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無法判斷他們是否有參與瑪莉亞、鴻山秀樹兩人被害的事件;還是知道西伯利亞時代的殺人事件真相,隻是從問話中了解,以後有關西伯利亞的事,大概是問不出什麽了。”
石渡心有不甘的眨了眨眼,露出不耐的神色。
否定兇手是高津說法的誌方,也越來越感到焦躁。高津既然不現身,就不應排除他涉嫌的可能—搜查本部裏這樣的聲音依舊存在。
另一點讓誌方憂慮的是,本部長剛看過句集時對高津的信任感,是否已經不再?
誌方盼望能從其他俘虜處,問出鴻山中尉被殺事件更確實的訊息,這樣就可以把對準高津的疑慮矛頭,轉到真兇身上。
“川崎少尉曾經在東京南千住的藥局工作過,但之後,消息就斷了。我們還需要一點時間。”
大月傳達了堀切那裏送來的報告。
“光是句會的成員一個個都斷了線索。高津的行蹤也沒有消息。你們到底在幹什麽,誌方!”
石渡丟了一句重話。
“現在我完全沒頭緒,連個目擊證詞都沒有。”
說不定有人會說逃亡者留下的句集沒有可信度,但誌方想信任高津。如果連這一點都瓦解,那整個推理豈不都無法成立了嗎?
“錶帶上殘留下的毛髮,確定是鴻山隼人所有。我們取得秀樹父母的dna,根據祖父與孫子的關係來鑑定,結果有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準確率。”
“本部長,鴻山隼人的遺發是事件當天帶來的嗎?”
誌方帶著濃濃的鼻音問道。
“我們正在催促,希望能化檢證明ddt的成分是當時集中營裏用的東西。”
“是瑪莉亞帶來的吧。”另一個刑警問道。不知是不是誌方的頑強感冒四處蔓延,警官們臉上一個個都帶著白色口罩,特別醒目。
“不知道。依據鴻山隼人的兒子秀人所說,瑪莉亞在自己居住的伊爾庫茨克市幫隼人立了個墓碑是事實。從日本人的感覺來說,就算那裏埋著他的遺發和遺物也並非不可能。”
“遺物是舊陸軍的手錶。”
誌方像要打破沉滯的氣氛,提高聲量說。
事件發生後進入第二周,搜查仍沒太大的突破。殺人事件有時三個月或半年都沒有一點進展。過去也有些案件,經過了五年、十年,甚至到時效終止前,都還收集不到完整資料,連從哪著手都不知道。其實是沒必要急的,而且這次的事件急也急不來。
但他之所以焦慮的主因,是涉嫌者都是高齡老人。不隻是如此,事件的開端到現在有將近六十年的時間,更形成一股無言的壓力。這麽多年來,有人一直承受著痛苦的煎熬,他默默的、誰也不信任的,把這個秘密埋在心裏數十年。是時候為他打開心結了吧?
連秀人也不知道遺發和手錶,秀樹妻子更從來不曾聽過這件事。這樣看來,隻能推測是瑪莉亞這次訪日時帶來的。
手錶上的指紋隻有瑪莉亞的,這也符合上述的推理。
“瑪莉亞來日本一定有所意圖。”
石渡轉了個話題。
“這一點,從和秀樹相交甚篤的醫療交流會會員證詞可以得知。秀樹好不容易實現了瑪莉亞來日的心願,為了準備工作曾脫口說出‘得好好複習一下俳句’這樣的話。想必秀樹為此花了不少心思。而句會成員中與瑪莉亞有過接觸,並且教她俳句的,應該隻有會翻譯的田部井吧。”
“田部井身體虛弱,連外出都不可能。如果瑪莉亞要見田部井的話,會從新潟機場直飛北海道才對。從田部井身體狀況來考量,要他到舞鶴來是不可能的。”大月說。
“說的對,他太虛弱了。”
“我請成城署的堀切警官幫我們調查秀樹的書房、電腦、平常攜帶的公事包等,還有醫院裏的儲物櫃,完全沒有與瑪莉亞有關的紀錄或記述。”
“瑪莉亞想來日本說明一切真相,這是她第一次來日本。我想起高津曾經說過,她如果沒來日本就好了。換句話說,高津並不知道瑪莉亞來日本。”
“會不會高津就是打算讓人這麽想?”
其他刑警隨即說道。
“你不相信我的第一印象嗎?”
他隻能這麽說。萬一,高津真要是兇手,暫且不提他大剌剌地踏進警局;放他逃走等於是允許他第二次犯案。
另外,就算他不是兇手,他出了警署後,若能把他視為關係人而加以跟蹤的話,就不會失去他的蹤跡,也就能證明高津的清白了。
“句集如果也是用來攪亂搜查行動的話,那我們這麽多天來做的事,不等於白忙一場嗎?”
也有人提出這種意見。
“接待瑪莉亞來日本的人是在集中營被殺害的鴻山中尉的孫子。如果她的目的是為了見某人,才選擇到舞鶴的話,可以推測此人與俘虜時代的人有關聯。而且,兩人都遭到殺害,自然而然會想到原因藏在集中營裏。高津的句集是唯一可窺知當年事件的線索。事實上,句集中提到的五個人確實都存在。現在隻能相信句集裏的東西,將謎團一一挖開。”
誌方兩手抱在胸前說道。
媒體蜂擁報導,在路上一字排開的記者陣容,是令刑警們心煩的原因之一。八卦節目動員犯罪心理分析專家,沒根據的胡亂推理,流傳在茶餘飯後。
石渡心有不甘的眨了眨眼,露出不耐的神色。
否定兇手是高津說法的誌方,也越來越感到焦躁。高津既然不現身,就不應排除他涉嫌的可能—搜查本部裏這樣的聲音依舊存在。
另一點讓誌方憂慮的是,本部長剛看過句集時對高津的信任感,是否已經不再?
誌方盼望能從其他俘虜處,問出鴻山中尉被殺事件更確實的訊息,這樣就可以把對準高津的疑慮矛頭,轉到真兇身上。
“川崎少尉曾經在東京南千住的藥局工作過,但之後,消息就斷了。我們還需要一點時間。”
大月傳達了堀切那裏送來的報告。
“光是句會的成員一個個都斷了線索。高津的行蹤也沒有消息。你們到底在幹什麽,誌方!”
石渡丟了一句重話。
“現在我完全沒頭緒,連個目擊證詞都沒有。”
說不定有人會說逃亡者留下的句集沒有可信度,但誌方想信任高津。如果連這一點都瓦解,那整個推理豈不都無法成立了嗎?
“錶帶上殘留下的毛髮,確定是鴻山隼人所有。我們取得秀樹父母的dna,根據祖父與孫子的關係來鑑定,結果有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準確率。”
“本部長,鴻山隼人的遺發是事件當天帶來的嗎?”
誌方帶著濃濃的鼻音問道。
“我們正在催促,希望能化檢證明ddt的成分是當時集中營裏用的東西。”
“是瑪莉亞帶來的吧。”另一個刑警問道。不知是不是誌方的頑強感冒四處蔓延,警官們臉上一個個都帶著白色口罩,特別醒目。
“不知道。依據鴻山隼人的兒子秀人所說,瑪莉亞在自己居住的伊爾庫茨克市幫隼人立了個墓碑是事實。從日本人的感覺來說,就算那裏埋著他的遺發和遺物也並非不可能。”
“遺物是舊陸軍的手錶。”
誌方像要打破沉滯的氣氛,提高聲量說。
事件發生後進入第二周,搜查仍沒太大的突破。殺人事件有時三個月或半年都沒有一點進展。過去也有些案件,經過了五年、十年,甚至到時效終止前,都還收集不到完整資料,連從哪著手都不知道。其實是沒必要急的,而且這次的事件急也急不來。
但他之所以焦慮的主因,是涉嫌者都是高齡老人。不隻是如此,事件的開端到現在有將近六十年的時間,更形成一股無言的壓力。這麽多年來,有人一直承受著痛苦的煎熬,他默默的、誰也不信任的,把這個秘密埋在心裏數十年。是時候為他打開心結了吧?
連秀人也不知道遺發和手錶,秀樹妻子更從來不曾聽過這件事。這樣看來,隻能推測是瑪莉亞這次訪日時帶來的。
手錶上的指紋隻有瑪莉亞的,這也符合上述的推理。
“瑪莉亞來日本一定有所意圖。”
石渡轉了個話題。
“這一點,從和秀樹相交甚篤的醫療交流會會員證詞可以得知。秀樹好不容易實現了瑪莉亞來日的心願,為了準備工作曾脫口說出‘得好好複習一下俳句’這樣的話。想必秀樹為此花了不少心思。而句會成員中與瑪莉亞有過接觸,並且教她俳句的,應該隻有會翻譯的田部井吧。”
“田部井身體虛弱,連外出都不可能。如果瑪莉亞要見田部井的話,會從新潟機場直飛北海道才對。從田部井身體狀況來考量,要他到舞鶴來是不可能的。”大月說。
“說的對,他太虛弱了。”
“我請成城署的堀切警官幫我們調查秀樹的書房、電腦、平常攜帶的公事包等,還有醫院裏的儲物櫃,完全沒有與瑪莉亞有關的紀錄或記述。”
“瑪莉亞想來日本說明一切真相,這是她第一次來日本。我想起高津曾經說過,她如果沒來日本就好了。換句話說,高津並不知道瑪莉亞來日本。”
“會不會高津就是打算讓人這麽想?”
其他刑警隨即說道。
“你不相信我的第一印象嗎?”
他隻能這麽說。萬一,高津真要是兇手,暫且不提他大剌剌地踏進警局;放他逃走等於是允許他第二次犯案。
另外,就算他不是兇手,他出了警署後,若能把他視為關係人而加以跟蹤的話,就不會失去他的蹤跡,也就能證明高津的清白了。
“句集如果也是用來攪亂搜查行動的話,那我們這麽多天來做的事,不等於白忙一場嗎?”
也有人提出這種意見。
“接待瑪莉亞來日本的人是在集中營被殺害的鴻山中尉的孫子。如果她的目的是為了見某人,才選擇到舞鶴的話,可以推測此人與俘虜時代的人有關聯。而且,兩人都遭到殺害,自然而然會想到原因藏在集中營裏。高津的句集是唯一可窺知當年事件的線索。事實上,句集中提到的五個人確實都存在。現在隻能相信句集裏的東西,將謎團一一挖開。”
誌方兩手抱在胸前說道。
媒體蜂擁報導,在路上一字排開的記者陣容,是令刑警們心煩的原因之一。八卦節目動員犯罪心理分析專家,沒根據的胡亂推理,流傳在茶餘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