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牽連引來不必要的麻煩,顏載礽決定改名換姓。
桑弘羊是他的同鄉,說不定桑顏兩家在歷史上有過親戚瓜葛,於是顏載礽借桑為姓,取名治平,字仲子。這裏既有追慕管仲、桑弘羊之意,也有一份懷念老東家的情感隱藏其中。
桑治平小時便酷愛畫畫。擺脫了功名桎梏後,他有了較多時間,於是重操畫筆。他細心揣摩古人筆意,又注意觀察身邊的山水蟲魚。他是個天賦極高的人,在“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過程中,繪畫技藝迅速提高。這不僅使他在讀書思考的同時,可以獲得丹青之娛,同時又為他解決了生計的大問題。他靠賣畫維持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在昌平隱居五年後,桑治平開始雲遊天下的壯舉。他先到東北,在白山黑水間考察滿洲部落發祥的歷程。從東北返回後他又漫步三晉,遙想那段無年無戰的春秋歲月。然後他南下中原,登嵩山,遊河洛,邁過潼關來到長安、鹹陽,感受漢唐盛世的遺風餘韻。從長安折轉向南,越秦嶺,穿劍閣,來到巴山蜀水之間,憑弔武侯祠、白帝城,咀嚼一代名相輔佐兩朝的艱辛。繼而飛渡三峽,於兩岸猿聲之中舟抵荊楚大地。在江陵舊國,在黃鶴樓頭,緬懷當年楚莊王的霸業、三閭大夫的忠憤。再從芳草萋萋的鸚鵡洲起錨升帆,順江東下,登上收復不久的古都城垣。在一片廢墟之中,遊秦淮,覽鍾山,泛舟莫愁湖,佇步勝棋樓。想起剛剛熄滅的遍地烽火,追思六朝走馬燈似的改朝換代,這座龍盤虎踞的石頭城,浮沉了幾多帝王英豪,積澱了幾多歷史滄桑!從江寧北上,與豐沛子弟聊高祖軼事,聽淮陰侯後裔訴千古奇冤,瞻仰至聖、亞聖之祀廟,觀泰山日出黃河入海之雄奇。
經過這段歷時三載,縱橫數萬裏的徒步旅遊,桑治平似乎感受到五千年中華古老文明的真諦所在,觸摸到華夏民族生生不息的律動脈搏,腦子裏常常有電光石火般的智慧閃爍,心境時常覺得如瑤池之水洗過後的清晰明淨,而立之年的舉人桑治平,經過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的鍛造錘鍊,已經成熟了,真正地立了起來,他覺得自己可以擔當大任,為國效力了。但朝廷對肅黨仍追查得很緊,他這個為肅順草擬了不少重要文書的西席,又怎能出頭露麵,去保和殿參加會試,以科場勝利來走上仕途呢?不入仕途,又哪能獲取官位為國效力呢?
雖然仕途無望,但桑治平並不氣餒,一則他可以耐心等待機遇,二則即使一輩子遇不到機遇,讀書作畫,寄情山水,安貧樂道,淡泊寧靜,也是充實的人生。
在踏進京門的前夕,桑治平在古北口結識了一令比他大二十多歲的忘年好友。此人姓柴名廣,乃周世宗柴榮的四十六代孫,也是一個喜歡讀書思考的人。柴廣家道殷實,膝下隻有一女,見桑治平非凡夫俗子,有意招他為婿。這些年來,桑治平惦記著秋菱,從未想過婚娶之事。漫遊天下的壯舉中,也包含著尋覓秋菱的一份深厚情意在內。八年過去了,秋菱杳無音訊。看來此生不能續那段情緣了,桑治平接受柴廣的美意。柴氏賢惠,婚後生下一女,小日子過得甚是甜美。
桑治平久靜思動,總不甘心平生所學一無展布,於是告別嶽父母和妻兒,外出尋找機遇。同治九年,他在姑蘇城內遭竊落難,被迫賣畫籌集回家的旅費,就這樣遇到了張之萬。桑治平見張之萬雖貴為狀元巡撫,卻並不擺官場架子,對他平等相待,又同好丹青,談話投機之處甚多,遂答應留在巡撫衙門。
住在衙門一段時期後,桑治平冷眼觀察張之萬,見這位撫台雖不是擎天大材,卻也勤政愛民,稟性純良,不是那種欺詐貪婪、兩麵三刀的俗吏,遂有心幫他做一點事。不久,張之萬升閩浙總督,桑治平跟隨他來到福州。閩浙兩省,自古乃東南要域,若從春秋時期的眼光來看,也是一個大國了。隨著彼此友誼日深,桑治平定下心來,欲竭盡平生本領輔佐這位製台大人,為國為民做出一番實事來。不料,張之萬卻要告老還鄉,桑治平隻得遺憾地離開福州,回到古北口,繼續過他與詩書畫冊、山水林木為伴的淡泊生涯。
古北口住的多是柴姓人家,柴廣做了多年的莊主,人望很好。柴廣晚年多病,莊主事多委託桑治平辦。桑治平將二百多戶的柴家莊當作一個小國來看待,藉此試試牛刀。他以管子治國之策,採桑弘羊為政之術,果然把柴家莊整治得麵目一新,深孚柴家莊人的信任。前年,柴廣去世,全莊一致推舉他這個外鄉外姓人做新莊主。桑治平於此也獲得事業小成的滿足感。
前些日子,他收到張之萬從南皮寄來的信。信上說:舍弟擢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要不多久,或實授侍郎,或外放巡撫。若內授侍郎則罷了,若外放巡撫,乃一方諸侯,正可以藉此做一番事業。彼時開府立幕,必將廣納人才,望賢契前去就他。對舍弟而言,得一大材相助,如同增一臂膀;對賢契而言,平生材學可得施展,此亦為極好之機遇,切望留意。
桑治平接到這封信後,很為張之洞的超常擢升而高興。張之洞的確是官場中的人才,他的翰林做得與眾不同,可知他今後的巡撫也會做得與眾不同,為這種有才的朋友佐幕是可為的,何況自己多年來所積累的治世實學,也總得有所施展才是。不過,轉念他又想,已是過了四十歲的人,精力早不如從前的充沛,對世事也看清看淡了許多,辦起事來大概也不會有太高的熱情;再說,畢竟是為別人佐幕,不是自己做巡撫,古北口住得好好的,柴家莊也有一番雖小卻有意義的事業可做,有必要出去嗎?
桑弘羊是他的同鄉,說不定桑顏兩家在歷史上有過親戚瓜葛,於是顏載礽借桑為姓,取名治平,字仲子。這裏既有追慕管仲、桑弘羊之意,也有一份懷念老東家的情感隱藏其中。
桑治平小時便酷愛畫畫。擺脫了功名桎梏後,他有了較多時間,於是重操畫筆。他細心揣摩古人筆意,又注意觀察身邊的山水蟲魚。他是個天賦極高的人,在“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過程中,繪畫技藝迅速提高。這不僅使他在讀書思考的同時,可以獲得丹青之娛,同時又為他解決了生計的大問題。他靠賣畫維持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在昌平隱居五年後,桑治平開始雲遊天下的壯舉。他先到東北,在白山黑水間考察滿洲部落發祥的歷程。從東北返回後他又漫步三晉,遙想那段無年無戰的春秋歲月。然後他南下中原,登嵩山,遊河洛,邁過潼關來到長安、鹹陽,感受漢唐盛世的遺風餘韻。從長安折轉向南,越秦嶺,穿劍閣,來到巴山蜀水之間,憑弔武侯祠、白帝城,咀嚼一代名相輔佐兩朝的艱辛。繼而飛渡三峽,於兩岸猿聲之中舟抵荊楚大地。在江陵舊國,在黃鶴樓頭,緬懷當年楚莊王的霸業、三閭大夫的忠憤。再從芳草萋萋的鸚鵡洲起錨升帆,順江東下,登上收復不久的古都城垣。在一片廢墟之中,遊秦淮,覽鍾山,泛舟莫愁湖,佇步勝棋樓。想起剛剛熄滅的遍地烽火,追思六朝走馬燈似的改朝換代,這座龍盤虎踞的石頭城,浮沉了幾多帝王英豪,積澱了幾多歷史滄桑!從江寧北上,與豐沛子弟聊高祖軼事,聽淮陰侯後裔訴千古奇冤,瞻仰至聖、亞聖之祀廟,觀泰山日出黃河入海之雄奇。
經過這段歷時三載,縱橫數萬裏的徒步旅遊,桑治平似乎感受到五千年中華古老文明的真諦所在,觸摸到華夏民族生生不息的律動脈搏,腦子裏常常有電光石火般的智慧閃爍,心境時常覺得如瑤池之水洗過後的清晰明淨,而立之年的舉人桑治平,經過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的鍛造錘鍊,已經成熟了,真正地立了起來,他覺得自己可以擔當大任,為國效力了。但朝廷對肅黨仍追查得很緊,他這個為肅順草擬了不少重要文書的西席,又怎能出頭露麵,去保和殿參加會試,以科場勝利來走上仕途呢?不入仕途,又哪能獲取官位為國效力呢?
雖然仕途無望,但桑治平並不氣餒,一則他可以耐心等待機遇,二則即使一輩子遇不到機遇,讀書作畫,寄情山水,安貧樂道,淡泊寧靜,也是充實的人生。
在踏進京門的前夕,桑治平在古北口結識了一令比他大二十多歲的忘年好友。此人姓柴名廣,乃周世宗柴榮的四十六代孫,也是一個喜歡讀書思考的人。柴廣家道殷實,膝下隻有一女,見桑治平非凡夫俗子,有意招他為婿。這些年來,桑治平惦記著秋菱,從未想過婚娶之事。漫遊天下的壯舉中,也包含著尋覓秋菱的一份深厚情意在內。八年過去了,秋菱杳無音訊。看來此生不能續那段情緣了,桑治平接受柴廣的美意。柴氏賢惠,婚後生下一女,小日子過得甚是甜美。
桑治平久靜思動,總不甘心平生所學一無展布,於是告別嶽父母和妻兒,外出尋找機遇。同治九年,他在姑蘇城內遭竊落難,被迫賣畫籌集回家的旅費,就這樣遇到了張之萬。桑治平見張之萬雖貴為狀元巡撫,卻並不擺官場架子,對他平等相待,又同好丹青,談話投機之處甚多,遂答應留在巡撫衙門。
住在衙門一段時期後,桑治平冷眼觀察張之萬,見這位撫台雖不是擎天大材,卻也勤政愛民,稟性純良,不是那種欺詐貪婪、兩麵三刀的俗吏,遂有心幫他做一點事。不久,張之萬升閩浙總督,桑治平跟隨他來到福州。閩浙兩省,自古乃東南要域,若從春秋時期的眼光來看,也是一個大國了。隨著彼此友誼日深,桑治平定下心來,欲竭盡平生本領輔佐這位製台大人,為國為民做出一番實事來。不料,張之萬卻要告老還鄉,桑治平隻得遺憾地離開福州,回到古北口,繼續過他與詩書畫冊、山水林木為伴的淡泊生涯。
古北口住的多是柴姓人家,柴廣做了多年的莊主,人望很好。柴廣晚年多病,莊主事多委託桑治平辦。桑治平將二百多戶的柴家莊當作一個小國來看待,藉此試試牛刀。他以管子治國之策,採桑弘羊為政之術,果然把柴家莊整治得麵目一新,深孚柴家莊人的信任。前年,柴廣去世,全莊一致推舉他這個外鄉外姓人做新莊主。桑治平於此也獲得事業小成的滿足感。
前些日子,他收到張之萬從南皮寄來的信。信上說:舍弟擢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要不多久,或實授侍郎,或外放巡撫。若內授侍郎則罷了,若外放巡撫,乃一方諸侯,正可以藉此做一番事業。彼時開府立幕,必將廣納人才,望賢契前去就他。對舍弟而言,得一大材相助,如同增一臂膀;對賢契而言,平生材學可得施展,此亦為極好之機遇,切望留意。
桑治平接到這封信後,很為張之洞的超常擢升而高興。張之洞的確是官場中的人才,他的翰林做得與眾不同,可知他今後的巡撫也會做得與眾不同,為這種有才的朋友佐幕是可為的,何況自己多年來所積累的治世實學,也總得有所施展才是。不過,轉念他又想,已是過了四十歲的人,精力早不如從前的充沛,對世事也看清看淡了許多,辦起事來大概也不會有太高的熱情;再說,畢竟是為別人佐幕,不是自己做巡撫,古北口住得好好的,柴家莊也有一番雖小卻有意義的事業可做,有必要出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