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遠征歐亞:美軍反法西斯著名戰役紀實 作者:馬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每逢想到這裏,血管中流淌的紅色液體又將小商人那種一定要撈本、要出人頭地的遺傳基因傳動起來,柴崎感到渾身上下每一個毛孔、每一個關節都帶著一股衝動。他相信自己多舛的命運會有轉機,命運會給他以施展才華的機會。現在機會終於來臨了,這就是塔拉瓦環礁!
開戰後,他一直駐守本土,沒有機會到前線作戰。當永野修身軍令部長調他到吉爾伯特群島擔任守備任務後,接到命令的那天夜裏,他竟失眠了。月光下,他呷著清酒沉思:“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要抓住這個機會,在遠離家鄉萬裏之外,上報君恩,下耀祖宗!”柴崎帶著這股勁,辭別妻兒老小,來到了塔拉瓦。但是,他卻未想到這是一次將把他帶進墳墓的使命。
柴崎手中的兵力並不多,作戰部隊的官兵隻有2619 人。後來,海軍臨時調來第111 輕工兵聯隊(1247 名官兵)和第4 艦隊工程隊(970 名官兵)上島修築工事,被他強留下來守島。雖說這些工兵作戰能力不強,但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兒力量。
他手中的裝備也不充足:各種口徑要塞炮20 門、各種口徑野炮25 門、坦克7 輛、13 毫米口徑機槍31 挺,這就是他的全部家當。
他隻有精打細算地使用他的家當。不久前,一艘運送兵員的輕巡洋艦行駛至馬紹爾群島海域時,被美國海軍的潛艇擊沉,艦上搭載的千餘名官兵全部喪生,聯合艦隊為免遭第二次劫難,不準備再增兵塔拉瓦了。柴崎這才真正意識到前程多舛,生死未卜。他必須把每一名士兵、每一件裝備用到最恰當的位置,發揮最大的功效。
他一眼看中了與塔拉瓦緊密相鄰的貝蒂奧,把它作為塔拉瓦島最好的防禦門戶,以重兵防守。
他手中有一支特殊的工兵部隊,都是從朝鮮強征來的勞工。這些人穿軍眼而無武器,專門修築工事。這些沉默、疲倦、表情呆板的朝鮮軍工,上島後如同一群蠕動的牲口,除了腰間那塊遮羞布外,全身赤裸地幹著不堪忍受的重苦力活。
他們把島上大塊土地掘成密密麻麻的土撥鼠洞,然後蓋上椰木和波紋鐵皮,再覆蓋上珊瑚沙,構成隱蔽暗道、地堡和暗火力點。每個重要支撐點都配置了機槍、火炮和坦克,構成控製海灘的交叉火力網。
在貝蒂奧島中央,朝鮮人修築下一個有3 條跑道的機場,3 條跑道呈三角形,主跑道呈東西走向。跑道四周是高射機槍陣地,必要時,100 多挺12,7 毫米高射機槍可以平射攻擊機場的敵步兵。
沙灘和淺水處的礁盤是障礙區。軍工們把一個個三腳架夯進礁盤或沙灘,這些三腳架用騎馬釘和鐵絲固定,高不過2 米,猶如一排排矮小的金字塔,專門用來防止敵登陸艇沖灘。一艘油漆斑駁的拖輪有氣無力地鳴叫著,把駁船拽到礁盤區,倒下粗糙的混凝土三角錐,製造一個個人工暗礁。
布滿地雷的海灘構築了要塞炮陣地,每隔300 米配置一門岸炮,一共25門,都是從新加坡運來的繳獲英軍的8 英寸維克斯炮。當年英國人將這些炮用於同一目的,但未發揮作用,現在卻被日本人用上了。
貝蒂奧西側環礁的切口與塔拉瓦鹹水湖相連,沿著這個水道,運輸艦船可以把貨物卸上島。但是,貝蒂奧島向鹹水湖的一邊有道很寬的礁盤,使船無法停靠在島上。柴崎讓那些軍工用椰木修築了一道600 米長的棧橋,無論潮漲潮落,船都可以停靠在棧橋北端的碼頭上卸貨,十分方便。鹹水湖成了一個巨大的避風港。
一切工事構築都嚴格按圖紙施工,一絲不苟,稍有偏差,就推倒重來。這可苦了那些在烈日下勞作的朝鮮勞工,由於缺少淡水,不能洗淡水澡,身上的鹽垢一層疊著一層,隻有在熱帶午後的雨水中才能痛快地沐浴,但手中還要不停地幹活,日本監工不時大聲吆喝,監督他們勞動。
夕陽,由橙黃、橙紅,變得鮮紅,由大圓變成了扁圓,終於落到地平線下,被洶湧的海潮吞沒了。在嫣紅奼紫的晚霞中,一艘“曙”丸貨輪從水道駛入鹹水湖,靠上了人工棧橋,把帶來的各種物資卸下。碼頭上頓時忙碌起來。
柴崎還在思考著怎樣把工事修築得再堅固一些,副官木村一郎海軍大尉跑來,氣喘籲籲,旁邊還跟著一個人。
“哎喲,是賀川君,你怎麽來了?”他認出這個人是《讀賣新聞》的記者賀川英良,他的同鄉。
“就是坐那艘貨輪來的,”賀川指著遠處棧橋旁的“曙”丸,興奮他說道。
柴崎穿上靴子,和賀川回到他的指揮部休息。
指揮部設在一座大碉堡內,鋼筋混凝土建築,呈截頭四稜錐金字塔形,地上部分覆蓋著厚厚的珊瑚沙,地下則與各重要支撐點相連。它很堅固,根本不怕任何大口徑炮彈,活似一個無法摧毀的永恆保險箱。
柴崎見天色已晚,邀賀川一同用餐。一個彈藥箱上擺著一瓶日本清酒、一碟鹹魚、一碟醃蘿蔔幹、一碟裙帶菜、一碗醬湯。頭頂上錚亮的汽燈在海風中來回搖曳,人影忽大忽小,不時變化。
“偏遠荒島,實在拿不出好東西招待,請多加原諒。”柴崎有些過意不去。
“沒什麽,這是戰爭時期,”賀川說道,“如果您回到國內,我也沒有什麽好東西招待您,國內供應已很困難,平民都實行了配給製。”
開戰後,他一直駐守本土,沒有機會到前線作戰。當永野修身軍令部長調他到吉爾伯特群島擔任守備任務後,接到命令的那天夜裏,他竟失眠了。月光下,他呷著清酒沉思:“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要抓住這個機會,在遠離家鄉萬裏之外,上報君恩,下耀祖宗!”柴崎帶著這股勁,辭別妻兒老小,來到了塔拉瓦。但是,他卻未想到這是一次將把他帶進墳墓的使命。
柴崎手中的兵力並不多,作戰部隊的官兵隻有2619 人。後來,海軍臨時調來第111 輕工兵聯隊(1247 名官兵)和第4 艦隊工程隊(970 名官兵)上島修築工事,被他強留下來守島。雖說這些工兵作戰能力不強,但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兒力量。
他手中的裝備也不充足:各種口徑要塞炮20 門、各種口徑野炮25 門、坦克7 輛、13 毫米口徑機槍31 挺,這就是他的全部家當。
他隻有精打細算地使用他的家當。不久前,一艘運送兵員的輕巡洋艦行駛至馬紹爾群島海域時,被美國海軍的潛艇擊沉,艦上搭載的千餘名官兵全部喪生,聯合艦隊為免遭第二次劫難,不準備再增兵塔拉瓦了。柴崎這才真正意識到前程多舛,生死未卜。他必須把每一名士兵、每一件裝備用到最恰當的位置,發揮最大的功效。
他一眼看中了與塔拉瓦緊密相鄰的貝蒂奧,把它作為塔拉瓦島最好的防禦門戶,以重兵防守。
他手中有一支特殊的工兵部隊,都是從朝鮮強征來的勞工。這些人穿軍眼而無武器,專門修築工事。這些沉默、疲倦、表情呆板的朝鮮軍工,上島後如同一群蠕動的牲口,除了腰間那塊遮羞布外,全身赤裸地幹著不堪忍受的重苦力活。
他們把島上大塊土地掘成密密麻麻的土撥鼠洞,然後蓋上椰木和波紋鐵皮,再覆蓋上珊瑚沙,構成隱蔽暗道、地堡和暗火力點。每個重要支撐點都配置了機槍、火炮和坦克,構成控製海灘的交叉火力網。
在貝蒂奧島中央,朝鮮人修築下一個有3 條跑道的機場,3 條跑道呈三角形,主跑道呈東西走向。跑道四周是高射機槍陣地,必要時,100 多挺12,7 毫米高射機槍可以平射攻擊機場的敵步兵。
沙灘和淺水處的礁盤是障礙區。軍工們把一個個三腳架夯進礁盤或沙灘,這些三腳架用騎馬釘和鐵絲固定,高不過2 米,猶如一排排矮小的金字塔,專門用來防止敵登陸艇沖灘。一艘油漆斑駁的拖輪有氣無力地鳴叫著,把駁船拽到礁盤區,倒下粗糙的混凝土三角錐,製造一個個人工暗礁。
布滿地雷的海灘構築了要塞炮陣地,每隔300 米配置一門岸炮,一共25門,都是從新加坡運來的繳獲英軍的8 英寸維克斯炮。當年英國人將這些炮用於同一目的,但未發揮作用,現在卻被日本人用上了。
貝蒂奧西側環礁的切口與塔拉瓦鹹水湖相連,沿著這個水道,運輸艦船可以把貨物卸上島。但是,貝蒂奧島向鹹水湖的一邊有道很寬的礁盤,使船無法停靠在島上。柴崎讓那些軍工用椰木修築了一道600 米長的棧橋,無論潮漲潮落,船都可以停靠在棧橋北端的碼頭上卸貨,十分方便。鹹水湖成了一個巨大的避風港。
一切工事構築都嚴格按圖紙施工,一絲不苟,稍有偏差,就推倒重來。這可苦了那些在烈日下勞作的朝鮮勞工,由於缺少淡水,不能洗淡水澡,身上的鹽垢一層疊著一層,隻有在熱帶午後的雨水中才能痛快地沐浴,但手中還要不停地幹活,日本監工不時大聲吆喝,監督他們勞動。
夕陽,由橙黃、橙紅,變得鮮紅,由大圓變成了扁圓,終於落到地平線下,被洶湧的海潮吞沒了。在嫣紅奼紫的晚霞中,一艘“曙”丸貨輪從水道駛入鹹水湖,靠上了人工棧橋,把帶來的各種物資卸下。碼頭上頓時忙碌起來。
柴崎還在思考著怎樣把工事修築得再堅固一些,副官木村一郎海軍大尉跑來,氣喘籲籲,旁邊還跟著一個人。
“哎喲,是賀川君,你怎麽來了?”他認出這個人是《讀賣新聞》的記者賀川英良,他的同鄉。
“就是坐那艘貨輪來的,”賀川指著遠處棧橋旁的“曙”丸,興奮他說道。
柴崎穿上靴子,和賀川回到他的指揮部休息。
指揮部設在一座大碉堡內,鋼筋混凝土建築,呈截頭四稜錐金字塔形,地上部分覆蓋著厚厚的珊瑚沙,地下則與各重要支撐點相連。它很堅固,根本不怕任何大口徑炮彈,活似一個無法摧毀的永恆保險箱。
柴崎見天色已晚,邀賀川一同用餐。一個彈藥箱上擺著一瓶日本清酒、一碟鹹魚、一碟醃蘿蔔幹、一碟裙帶菜、一碗醬湯。頭頂上錚亮的汽燈在海風中來回搖曳,人影忽大忽小,不時變化。
“偏遠荒島,實在拿不出好東西招待,請多加原諒。”柴崎有些過意不去。
“沒什麽,這是戰爭時期,”賀川說道,“如果您回到國內,我也沒有什麽好東西招待您,國內供應已很困難,平民都實行了配給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