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師,我們怎麽能不急呢,我們不能在北京久住呀!若此案無一點進展,如何回川見父老鄉親呢?”楊銳滿是稚氣的圓胖臉上流露出幾分憂愁。


    “你們的心情可以理解,不過他們說的也有道理。”張之洞說,心裏在想著“機會”二字。是的,若是遇著一個好機會的話,的確事情會要好辦些。但是,機會,機會在哪裏呢?


    “叔嶠,我已草擬了一折一片。你先看看,有什麽想法,也可以說說,這是草稿,還要修改。”


    張之洞走到書案邊,拿起寸把厚的一疊紙來交給楊銳。


    “哎呀,您寫了這麽多!”楊銳又驚又喜,忙雙手鄭重接過,仿佛捧起了東鄉士民的希望。


    奏章,在年輕的士子楊銳的心目中,有著無比神聖的地位。這是寫給太後、皇上看的呀,若一旦被他們認可,墨寫的文字就會變成鐵的現實。楊銳寫過不少文章。他的文章被公認為寫得好,但那些文章有什麽用呢?他心裏想,再好的想法,再有益於國計民生的建議,對不法情事的再嚴厲的抨擊,統統不過是紙上的文字而已,無絲毫實際意義,因為你不可能將它廣為散發,你的錦繡文章有幾個人讀呢?隻有奏章這種文章才有作用,這才是真正的經世濟民的文字。回川後一定要更加發憤苦讀,科場一定要順利,要由舉人而進士,由進士而翰林,早一天取得香師今天的地位,早一天為國為民上疏進言!


    楊銳懷著這種心情,一字一句地仔細讀著。張之洞的奏議,章法嚴謹而不呆板,遣辭準確而不幹澀,論據廣博而不蕪雜,建議周詳而不浮泛,素來享有很高的聲望。這一折一片也同樣充分體現出“張奏”的特色。楊銳完全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了。


    就在楊銳閱讀的時候,張之洞的腦子裏又萌生了一個想法:在四川三年期間,親眼看到蜀民的苦痛不知有多少,但回京這些年來,卻並沒有看到川督川藩上過關於百姓困苦的奏疏,連川籍京官也不言及。地方官向來是報喜不報憂,掩藏危機,粉飾太平,以此來換取自己的升官晉級,至於百姓的生與死.則從不往心頭上記掛。京官每年要接受來自家鄉的地方官送來的冰敬和炭敬,以及其他各種名目的禮品。拿人家的手短,當然就隻有靠說好話來回報。如此內外一致,太後、皇上就被蒙在鼓裏了。在


    朝廷的眼中,巴山蜀水,仍然還是千年前史冊上的那句老話:天府之國,富甲天下,殊不知如今已大不然了。應該趁此機會,把蜀民的苦困向太後、皇上奏報,既可以讓朝廷了解四川的實情,又有利於東鄉案子的再次審查。正要提起筆來時,他忽然覺得自己渾身都已疲倦了。


    張之洞一向體質不強,三十多歲時兩鬢便有了白髮。四十歲過後,他常常有一種日趨衰老的感覺,心中不免有些恐懼:一生真正的事業尚未開始,這樣下去怎麽行呢?今日一天之間連擬了兩份奏疏,精力花費太多,更覺得比往日勞累。明天再寫吧!這個念頭剛一出來,便被他立即壓下去了。


    張之洞是個性格倔強、意誌堅毅的人,想辦的事就非要辦成不可。一天之內連上三道奏摺,這在他的過去是沒有過的事,滿朝文武中也罕有人做過這等事。然惟其如此,才能引起朝廷的重視,才能體現一個前四川學政的關愛蜀民之心。


    “香師,正折和附片我都拜讀過了。東鄉冤案,有您這樣的奏章遞上去,一定會很快昭雪的。”


    楊銳一顆熱切的心被張之洞的奏稿所深深打動,並由此而更增添了對老師的敬意。


    “但願如此!”張之洞說。他斜倚在靠背椅上,讓全身最大限度地放鬆。


    “香師,您的這兩份奏稿,可不可以讓我來替你謄正?”


    楊銳的眼睛裏射出熱烈的目光。對於一個肩負父老鄉親重託的尊經學子來說,對於一個巴望仕途順利早日成為國家棟樑的年輕秀才來說,這是一件太富有意義的事情了。


    見張之洞沒有做聲,他又趕緊補充一句:“讓我謄抄一遍吧,如果不能上奏,留下做個底子也好呀!”


    若是在平時,張之洞是決不會同意楊銳這個要求的。一來


    親自謄正奏稿,也是臣子對君上的一種忠誠的表示;二來畢竟還不是繁劇在身,有時間自己謄抄。但今夜還要草擬一個附片,分不出時間來,而瞬間冒出的另一個想法,更促使他很快作出了決定。


    他想起了二十年前,他第一次會試落第,到河南開封堂兄張之萬那裏去做客。張之萬很器重這個堂弟,除密折外,通常的奏摺,從草擬到拜發的過程,他都讓時年二十五歲的堂弟參與,或讓他起草,或要他謄抄,或給他看幕府中師爺們的稿本。就在這個過程中,張之洞得到很多見識。張之萬有時笑著對他說:“我這是在培養未來的疆吏。”張之洞終生記得堂兄的這份情誼。眼下這個剛過弱冠的尊經士子,其資質、品性、學識、才情都不在當年自己之下,將來的前途不可限量,正好讓他參與這幾道折片的形成過程,藉此歷練,也好使他終生對老師有一個美好的印象。


    得到老師的明確答覆後,楊銳熱血高漲,一種神聖感頓時充滿他的全身。張之洞找出幾份自己留下的奏章副本,詳細地把格式和寫法給學生講了一遍,然後走出書房。他抬頭看了看天空,月牙彎彎,繁星密布,深黑的天穹奇妙莫測,它給人以強烈的誘惑,又易使人生發出無窮的喟嘆。一股夜風吹來,張之洞覺得有幾分寒意,已是二更時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