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久聞娘子關大名,然從未來過。他對桑治平說:“上次在古北口,你說你十多年前也是由此處進的山西。”
桑治平說:“是的,由京師到太原,隻有這一條大路。我當時也是由此進山西的。”
“那你是舊地重遊了,明天給我們當個嚮導吧!”
第二天一早,三人穿過娘子關,進入平定縣。桑治平笑著對張之洞說:“從此刻起,我們就進入了你的領地,變為你的子民了。”
張之洞也笑著說:“還沒有接過大印、王旗哩,我還管不了這塊土地。”
大根說:“趁著這幾天還未接印,四叔你多走些地方,一接過印,就沒有自在工夫了。”
張之洞感嘆:“大根這話說得對,一入官衙,則身不由己。”
桑治平說:“所以我一生不做官,沒有管束,倒也自由自在,痛痛快快的。”
三人一邊說,一邊來到內城下。
桑治平說:“登娘子關都是從內城門上,外城門不能上。”
大根笑道:“山西人自私,修了個關樓,隻能讓本省人上。”
張之洞說:“大根這話錯了。自古設關,都是為著防備別人的,當然外麵不能上,隻能從裏麵上。”
娘子關樓不高,大家很快便登上了樓台。樓台上有幾個守關的兵丁。通常時候,關樓任遊人上下走動,兵丁並不過問。
張之洞在樓台上信步走著,遙望娘子關內外形勢。這裏果然是晉冀兩省的天然分界處。關樓南北均是一眼望不到邊的蜿蜒山嶺,猶如一道屏障般地把華北大地分成兩處。關樓北側的桃河,水流湍急,氣勢奔放,給娘子關增添無限風光。
張之洞對站在一旁眺望遠方的桑治平說:“此地形勢,真是險要無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說得一點都不錯。”
“是的。”桑治平說,“所以當年李淵造反,派一隊娘子兵把守此地,關外的數萬隋兵就是進不來。”
“戰國時代,韓、趙、魏三家都是強國。我今天登上娘子關,看關西山河,的確有一股雄奇之氣。但為何這幾十年來,山西卻貧瘠不堪呢?”張之洞望著桑治平問道。
“這就是要你撫台大人前來解答的問題喲!”因張之洞提到了韓、趙、魏三國,桑治平突然想起一個比娘子關更有意思的去處。“香濤兄,當年趙氏孤兒,你知道被藏在哪裏嗎?”
那還是三晉未曾分離的時候,晉國大夫趙朔被晉景公殺害。趙朔死前將遺腹子託付給門客程嬰,程嬰以自己兒子的一條性命換來趙氏孤兒趙武的性命。後人把這段故事搬上舞台,便是有名的《搜孤救孤》。
張之洞說:“聽說程嬰帶著趙武,在一座大山裏隱居下來。不過,我不知道是在山西哪座山裏。”
“就在附近的山裏呀!”桑治平得意地說。
“真的?”張之洞興奮地問,“這座山叫什麽山?”
“原叫盂山,就因為躲藏了趙氏孤兒,就改名藏山了,離此地隻有三四十裏路。”
“山上有什麽東西可看嗎?”張之洞最喜名山勝水,尤其是那些與歷史典故相聯繫的山水,若在不遠處路過,他是非得繞道去看看不可的。
“有哇,我那年去看過。”桑治平興致盎然地說,“那裏有亭閣廟宇,有龍鳳二鬆,還有祭祀程嬰、公孫杵臼等人的報恩祠,還有藏孤洞,還有傅山的題詩。”
“傅青主的題詩,你記得幾句嗎?”張之洞欣喜地問。
傅山字青主,是明末清初山西籍的大學者、大書畫家、大醫學家,他拒絕接受康熙皇帝給他的高官,一直在家鄉過著清貧的布衣生活,在山西民間享有極高的聲譽。
“我還大致背得。”桑治平定定神,背了起來,“藏山藏在九原東,神路雙鬆謖謖風。霧嶂幾層宮霍鮮,霜台三色綠黃紅。當年難易人徒說,滿壁丹青畫不空。忠在晉家山亦敬,南峰一笏麵樓中。”
“那我們去看看!”張之洞思古之幽情立即被傅山的詩激發出來。“仲子兄,你帶路吧!”
三人順著桃河河穀向西偏北方向走去。一陣陣西北風迎麵吹來,風幹冷而勁厲,給三晉大地帶來的是一片蕭瑟肅殺之氣。百姓都躲在泥棚子裏貓冬去了,荒原上的泥土和生物都凍得硬硬的,整個世界仿佛隻有他們三個人在野外行走。但新上任的山西巡撫的心中卻並沒有寒意,他在熱情充沛地構思整治這塊土地的宏圖大計。
張之洞冒著刺骨的冷風,邊走邊對桑治平說:“山西在古代
也是富庶之地,現在變得如此貧苦。我看一是官吏沒有治理好,二是百姓不勤勞。你們看眼下天氣雖冷,但戶外還是有很多事可做,可大家都縮在家裏,一個都不出來。這種習慣今後要改過來。”
大根笑著說:“這麽冷的天,土都凍得跟石頭一樣,您要他們出來做什麽呢?”
張之洞說:“怎麽沒有事做?事在人為嘛!可以上山打獵挖藥材呀,可以外出跑單幫呀,還可以放牧呀,可做的事多啦。”
桑治平說:“我漫遊過許多地方,發現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風尚。風尚不同,氣象也就不同。比如海邊的人特別信運氣,所以敢於冒險的人多。淮北一帶強梁人受推重,故那裏多鹽梟馬賊。山西這地方的鄉民的確比較懶散,怕是貧苦的一個主要原因。”
桑治平說:“是的,由京師到太原,隻有這一條大路。我當時也是由此進山西的。”
“那你是舊地重遊了,明天給我們當個嚮導吧!”
第二天一早,三人穿過娘子關,進入平定縣。桑治平笑著對張之洞說:“從此刻起,我們就進入了你的領地,變為你的子民了。”
張之洞也笑著說:“還沒有接過大印、王旗哩,我還管不了這塊土地。”
大根說:“趁著這幾天還未接印,四叔你多走些地方,一接過印,就沒有自在工夫了。”
張之洞感嘆:“大根這話說得對,一入官衙,則身不由己。”
桑治平說:“所以我一生不做官,沒有管束,倒也自由自在,痛痛快快的。”
三人一邊說,一邊來到內城下。
桑治平說:“登娘子關都是從內城門上,外城門不能上。”
大根笑道:“山西人自私,修了個關樓,隻能讓本省人上。”
張之洞說:“大根這話錯了。自古設關,都是為著防備別人的,當然外麵不能上,隻能從裏麵上。”
娘子關樓不高,大家很快便登上了樓台。樓台上有幾個守關的兵丁。通常時候,關樓任遊人上下走動,兵丁並不過問。
張之洞在樓台上信步走著,遙望娘子關內外形勢。這裏果然是晉冀兩省的天然分界處。關樓南北均是一眼望不到邊的蜿蜒山嶺,猶如一道屏障般地把華北大地分成兩處。關樓北側的桃河,水流湍急,氣勢奔放,給娘子關增添無限風光。
張之洞對站在一旁眺望遠方的桑治平說:“此地形勢,真是險要無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說得一點都不錯。”
“是的。”桑治平說,“所以當年李淵造反,派一隊娘子兵把守此地,關外的數萬隋兵就是進不來。”
“戰國時代,韓、趙、魏三家都是強國。我今天登上娘子關,看關西山河,的確有一股雄奇之氣。但為何這幾十年來,山西卻貧瘠不堪呢?”張之洞望著桑治平問道。
“這就是要你撫台大人前來解答的問題喲!”因張之洞提到了韓、趙、魏三國,桑治平突然想起一個比娘子關更有意思的去處。“香濤兄,當年趙氏孤兒,你知道被藏在哪裏嗎?”
那還是三晉未曾分離的時候,晉國大夫趙朔被晉景公殺害。趙朔死前將遺腹子託付給門客程嬰,程嬰以自己兒子的一條性命換來趙氏孤兒趙武的性命。後人把這段故事搬上舞台,便是有名的《搜孤救孤》。
張之洞說:“聽說程嬰帶著趙武,在一座大山裏隱居下來。不過,我不知道是在山西哪座山裏。”
“就在附近的山裏呀!”桑治平得意地說。
“真的?”張之洞興奮地問,“這座山叫什麽山?”
“原叫盂山,就因為躲藏了趙氏孤兒,就改名藏山了,離此地隻有三四十裏路。”
“山上有什麽東西可看嗎?”張之洞最喜名山勝水,尤其是那些與歷史典故相聯繫的山水,若在不遠處路過,他是非得繞道去看看不可的。
“有哇,我那年去看過。”桑治平興致盎然地說,“那裏有亭閣廟宇,有龍鳳二鬆,還有祭祀程嬰、公孫杵臼等人的報恩祠,還有藏孤洞,還有傅山的題詩。”
“傅青主的題詩,你記得幾句嗎?”張之洞欣喜地問。
傅山字青主,是明末清初山西籍的大學者、大書畫家、大醫學家,他拒絕接受康熙皇帝給他的高官,一直在家鄉過著清貧的布衣生活,在山西民間享有極高的聲譽。
“我還大致背得。”桑治平定定神,背了起來,“藏山藏在九原東,神路雙鬆謖謖風。霧嶂幾層宮霍鮮,霜台三色綠黃紅。當年難易人徒說,滿壁丹青畫不空。忠在晉家山亦敬,南峰一笏麵樓中。”
“那我們去看看!”張之洞思古之幽情立即被傅山的詩激發出來。“仲子兄,你帶路吧!”
三人順著桃河河穀向西偏北方向走去。一陣陣西北風迎麵吹來,風幹冷而勁厲,給三晉大地帶來的是一片蕭瑟肅殺之氣。百姓都躲在泥棚子裏貓冬去了,荒原上的泥土和生物都凍得硬硬的,整個世界仿佛隻有他們三個人在野外行走。但新上任的山西巡撫的心中卻並沒有寒意,他在熱情充沛地構思整治這塊土地的宏圖大計。
張之洞冒著刺骨的冷風,邊走邊對桑治平說:“山西在古代
也是富庶之地,現在變得如此貧苦。我看一是官吏沒有治理好,二是百姓不勤勞。你們看眼下天氣雖冷,但戶外還是有很多事可做,可大家都縮在家裏,一個都不出來。這種習慣今後要改過來。”
大根笑著說:“這麽冷的天,土都凍得跟石頭一樣,您要他們出來做什麽呢?”
張之洞說:“怎麽沒有事做?事在人為嘛!可以上山打獵挖藥材呀,可以外出跑單幫呀,還可以放牧呀,可做的事多啦。”
桑治平說:“我漫遊過許多地方,發現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風尚。風尚不同,氣象也就不同。比如海邊的人特別信運氣,所以敢於冒險的人多。淮北一帶強梁人受推重,故那裏多鹽梟馬賊。山西這地方的鄉民的確比較懶散,怕是貧苦的一個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