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節:(31)
謝惠仁隻能反問著,“那麽,你說說看,從《山海經》之後,中國沒有‘神話’了嗎?”
女孩咬了咬嘴唇,“恐怕……沒有吧。”
謝惠仁笑了笑,對她說:“神話一直存在著,隻不過,它們改頭換麵,偷偷地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個很好玩的例子——葫蘆娃的故事,聽說過吧?”
“動畫片《葫蘆兄弟》?”有個學生表情怪異地叫著。
“不,不,比那還要早的故事,你們去書店看看童話故事集,差不多還能找到。”謝惠仁神秘地一笑,繼續說,“其實,你們也聽說過這則故事,有個老人撿了個葫蘆籽,卻種出個巨大的葫蘆,老人將它當作自己的孩子精心養著。有天葫蘆對他說,要暴發山洪了,如果發了大水,就把它劈開。後來真的發了大洪水,老人劈開葫蘆後,葫蘆瓢竟然神奇地長大了,老人坐在其中的一個瓢裏,另一個裝上他的生活用品,就這樣漂流到別處去了。當然,這個故事在中國有很多變異的版本。現在,我們想想,在西方有沒有類似的故事?”
課堂中沉默了一陣,有個聲音驚叫,“天啊,諾亞方舟。”
“沒錯,這就是中國的諾亞方舟故事,很相像是吧?”謝惠仁停頓了一陣,繼續說道,“事實上,在中國的民間傳說中,或許就隱藏了歷史的真相。”
“歷史的真相?”
“對,我們作個比喻吧,從前有一對雙胞胎,他們一起上學,那個哥哥學習很認真,筆記記得很工整,而且分門別類裝訂好。可是那個弟弟呢,就調皮得很了。他的課堂筆記記得支離破碎,有些地方完全是一堆看不懂的隻言片語,更要命的是,他的筆記隨處亂丟,有些本子已經被他撕下一些紙,天知道他包了燒餅還是疊了飛機。”
這時課堂中已經有人哧哧地笑了。
“那個哥哥的筆記,一直流傳了下來,可是後人不小心遺失或者損壞了一些,有些片段已經完全找不到了。或者,在後人抄寫的過程中,寫了很多錯別字,讓我們根本讀不懂了。又或者,在抄寫的時候,有人圖省事改寫或者縮寫了一部分。這個時候,我們如果想係統地了解他學到的知識,該怎麽辦?”
一個學生回答,“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到弟弟的筆記,看看他記了什麽,碰巧他記下了一些線索呢?”
“非常好。”謝惠仁用肯定的眼神看了看那個學生,“可惜,那個弟弟的筆記記了一堆符號——也許是他發明的速記法,隻有他自己能看懂——句子和句子之間,很少能聯繫得上啊。所以,後人隻能從這些片段中想像哥哥那本完整的筆記。”
“老師,這……”顯然,有些學生並沒有理解謝惠仁的意思。
謝惠仁對他點了點頭,“或許有的同學猜到了,那個哥哥就叫‘正史’,那個弟弟就是‘民俗’或者‘民間傳說’。他們學著同樣的學問,可是,當我們在哥哥‘正史’的筆記中發現一段歷史真相已經缺失、或者自相矛盾時,不妨試試從弟弟‘民間傳說’的筆記中找找看。隻有把他們的筆記合起來,才算是完整的歷史——歷史,就是教他們學問的那個老先生啊。”
“哦……”學生中有些騷動,有人在喊,“老師,能講個例子嗎?”
“好的,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隻不過你們沒有注意罷了。”謝惠仁想了一下,“說說你們最熟悉的故事吧,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老師,您是說這個故事是歷史真實發生的?”
“很有可能!”
“那必須得有遺蹟。”
“有,在山東,淄博的沂源縣燕崖鄉有一條河,河岸兩邊有牛郎廟和織女洞,洞中立有歷代石碑,記錄了織女洞修建後一千多年的歷史。”
“可這不能說明什麽!”
“我們不要它說明什麽,要知道,我們現在是在看那個叫‘民俗’的弟弟的筆記。你們知道淄博當年是誰的封地嗎?”看到學生們麵麵相覷,他繼續說,“薑太公!也就是《封神演義》裏的薑子牙。淄博當年就是他分封的齊國的國都所在地。薑太公治理國家的辦法是‘因俗而治’,也就是說根據當地的民俗製定國家政策——比如,當地的人們認為自己的語言最好聽,那麽就不必在考研的時候考外語。”
“唔——”教室裏的學生拍著桌子大笑,有的人還拍了兩下巴掌。
謝惠仁也笑了,待學生們平靜下來,繼續說,“可齊國畢竟是薑尚的封地,而周朝又有自己的國家製度,齊國的地方政策當然會產生與周禮相矛盾的地方。要知道,周禮是比較嚴肅而且——嗯,就說是刻板吧,也就是說並不是人性化管理。所以,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矛盾會非常激烈。”
謝惠仁覺得還是單刀直入好些,嗯,單刀直入,又是個從佛教裏傳出來的詞,他心裏想。“還是說回來吧,就說牛郎和織女的故事。當時齊國的民間婚姻形態中,是可以自由戀愛的,用不到媒人說媒,也更談不上必須門當戶對。因此,類似牛郎和織女這種自由婚姻是可以存在的。不過,當時社會的主流婚姻形態,也就是周朝時代整個國家的婚姻製度,已經是媒聘婚姻了——媒聘製可是周禮規定的。”
謝惠仁隻能反問著,“那麽,你說說看,從《山海經》之後,中國沒有‘神話’了嗎?”
女孩咬了咬嘴唇,“恐怕……沒有吧。”
謝惠仁笑了笑,對她說:“神話一直存在著,隻不過,它們改頭換麵,偷偷地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個很好玩的例子——葫蘆娃的故事,聽說過吧?”
“動畫片《葫蘆兄弟》?”有個學生表情怪異地叫著。
“不,不,比那還要早的故事,你們去書店看看童話故事集,差不多還能找到。”謝惠仁神秘地一笑,繼續說,“其實,你們也聽說過這則故事,有個老人撿了個葫蘆籽,卻種出個巨大的葫蘆,老人將它當作自己的孩子精心養著。有天葫蘆對他說,要暴發山洪了,如果發了大水,就把它劈開。後來真的發了大洪水,老人劈開葫蘆後,葫蘆瓢竟然神奇地長大了,老人坐在其中的一個瓢裏,另一個裝上他的生活用品,就這樣漂流到別處去了。當然,這個故事在中國有很多變異的版本。現在,我們想想,在西方有沒有類似的故事?”
課堂中沉默了一陣,有個聲音驚叫,“天啊,諾亞方舟。”
“沒錯,這就是中國的諾亞方舟故事,很相像是吧?”謝惠仁停頓了一陣,繼續說道,“事實上,在中國的民間傳說中,或許就隱藏了歷史的真相。”
“歷史的真相?”
“對,我們作個比喻吧,從前有一對雙胞胎,他們一起上學,那個哥哥學習很認真,筆記記得很工整,而且分門別類裝訂好。可是那個弟弟呢,就調皮得很了。他的課堂筆記記得支離破碎,有些地方完全是一堆看不懂的隻言片語,更要命的是,他的筆記隨處亂丟,有些本子已經被他撕下一些紙,天知道他包了燒餅還是疊了飛機。”
這時課堂中已經有人哧哧地笑了。
“那個哥哥的筆記,一直流傳了下來,可是後人不小心遺失或者損壞了一些,有些片段已經完全找不到了。或者,在後人抄寫的過程中,寫了很多錯別字,讓我們根本讀不懂了。又或者,在抄寫的時候,有人圖省事改寫或者縮寫了一部分。這個時候,我們如果想係統地了解他學到的知識,該怎麽辦?”
一個學生回答,“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到弟弟的筆記,看看他記了什麽,碰巧他記下了一些線索呢?”
“非常好。”謝惠仁用肯定的眼神看了看那個學生,“可惜,那個弟弟的筆記記了一堆符號——也許是他發明的速記法,隻有他自己能看懂——句子和句子之間,很少能聯繫得上啊。所以,後人隻能從這些片段中想像哥哥那本完整的筆記。”
“老師,這……”顯然,有些學生並沒有理解謝惠仁的意思。
謝惠仁對他點了點頭,“或許有的同學猜到了,那個哥哥就叫‘正史’,那個弟弟就是‘民俗’或者‘民間傳說’。他們學著同樣的學問,可是,當我們在哥哥‘正史’的筆記中發現一段歷史真相已經缺失、或者自相矛盾時,不妨試試從弟弟‘民間傳說’的筆記中找找看。隻有把他們的筆記合起來,才算是完整的歷史——歷史,就是教他們學問的那個老先生啊。”
“哦……”學生中有些騷動,有人在喊,“老師,能講個例子嗎?”
“好的,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隻不過你們沒有注意罷了。”謝惠仁想了一下,“說說你們最熟悉的故事吧,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老師,您是說這個故事是歷史真實發生的?”
“很有可能!”
“那必須得有遺蹟。”
“有,在山東,淄博的沂源縣燕崖鄉有一條河,河岸兩邊有牛郎廟和織女洞,洞中立有歷代石碑,記錄了織女洞修建後一千多年的歷史。”
“可這不能說明什麽!”
“我們不要它說明什麽,要知道,我們現在是在看那個叫‘民俗’的弟弟的筆記。你們知道淄博當年是誰的封地嗎?”看到學生們麵麵相覷,他繼續說,“薑太公!也就是《封神演義》裏的薑子牙。淄博當年就是他分封的齊國的國都所在地。薑太公治理國家的辦法是‘因俗而治’,也就是說根據當地的民俗製定國家政策——比如,當地的人們認為自己的語言最好聽,那麽就不必在考研的時候考外語。”
“唔——”教室裏的學生拍著桌子大笑,有的人還拍了兩下巴掌。
謝惠仁也笑了,待學生們平靜下來,繼續說,“可齊國畢竟是薑尚的封地,而周朝又有自己的國家製度,齊國的地方政策當然會產生與周禮相矛盾的地方。要知道,周禮是比較嚴肅而且——嗯,就說是刻板吧,也就是說並不是人性化管理。所以,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矛盾會非常激烈。”
謝惠仁覺得還是單刀直入好些,嗯,單刀直入,又是個從佛教裏傳出來的詞,他心裏想。“還是說回來吧,就說牛郎和織女的故事。當時齊國的民間婚姻形態中,是可以自由戀愛的,用不到媒人說媒,也更談不上必須門當戶對。因此,類似牛郎和織女這種自由婚姻是可以存在的。不過,當時社會的主流婚姻形態,也就是周朝時代整個國家的婚姻製度,已經是媒聘婚姻了——媒聘製可是周禮規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