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邊,太陽高高地掛在荒岩山的上空,氣溫還完全沒有下降的跡象。我舒展了一下疲憊的身體,走出教員室來到樓道裏。一陣強風席捲樓道,好像是從二樓吹過來的。我上樓走進3a班教室。
窗戶全都敞開著,窗簾在隨風飄舞。值日生又忘記關窗戶了,真拿他們沒辦法。
我過去拉好窗簾,並用繩子束好。從窗口眺望校園,可以看到橢圓形的操場上,田徑部的男女隊員,正喊著一、二、一、二的口號跑圈子。汗水浸濕了男生的頭髮,在強烈的日光照耀下閃閃發光。女學生嘹亮的口號聲,一直飄向校園周圍綠油油的稻田。側耳傾聽,還能聽到風吹稻田,發出的令人愉悅的沙沙聲。天空上雪白的雲朵,正緩緩地向東方飄去。
髙原來風吹過稻田,又吹過暴曬了一天的校園,到達我這裏的時候,已經變成熱風了。我用手帕擦擦額頭上的汗珠,不經意地往樓下一看,立刻感覺一股寒氣躥上後背,全身冷汗直冒。
“混蛋,那是什麽東西!……”我的聲音發抖,幹燥的牙齒粘住了上唇。
教學樓旁邊的花壇裏麵,畫著一個紅色的圖案。說是“畫著”其實並不準確,那是個用紅色的非洲菊“拚”出來的圓形。如果不是從二樓往下看,根本就看不出來。上課的時候,我曾向下看過幾次,然而時至今日才發現這個東西,大概是連日的高溫,讓非洲菊全部盛開的緣故吧。在它開花之前,我都不知道那裏種的植物是什麽,也從來沒有留意過。
我感到渾身發冷,並非隻有這個原因。那裏正是稻垣公夫從二樓墜落的地方,所以,那個圓形標記絕非巧合,肯定是有人故意把非洲菊,種在那個地方的。紅色的花朵,看起來不正像鮮血一樣嗎?
“混蛋,簡直太不像話了!……”我低聲罵著。
與其說是惡作劇,倒不如說是有人故意作惡。熱風夾雜著紅花散發出的邪惡氣息,與潮濕的空氣向我吹來,我感到一陣頭暈,不得不踉蹌著,走到離窗台最近的座位坐下。
就像算準了時機一樣,就在這個時候,我聽到一陣詭異的鋼琴聲。那旋律聽起來,就像一群骷髏在跳舞,讓人毛骨悚然……然後,鋼琴聲突然中斷了。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參加社團活動的學生的聲音也聽不見了。教室一下子陷入了寂靜之中,隻能隱隱約約地,聽到油蟬發出的、如同小提琴琴弦震顫一般的低沉嘈雜聲。
樓道裏傳來窸窸窣窣的腳步聲,很快腳步聲走進3a班教室,並漸漸向我靠近。我回頭的時候,視線無意中掠過黑板,然後眼光就再也移不開了。
“肅清!……”
文字雖然用板擦擦掉了,但由於光線的關係,我還是能夠看得很清楚。就像被緊緊捆綁著一樣,我在椅子上完全動彈不得。感覺隻要一起身就會立刻癱倒在地上,
當有人碰觸到我的肩膀的時候,我的心猛地提到了喉嚨口。
“混蛋!……誰?……是……是誰?”我勉強擠出一個聲音。
回過頭,我看到高倉千春正雙唇緊閉站在那裏。她的眼睛在厚厚的鏡片之後,閃動著不安的神色。
束縛解開了,控製住我身體的那股力量,一下子消失了。
“喂,你在這裏幹什麽呢?”
“彈鋼琴的人是你?”
“是啊,怎……怎了?”
“那個曲子太詭異了吧……”我感嘆著搖了搖頭。
“是聖·桑1的《骷髏之舞》,難道有那麽詭異嗎?”
1夏爾·卡米爾·聖·桑(法語:插rles camille saint-sa?ns,1835年10月9日-1921年12月16日)是一位屬於浪漫時期的法國鋼琴及管風琴演奏家,亦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五歲起開始作曲,十一歲即以鋼琴家姿態登台演出,十三歲進巴黎音樂院學管風琴和作曲,後在教堂任管風琴手,其中有四年在尼德梅耶爾音樂學校教鋼琴。1877年辭去教堂的職務,埋頭作曲。他是法國民族音樂協會的創始人之一,積極從事音樂活動,又以鋼琴家和指揮家身份到各國演出。其創作技巧純熟,作品數量超過一百七十部,幾乎涉及每個音樂領域,旋律流暢,和聲典雅,結構工整,配器華麗,色彩豐富,通俗易懂,但某些作品過於追求表麵的華彩效果,質量不勻。法國政府後來以榮譽軍團勳章來表彰聖·桑的成就。1921年12月16日於阿爾及爾因肺炎病逝,遺體運返法國後葬於今巴黎的蒙巴納斯公墓。他的作品對法國樂壇及後世帶來深遠的影響,重要的作品有《動物狂歡節》《骷髏之舞》《參孫與大利拉》《第一大提琴協奏曲》和小提琴與樂隊的《引子與迴旋隨想曲》等。交響詩《骷髏之舞》又名《死之舞》,作品完成於1874年,1875年在巴黎首次上演,是作者所作的四部交響詩中最負盛名的作品。樂曲是根據法國詩人亨利·紮裏斯的一首奇怪的詩寫成,描繪了骷髏在跳舞中的互相碰撞聲。樂曲根據詩的內容,從半夜的鍾響開始,先用豎琴在d音上反覆了十二次,象徵鍾鳴12下。突然,獨奏小提琴奏出圓舞曲的節奏,描寫死神的骷髏互相擊碰著出現了。樂曲旋律採用了中世紀末日審判的聖詠《憤怒的日子》的曲調,給人以陰陽怪氣的感覺。起初音很弱,逐漸發展到全奏,好像聚集到墓場上的骷髏越來越多,舞跳得越來越熱烈。
窗戶全都敞開著,窗簾在隨風飄舞。值日生又忘記關窗戶了,真拿他們沒辦法。
我過去拉好窗簾,並用繩子束好。從窗口眺望校園,可以看到橢圓形的操場上,田徑部的男女隊員,正喊著一、二、一、二的口號跑圈子。汗水浸濕了男生的頭髮,在強烈的日光照耀下閃閃發光。女學生嘹亮的口號聲,一直飄向校園周圍綠油油的稻田。側耳傾聽,還能聽到風吹稻田,發出的令人愉悅的沙沙聲。天空上雪白的雲朵,正緩緩地向東方飄去。
髙原來風吹過稻田,又吹過暴曬了一天的校園,到達我這裏的時候,已經變成熱風了。我用手帕擦擦額頭上的汗珠,不經意地往樓下一看,立刻感覺一股寒氣躥上後背,全身冷汗直冒。
“混蛋,那是什麽東西!……”我的聲音發抖,幹燥的牙齒粘住了上唇。
教學樓旁邊的花壇裏麵,畫著一個紅色的圖案。說是“畫著”其實並不準確,那是個用紅色的非洲菊“拚”出來的圓形。如果不是從二樓往下看,根本就看不出來。上課的時候,我曾向下看過幾次,然而時至今日才發現這個東西,大概是連日的高溫,讓非洲菊全部盛開的緣故吧。在它開花之前,我都不知道那裏種的植物是什麽,也從來沒有留意過。
我感到渾身發冷,並非隻有這個原因。那裏正是稻垣公夫從二樓墜落的地方,所以,那個圓形標記絕非巧合,肯定是有人故意把非洲菊,種在那個地方的。紅色的花朵,看起來不正像鮮血一樣嗎?
“混蛋,簡直太不像話了!……”我低聲罵著。
與其說是惡作劇,倒不如說是有人故意作惡。熱風夾雜著紅花散發出的邪惡氣息,與潮濕的空氣向我吹來,我感到一陣頭暈,不得不踉蹌著,走到離窗台最近的座位坐下。
就像算準了時機一樣,就在這個時候,我聽到一陣詭異的鋼琴聲。那旋律聽起來,就像一群骷髏在跳舞,讓人毛骨悚然……然後,鋼琴聲突然中斷了。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參加社團活動的學生的聲音也聽不見了。教室一下子陷入了寂靜之中,隻能隱隱約約地,聽到油蟬發出的、如同小提琴琴弦震顫一般的低沉嘈雜聲。
樓道裏傳來窸窸窣窣的腳步聲,很快腳步聲走進3a班教室,並漸漸向我靠近。我回頭的時候,視線無意中掠過黑板,然後眼光就再也移不開了。
“肅清!……”
文字雖然用板擦擦掉了,但由於光線的關係,我還是能夠看得很清楚。就像被緊緊捆綁著一樣,我在椅子上完全動彈不得。感覺隻要一起身就會立刻癱倒在地上,
當有人碰觸到我的肩膀的時候,我的心猛地提到了喉嚨口。
“混蛋!……誰?……是……是誰?”我勉強擠出一個聲音。
回過頭,我看到高倉千春正雙唇緊閉站在那裏。她的眼睛在厚厚的鏡片之後,閃動著不安的神色。
束縛解開了,控製住我身體的那股力量,一下子消失了。
“喂,你在這裏幹什麽呢?”
“彈鋼琴的人是你?”
“是啊,怎……怎了?”
“那個曲子太詭異了吧……”我感嘆著搖了搖頭。
“是聖·桑1的《骷髏之舞》,難道有那麽詭異嗎?”
1夏爾·卡米爾·聖·桑(法語:插rles camille saint-sa?ns,1835年10月9日-1921年12月16日)是一位屬於浪漫時期的法國鋼琴及管風琴演奏家,亦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五歲起開始作曲,十一歲即以鋼琴家姿態登台演出,十三歲進巴黎音樂院學管風琴和作曲,後在教堂任管風琴手,其中有四年在尼德梅耶爾音樂學校教鋼琴。1877年辭去教堂的職務,埋頭作曲。他是法國民族音樂協會的創始人之一,積極從事音樂活動,又以鋼琴家和指揮家身份到各國演出。其創作技巧純熟,作品數量超過一百七十部,幾乎涉及每個音樂領域,旋律流暢,和聲典雅,結構工整,配器華麗,色彩豐富,通俗易懂,但某些作品過於追求表麵的華彩效果,質量不勻。法國政府後來以榮譽軍團勳章來表彰聖·桑的成就。1921年12月16日於阿爾及爾因肺炎病逝,遺體運返法國後葬於今巴黎的蒙巴納斯公墓。他的作品對法國樂壇及後世帶來深遠的影響,重要的作品有《動物狂歡節》《骷髏之舞》《參孫與大利拉》《第一大提琴協奏曲》和小提琴與樂隊的《引子與迴旋隨想曲》等。交響詩《骷髏之舞》又名《死之舞》,作品完成於1874年,1875年在巴黎首次上演,是作者所作的四部交響詩中最負盛名的作品。樂曲是根據法國詩人亨利·紮裏斯的一首奇怪的詩寫成,描繪了骷髏在跳舞中的互相碰撞聲。樂曲根據詩的內容,從半夜的鍾響開始,先用豎琴在d音上反覆了十二次,象徵鍾鳴12下。突然,獨奏小提琴奏出圓舞曲的節奏,描寫死神的骷髏互相擊碰著出現了。樂曲旋律採用了中世紀末日審判的聖詠《憤怒的日子》的曲調,給人以陰陽怪氣的感覺。起初音很弱,逐漸發展到全奏,好像聚集到墓場上的骷髏越來越多,舞跳得越來越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