當我張之洞把山西這個爛攤子整頓好後,太後、皇上、京師的友朋、天下官員們就可以看到我的本事了。想到這裏,他斬釘截鐵地說:“衛大人,您放心南下,我非要把鴉片在山西徹底根除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