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張之萬此舉卻給他在官場士林贏得極高的聲譽,眾口一辭讚揚他誌趣高潔,事母至孝。以清廉自勵的張之洞對這位堂兄更是欽仰不已。
去年年底,九十歲的老母去世,年近古稀的張之萬恪盡孝子的職責,在母親墓旁築廬守製,謝絕一切應酬。為何醇親王卻在這個時候突然召他進京,難道僅僅隻是敘敘別情、談談詩文嗎?
張之洞知道,醇王和鍾王均為莊順皇貴妃所生,關係從來就十分親密。張之萬在做鍾王師傅的時候,醇王也常常向他討教。
張之萬亦對這位聰穎的皇七子殷勤至極。彼此之間的交往非比一般。現在,醇王的兒子做了皇帝,他在朝中的分量自然遠重昔日。同樣,他對國事的關心,也自然會遠過昔日。那麽,他此時召張之萬進京,一定有國事相商。然則,他們商討的又會是什麽國事呢?
張之洞決定派大根去賢良寺打聽一下,看看張之萬來了沒有;如果還未來,將會在什麽時候到。既然是奉醇邸之邀,賢良寺一定會早作安排的。
下午,大根興沖沖地回來向四叔稟告:子青老伯已在三天前住進賢良寺,昨天拜會了醇邸,今天拜會鍾邸,要深夜才會回賢良寺。
子青是張之萬的字。張之萬比張之洞大二十八歲。第一次見麵時,張之萬已是五十多歲了,張之洞不知如何稱呼為好。張之萬笑著說:“我已做了爺爺,開始進入老年了,你就叫我老哥吧!”張之洞稱張之萬為子青老哥,大根便隻好叫他子青老伯了。
張之洞喜道:“你今夜守在賢良寺,務必要見到子青老伯,問他哪天有空,我去拜會他。”
第二天清早,大根回家說:“子青老伯說,中午請四叔過去,一起在賢良寺吃午飯。”
老哥如此熱情,張之洞興奮不已,忙吩咐大根去後院餵飽騾子,洗刷轎車。巳正時刻,張之洞懷揣著楊銳謄抄的三道奏摺,坐上由大根駕駛的藍呢騾拉轎車出了門。
賢良寺在皇城附近的金魚胡同裏,它並不是一座佛寺,原本是雍正朝怡賢親王的府第,現為朝廷的驛館。各省督撫提鎮等文武大員進京陛見,大都住在這裏,為的是便於覲見太後、皇上。
剛到大門口,一個身著長袍馬褂幹練機警的中年男子衝著大根問:“是四爺來了嗎?”
“是的。”大根邊答邊掉頭對轎車裏的張之洞說,“這位是子青老伯過去的幕友,我昨天見到他與老伯在一起。他可能是專門在此等候您。”
說話間騾車停住,張之洞從轎車裏走出來,中年男子迎上去,微笑著說:“給四爺請安!我是製台大人派來接四爺的。我姓桑,桑葉的桑。”
張之洞從來沒有見過此人,聽大根剛才說是堂兄先前的幕友,便客氣地說:“桑先生,勞你久等了。”
“哪裏,哪裏。請進吧!”
桑先生陪著張之洞穿過一條兩旁花木扶疏,中間用黑白兩色鵝卵石鋪就的甬道,來到賢良寺的後院。這裏並排建有三座互不相連的四合院,院子結構小巧精細,四周環繞著古柏翠竹。比起前院來,此處更顯得清幽雅潔。張之洞來過賢良寺前院多次,卻沒有到過後院,不知尚有這樣三座頗為神秘的特殊建築。在左邊一座小院的門前,桑先生停止腳步,伸出右手,略微彎了彎腰說:“四爺請進,製台大人正在裏麵等著。”
張之洞也不謙讓,大步邁進了院子。
“是香濤來了嗎?”
隨著一聲洪亮的問話,一位精神矍鑠的老者走了出來。
“老哥!”張之洞熱烈地喊了一聲,快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堂兄鞠了一躬。
“不要行禮,不要行禮!”張之萬扶著堂弟,滿是笑容的眼睛將他上下打量了一番。“十多年沒有見麵,你也是中年人了,身子骨還好吧!”
“托老哥的福,身子骨好著哩!”
張之洞注視著暌違良久的堂兄:老是比先前老多了,但七十歲的人了,能這般精神爽朗,身板健旺,也真的不容易。他笑著說:“老哥,從你說話的聲音聽來,底氣比我還足哩!”
“哈哈哈!”張之萬大聲笑起來,說,“進來坐吧!”
張之洞隨著堂兄進了客廳。這裏擺著一色新製的梨木家具,黑紅色的油漆閃閃發亮,茶幾上放著太湖石盆景,牆壁上懸掛著鄭板橋、劉鏞等人的字畫。整個客廳顯得高雅脫俗。剛落座,便有衣著鮮麗的小廝進來沏茶上糕點,安排好後,再悄悄地退出。
“我是大前天下午進的京,”張之萬端起雪白細胎起青花的宮廷用瓷碗,淺淺地吮了一口茶,說,“醇王府裏便派人在此等候了,故而前天便去拜謁醇王。深夜回賢良寺時,才知道鍾王府裏的人已在此等候兩個時辰了,於是昨天又去拜謁鍾王。正在為沒有空去通知賢弟而發愁,恰好昨夜大根來了。我於是今天謝絕別的邀請,特請賢弟來此敘談敘談。家裏都還好嗎?”
張之萬的這份親熱,令張之洞感激,忙答:“都好,都好!能在醇王、鍾王之後我們兄弟就見麵,也真是老哥的特別安排了。”
說話間,張之洞見堂兄一身布袍布履,知他拜會二王時都未脫守製之服,更對這位嚴守禮儀的堂兄倍添敬意,說:“大伯母仙逝,我也未能回南皮磕頭祭奠,心中實未能安。”
去年年底,九十歲的老母去世,年近古稀的張之萬恪盡孝子的職責,在母親墓旁築廬守製,謝絕一切應酬。為何醇親王卻在這個時候突然召他進京,難道僅僅隻是敘敘別情、談談詩文嗎?
張之洞知道,醇王和鍾王均為莊順皇貴妃所生,關係從來就十分親密。張之萬在做鍾王師傅的時候,醇王也常常向他討教。
張之萬亦對這位聰穎的皇七子殷勤至極。彼此之間的交往非比一般。現在,醇王的兒子做了皇帝,他在朝中的分量自然遠重昔日。同樣,他對國事的關心,也自然會遠過昔日。那麽,他此時召張之萬進京,一定有國事相商。然則,他們商討的又會是什麽國事呢?
張之洞決定派大根去賢良寺打聽一下,看看張之萬來了沒有;如果還未來,將會在什麽時候到。既然是奉醇邸之邀,賢良寺一定會早作安排的。
下午,大根興沖沖地回來向四叔稟告:子青老伯已在三天前住進賢良寺,昨天拜會了醇邸,今天拜會鍾邸,要深夜才會回賢良寺。
子青是張之萬的字。張之萬比張之洞大二十八歲。第一次見麵時,張之萬已是五十多歲了,張之洞不知如何稱呼為好。張之萬笑著說:“我已做了爺爺,開始進入老年了,你就叫我老哥吧!”張之洞稱張之萬為子青老哥,大根便隻好叫他子青老伯了。
張之洞喜道:“你今夜守在賢良寺,務必要見到子青老伯,問他哪天有空,我去拜會他。”
第二天清早,大根回家說:“子青老伯說,中午請四叔過去,一起在賢良寺吃午飯。”
老哥如此熱情,張之洞興奮不已,忙吩咐大根去後院餵飽騾子,洗刷轎車。巳正時刻,張之洞懷揣著楊銳謄抄的三道奏摺,坐上由大根駕駛的藍呢騾拉轎車出了門。
賢良寺在皇城附近的金魚胡同裏,它並不是一座佛寺,原本是雍正朝怡賢親王的府第,現為朝廷的驛館。各省督撫提鎮等文武大員進京陛見,大都住在這裏,為的是便於覲見太後、皇上。
剛到大門口,一個身著長袍馬褂幹練機警的中年男子衝著大根問:“是四爺來了嗎?”
“是的。”大根邊答邊掉頭對轎車裏的張之洞說,“這位是子青老伯過去的幕友,我昨天見到他與老伯在一起。他可能是專門在此等候您。”
說話間騾車停住,張之洞從轎車裏走出來,中年男子迎上去,微笑著說:“給四爺請安!我是製台大人派來接四爺的。我姓桑,桑葉的桑。”
張之洞從來沒有見過此人,聽大根剛才說是堂兄先前的幕友,便客氣地說:“桑先生,勞你久等了。”
“哪裏,哪裏。請進吧!”
桑先生陪著張之洞穿過一條兩旁花木扶疏,中間用黑白兩色鵝卵石鋪就的甬道,來到賢良寺的後院。這裏並排建有三座互不相連的四合院,院子結構小巧精細,四周環繞著古柏翠竹。比起前院來,此處更顯得清幽雅潔。張之洞來過賢良寺前院多次,卻沒有到過後院,不知尚有這樣三座頗為神秘的特殊建築。在左邊一座小院的門前,桑先生停止腳步,伸出右手,略微彎了彎腰說:“四爺請進,製台大人正在裏麵等著。”
張之洞也不謙讓,大步邁進了院子。
“是香濤來了嗎?”
隨著一聲洪亮的問話,一位精神矍鑠的老者走了出來。
“老哥!”張之洞熱烈地喊了一聲,快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堂兄鞠了一躬。
“不要行禮,不要行禮!”張之萬扶著堂弟,滿是笑容的眼睛將他上下打量了一番。“十多年沒有見麵,你也是中年人了,身子骨還好吧!”
“托老哥的福,身子骨好著哩!”
張之洞注視著暌違良久的堂兄:老是比先前老多了,但七十歲的人了,能這般精神爽朗,身板健旺,也真的不容易。他笑著說:“老哥,從你說話的聲音聽來,底氣比我還足哩!”
“哈哈哈!”張之萬大聲笑起來,說,“進來坐吧!”
張之洞隨著堂兄進了客廳。這裏擺著一色新製的梨木家具,黑紅色的油漆閃閃發亮,茶幾上放著太湖石盆景,牆壁上懸掛著鄭板橋、劉鏞等人的字畫。整個客廳顯得高雅脫俗。剛落座,便有衣著鮮麗的小廝進來沏茶上糕點,安排好後,再悄悄地退出。
“我是大前天下午進的京,”張之萬端起雪白細胎起青花的宮廷用瓷碗,淺淺地吮了一口茶,說,“醇王府裏便派人在此等候了,故而前天便去拜謁醇王。深夜回賢良寺時,才知道鍾王府裏的人已在此等候兩個時辰了,於是昨天又去拜謁鍾王。正在為沒有空去通知賢弟而發愁,恰好昨夜大根來了。我於是今天謝絕別的邀請,特請賢弟來此敘談敘談。家裏都還好嗎?”
張之萬的這份親熱,令張之洞感激,忙答:“都好,都好!能在醇王、鍾王之後我們兄弟就見麵,也真是老哥的特別安排了。”
說話間,張之洞見堂兄一身布袍布履,知他拜會二王時都未脫守製之服,更對這位嚴守禮儀的堂兄倍添敬意,說:“大伯母仙逝,我也未能回南皮磕頭祭奠,心中實未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