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們憤怒了!憤聲震天宇!
一身軍裝就那麽重要?自然重要!比將軍更高位、資格更老的將軍們這樣說。
我們都退下來了,連一身軍裝都不發給我們,太絕情了吧?發一套新軍裝給我們,死了也好做壽衣嘛!有人帶著悲憤與眼淚在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上這樣懇求道。
將軍的心其實與這些戰火中走過來的老戰士們一樣。他何嚐想把事情做得這樣“絕情”?但他必須執行軍委和鄧小平主席的命令:新軍裝還是不能發。
將軍向老戰士們陳述的理由是:軍服是軍隊的一種標誌,是軍人區別於其他人員的一種標誌。此次新軍服改革,本來也是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一個內容,因此隻能是現職現崗的軍人才能換新軍服。老同誌們當兵一輩子,穿了幾十年軍裝,現在離開崗位,又不能穿新軍裝,感情轉不過彎,這是自然的事。但大家隻要好好想一想,問題可能就想通了。50年代實行軍銜製時,許多戰爭年代擔任過軍隊高級領導職務的同誌,還有的是開國元勛,因為當時沒擔任軍隊現職,他們不僅沒有授銜,更不用說軍裝了。這說明什麽?說明這既是我們黨和軍隊的一個傳統,又是一條紀律準則。另外,我們查閱了外軍資料,各國軍隊也是如此,一旦離開現役,就不再穿軍服。
這樣有情有節、有據有理的說明,多數老同誌轉過了彎。但仍有些依然不接受。將軍隻好向他們敬個禮,情深意切地說一聲:拜託了。
不那麽簡單。將軍為公鞠躬盡瘁一生,因這樣的事也被人放過“暗箭”,而且射得蠻凶。甚至有人在他離休之後重病在醫院住著時,也還有人跑到病榻前怨他“軍裝”一事沒辦好。將軍聽後沉默許久。身邊的工作人員實在看不過去,便對將軍說:“不給老同誌發軍裝是軍委的決定,他們這樣埋怨你不公平。你應該向大家做個解釋。”將軍搖搖頭,說:“我執行軍委的決定,理所當然。一些老同誌有意見,我能理解。但對這項工作我不後悔。”繼而又說:“我這個人被人誤解過,也被人誣陷過。但毛主席說,我們要相信群眾,相信黨。我自己又加了一條:要相信自己。”
有道是心底無私天地寬。將軍這句“要相信自己”的含義也在於此。
無須諱言:現在有人做官後為自己的家鄉傾斜點感情、造福一方的事不少。這也是人之常情,並不算過分。但將軍則在這方麵真可謂鐵麵無私。
自1929年15歲時跟著紅軍離開吉安老家後,一別就是五十四年!這五十四年裏他幾乎跑遍了國家的每一個角落,唯獨沒有在家鄉駐足過。1983年5月,將軍在浙江金華開完“軍地兩用人才”交流會,正巧與回京參加全國人大會議時間還差幾日。金華與吉安相距甚近,將軍這回終於萌發了回老家看一看的念頭。
闊別半個多世紀,誰人不憶家鄉?一路上,將軍興致勃勃,對隨行人誇口:到吉安後,一定請大家吃幾個吉安名菜:粉蒸肉、紅燒狗肉,外加封缸酒。然而到了吉安老家後,將軍再也沒提這事。為何?將軍回老家後目睹半個多世紀後的家鄉人仍穿著縫滿補丁的衣服,孩子們吃他帶去的幾塊糖果像過年一樣,村上農民裝著電燈卻捨不得開亮的一幕幕貧窮的境況,讓將軍心頭久久不能平靜。
與當地幹部座談會上,有人借他仍在當農民的弟弟的嘴巴說:“你在北京當那麽大的官,可什麽事情也沒為家鄉辦過,大家都說你六親不認。”
將軍那天低下頭,沉默很久後說:原則問題上我就是六親不認。過去在當國家計委主任時,也有江西的同誌跑到北京讓我多給江西點項目和經費,我對他們說,我這個計委主任是全中國的,不是你們江西計委主任。現在我還認為這話沒錯。隻要我在任一天,就不能行使權力專為老家做事。
那次將軍在吉安隻停留了一天,多半時間是在與當地黨政幹部商量如何振興吉安經濟的事。原本請隨行人吃“特產”和遊井岡山的事全然不提。故鄉的依舊貧困讓將軍很多日子心情沉重。“他這個人就是這樣,你讓他辦些跟他個人或者家鄉沾邊的事,那真是難於上青天。在他從崗位上退下後,曾經找過我幫他老家辦過脫貧的事。可他在位時連一輛拖拉機都沒給過吉安。我還開玩笑說,你做得過分了一點。秋裏同誌還朝我瞪圓了眼睛,說:過分點好。”現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顧秀蓮同誌在她的辦公室笑著對我說。
將軍在對自己和家人的問題上,有時真的很無情。但這種無情中卻蘊藏著一個共產黨人的大情大義。餘浩是將軍唯一的兒子,算是我們的同齡人。餘浩自己說從小幾乎就沒有得到過父愛——因為父親太忙了,連跟家人說話的時間都極少。同一小院住,卻見麵很少。將軍通常半夜三更打道回府,等他第二天起床上班時,孩子們一個個已上學校早讀去了。節假日全家人一起上什麽公園玩一趟的事,餘浩說好像他的童年和少年記憶中就根本沒有過。80年代,中國的南方邊境有過一場戰事。餘浩當時剛從北京某部隊轉業。有一天將軍見兒子突然問道:你現在在幹什麽?兒子答:剛從部隊轉業。將軍感到意外:好像兒子當兵也是第一次聽說,更不明白兒子為什麽會轉業?那時南邊已經開仗,身為總政主任的將軍這回對兒子特別關心起來:你不能轉業,得重新回部隊去!兒子有些惱:憑什麽?我當兵時你關心過沒有?現在我轉業了你倒關心起來了?將軍兩眼一瞪:給我回部隊,這是命令!
一身軍裝就那麽重要?自然重要!比將軍更高位、資格更老的將軍們這樣說。
我們都退下來了,連一身軍裝都不發給我們,太絕情了吧?發一套新軍裝給我們,死了也好做壽衣嘛!有人帶著悲憤與眼淚在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上這樣懇求道。
將軍的心其實與這些戰火中走過來的老戰士們一樣。他何嚐想把事情做得這樣“絕情”?但他必須執行軍委和鄧小平主席的命令:新軍裝還是不能發。
將軍向老戰士們陳述的理由是:軍服是軍隊的一種標誌,是軍人區別於其他人員的一種標誌。此次新軍服改革,本來也是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一個內容,因此隻能是現職現崗的軍人才能換新軍服。老同誌們當兵一輩子,穿了幾十年軍裝,現在離開崗位,又不能穿新軍裝,感情轉不過彎,這是自然的事。但大家隻要好好想一想,問題可能就想通了。50年代實行軍銜製時,許多戰爭年代擔任過軍隊高級領導職務的同誌,還有的是開國元勛,因為當時沒擔任軍隊現職,他們不僅沒有授銜,更不用說軍裝了。這說明什麽?說明這既是我們黨和軍隊的一個傳統,又是一條紀律準則。另外,我們查閱了外軍資料,各國軍隊也是如此,一旦離開現役,就不再穿軍服。
這樣有情有節、有據有理的說明,多數老同誌轉過了彎。但仍有些依然不接受。將軍隻好向他們敬個禮,情深意切地說一聲:拜託了。
不那麽簡單。將軍為公鞠躬盡瘁一生,因這樣的事也被人放過“暗箭”,而且射得蠻凶。甚至有人在他離休之後重病在醫院住著時,也還有人跑到病榻前怨他“軍裝”一事沒辦好。將軍聽後沉默許久。身邊的工作人員實在看不過去,便對將軍說:“不給老同誌發軍裝是軍委的決定,他們這樣埋怨你不公平。你應該向大家做個解釋。”將軍搖搖頭,說:“我執行軍委的決定,理所當然。一些老同誌有意見,我能理解。但對這項工作我不後悔。”繼而又說:“我這個人被人誤解過,也被人誣陷過。但毛主席說,我們要相信群眾,相信黨。我自己又加了一條:要相信自己。”
有道是心底無私天地寬。將軍這句“要相信自己”的含義也在於此。
無須諱言:現在有人做官後為自己的家鄉傾斜點感情、造福一方的事不少。這也是人之常情,並不算過分。但將軍則在這方麵真可謂鐵麵無私。
自1929年15歲時跟著紅軍離開吉安老家後,一別就是五十四年!這五十四年裏他幾乎跑遍了國家的每一個角落,唯獨沒有在家鄉駐足過。1983年5月,將軍在浙江金華開完“軍地兩用人才”交流會,正巧與回京參加全國人大會議時間還差幾日。金華與吉安相距甚近,將軍這回終於萌發了回老家看一看的念頭。
闊別半個多世紀,誰人不憶家鄉?一路上,將軍興致勃勃,對隨行人誇口:到吉安後,一定請大家吃幾個吉安名菜:粉蒸肉、紅燒狗肉,外加封缸酒。然而到了吉安老家後,將軍再也沒提這事。為何?將軍回老家後目睹半個多世紀後的家鄉人仍穿著縫滿補丁的衣服,孩子們吃他帶去的幾塊糖果像過年一樣,村上農民裝著電燈卻捨不得開亮的一幕幕貧窮的境況,讓將軍心頭久久不能平靜。
與當地幹部座談會上,有人借他仍在當農民的弟弟的嘴巴說:“你在北京當那麽大的官,可什麽事情也沒為家鄉辦過,大家都說你六親不認。”
將軍那天低下頭,沉默很久後說:原則問題上我就是六親不認。過去在當國家計委主任時,也有江西的同誌跑到北京讓我多給江西點項目和經費,我對他們說,我這個計委主任是全中國的,不是你們江西計委主任。現在我還認為這話沒錯。隻要我在任一天,就不能行使權力專為老家做事。
那次將軍在吉安隻停留了一天,多半時間是在與當地黨政幹部商量如何振興吉安經濟的事。原本請隨行人吃“特產”和遊井岡山的事全然不提。故鄉的依舊貧困讓將軍很多日子心情沉重。“他這個人就是這樣,你讓他辦些跟他個人或者家鄉沾邊的事,那真是難於上青天。在他從崗位上退下後,曾經找過我幫他老家辦過脫貧的事。可他在位時連一輛拖拉機都沒給過吉安。我還開玩笑說,你做得過分了一點。秋裏同誌還朝我瞪圓了眼睛,說:過分點好。”現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顧秀蓮同誌在她的辦公室笑著對我說。
將軍在對自己和家人的問題上,有時真的很無情。但這種無情中卻蘊藏著一個共產黨人的大情大義。餘浩是將軍唯一的兒子,算是我們的同齡人。餘浩自己說從小幾乎就沒有得到過父愛——因為父親太忙了,連跟家人說話的時間都極少。同一小院住,卻見麵很少。將軍通常半夜三更打道回府,等他第二天起床上班時,孩子們一個個已上學校早讀去了。節假日全家人一起上什麽公園玩一趟的事,餘浩說好像他的童年和少年記憶中就根本沒有過。80年代,中國的南方邊境有過一場戰事。餘浩當時剛從北京某部隊轉業。有一天將軍見兒子突然問道:你現在在幹什麽?兒子答:剛從部隊轉業。將軍感到意外:好像兒子當兵也是第一次聽說,更不明白兒子為什麽會轉業?那時南邊已經開仗,身為總政主任的將軍這回對兒子特別關心起來:你不能轉業,得重新回部隊去!兒子有些惱:憑什麽?我當兵時你關心過沒有?現在我轉業了你倒關心起來了?將軍兩眼一瞪:給我回部隊,這是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