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光宗在登極後即病倒的原因,《明史》中有較詳細的記載。據說當時京城裏都盛傳,說是前朝萬曆的寵妃鄭貴妃與光宗寵愛的李選侍相勾結,向皇帝進獻了八個美女,致使皇帝過度縱慾,然後鄭貴妃又暗中指使以前的貼身太監崔文昇給皇上服下讓人腹瀉的大黃類瀉藥,結果弄得光宗一天之內腹瀉三四十次,躺在床上不能動彈,病倒了,並埋下了日後病死的禍根。
明光宗朱常洛
光宗朱常洛在未登基之前長期擔驚受嚇,使得他在擺脫威脅之後自然開始放縱自己的欲望,盡情享樂。而按照慣例,這位年紀已經三十九歲的新皇帝除了自己東宮原有的妃子外,還可以占有父親留下的妃子,並新立妃子。因此,朱常洛在剛繼位幾天內,就放縱地貪戀女色,雖然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具體情形,但從有關的史書記載中卻能反映出,光宗的病倒確實與縱慾相關。
再說鄭貴妃,她雖然未能如願讓自己的兒子朱常洵當上太子,但仍然費盡心思想維持自己的地位,“明末三案”都與她有糾葛就說明了這一點。在朱常洛繼位之前,鄭貴妃就已經發現長期處於被排擠處境中的太子有著貪色縱慾之心,便想用美人計來實現自己的目的。於是她唆使自己的貼身太監崔文昇去侍奉光宗,並獻八名美姬。這一招確實收到了效果,光宗很快就忘記了這是一個想害自己的女人,還十分感激鄭貴妃,並讓禮部議封其為皇太後。這時候,又摻和進了另外一個女人——李選侍,“選侍”是晚明時代的特產,明朝後期稱入選宮內的侍女為選侍。李選侍很受朱常洛的寵愛,並為他生了個兒子,她因此夢想被封為皇後。為了達到各自的目的,鄭貴妃與李選侍勾結在了一起。
兩人勾結起來意圖左右朱常洛的野心很快就被朝中的大臣們注意到了,因此光宗一病倒,很快便有人上奏勸諫皇帝。兵科給事中楊漣首先進奏摺說,崔文昇給皇上亂用藥罪該萬死;而對於鄭貴妃想當太後,皇上自己既有嫡母,又有生母,如果封鄭貴妃為太後,那麽如何安置嫡母和生母呢?結果,三天後,光宗就召集大臣宣布驅逐崔文昇,並停止封太後。
但是,官員們對鄭貴妃等人的打擊並不能抑製朱常洛自身的縱慾之心。據《明史·周嘉謨傳》記載,八月二十六日那天,吏部尚書周嘉謨勸皇帝不要過度縱慾,皇帝注視了他很長一會,才讓長子向宮外宣旨說那些都是傳言不可相信,這也可見皇帝縱慾之事是眾人皆知的事情,光宗本人還試圖掩蓋有關自己的傳聞,以維護帝王尊嚴。可是縱慾的嚴重後果畢竟已經顯露出來了,這之後光宗的精神狀態變得越來越差。八月二十九日,看到病情越來越重,朱常洛已經開始召集大臣考慮自己死後寢宮的建設之事,而大臣們則要求皇上盡快定下太子的名位,以免來不及。也就是在這一天,有個鴻臚寺官員叫李可灼的向皇上進了一種紅色的藥丸。這個紅藥丸,據李可灼的說法,是得到道士傳授的“仙方”煉製而成的,吃下去就可以治癒皇帝的病。在場的大臣們心存疑問,但皇帝本人卻要吃。實際上李可灼並不是醫生,而是負責朝廷慶賀禮儀的官員,相當於今天的司儀。李可灼上午向皇上進了一粒,下午又進了一粒。兩粒紅藥丸吃過後,據說當時皇帝確實感覺好些了,但到了夜裏情況如何,史書沒有明確記載,隻是到了九月初一的早上,宮中就突然傳出皇上駕崩的消息。一個不到四十歲的中年人突然死去,又是一國之君,這就很自然在宮廷內外引起了軒然大波。
人們首先懷疑的就是這個紅色的藥丸,因為皇上才吃過它就突然死去了,確實讓人懷疑。《明史》中隻說這是道士提供的“仙方”,但語之未詳。有學者提出,紅丸跟漢代的春恤膠屬同類的藥,主要功能是刺激男性的性慾,想想皇帝本來就因為縱慾而致病,再服這種藥加以刺激,更是火上澆油,結果過量了,就導致了死亡。
不管這種紅丸是什麽藥,吃死了皇帝,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因此紅丸一案的主要後繼情節就追查害死皇上的兇手,不想卻演變成了朝廷大臣之間爭奪權力的鬥爭,黨爭與私仇夾雜其中,牽連受死的人很多。
首先受到懷疑的就是崔文昇和進紅丸的李可灼。楊漣認為在此之前宮廷內外傳言說皇上縱慾,實際上是崔文昇用來掩蓋他用藥害死光宗的藉口,皇帝就是被崔文昇下藥毒死的。楊漣的說法得到了當時的禦史左光鬥等人的支持。當時不少正直的大臣都認同這一說法,認為崔文昇的罪比李可灼還要大,因為他懂得醫藥,是有意用藥加害光宗,進而又指出幕後主使人是鄭貴妃,要求嚴懲崔文昇等人。
但是,對崔文昇的指控很不順利,一直到明熹宗天啟二年,中間幾經反覆。原因是,除了楊漣、左光鬥等人外,朝中大臣大多從一開始就把矛頭指向了當時擔任內閣首輔的大學士方從哲,認為是他同意李可灼給皇帝用藥的,因此最有罪的應該是方從哲。這實際上摻雜了很濃重的權力傾軋,這樣,大臣們攻擊的重點就不在李、崔二人,反而是方從哲。
之所以會這樣,和方從哲本人的處置不當也有關。最初,對李可灼進紅丸導致皇帝死亡應該被治死罪,大多數大臣都同意,但是方從哲卻不同意,反而下令讓李可灼以疾病引退,並送給他很多錢財。這樣,其他敵對的官員就抓住了把柄,紛紛引經據典,認為方從哲同意李可灼進藥,雖無害君之心,卻有弒君之實,要求首先處置方從哲,以泄神人之憤。一開始,熹宗還為他開脫,這應該說不無道理。有學者從與方從哲一同主政的另一大臣韓爌(kuang)的敘述中發現,服不服紅丸,都是光宗一人決定的,確實與方從哲無關。但是,在晚明時期,朝廷之中朋黨互相傾軋非常厲害。既然有這樣一個很好的攻擊機會,方從哲的政敵自然不會放過,於是形成了一個攻擊方從哲的群體。明末著名的東林黨人也支持這一立場,名士高攀龍就力主懲罰方從哲,並稱其為“賊臣”。結果,方從哲想逃脫罪責,慌忙上書請求退休,可說是被從首輔的位子上拉下來的。即便這樣,聲討他、要求嚴辦他的書文仍然很多,方從哲隻好一麵竭力為自己辯護,一麵自請削職為民,遠離中原。
明光宗朱常洛
光宗朱常洛在未登基之前長期擔驚受嚇,使得他在擺脫威脅之後自然開始放縱自己的欲望,盡情享樂。而按照慣例,這位年紀已經三十九歲的新皇帝除了自己東宮原有的妃子外,還可以占有父親留下的妃子,並新立妃子。因此,朱常洛在剛繼位幾天內,就放縱地貪戀女色,雖然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具體情形,但從有關的史書記載中卻能反映出,光宗的病倒確實與縱慾相關。
再說鄭貴妃,她雖然未能如願讓自己的兒子朱常洵當上太子,但仍然費盡心思想維持自己的地位,“明末三案”都與她有糾葛就說明了這一點。在朱常洛繼位之前,鄭貴妃就已經發現長期處於被排擠處境中的太子有著貪色縱慾之心,便想用美人計來實現自己的目的。於是她唆使自己的貼身太監崔文昇去侍奉光宗,並獻八名美姬。這一招確實收到了效果,光宗很快就忘記了這是一個想害自己的女人,還十分感激鄭貴妃,並讓禮部議封其為皇太後。這時候,又摻和進了另外一個女人——李選侍,“選侍”是晚明時代的特產,明朝後期稱入選宮內的侍女為選侍。李選侍很受朱常洛的寵愛,並為他生了個兒子,她因此夢想被封為皇後。為了達到各自的目的,鄭貴妃與李選侍勾結在了一起。
兩人勾結起來意圖左右朱常洛的野心很快就被朝中的大臣們注意到了,因此光宗一病倒,很快便有人上奏勸諫皇帝。兵科給事中楊漣首先進奏摺說,崔文昇給皇上亂用藥罪該萬死;而對於鄭貴妃想當太後,皇上自己既有嫡母,又有生母,如果封鄭貴妃為太後,那麽如何安置嫡母和生母呢?結果,三天後,光宗就召集大臣宣布驅逐崔文昇,並停止封太後。
但是,官員們對鄭貴妃等人的打擊並不能抑製朱常洛自身的縱慾之心。據《明史·周嘉謨傳》記載,八月二十六日那天,吏部尚書周嘉謨勸皇帝不要過度縱慾,皇帝注視了他很長一會,才讓長子向宮外宣旨說那些都是傳言不可相信,這也可見皇帝縱慾之事是眾人皆知的事情,光宗本人還試圖掩蓋有關自己的傳聞,以維護帝王尊嚴。可是縱慾的嚴重後果畢竟已經顯露出來了,這之後光宗的精神狀態變得越來越差。八月二十九日,看到病情越來越重,朱常洛已經開始召集大臣考慮自己死後寢宮的建設之事,而大臣們則要求皇上盡快定下太子的名位,以免來不及。也就是在這一天,有個鴻臚寺官員叫李可灼的向皇上進了一種紅色的藥丸。這個紅藥丸,據李可灼的說法,是得到道士傳授的“仙方”煉製而成的,吃下去就可以治癒皇帝的病。在場的大臣們心存疑問,但皇帝本人卻要吃。實際上李可灼並不是醫生,而是負責朝廷慶賀禮儀的官員,相當於今天的司儀。李可灼上午向皇上進了一粒,下午又進了一粒。兩粒紅藥丸吃過後,據說當時皇帝確實感覺好些了,但到了夜裏情況如何,史書沒有明確記載,隻是到了九月初一的早上,宮中就突然傳出皇上駕崩的消息。一個不到四十歲的中年人突然死去,又是一國之君,這就很自然在宮廷內外引起了軒然大波。
人們首先懷疑的就是這個紅色的藥丸,因為皇上才吃過它就突然死去了,確實讓人懷疑。《明史》中隻說這是道士提供的“仙方”,但語之未詳。有學者提出,紅丸跟漢代的春恤膠屬同類的藥,主要功能是刺激男性的性慾,想想皇帝本來就因為縱慾而致病,再服這種藥加以刺激,更是火上澆油,結果過量了,就導致了死亡。
不管這種紅丸是什麽藥,吃死了皇帝,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因此紅丸一案的主要後繼情節就追查害死皇上的兇手,不想卻演變成了朝廷大臣之間爭奪權力的鬥爭,黨爭與私仇夾雜其中,牽連受死的人很多。
首先受到懷疑的就是崔文昇和進紅丸的李可灼。楊漣認為在此之前宮廷內外傳言說皇上縱慾,實際上是崔文昇用來掩蓋他用藥害死光宗的藉口,皇帝就是被崔文昇下藥毒死的。楊漣的說法得到了當時的禦史左光鬥等人的支持。當時不少正直的大臣都認同這一說法,認為崔文昇的罪比李可灼還要大,因為他懂得醫藥,是有意用藥加害光宗,進而又指出幕後主使人是鄭貴妃,要求嚴懲崔文昇等人。
但是,對崔文昇的指控很不順利,一直到明熹宗天啟二年,中間幾經反覆。原因是,除了楊漣、左光鬥等人外,朝中大臣大多從一開始就把矛頭指向了當時擔任內閣首輔的大學士方從哲,認為是他同意李可灼給皇帝用藥的,因此最有罪的應該是方從哲。這實際上摻雜了很濃重的權力傾軋,這樣,大臣們攻擊的重點就不在李、崔二人,反而是方從哲。
之所以會這樣,和方從哲本人的處置不當也有關。最初,對李可灼進紅丸導致皇帝死亡應該被治死罪,大多數大臣都同意,但是方從哲卻不同意,反而下令讓李可灼以疾病引退,並送給他很多錢財。這樣,其他敵對的官員就抓住了把柄,紛紛引經據典,認為方從哲同意李可灼進藥,雖無害君之心,卻有弒君之實,要求首先處置方從哲,以泄神人之憤。一開始,熹宗還為他開脫,這應該說不無道理。有學者從與方從哲一同主政的另一大臣韓爌(kuang)的敘述中發現,服不服紅丸,都是光宗一人決定的,確實與方從哲無關。但是,在晚明時期,朝廷之中朋黨互相傾軋非常厲害。既然有這樣一個很好的攻擊機會,方從哲的政敵自然不會放過,於是形成了一個攻擊方從哲的群體。明末著名的東林黨人也支持這一立場,名士高攀龍就力主懲罰方從哲,並稱其為“賊臣”。結果,方從哲想逃脫罪責,慌忙上書請求退休,可說是被從首輔的位子上拉下來的。即便這樣,聲討他、要求嚴辦他的書文仍然很多,方從哲隻好一麵竭力為自己辯護,一麵自請削職為民,遠離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