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遠征歐亞:美軍反法西斯著名戰役紀實 作者:馬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使曼陀菲爾震驚的是:希特勒本人看上去背已駝了,麵色蒼白,有些浮腫,好像是一個精神頹廢的人。他的臉色十分難看,雙手發抖,與上一次在12 月初的會議上的模樣相比,他顯得更加衰老,成了一個老態龍鍾的人。
在詢問了部隊的狀況之後,希特勒開始發表講話。將軍們原以為最高統帥會給他們講一講反攻的全麵軍事形勢,而元首卻給他們談了一通政治和歷史的大道理。
他就政治形勢問題講了四五十分鍾。他提醒在座的諸位注意普魯士的胖特烈大帝在同各國聯盟作戰中所採取的戰略和取得的勝利。
到會議結束時,會議室裏30%的軍官——其中許多人是一生中第一次見到希特勒——覺得,希特勒的身體極佳。
直到將軍們散會時,這個動員演說還在他們的耳朵裏嗡嗡作響。盡管他們中大多數人不相信阿登攻勢會成功,但是他們仍然決心盡最大的能力去執行元首的命令。
第二天,即12 月12 日,希特勒為那些未參加11 日會議的司令官們重演了這台怪異的戲,並把進攻日期作了最後一次推遲。
進攻日期定在了12 月16 日,這個日期以後再也沒有變更。
第三章盲目輕敵釀災難
樂觀的大軍
盟軍強大的1944 年秋季攻勢終於因後勤補給、傷亡增加等問題停了下來。百萬大軍北起北海、南到地中侮,沿數千公裏戰線排開,與德軍對陣。他們需要休息補充,準備對德軍最後一戰。
12 月初,西歐又下雪了。大片大片的雪花,從陰雲密布的天空中籟簌落落地飄將下來。一會兒,山川、河流、樹木、房屋都籠罩上了一層茫茫的白雪。
幾輛美式吉普車在這銀白色的世界中疾馳著。車上坐著的是美國第12集團軍群總司令奧馬爾·布萊德雷上將,他要去前線視察他的部隊。
布萊德雷是英國移民的後裔,童年時,家境貧寒。1911 年,他寫信給鹹廉·拉克州議員,請他推薦自己到免費的西點軍校上學。拉克同情他,滿足了他的要求。布萊德雷以優異的成績於1915 年走出西點軍校後,先後任過排長、連長、營長、教官、軍校校長、步兵師師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到最激烈的階段時,他赴北非和西歐作戰,先後任第2 軍軍長、第1 集團軍司令。諾曼第登陸後,盟軍為加強作戰指揮,於1944 年8 月1 日設立了集團軍群一級的指揮機構,他被任命為第12 集團軍群總司令,指揮2 個集團軍、7個軍、28 個師,與雅各布·德弗斯的第6 集團軍群和蒙哥馬利的第21 集團軍群在西歐大陸形成三把銳利的復仇之劍。
在這3 個集團軍群中,數布萊德雷的集團軍群作戰能力強。他手下有兩員大將,都是美軍著名的將領。一個是第1 集團軍司令考特尼·霍奇斯,此人冷靜沉著,為人和氣,精通戰術。他的集團軍轄4 個軍、15 個師。另一個就是第3 集團軍司令、大名鼎鼎的喬治·巴頓。
巴頓是美國軍事史上的一個傳奇式的人物。他生於1885 年11 月11 日,先後進入維吉尼亞軍事學院、西點軍校學習,任過副官、營長、裝甲旅旅長、裝甲師師長、裝甲軍軍長、集團軍司令。他為人豪放,具有進攻精神,精通他那個時代的一切作戰方法,在北非、西西裏和西歐大陸屢立戰功,成為德軍眼中的“瘟神”。他生前又是美軍中最有爭議的人物。他性格粗暴卻易受感動而流淚;他篤信宗教卻又褻讀神靈;他最推崇進攻卻又小心謹慎,不冒不必要的風險。
巴頓指揮著3 個軍、11 個作戰師的兵力。就是這樣一支大軍,自8 月1日組建以來橫掃法國,直逼法德邊境。在11 月份的攻勢中,布萊德雷的集團軍群僅俘敵就達6 萬人,相當於5 個師的兵力。布萊德雷和他的官兵們對戰爭形勢極為樂觀:德軍每天傷亡約9000 人,每個星期損失約5 個師的兵力,這種兵員消耗是驚人的,無論多麽強大的國家也會變得力量枯竭。而且,德國同時在東線與蘇軍作戰,在那裏遭受的損失更為慘重。此外,盟軍的戰略和戰術轟炸機一直在不停地轟炸德國腹地的重要軍事和工業目標,沉重打擊了德國的戰爭潛力。
“戰爭很快就要結束,或許用不了兩個月,德國人就會第二次成為戰敗國了。”幾乎每個美軍官兵都有理由這樣認識戰爭形勢。
但是,在這支樂觀情緒瀰漫的大軍中,卻有少數幾個人頭腦保持著冷靜,其中之一就是第1 集團軍情報處處長班傑明·迪克森上校,正是他提交的一份情報才使得布萊德雷頂風冒雪驅車到前線視察。
情報官的推斷
美國自從在珍珠港吃了因情報不準而幾乎葬送整個太平洋艦隊的大虧後,便極為重視無線電情報偵聽工作。在英國人的幫助下,美國人憑藉他們先進的工業技術,很快掌握了破譯敵方無線電機密的手段。布萊德雷任第1集團軍司令時,集團軍無線電破譯隊曾在諾曼第登陸時,成功地破譯了德軍兵力調動的無線電密碼,立了大功。破譯隊的隊長名叫威廉·傑克遜,原是一名律師,後隨軍從事情報工作。戰後,他幫助創建美國中央情報局,並任副局長。傑克遜的主要助手有:亞歷山大·斯坦迪什,來自波士頓的一位投資分析專家;小塞繆爾·奧爾,來自洛杉礬的一位電子工程師:查爾斯·默寧,來自弗羅裏達州的一位律師;阿道夫·羅森格頓,來自費城的一位律師。他們均由情報處長迪克森領導。
在詢問了部隊的狀況之後,希特勒開始發表講話。將軍們原以為最高統帥會給他們講一講反攻的全麵軍事形勢,而元首卻給他們談了一通政治和歷史的大道理。
他就政治形勢問題講了四五十分鍾。他提醒在座的諸位注意普魯士的胖特烈大帝在同各國聯盟作戰中所採取的戰略和取得的勝利。
到會議結束時,會議室裏30%的軍官——其中許多人是一生中第一次見到希特勒——覺得,希特勒的身體極佳。
直到將軍們散會時,這個動員演說還在他們的耳朵裏嗡嗡作響。盡管他們中大多數人不相信阿登攻勢會成功,但是他們仍然決心盡最大的能力去執行元首的命令。
第二天,即12 月12 日,希特勒為那些未參加11 日會議的司令官們重演了這台怪異的戲,並把進攻日期作了最後一次推遲。
進攻日期定在了12 月16 日,這個日期以後再也沒有變更。
第三章盲目輕敵釀災難
樂觀的大軍
盟軍強大的1944 年秋季攻勢終於因後勤補給、傷亡增加等問題停了下來。百萬大軍北起北海、南到地中侮,沿數千公裏戰線排開,與德軍對陣。他們需要休息補充,準備對德軍最後一戰。
12 月初,西歐又下雪了。大片大片的雪花,從陰雲密布的天空中籟簌落落地飄將下來。一會兒,山川、河流、樹木、房屋都籠罩上了一層茫茫的白雪。
幾輛美式吉普車在這銀白色的世界中疾馳著。車上坐著的是美國第12集團軍群總司令奧馬爾·布萊德雷上將,他要去前線視察他的部隊。
布萊德雷是英國移民的後裔,童年時,家境貧寒。1911 年,他寫信給鹹廉·拉克州議員,請他推薦自己到免費的西點軍校上學。拉克同情他,滿足了他的要求。布萊德雷以優異的成績於1915 年走出西點軍校後,先後任過排長、連長、營長、教官、軍校校長、步兵師師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到最激烈的階段時,他赴北非和西歐作戰,先後任第2 軍軍長、第1 集團軍司令。諾曼第登陸後,盟軍為加強作戰指揮,於1944 年8 月1 日設立了集團軍群一級的指揮機構,他被任命為第12 集團軍群總司令,指揮2 個集團軍、7個軍、28 個師,與雅各布·德弗斯的第6 集團軍群和蒙哥馬利的第21 集團軍群在西歐大陸形成三把銳利的復仇之劍。
在這3 個集團軍群中,數布萊德雷的集團軍群作戰能力強。他手下有兩員大將,都是美軍著名的將領。一個是第1 集團軍司令考特尼·霍奇斯,此人冷靜沉著,為人和氣,精通戰術。他的集團軍轄4 個軍、15 個師。另一個就是第3 集團軍司令、大名鼎鼎的喬治·巴頓。
巴頓是美國軍事史上的一個傳奇式的人物。他生於1885 年11 月11 日,先後進入維吉尼亞軍事學院、西點軍校學習,任過副官、營長、裝甲旅旅長、裝甲師師長、裝甲軍軍長、集團軍司令。他為人豪放,具有進攻精神,精通他那個時代的一切作戰方法,在北非、西西裏和西歐大陸屢立戰功,成為德軍眼中的“瘟神”。他生前又是美軍中最有爭議的人物。他性格粗暴卻易受感動而流淚;他篤信宗教卻又褻讀神靈;他最推崇進攻卻又小心謹慎,不冒不必要的風險。
巴頓指揮著3 個軍、11 個作戰師的兵力。就是這樣一支大軍,自8 月1日組建以來橫掃法國,直逼法德邊境。在11 月份的攻勢中,布萊德雷的集團軍群僅俘敵就達6 萬人,相當於5 個師的兵力。布萊德雷和他的官兵們對戰爭形勢極為樂觀:德軍每天傷亡約9000 人,每個星期損失約5 個師的兵力,這種兵員消耗是驚人的,無論多麽強大的國家也會變得力量枯竭。而且,德國同時在東線與蘇軍作戰,在那裏遭受的損失更為慘重。此外,盟軍的戰略和戰術轟炸機一直在不停地轟炸德國腹地的重要軍事和工業目標,沉重打擊了德國的戰爭潛力。
“戰爭很快就要結束,或許用不了兩個月,德國人就會第二次成為戰敗國了。”幾乎每個美軍官兵都有理由這樣認識戰爭形勢。
但是,在這支樂觀情緒瀰漫的大軍中,卻有少數幾個人頭腦保持著冷靜,其中之一就是第1 集團軍情報處處長班傑明·迪克森上校,正是他提交的一份情報才使得布萊德雷頂風冒雪驅車到前線視察。
情報官的推斷
美國自從在珍珠港吃了因情報不準而幾乎葬送整個太平洋艦隊的大虧後,便極為重視無線電情報偵聽工作。在英國人的幫助下,美國人憑藉他們先進的工業技術,很快掌握了破譯敵方無線電機密的手段。布萊德雷任第1集團軍司令時,集團軍無線電破譯隊曾在諾曼第登陸時,成功地破譯了德軍兵力調動的無線電密碼,立了大功。破譯隊的隊長名叫威廉·傑克遜,原是一名律師,後隨軍從事情報工作。戰後,他幫助創建美國中央情報局,並任副局長。傑克遜的主要助手有:亞歷山大·斯坦迪什,來自波士頓的一位投資分析專家;小塞繆爾·奧爾,來自洛杉礬的一位電子工程師:查爾斯·默寧,來自弗羅裏達州的一位律師;阿道夫·羅森格頓,來自費城的一位律師。他們均由情報處長迪克森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