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考道洛斯說,他的實驗室以後將可以避開宗教人士的抗議。未來,根本不用摧毀卵子,而是從骨髓或皮膚組織中培養幹細胞。他會運用基本上差不多的科學原理,以技術方法來解決棘手的政治爭論。他語帶興奮地表示,科學家可以繼續帶領大家進入新的醫學時代。或許在這樣的醫學進展之下,實驗室就能夠再生整個器官、修復受損的組織,還有可能讓人永遠不死。幹細胞的潛力無窮。
他說話的同時,我的筆記本上就已經被畫滿了交叉的線條和圓圈,用以代表卵子、dna鏈,以及被鎖在人體內的那股無限的療愈潛力。我耐著性子,抓住正確的時機點,才終於把筆記本從他手裏拉回來,我找到一些空白處,寫下我對這個主題的摘記。可是,我的筆不久就慢了下來,然後停筆。這不是他的錯,隻是我對這個主題的關注比不上他熱情。這種事情我以前聽了不下數十次,幹細胞或許是人類的未來,不過,醫學上要有突破性的發展,途中遇到的難關可不光是法規而已。
我們停滯在科學創新的邊緣已有長達數十年之久了。似乎每隔幾個月,就會有某位科學家預測,不久的將來人類會像蠑螈那樣,失去的四肢能夠再生。還有某雜誌會吹噓說,某實驗室即將獲得突破性的進展,將有能力在生物反應器裏培養出基因完美的新鮮器官,或者計算機技術有一天可以讓人們把腦袋下載到硬碟上,繼續以虛擬方式重現真實的自己。如果那樣都行不通的話,也已經有公司提供低溫冷凍人體的服務,這樣我們就有機會等待再生藥物的出現,解決死亡問題。不過,比這些都重要的卻是,社會大眾一直把希望寄托在醫界一再重申的各種幹細胞治療,以期為醫藥的未來鋪路。
大家首次聽到幹細胞是在1963年,當時恩斯特·阿姆斯特朗·麥卡洛克(ernest armstrong ulloch)與詹姆斯·提爾(james till)這兩位以多倫多為據點的細胞科學家,向大家證明了幹細胞可轉化成體內其他任何一種細胞。這類“復效性”的幹細胞有可能是修復或替代受損人體組織的關鍵所在。到現在,我們已經耐心等待了半個世紀的時間,希望終有一日能夠將人體視為可再生的資源。有了幹細胞與再生藥物,我們終於有機會將內在的自我(亦即靈魂)以及使我們得以漫遊世間的肉體給分離開來。我們再也不會困在一出生即擁有的肉體裏。長生不老,伸手可及。
現今,我們會懷抱的科學可以帶來靈丹妙藥的信念,可能始於1928年。當時,蘇格蘭藥理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有一間不太整潔的實驗室,有一次,他去度長周末,恰巧把好幾個裝有普通細菌的皮氏培養皿留在實驗室。等他回到實驗室,才發現伺機而生的菌類已占領培養皿,殺死了普通細菌。他無意間發現了盤尼西林,這是現代醫藥的第一個大變革。不到幾年的時間,醫院病房就能夠對抗那些在術後造成患者死亡的感染,腺鼠疫幾乎完全滅絕,鏈球菌咽喉炎、結核病、梅毒再也無法置人於死地。多數人都不記得,過去,隻要是喉嚨痛,就表示一定會死亡。對於當時的人而言,抗生素有如神賜予的禮物,有如長生不老果。
人類社會的歡欣亦可拆解成數字表示:中世紀,人類的壽命很少超過25歲;到了20世紀,在美國出生的兒童預期可活到47歲左右;如今,出生的兒童應該可活到78歲。發現抗生素,加上安全的輸血、公共衛生的改善、可降低嬰兒死亡率的醫院照護,使得發達國家的預期人均壽命增加了將近30歲之多。對此,著名的科普作家喬納森·溫納(jonathan weiner)用以下這段話作結:“人類在20世紀所增加的……壽命,相當於人類從出現在地球上之後一直到20世紀前所增加的壽命總和。”
溫納在《延續生命》(long for this world)一書中,也概要介紹了奧布裏·德·格雷(aubrey de grey)這位鼓吹永生的未來學家。格雷認為,再生藥物可以讓人類壽命往前再跨一步,進而達到永生。格雷將死亡視為一種有待解決的疾病,當醫學進步到所有疾病皆可治療的時候,死亡就隻會是沒有保險的人會遇到的問題。
雖然格雷及其追隨者是科學界的孤島,不過,相信醫學可治療病痛,隻不過是人性使然罷了。不過,在經歷了將近100年的醫學奇蹟後,穿著實驗室製服的人竟然無法再持續構思出更好的療法來治療疾病,這簡直是讓人難以想像的事情。以前,人們向神祈禱,希望神能讓自己更長命、更健康;現在,人們向科學家祈禱,希望科學家能針對那些致死的疾病,研發出新療法。
活在這個充滿靈丹妙藥的時代,會出現的問題是——我們期望靈丹妙藥會不斷出現。在某些時候,光是小小的進展,就會讓人覺得馬上就要跨出驚人的一大步。複雜器官的人工版本一直醞釀了五十多年,終於在1946年發明了現在稱為小透析機的第一個人工腎髒;而首度在患者身上植入人工心髒,則是1969年的事情。
同時,生物療法的進展也加快了。在生物反應器和適應力強的細胞株的協助下,醫生就有可能在實驗室裏培養人類皮膚供移植用。燒傷患者有福了,他們可以從自己的身體摘取皮膚供移植用(男性最大片的可用皮膚往往是陰囊)。
不過,充其量也就隻有前述那些少許的進展,在與以下這個難以擺脫的問題奮力進行抗爭,這個問題就是:“要是醫學已進入停滯期,該怎麽辦?”20世紀,抗生素似乎解決了感染問題,然而在過去30年間,有抗體的細菌品種卻已經進化到可以讓多數老式的一線療法失去效用。對抗生素免疫的細菌所引起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在短時間內就成為醫院裏的頭號殺手。基因療法也自從一名患者在臨床試驗期間死亡後,就走進了死胡同。除極少數的特例外,經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核準的幹細胞療法仍舊非常遙不可及。
他說話的同時,我的筆記本上就已經被畫滿了交叉的線條和圓圈,用以代表卵子、dna鏈,以及被鎖在人體內的那股無限的療愈潛力。我耐著性子,抓住正確的時機點,才終於把筆記本從他手裏拉回來,我找到一些空白處,寫下我對這個主題的摘記。可是,我的筆不久就慢了下來,然後停筆。這不是他的錯,隻是我對這個主題的關注比不上他熱情。這種事情我以前聽了不下數十次,幹細胞或許是人類的未來,不過,醫學上要有突破性的發展,途中遇到的難關可不光是法規而已。
我們停滯在科學創新的邊緣已有長達數十年之久了。似乎每隔幾個月,就會有某位科學家預測,不久的將來人類會像蠑螈那樣,失去的四肢能夠再生。還有某雜誌會吹噓說,某實驗室即將獲得突破性的進展,將有能力在生物反應器裏培養出基因完美的新鮮器官,或者計算機技術有一天可以讓人們把腦袋下載到硬碟上,繼續以虛擬方式重現真實的自己。如果那樣都行不通的話,也已經有公司提供低溫冷凍人體的服務,這樣我們就有機會等待再生藥物的出現,解決死亡問題。不過,比這些都重要的卻是,社會大眾一直把希望寄托在醫界一再重申的各種幹細胞治療,以期為醫藥的未來鋪路。
大家首次聽到幹細胞是在1963年,當時恩斯特·阿姆斯特朗·麥卡洛克(ernest armstrong ulloch)與詹姆斯·提爾(james till)這兩位以多倫多為據點的細胞科學家,向大家證明了幹細胞可轉化成體內其他任何一種細胞。這類“復效性”的幹細胞有可能是修復或替代受損人體組織的關鍵所在。到現在,我們已經耐心等待了半個世紀的時間,希望終有一日能夠將人體視為可再生的資源。有了幹細胞與再生藥物,我們終於有機會將內在的自我(亦即靈魂)以及使我們得以漫遊世間的肉體給分離開來。我們再也不會困在一出生即擁有的肉體裏。長生不老,伸手可及。
現今,我們會懷抱的科學可以帶來靈丹妙藥的信念,可能始於1928年。當時,蘇格蘭藥理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有一間不太整潔的實驗室,有一次,他去度長周末,恰巧把好幾個裝有普通細菌的皮氏培養皿留在實驗室。等他回到實驗室,才發現伺機而生的菌類已占領培養皿,殺死了普通細菌。他無意間發現了盤尼西林,這是現代醫藥的第一個大變革。不到幾年的時間,醫院病房就能夠對抗那些在術後造成患者死亡的感染,腺鼠疫幾乎完全滅絕,鏈球菌咽喉炎、結核病、梅毒再也無法置人於死地。多數人都不記得,過去,隻要是喉嚨痛,就表示一定會死亡。對於當時的人而言,抗生素有如神賜予的禮物,有如長生不老果。
人類社會的歡欣亦可拆解成數字表示:中世紀,人類的壽命很少超過25歲;到了20世紀,在美國出生的兒童預期可活到47歲左右;如今,出生的兒童應該可活到78歲。發現抗生素,加上安全的輸血、公共衛生的改善、可降低嬰兒死亡率的醫院照護,使得發達國家的預期人均壽命增加了將近30歲之多。對此,著名的科普作家喬納森·溫納(jonathan weiner)用以下這段話作結:“人類在20世紀所增加的……壽命,相當於人類從出現在地球上之後一直到20世紀前所增加的壽命總和。”
溫納在《延續生命》(long for this world)一書中,也概要介紹了奧布裏·德·格雷(aubrey de grey)這位鼓吹永生的未來學家。格雷認為,再生藥物可以讓人類壽命往前再跨一步,進而達到永生。格雷將死亡視為一種有待解決的疾病,當醫學進步到所有疾病皆可治療的時候,死亡就隻會是沒有保險的人會遇到的問題。
雖然格雷及其追隨者是科學界的孤島,不過,相信醫學可治療病痛,隻不過是人性使然罷了。不過,在經歷了將近100年的醫學奇蹟後,穿著實驗室製服的人竟然無法再持續構思出更好的療法來治療疾病,這簡直是讓人難以想像的事情。以前,人們向神祈禱,希望神能讓自己更長命、更健康;現在,人們向科學家祈禱,希望科學家能針對那些致死的疾病,研發出新療法。
活在這個充滿靈丹妙藥的時代,會出現的問題是——我們期望靈丹妙藥會不斷出現。在某些時候,光是小小的進展,就會讓人覺得馬上就要跨出驚人的一大步。複雜器官的人工版本一直醞釀了五十多年,終於在1946年發明了現在稱為小透析機的第一個人工腎髒;而首度在患者身上植入人工心髒,則是1969年的事情。
同時,生物療法的進展也加快了。在生物反應器和適應力強的細胞株的協助下,醫生就有可能在實驗室裏培養人類皮膚供移植用。燒傷患者有福了,他們可以從自己的身體摘取皮膚供移植用(男性最大片的可用皮膚往往是陰囊)。
不過,充其量也就隻有前述那些少許的進展,在與以下這個難以擺脫的問題奮力進行抗爭,這個問題就是:“要是醫學已進入停滯期,該怎麽辦?”20世紀,抗生素似乎解決了感染問題,然而在過去30年間,有抗體的細菌品種卻已經進化到可以讓多數老式的一線療法失去效用。對抗生素免疫的細菌所引起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在短時間內就成為醫院裏的頭號殺手。基因療法也自從一名患者在臨床試驗期間死亡後,就走進了死胡同。除極少數的特例外,經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核準的幹細胞療法仍舊非常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