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是太恐怖了——
那麽,是誰那麽害怕呢?
最先浮現在腦海的,應該是登場人物吧!
舉例而言,如果是戀愛小說,勢必會有「好喜歡你」或是「深愛著你」等書名吧(這並不能斷言一定有,但應該有類似的書名吧)。在這種情況下,所「喜歡」的,以及「深愛著」的主體(雖然這是理所當然的),一定就是戀愛劇情中的登場人物。因此,這並非作者的說明或宣言,而是將象徵內容的劇中人物心中的行為及台詞,用來當作書名吧!
不過,本書所宣告的「真的好恐怖」,並不是作品中所登場的人物。
已經閱讀過本書的讀者,應該就能夠了解吧,首篇作品是以妓女的自言自語來鋪陳的體裁。在枕邊欲言又止的說著老故事,關於一個難以稱得上幸福的女人前半輩子——最後才令人恍然大悟的異樣真實——「ぼっけえ、きょうてえ」就是這樣的小說。換句話說,應該「感到恐怖」的對象(暫且先認定這是存在的),已事先從作品中被剔除了。
那麽,打從心底喊出真的好恐怖的主語,究竟是誰呢?
那就是不可能出現在作品中的——聽眾。
一路聽著妓女敘說故事,在聽完的瞬間——
「ぼっけえ、きょうてえ」
會不自覺喊出這句話的,是從作品中被剔除的聽眾,也就是被賦予聽眾角色的——讀者。
在讀完最後一行後,請暫停一下在心中試著念念看。
——我姐姐好像愛上老爺您了呀,您意下如何呢?
……真的、好恐怖。
真是太恐怖了——。
這個書名其實是讀者的心聲。而且——
在這些讀者當中,作者岩井誌麻子也包含在內。
那麽——將此書名想成是遠離作者立場的岩井本身所說的話,或許會比較恰當。因為這本書最初的讀者並非編輯或校對者,而是作者本身。唯有這點,是絕對無法扭曲的事實。
而且,岩井誌麻子出身於岡山。
正因如此,書名並非標準語的「とても、怖い」,而是岡山腔的「ぼっけえ、きょうてえ」。這也是變身為妓女恩客的岩井本身所發自內心的句子。在聽完(寫完)妓女陳述故事的作者,心中不由得發出「ぼっけえ、きょうてえ」的驚叫。
作者自己也驚恐不已。
在鬼故事中,這言外之意成了一種凸顯內容真實感的手法。為什麽這麽說呢?這是為了強調——因為就連作者本身也不知道故事的真實性。
無論作品中的登場人物遭遇到多麽可怕的事情,或是讓人忍不住想遮住眼睛的悲慘狀況,基本上,讀者本身並不會覺得恐怖。無論對書中人物產生多少移情作用,那都是不變的事實。在閱讀時或許會萌生厭惡的情緒,但基本上,故事中所引起的怪異,並不會直接連結到讀者本身的恐懼。
關心書中人物的身世,因同情人物遭遇而潸然淚下,對於書中內容感到憤怒或是驚訝到下巴快掉下來等,每位讀者應該都曾有過這類的情緒吧。不過,恐懼卻是另當別論。喜怒哀樂的頻道,與恐懼是不一樣的。
以小說而言,讀者被作者保護在鬼怪之外。而被印上作者名,也代表這是虛構劇情的最佳保證。
因此,如果真的要嚇唬讀者的話,「恐怖的故事」(以絕大多數的情況而言)這類書名是沒有意義的。即使作者想一再強調,也毫無意義可言。因此,「以上所述皆為事實」的附註,更是沒有意義。不,不是沒有意義,而是會變成反效果吧!不管書中人物多麽害怕,作者不斷呼籲有多麽恐怖,這種手法對於喚起「害怕」的作用而言,可說根本是毫無貢獻。
優秀的鬼故事,是以言外之意來提示的。
岩井誌麻子之所以會將「ぼっけえ、きょうてえ」取為書名,是從故事敘述者的角度——也就是自己將作者的位置更換成聽眾——亦即讀者的位置。因此,講述故事的並不是作者,而是虛構內容中的岡山妓女。作者站在作品的外側,明言「我什麽都不知道」,而且還喃喃自語著「我不知道,我快嚇死了」。也就是說,對於保證作品的虛構性這點,岩井打從一開始就放棄了。事實真假反而露在作品之外。
但是——
故事敘述者的妓女本身,應該就是岩井自己吧。
岩井本身與書中人物的心理層麵究竟有何種程度的契合,站在外側的我們雖然無從知曉,卻可做合理的懷疑。因為岩井在隨筆和訪談中不斷強調,其他幾篇作品都是以岡山為舞台和主角為岡山出身等,由此可知,她想藉此加強妓女=作者的印象。
換言之,岩井誌麻子籍由同時扮演敘述者的作者身分與聆聽者的讀者角色,成功地將陳腔濫調的怪譚提升到個人的獨特舞台之上。「ぼっけえ、きょうてえ」那份可怕,已不是單純耍弄語感而已。
本書的筆觸的確巧妙,情節及結構安排也相當精煉。可是,不論再怎麽精煉,陳舊一樣是陳舊。鬼故事這一類的作品,不管如何處理,終究還是陳腐。許多作品都為了逃避這陳腐而標新立異或著重細節描述,大都因而走錯方向,被細節處理給埋沒掉了。岩井誌麻子最厲害的地方,大概就是在這地方清楚做出取捨吧!
那麽,是誰那麽害怕呢?
最先浮現在腦海的,應該是登場人物吧!
舉例而言,如果是戀愛小說,勢必會有「好喜歡你」或是「深愛著你」等書名吧(這並不能斷言一定有,但應該有類似的書名吧)。在這種情況下,所「喜歡」的,以及「深愛著」的主體(雖然這是理所當然的),一定就是戀愛劇情中的登場人物。因此,這並非作者的說明或宣言,而是將象徵內容的劇中人物心中的行為及台詞,用來當作書名吧!
不過,本書所宣告的「真的好恐怖」,並不是作品中所登場的人物。
已經閱讀過本書的讀者,應該就能夠了解吧,首篇作品是以妓女的自言自語來鋪陳的體裁。在枕邊欲言又止的說著老故事,關於一個難以稱得上幸福的女人前半輩子——最後才令人恍然大悟的異樣真實——「ぼっけえ、きょうてえ」就是這樣的小說。換句話說,應該「感到恐怖」的對象(暫且先認定這是存在的),已事先從作品中被剔除了。
那麽,打從心底喊出真的好恐怖的主語,究竟是誰呢?
那就是不可能出現在作品中的——聽眾。
一路聽著妓女敘說故事,在聽完的瞬間——
「ぼっけえ、きょうてえ」
會不自覺喊出這句話的,是從作品中被剔除的聽眾,也就是被賦予聽眾角色的——讀者。
在讀完最後一行後,請暫停一下在心中試著念念看。
——我姐姐好像愛上老爺您了呀,您意下如何呢?
……真的、好恐怖。
真是太恐怖了——。
這個書名其實是讀者的心聲。而且——
在這些讀者當中,作者岩井誌麻子也包含在內。
那麽——將此書名想成是遠離作者立場的岩井本身所說的話,或許會比較恰當。因為這本書最初的讀者並非編輯或校對者,而是作者本身。唯有這點,是絕對無法扭曲的事實。
而且,岩井誌麻子出身於岡山。
正因如此,書名並非標準語的「とても、怖い」,而是岡山腔的「ぼっけえ、きょうてえ」。這也是變身為妓女恩客的岩井本身所發自內心的句子。在聽完(寫完)妓女陳述故事的作者,心中不由得發出「ぼっけえ、きょうてえ」的驚叫。
作者自己也驚恐不已。
在鬼故事中,這言外之意成了一種凸顯內容真實感的手法。為什麽這麽說呢?這是為了強調——因為就連作者本身也不知道故事的真實性。
無論作品中的登場人物遭遇到多麽可怕的事情,或是讓人忍不住想遮住眼睛的悲慘狀況,基本上,讀者本身並不會覺得恐怖。無論對書中人物產生多少移情作用,那都是不變的事實。在閱讀時或許會萌生厭惡的情緒,但基本上,故事中所引起的怪異,並不會直接連結到讀者本身的恐懼。
關心書中人物的身世,因同情人物遭遇而潸然淚下,對於書中內容感到憤怒或是驚訝到下巴快掉下來等,每位讀者應該都曾有過這類的情緒吧。不過,恐懼卻是另當別論。喜怒哀樂的頻道,與恐懼是不一樣的。
以小說而言,讀者被作者保護在鬼怪之外。而被印上作者名,也代表這是虛構劇情的最佳保證。
因此,如果真的要嚇唬讀者的話,「恐怖的故事」(以絕大多數的情況而言)這類書名是沒有意義的。即使作者想一再強調,也毫無意義可言。因此,「以上所述皆為事實」的附註,更是沒有意義。不,不是沒有意義,而是會變成反效果吧!不管書中人物多麽害怕,作者不斷呼籲有多麽恐怖,這種手法對於喚起「害怕」的作用而言,可說根本是毫無貢獻。
優秀的鬼故事,是以言外之意來提示的。
岩井誌麻子之所以會將「ぼっけえ、きょうてえ」取為書名,是從故事敘述者的角度——也就是自己將作者的位置更換成聽眾——亦即讀者的位置。因此,講述故事的並不是作者,而是虛構內容中的岡山妓女。作者站在作品的外側,明言「我什麽都不知道」,而且還喃喃自語著「我不知道,我快嚇死了」。也就是說,對於保證作品的虛構性這點,岩井打從一開始就放棄了。事實真假反而露在作品之外。
但是——
故事敘述者的妓女本身,應該就是岩井自己吧。
岩井本身與書中人物的心理層麵究竟有何種程度的契合,站在外側的我們雖然無從知曉,卻可做合理的懷疑。因為岩井在隨筆和訪談中不斷強調,其他幾篇作品都是以岡山為舞台和主角為岡山出身等,由此可知,她想藉此加強妓女=作者的印象。
換言之,岩井誌麻子籍由同時扮演敘述者的作者身分與聆聽者的讀者角色,成功地將陳腔濫調的怪譚提升到個人的獨特舞台之上。「ぼっけえ、きょうてえ」那份可怕,已不是單純耍弄語感而已。
本書的筆觸的確巧妙,情節及結構安排也相當精煉。可是,不論再怎麽精煉,陳舊一樣是陳舊。鬼故事這一類的作品,不管如何處理,終究還是陳腐。許多作品都為了逃避這陳腐而標新立異或著重細節描述,大都因而走錯方向,被細節處理給埋沒掉了。岩井誌麻子最厲害的地方,大概就是在這地方清楚做出取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