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明軍大敗,脫逃無望,英宗便跳下馬來,盤腿靜坐,束手待擒,成了瓦刺的俘虜。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土木之變”。
英宗被俘的消息傳到北京後,群臣震驚,悲痛不已。皇太後命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監國,兵部侍郎於謙向朱祁鈺跪求,清除王振黨羽,誅其家族。此時朝野上下一致要求誅殺王振黨羽,朱祁鈺立即下令處死王振的侄子王山並族誅王振餘黨。
智化寺山門,英宗曾在寺中為王振建立“旌忠祠”,供奉王振塑像
王振從一個東宮局郎,最後成為一個權傾朝野、獨斷朝政的權臣,箇中原因,深為複雜。有人認為這是王振善於鑽營的結果,也有人認為這應歸咎於明英宗的昏庸無能,甚至也有人認為這是封建專製體製必然的結果,種種觀點,不一而等,到現在仍無定論。
貴比天子劉瑾專權之謎
明正德年間,民間流傳一句俗語,說當今有兩個皇帝,“一個坐皇帝、一個站皇帝,一個朱皇帝、一個劉皇帝”。坐皇帝、朱皇帝是指明武宗朱厚照,站皇帝、劉皇帝指的又是誰呢?他就是明朝三大宦官之———劉瑾。一個地位卑微的太監何以如此權高位重,權比皇帝呢?
劉瑾,興平(今屬陝西)人,本姓談,六歲時被鎮守太監劉順收為義子,並靠劉的關係得以淨身入宮,遂改姓劉。劉瑾入宮以後,常從老宦官那裏聽說關於英宗時期宦官王振的許多傳聞,很是羨慕,幻想著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出人頭地,成為權傾朝野、權集一身的人物。
劉瑾在明孝宗在位時侍奉太子朱厚照。他對這個難得的機會十分珍惜,因為他知道今日太子即是明日皇帝,等太子登基即位後,他這個日夜服侍的太監就是大功臣了,權勢與富貴便會隨之而來。他仰慕的“前輩”王振也是從侍奉太子起家,侍奉好太子是實現自己權力欲望的第一步。於是,劉瑾千方百計地討好太子,小心翼翼地侍奉當時隻有十多歲的朱厚照。
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初六,三十六歲的孝宗突然病死。太於朱厚照依製繼皇帝位,是為明武宗。當時朱厚照年僅十五歲。這時的劉瑾終於盼來了出頭之日。
朱厚照身邊有八位寵愛的太監,他們是劉瑾、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穀大用、張永,這八個宦官依仗皇帝的權勢,在外麵胡作非為,人稱“八虎”。劉瑾則以其善察言觀色、詭計多端,堪稱“八虎”之王。
想插手朝政,就得要討好皇帝,取得皇帝的信任,並讓其玩物喪誌,這樣才能背著皇帝幹為非作歹的勾當,所以劉瑾和七個宦官想方設法地鼓動武宗遊玩享樂,陪他打球騎馬、放鷹獵兔。劉瑾最受武宗的信任,不僅在內宮監任職,而且掌管著京城的精銳守衛部隊。劉瑾每天都給武宗安排許多尋歡作樂的事,等武宗玩得正起勁的時候,他把大臣的許多奏章送給武宗批閱。明武宗很不耐煩,說:“我要你們幹什麽?這些小事都叫我自己辦?”劉謹表麵上灰溜溜地退下去,心裏卻美滋滋的。此後,他更是有恃無恐,批閱奏摺、排除異己、獨斷專行,把朝廷弄得烏煙瘴氣。劉瑾怕人反對自己,便派出東廠、西廠特務四出刺探,還在東廠、西廠之外,設一個內行廠,由他直接掌管,連東廠、西廠的人,也要受內行廠監視。被這些特務機構抓去的人,都受到殘酷刑罰,被迫害致死的多達幾千人。此時劉瑾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劉皇帝”了。每次武宗上朝時,劉瑾站在他的右邊,文武百官拜見過皇帝後,還要朝劉瑾方向作一揖,所以時人稱武宗是“坐皇帝”,劉謹為“站皇帝”。
在權力欲望滿足後,劉瑾的財欲卻是慾壑難填。他利用權勢,貪汙受賄、斂財之巨令人髮指。各地官員想保住官職或想升遷就得向劉懂行賄,少則千兩多則上萬,否則烏紗帽甚至連全家老小的性命不保。地方官員到京都朝見,怕劉瑾給他找麻煩,先得給劉瑾送禮,一次就送二萬兩銀子。有的官員進京的時候沒帶那麽多錢,不得不先向京城的富豪借高利貸,回到地方後才償還,稱為“京債”,當然,這筆負擔全轉嫁到老百姓身上了。有個京城官員出差回來,因沒有借到錢,不敢回京見劉瑾,急得在途中自殺。
劉瑾飛揚跋扈、胡作非為,民間怨聲載道,朝廷內外的正直官員對其恨之入骨,但懾於其耳目眾多且心狠手辣,皆敢怒不敢言,就連“八虎”內部也矛盾重重。
公元1510年,安化王朱寘(音zhi)鐇,以反對劉瑾為名,發兵謀反。明武宗派楊一清起兵討伐,派宦官張永監軍。楊一清曾被劉瑾誣陷迫害,後來經大臣們營救,才倖免於難。楊一清對劉瑾早就有剷除之心。他打聽到張永原是“八虎”之一,劉瑾得勢以後,張永跟劉瑾也有矛盾,就決心拉攏張永。平定叛亂後,在押解朱寘鐇回京的路上,楊一清找張永密談,說:“這次靠您的大力,平定了叛亂。但剷除一個藩王容易,內患卻不好解決,怎麽辦?”張永驚異地說:“您說的內患是什麽?”楊一清湊近張永,用右手指在左掌心裏寫了一個“瑾”字。張永一看,先是一驚,但暗地高興,他故意皺起眉頭說:“這個人每天在皇上身邊,耳目眾多,要剷除他可難啊!”楊一清見張永果然也對劉瑾心存殺心,就湊到張永耳邊低聲說到:“您也是皇上親信。這次凱旋迴京,皇上定會召見您。趁這個機會您把朱寘鐇謀反的起因奏明皇上,皇上一定會殺劉瑾。如果大事成功,您就能名揚後世啦!”但張永心猶豫:如果大事不成,定會遭劉瑾報復而死無葬身之地。楊一清見他下不了決心,又說:“如果皇上不信,您可以哭諫,表明忠心,大事一定能成功。不過這件事得先下手為強,免得走漏風聲,大家都沒命。”本來就對劉瑾不滿的張永,經楊一清一慫恿,膽子也壯了起來。到了北京,張永按楊一清的計策,當夜參見武宗,揭發劉謹謀反,並把藏於袖中彈劾劉瑾的奏摺呈上,奏摺上列出的劉瑾十七條罪狀,條條都被在場的馬永成等人證實。武宗立即命令張永帶領禁軍捉拿劉瑾,劉瑾毫無防備,正在家中酣睡,禁軍輕而易舉將其捉住,投人大牢。
英宗被俘的消息傳到北京後,群臣震驚,悲痛不已。皇太後命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監國,兵部侍郎於謙向朱祁鈺跪求,清除王振黨羽,誅其家族。此時朝野上下一致要求誅殺王振黨羽,朱祁鈺立即下令處死王振的侄子王山並族誅王振餘黨。
智化寺山門,英宗曾在寺中為王振建立“旌忠祠”,供奉王振塑像
王振從一個東宮局郎,最後成為一個權傾朝野、獨斷朝政的權臣,箇中原因,深為複雜。有人認為這是王振善於鑽營的結果,也有人認為這應歸咎於明英宗的昏庸無能,甚至也有人認為這是封建專製體製必然的結果,種種觀點,不一而等,到現在仍無定論。
貴比天子劉瑾專權之謎
明正德年間,民間流傳一句俗語,說當今有兩個皇帝,“一個坐皇帝、一個站皇帝,一個朱皇帝、一個劉皇帝”。坐皇帝、朱皇帝是指明武宗朱厚照,站皇帝、劉皇帝指的又是誰呢?他就是明朝三大宦官之———劉瑾。一個地位卑微的太監何以如此權高位重,權比皇帝呢?
劉瑾,興平(今屬陝西)人,本姓談,六歲時被鎮守太監劉順收為義子,並靠劉的關係得以淨身入宮,遂改姓劉。劉瑾入宮以後,常從老宦官那裏聽說關於英宗時期宦官王振的許多傳聞,很是羨慕,幻想著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出人頭地,成為權傾朝野、權集一身的人物。
劉瑾在明孝宗在位時侍奉太子朱厚照。他對這個難得的機會十分珍惜,因為他知道今日太子即是明日皇帝,等太子登基即位後,他這個日夜服侍的太監就是大功臣了,權勢與富貴便會隨之而來。他仰慕的“前輩”王振也是從侍奉太子起家,侍奉好太子是實現自己權力欲望的第一步。於是,劉瑾千方百計地討好太子,小心翼翼地侍奉當時隻有十多歲的朱厚照。
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初六,三十六歲的孝宗突然病死。太於朱厚照依製繼皇帝位,是為明武宗。當時朱厚照年僅十五歲。這時的劉瑾終於盼來了出頭之日。
朱厚照身邊有八位寵愛的太監,他們是劉瑾、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穀大用、張永,這八個宦官依仗皇帝的權勢,在外麵胡作非為,人稱“八虎”。劉瑾則以其善察言觀色、詭計多端,堪稱“八虎”之王。
想插手朝政,就得要討好皇帝,取得皇帝的信任,並讓其玩物喪誌,這樣才能背著皇帝幹為非作歹的勾當,所以劉瑾和七個宦官想方設法地鼓動武宗遊玩享樂,陪他打球騎馬、放鷹獵兔。劉瑾最受武宗的信任,不僅在內宮監任職,而且掌管著京城的精銳守衛部隊。劉瑾每天都給武宗安排許多尋歡作樂的事,等武宗玩得正起勁的時候,他把大臣的許多奏章送給武宗批閱。明武宗很不耐煩,說:“我要你們幹什麽?這些小事都叫我自己辦?”劉謹表麵上灰溜溜地退下去,心裏卻美滋滋的。此後,他更是有恃無恐,批閱奏摺、排除異己、獨斷專行,把朝廷弄得烏煙瘴氣。劉瑾怕人反對自己,便派出東廠、西廠特務四出刺探,還在東廠、西廠之外,設一個內行廠,由他直接掌管,連東廠、西廠的人,也要受內行廠監視。被這些特務機構抓去的人,都受到殘酷刑罰,被迫害致死的多達幾千人。此時劉瑾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劉皇帝”了。每次武宗上朝時,劉瑾站在他的右邊,文武百官拜見過皇帝後,還要朝劉瑾方向作一揖,所以時人稱武宗是“坐皇帝”,劉謹為“站皇帝”。
在權力欲望滿足後,劉瑾的財欲卻是慾壑難填。他利用權勢,貪汙受賄、斂財之巨令人髮指。各地官員想保住官職或想升遷就得向劉懂行賄,少則千兩多則上萬,否則烏紗帽甚至連全家老小的性命不保。地方官員到京都朝見,怕劉瑾給他找麻煩,先得給劉瑾送禮,一次就送二萬兩銀子。有的官員進京的時候沒帶那麽多錢,不得不先向京城的富豪借高利貸,回到地方後才償還,稱為“京債”,當然,這筆負擔全轉嫁到老百姓身上了。有個京城官員出差回來,因沒有借到錢,不敢回京見劉瑾,急得在途中自殺。
劉瑾飛揚跋扈、胡作非為,民間怨聲載道,朝廷內外的正直官員對其恨之入骨,但懾於其耳目眾多且心狠手辣,皆敢怒不敢言,就連“八虎”內部也矛盾重重。
公元1510年,安化王朱寘(音zhi)鐇,以反對劉瑾為名,發兵謀反。明武宗派楊一清起兵討伐,派宦官張永監軍。楊一清曾被劉瑾誣陷迫害,後來經大臣們營救,才倖免於難。楊一清對劉瑾早就有剷除之心。他打聽到張永原是“八虎”之一,劉瑾得勢以後,張永跟劉瑾也有矛盾,就決心拉攏張永。平定叛亂後,在押解朱寘鐇回京的路上,楊一清找張永密談,說:“這次靠您的大力,平定了叛亂。但剷除一個藩王容易,內患卻不好解決,怎麽辦?”張永驚異地說:“您說的內患是什麽?”楊一清湊近張永,用右手指在左掌心裏寫了一個“瑾”字。張永一看,先是一驚,但暗地高興,他故意皺起眉頭說:“這個人每天在皇上身邊,耳目眾多,要剷除他可難啊!”楊一清見張永果然也對劉瑾心存殺心,就湊到張永耳邊低聲說到:“您也是皇上親信。這次凱旋迴京,皇上定會召見您。趁這個機會您把朱寘鐇謀反的起因奏明皇上,皇上一定會殺劉瑾。如果大事成功,您就能名揚後世啦!”但張永心猶豫:如果大事不成,定會遭劉瑾報復而死無葬身之地。楊一清見他下不了決心,又說:“如果皇上不信,您可以哭諫,表明忠心,大事一定能成功。不過這件事得先下手為強,免得走漏風聲,大家都沒命。”本來就對劉瑾不滿的張永,經楊一清一慫恿,膽子也壯了起來。到了北京,張永按楊一清的計策,當夜參見武宗,揭發劉謹謀反,並把藏於袖中彈劾劉瑾的奏摺呈上,奏摺上列出的劉瑾十七條罪狀,條條都被在場的馬永成等人證實。武宗立即命令張永帶領禁軍捉拿劉瑾,劉瑾毫無防備,正在家中酣睡,禁軍輕而易舉將其捉住,投人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