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明末三案”的發生,都是萬曆皇帝在立太子一事上的拖延猶豫造成的。原來,萬曆皇帝的正宮娘娘王皇後雖然十分賢惠,卻一直沒有生育。讓人想不到的是,萬曆的長子朱常洛卻是他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和一個姓王的宮女生的,對此萬曆本人早就忘了個一幹二淨。這個王姓宮女原是在慈寧宮服侍太後的婢女,有一次萬曆去看望太後時,偶然興起就和她有了瓜葛,結果不久就懷上了孩子,所以當太後告訴萬曆這個宮女懷有他的孩子時,他矢口否認。但是皇宮中對皇帝的一言一行都十分重視,每天都會有專人作起居錄記錄皇帝今天幹了什麽事情。將當天的記錄拿出來,對證之下,萬曆皇帝不得不承認有這個事情,卻因為不喜歡這個宮女,也連帶著並不喜歡這個長子朱常洛。
但不管怎麽說,在母憑子貴的傳統觀念下,王宮女最終被封為恭妃。而按照傳統的皇位繼承法,雖然這個宮女出身不高,但皇位的繼承是立嫡立長,即皇後有子的話就以皇後的兒子為太子,如果皇後無子的話,就以妃嬪生育的庶子中的長子為皇位繼承人。因此,長子朱常洛就被視為皇位繼承人,得到了太後及群臣的認可。對此,萬曆本人起初也沒有反對,朱常洛的皇位繼承人身份在剛出生的頭幾年,也十分鞏固。
這種情況到了萬曆十四年皇三子朱常洵出世後,發生了變化。原來皇三子朱常洵的母親鄭貴妃是萬曆最寵愛的妃子,她因為生下了皇三子,被封為皇貴妃,地位比生下皇長子的王恭妃還高,這樣一來引起大臣們的不滿,他們認為這不符合禮法,鄭貴妃的地位不應該高於生下皇長子的王恭妃。大臣們不僅私下議論紛紛,還為此專門上奏摺議論此事,要討個說法。恰巧在此時,宮中又傳出,皇帝與鄭貴妃有了秘密約定,許諾要將皇位傳給皇三子。這樣更引起了大臣們的擔心和議論,紛紛上疏要求早點將皇長子朱常洛的太子地位明確下來。對此,萬曆皇帝既想改立皇三子,但礙於大臣們的阻力太大,又不能不考慮,況且太後也反對。為了避免兩邊都不好交待,就將大臣的奏章統統“留中”,就是既不答覆也不發還,想拖些時候再說。於是,在太後、大臣和皇帝與鄭貴妃之間就形成了長達十多年的建儲之爭,立太子的事就這麽拖了下來。時間一年年過去,萬曆皇帝已經四十歲了,眾大臣鍥而不捨,要求立太子的奏章越來越多,眼看著再拖下去是說不過去了,萬曆皇帝隻好立朱常洛為東宮太子,這時朱常洛已經二十歲了。
雖然立太子最終以大臣們的勝利告終,但是鄭貴妃並不死心,仍想尋找機會廢掉太子,但由於當時支持太子的李太後還在,鄭貴妃也不敢輕舉妄動,直到萬曆四十二年李太後死後,第二年就發生了前麵說的“梃擊案”。
事件發生以後,引起了朝廷上下的關注,京師百官群情洶湧,都認為是鄭貴妃在後麵搗鬼,要迫害太子。萬曆皇帝也不能明顯包庇,就一邊命令刑部官員審理,一邊想大事化小。審理的結果是,說闖進宮裏的人叫張差,是薊州並兒峪人,闖宮的原因是被人燒了供應差役的糧草,一氣之下來到京城,要向朝廷申冤,結果誤闖宮門。刑部判案的結論是,張差語言混亂,好像是個瘋子,就以“瘋癲闖宮”罪論處,草草了事。這個結果最符合萬曆皇帝的心意,因為不用再對幕後指使人進行追究了。但是,朝廷大臣們卻不相信,也不答應,不能明著和皇帝對著幹,有個刑部主事叫王之寀(音cai)的就想辦法私下去牢裏審問張差,結果卻讓人大吃一驚:張差供稱是受了宮裏太監指使闖宮梃擊的,指使的人是鄭貴妃翊坤宮中的大太監龐保、劉成及其親戚馬三道、李守才等人。供詞一出,舉朝譁然,大臣們再次向皇帝上奏摺要求徹底查清幕後指使人,同時大臣們明確地將懷疑的對象指向了鄭貴妃及其兄弟鄭國泰身上,因為在“梃擊案”之前就曾經發生過針對太子的“妖書案”,當時的種種跡象表明與鄭國泰有關。
大臣們要求將張差及所供稱的這些人一併交給三法司重新審訊,要查個水落石出。萬曆皇帝被弄得沒辦法,隻好一方麵命鄭貴妃向皇太子表明心跡,說她是愛護太子的,另一方麵又要太子向廷臣表明態度,證明此事與鄭貴妃無關。而身為太子的朱常洛長期處於擔驚受怕的境況下,也希望盡快了結此案。於是,皇帝召集大臣們公開處理此案,宣布此案幕後指使人是龐保、劉成,而兇犯張差是個有精神病的人,下令將這三個人處決,與其他人無關,太子也當眾向大臣表了態。這樣,事情才算告一段落。
然而張差被處死後,由於鄭貴妃的求情,龐保和劉成並沒有被當場處決,又生出一些枝節來,但最終萬曆皇帝擔心因此而惹來麻煩,就將龐保、劉成二人在宮內秘密處死。這反而又給此案留下了種種疑雲,因為龐、劉二人被滅口,恰恰暴露了當事者心虛的一麵。據說,張差本人在臨刑時就曾頗感冤屈地說:“同謀做事,事敗獨推我死,而多官竟付之不問。”確實,張差成為了爭奪太子之位的一個犧牲品,成為皇帝與廷臣們爭鬥的一個工具,而其中反映出的卻是明朝宮廷內部爭鬥的殘酷性。
奪命仙丹明光宗“紅丸案”之謎
明光宗朱常洛的皇位得來著實很不容易,他從出生後,始終處於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境遇之中,在他正式登基之前,曾多次發生意圖謀害他的事情,“妖書案”和“梃擊案”就是其中較突出的。然而,命運對朱常洛又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繼位僅僅四天,就忽然病倒了,並且一病不起,在他當上皇帝僅僅一個月的時候,因為吃了鴻臚寺官員所進的紅丸而一命嗚呼。這就是有名的“明末三案”之一“紅丸案”。明光宗為什麽會忽然病倒?紅丸是什麽樣的藥呢?“紅丸案”是不是有什麽不可告人的內幕呢?
但不管怎麽說,在母憑子貴的傳統觀念下,王宮女最終被封為恭妃。而按照傳統的皇位繼承法,雖然這個宮女出身不高,但皇位的繼承是立嫡立長,即皇後有子的話就以皇後的兒子為太子,如果皇後無子的話,就以妃嬪生育的庶子中的長子為皇位繼承人。因此,長子朱常洛就被視為皇位繼承人,得到了太後及群臣的認可。對此,萬曆本人起初也沒有反對,朱常洛的皇位繼承人身份在剛出生的頭幾年,也十分鞏固。
這種情況到了萬曆十四年皇三子朱常洵出世後,發生了變化。原來皇三子朱常洵的母親鄭貴妃是萬曆最寵愛的妃子,她因為生下了皇三子,被封為皇貴妃,地位比生下皇長子的王恭妃還高,這樣一來引起大臣們的不滿,他們認為這不符合禮法,鄭貴妃的地位不應該高於生下皇長子的王恭妃。大臣們不僅私下議論紛紛,還為此專門上奏摺議論此事,要討個說法。恰巧在此時,宮中又傳出,皇帝與鄭貴妃有了秘密約定,許諾要將皇位傳給皇三子。這樣更引起了大臣們的擔心和議論,紛紛上疏要求早點將皇長子朱常洛的太子地位明確下來。對此,萬曆皇帝既想改立皇三子,但礙於大臣們的阻力太大,又不能不考慮,況且太後也反對。為了避免兩邊都不好交待,就將大臣的奏章統統“留中”,就是既不答覆也不發還,想拖些時候再說。於是,在太後、大臣和皇帝與鄭貴妃之間就形成了長達十多年的建儲之爭,立太子的事就這麽拖了下來。時間一年年過去,萬曆皇帝已經四十歲了,眾大臣鍥而不捨,要求立太子的奏章越來越多,眼看著再拖下去是說不過去了,萬曆皇帝隻好立朱常洛為東宮太子,這時朱常洛已經二十歲了。
雖然立太子最終以大臣們的勝利告終,但是鄭貴妃並不死心,仍想尋找機會廢掉太子,但由於當時支持太子的李太後還在,鄭貴妃也不敢輕舉妄動,直到萬曆四十二年李太後死後,第二年就發生了前麵說的“梃擊案”。
事件發生以後,引起了朝廷上下的關注,京師百官群情洶湧,都認為是鄭貴妃在後麵搗鬼,要迫害太子。萬曆皇帝也不能明顯包庇,就一邊命令刑部官員審理,一邊想大事化小。審理的結果是,說闖進宮裏的人叫張差,是薊州並兒峪人,闖宮的原因是被人燒了供應差役的糧草,一氣之下來到京城,要向朝廷申冤,結果誤闖宮門。刑部判案的結論是,張差語言混亂,好像是個瘋子,就以“瘋癲闖宮”罪論處,草草了事。這個結果最符合萬曆皇帝的心意,因為不用再對幕後指使人進行追究了。但是,朝廷大臣們卻不相信,也不答應,不能明著和皇帝對著幹,有個刑部主事叫王之寀(音cai)的就想辦法私下去牢裏審問張差,結果卻讓人大吃一驚:張差供稱是受了宮裏太監指使闖宮梃擊的,指使的人是鄭貴妃翊坤宮中的大太監龐保、劉成及其親戚馬三道、李守才等人。供詞一出,舉朝譁然,大臣們再次向皇帝上奏摺要求徹底查清幕後指使人,同時大臣們明確地將懷疑的對象指向了鄭貴妃及其兄弟鄭國泰身上,因為在“梃擊案”之前就曾經發生過針對太子的“妖書案”,當時的種種跡象表明與鄭國泰有關。
大臣們要求將張差及所供稱的這些人一併交給三法司重新審訊,要查個水落石出。萬曆皇帝被弄得沒辦法,隻好一方麵命鄭貴妃向皇太子表明心跡,說她是愛護太子的,另一方麵又要太子向廷臣表明態度,證明此事與鄭貴妃無關。而身為太子的朱常洛長期處於擔驚受怕的境況下,也希望盡快了結此案。於是,皇帝召集大臣們公開處理此案,宣布此案幕後指使人是龐保、劉成,而兇犯張差是個有精神病的人,下令將這三個人處決,與其他人無關,太子也當眾向大臣表了態。這樣,事情才算告一段落。
然而張差被處死後,由於鄭貴妃的求情,龐保和劉成並沒有被當場處決,又生出一些枝節來,但最終萬曆皇帝擔心因此而惹來麻煩,就將龐保、劉成二人在宮內秘密處死。這反而又給此案留下了種種疑雲,因為龐、劉二人被滅口,恰恰暴露了當事者心虛的一麵。據說,張差本人在臨刑時就曾頗感冤屈地說:“同謀做事,事敗獨推我死,而多官竟付之不問。”確實,張差成為了爭奪太子之位的一個犧牲品,成為皇帝與廷臣們爭鬥的一個工具,而其中反映出的卻是明朝宮廷內部爭鬥的殘酷性。
奪命仙丹明光宗“紅丸案”之謎
明光宗朱常洛的皇位得來著實很不容易,他從出生後,始終處於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境遇之中,在他正式登基之前,曾多次發生意圖謀害他的事情,“妖書案”和“梃擊案”就是其中較突出的。然而,命運對朱常洛又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繼位僅僅四天,就忽然病倒了,並且一病不起,在他當上皇帝僅僅一個月的時候,因為吃了鴻臚寺官員所進的紅丸而一命嗚呼。這就是有名的“明末三案”之一“紅丸案”。明光宗為什麽會忽然病倒?紅丸是什麽樣的藥呢?“紅丸案”是不是有什麽不可告人的內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