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屈膝洪承疇降請之謎


    在明末的抗清鬥爭中,洪承疇是一位極其重要的人物。他的文韜武略、他的豪言壯語使明朝的君臣視他為抗清戰場上的中流砥柱。崇禎皇帝也視他為最可依賴的人,甚至在他兵敗後,堅信他會為國捐軀、以身殉職的大明朝廷還為他舉辦了隆重的葬禮。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為滿朝君臣所信任的人,最後卻選擇了投降。洪承疇為什麽會降清呢?


    洪承疇(1593一1666的年),福建南安人。二十三歲便中舉人,次年登進士,歷任刑部主事、陝西布政使司右參政、延綏巡撫、陝西三邊總督等職,併兼兵部尚書頭銜,是統領明兵與李自成作戰的主要軍事將領。後因後金軍大舉入關,明崇幀皇帝將洪承疇調任薊遼總督,全力對付滿清人。在鬆錦會戰中,明廷對洪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鬆山城破之後,洪承疇及其部將祖大壽等皆被俘。皇太極對被俘人員採取不同的待遇:對巡撫丘民仰、總兵曹變蛟、王廷臣等,先進行勸降,遭到拒絕以後,當即把他們就地處死,其部下將領100餘人、士兵3000餘人,也全部被殺害;但對洪承疇、祖大壽則採取不同的策略,尤其是對洪承疇的重視非同一般。因為皇太極深知洪承疇是明朝重臣,是自明清開戰以來所俘級別最高的明朝軍事統帥,而且此人富有文韜武略,是一位難得的人才。如能爭取歸順,對大清未來入主中原十分有用,於是皇太極多次派滿漢官員前去勸降。但洪承疇堅決不降,他每逢見到那些前來勸降之人,便怒目而視,死不開口,以至於滿族官員舉刀欲殺之,他竟“延頸承刃,終始不屈”,聲稱:“生為大明臣,死為大明鬼。”於是,皇太極決定不給他飯吃,“隻給菽水喝”,試圖通過逼辱和虐待來消磨他的意誌,然而洪承疇毫不畏懼,竟以絕食來相抗,“米漿不入口者七日”。然而,正是這樣一個錚錚鐵骨的硬漢,最終仍然歸降了清廷。關於他的降清緣由,史書說法不一。


    洪承疇像


    據《清朝全史》記載,“汲修主人(禮親王)談太宗襟度有曰:鬆山既破,擒洪文襄(洪承疇),洪感帝之遇,誓死不屈,日夜蓬頭跣足,罵言不休。太宗乃命諸文臣勸勉之,洪一言不答。太宗乃親至洪之館,解貂裘而與之服,徐曰:‘先生得無冷乎?’洪茫然,視太宗良久,嘆曰:‘真命世之主也’,因叩頭請罪。太宗大悅。諸將皆不悅曰:‘洪承疇僅一羈囚,何待之重乎?’太宗曰:‘吾儕所以櫛風沐雨者,究竟欲何為乎?’眾曰:‘欲得中原耳。”太宗笑曰;‘譬之行者,君等皆瞽目,今得一引路者,吾安得不樂?’眾乃服。”《清史稿》等史書也都是如此記載。


    由此可見,洪承疇之所以最終降清,是被皇太極禮賢下士的行為所感動,才歸順了清朝。正當皇太極為招降洪承疇之事在犯愁之時,清朝內部的謀士們以及莊妃為皇太極出謀劃策,認為爭取洪承疇這樣重名節的大人物,必須重在攻心,禮賢下士。皇太極聽取了這些建議,多次前往洪承疇居所問寒問暖,洪承疇以一敵國囚徒,蒙受皇帝的溫暖關懷,內心不勝感激,於是,跪在地上向皇太極叩頭請降。皇太極深怕他反悔,連夜派人給其剃髮。應當說,洪承疇由當初的堅決不降到決定降清,是皇太極的招降政策起了很大的作用。洪承疇也正是從皇太極這種禮賢下士和寬廣胸懷中,看到了清朝終將會成功,而明朝的腐敗已很難重振基業,因此促使他下定決心降清。


    但民間則廣泛地流傳著洪承疇的降清之舉,是由於皇太極的愛妃莊妃博爾濟特氏(就是大家在戲說古裝影視作品中熟悉的後來的孝莊皇太後)做工作的結果。一些文學作品或民間傳說還大書特書莊妃如何親自出馬用色情誘其歸降。如《清史演義》記載,“洪承疇人本剛正,隻是有樁好色的奇癖”,於是莊妃在太宗麵前,毛遂自薦,不料她竟然能勸降洪承疇。有的著作則記載,皇太極聽說洪承疇好色,便差宮中美貌侍女去送人參湯,遭拒絕後,皇太極便派最寵愛的莊妃出馬。莊妃以侍女的裝束,前去勸洪進食,並反覆喻以利害,逐漸使之回心轉意。《清宮秘史》第二十一回中,也記載了莊妃親自出馬勸降洪承疇之事,甚至說她利用美色引誘洪承疇,竟不惜失身。這一回的標題便是“香衾臥嬌艷經略降清”。


    然而,有人提出,民間傳說以及文學作品中的莊妃招降情節,盡管描寫得生動細膩,引人入勝,但卻與事實相差甚遠,漏洞百出。首先,在後宮之中,後妃未經皇帝準許,不能擅自離開後宮。而且,在後宮中有佳麗三千,溫柔美麗、善解人意、能說會道者,多不勝數,皇太極何必要派莊妃裝扮成侍女去做上述勸降工作呢?更何況讓自己最寵愛的莊妃去與一個在押的俘虜過夜。其次,《洪承疇傳》的作者王宏誌,通過審閱史料,進行細緻的研究,認為洪承疇在個人生活上很遵守儒家道德,並沒有什麽風流之舉。說什麽洪承疇“有一樁好色的奇癖”分明是在醜化洪承疇。莊妃可能確實為皇太極出了勸降洪承疇的主意,但她親自前去看望洪承疇則未必是歷史事實,民間傳說以及文學作品這樣敘述的目的可能在於貶低洪承疇和貶損莊妃。洪承疇畢竟是明之重臣,而清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因此,很多人對於洪承疇降清,後又成為清初開國功臣之舉,覺得不可原諒。特別是一些明朝遺臣對洪承疇多加譴責,並編造了許多責備洪承疇的言論,才使得民間傳說以及文學作品中出現了與信史相差甚遠的記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王朝之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強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強華並收藏大明王朝之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