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頁
(紅樓同人)公子林硯 作者:時槐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依我看,也不必拿什麽此次考題來論。就說說今時之事!我倒是想鬥膽問一問各位,何為忠君之道,何為人臣之道!”
“煽動言論,造謠傳謠,朝廷審查結果未出,可舞弊之事卻已街知巷聞,是何忠君之道?聚眾鬧事,與朱雀門前大打出手,差點血染宮門,威逼陛下,又是何人臣之道?”
眾人怔愣錯愕,腦子裏彷如嗡地一聲,響鳴不斷。
作者有話要說: 林硯:借你的台子用一用。
葉鶴:什麽都被你搶了先,你丫的連主持都做了,把我的風頭全搶了!這他媽到底是誰的台子!
柳尚元:我就看看不說話。
第98章 鬥詩後續
忠君之道,人臣之道。
這不是說他們忤逆聖上,有違綱常嗎?這罪名誰背得起?自是有人坐不住了的。
“林狀元這話是何意?難道明知科舉有弊而不出聲,明知有人蒙蔽陛下卻視而不見嗎?莫非林狀元以為這才是你所謂的忠君之道,人臣之道?”
又有人回過神,站出來道:“忠君者,當以陛下為先。莫說朝中有人作亂,便是陛下有錯,也當死諫之。人臣者,當以朝廷社稷為己任,更不能見有人以科舉謀私利而作不知。科舉乃國家取材之道,乃我大周之根本,怎能讓私慾染指?”
“對!林狀元說的不妥吧!還是林狀元認為,忠君為臣,就是媚上欺下嗎?”
說話的都是北方學子,也隻有北方學子會抓著“科舉舞弊”四字不放。而今科榜單成績,他們也唯有找出這四個字來殺出一條血路。
林硯無法和他們解釋,未必真的就有舞弊。更不能擲地有聲說,凡事都要講證據,讓他們拿出證據來。因為到得現今這個地步,幾乎人人心裏都清楚,是否舞弊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北方係騎虎難下。若有舞弊自是最好,若無舞弊,也必須要有舞弊。否則,北方不但要敗於南方,還會成為永久的笑柄。
林硯若是說出這種話,便是戳中了北方係所有學子的痛腳,必定會被群起而攻之。
所以,他不能。
林硯拱手作揖,“幾位兄台說得對。你們理解錯我的意思了。諸位認為,當今聖上可是昏君?”
不說司徒坤絕非昏君,便是,哪有人敢如此光明正大說出口?這問的不是廢話嗎!
林硯笑,“陛下非是昏君。自有人懷疑科舉有弊之後,更是將二十三位考官悉數拿下,著三皇子主事,刑部協理,調查此案。又令翰林院、內閣共同重閱。如此力度難道還不足以表明陛下重視此事的決心?不知諸位可記得,春闈結束至放榜過了幾日?”
怎會不記得!
柳尚元立時明白了林硯的打算,配合道:“十四日。可見考官閱覽一眾考卷也是需要時日的。而科舉舞弊自爆出至得今時不過十一日。”
林硯點頭,“諸位以為,十一日足夠陛下看完所有考卷嗎?再有重閱不比之前,因諸位差點血染朱雀門,事情鬧得這般大,皇上不得不慎重。重閱必然比最初花費的時日更多一些。”
“如今皇上為此事親力親為,日夜批閱考卷不敢懈怠。可諸位在做什麽?每日與宮門前聚眾號令,甚至兩方學子大打出手!你們是不信皇上重閱後能給出公正裁斷,還是連多等幾日,待皇上審閱完全部考卷的時日都沒有了?”
潛台詞:麻蛋,差這幾天趕著去投胎嗎?是見不到幾日後的太陽了嗎?
柳尚元差點笑出來。
林硯深吸了一口氣,接著道:“諸位有沒有想過,這等時候,皇上最需要的是什麽?是臣子們的信任。諸位難道不覺得,靜待皇上處置結果,再談後續,信君念君,以己之心及君之心,才是忠君之本,人臣之本嗎?”
眾人似是並沒有想到林硯會如此說,麵麵相覷。更有幾個頭腦靈活,反應得快的,忽然如醍醐灌頂。
是啊!皇上已答應處置,也加大力度查處,更是將所有考官都下獄了。他們難道不應該先等結果嗎?如今結果未出,他們在鬧什麽?就不怕傷了皇上的心,惹得皇上厭煩?
林硯再接再厲,“諸位又可曾想過,這等時候,皇上尚未有言語,重閱之事還在進行。坊中有關重閱未曾發現好人才,北方學子果不如南的流言又是怎麽來的?”
林硯掃視了在場之人一圈。
“諸位不如好好想想,這消息是從何人處聽來,又是因何深信不疑,更該想一想,到底是怎麽發展到跟著同伴一起每日去宮門前示威,又是如何發展到南北學子對打出手的,而這些種種又是否為諸位之初心?”
眾人皆愣,有聰明些的彷如被人扔進冰窖,渾身發冷。
既然為科舉考生,那麽大多也都是讀聖賢書的,甚至很多懂得大道理。並不蠢。隻需林硯稍加點撥,將他們拉出局外,自會有人發現不尋常。
見諸人神色,林硯鬆了口氣,抬頭望向進門處,便見秋鳴對他點頭示意。林硯心裏更定了兩分。他來找柳尚元之前,吩咐了秋鳴兩件事。
一件自然是送沈沅回府。另一件嘛,看來也已經辦成了。
林硯再對眾人,語氣緩和了許多。打一棍棒,給一甜棗的道理他還是懂的。
“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在座諸位寒窗苦讀,幾人不是為此?若科舉有弊,一腔心血付諸東流,滿身才華掩埋深山,如何能不憤不怒不悲。諸位的情緒,我能懂,皇上也必然能懂,自不會怪罪。
但也請諸位冷靜沉思,務因一時之氣,被有心之人利用,成為他人私慾之器。諸位應知,我大周境內雖海晏河清,卻難保沒有邊陲小國包藏禍心,欲藉機壞我大周太平盛世。諸位都是我大周未來的棟樑之才,不該落了他人圈套。”
“聖上乃明君,相信他必然能還大家一個公道!”
林硯九十度鞠躬,態度謙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眾學子無不動容,更有竊竊私語者,連連點頭附和。
“說得好!”
此聲鏗鏘有力,中氣十足。眾人循聲望去,便見一男子,頭戴東珠冠,身著錦袍,前後兩團五爪龍趾,非親王不能有。他自人群中走來,光耀四座。
林硯當頭喚道:“見過康王!”
康王?陛下第三子?如今風頭正熱的康王?
眾人回過神來,紛紛跪拜。
司徒嶺上得台來,親自將林硯與柳尚元、葉鶴扶起,又令學子平身,言道:“衍之言之有理。父皇聖明,必會妥善處理此事。本王也知你們當中許多人非是京城人士,久留京城不易。此事不宜拖遝太久。
如今我大周新設玻璃廠,兵器所,國債局。正值用人之際。你們皆是我大周人才,若棄於深穀,不但本王痛惜,父皇更是痛惜。本王已向父皇稟明,可開設南北分榜。每榜一百八十人,盡攬我大周之才。讓每個人都有能為國效力的機會。”
每榜一百八十人。那也就是說,除去此次北方中舉的十五人,南方上榜一百七十八人,無人會落榜,還能加錄兩人。而北方就更好了,會再補錄一百六十五人。這等機會,誰人不歡喜?
“煽動言論,造謠傳謠,朝廷審查結果未出,可舞弊之事卻已街知巷聞,是何忠君之道?聚眾鬧事,與朱雀門前大打出手,差點血染宮門,威逼陛下,又是何人臣之道?”
眾人怔愣錯愕,腦子裏彷如嗡地一聲,響鳴不斷。
作者有話要說: 林硯:借你的台子用一用。
葉鶴:什麽都被你搶了先,你丫的連主持都做了,把我的風頭全搶了!這他媽到底是誰的台子!
柳尚元:我就看看不說話。
第98章 鬥詩後續
忠君之道,人臣之道。
這不是說他們忤逆聖上,有違綱常嗎?這罪名誰背得起?自是有人坐不住了的。
“林狀元這話是何意?難道明知科舉有弊而不出聲,明知有人蒙蔽陛下卻視而不見嗎?莫非林狀元以為這才是你所謂的忠君之道,人臣之道?”
又有人回過神,站出來道:“忠君者,當以陛下為先。莫說朝中有人作亂,便是陛下有錯,也當死諫之。人臣者,當以朝廷社稷為己任,更不能見有人以科舉謀私利而作不知。科舉乃國家取材之道,乃我大周之根本,怎能讓私慾染指?”
“對!林狀元說的不妥吧!還是林狀元認為,忠君為臣,就是媚上欺下嗎?”
說話的都是北方學子,也隻有北方學子會抓著“科舉舞弊”四字不放。而今科榜單成績,他們也唯有找出這四個字來殺出一條血路。
林硯無法和他們解釋,未必真的就有舞弊。更不能擲地有聲說,凡事都要講證據,讓他們拿出證據來。因為到得現今這個地步,幾乎人人心裏都清楚,是否舞弊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北方係騎虎難下。若有舞弊自是最好,若無舞弊,也必須要有舞弊。否則,北方不但要敗於南方,還會成為永久的笑柄。
林硯若是說出這種話,便是戳中了北方係所有學子的痛腳,必定會被群起而攻之。
所以,他不能。
林硯拱手作揖,“幾位兄台說得對。你們理解錯我的意思了。諸位認為,當今聖上可是昏君?”
不說司徒坤絕非昏君,便是,哪有人敢如此光明正大說出口?這問的不是廢話嗎!
林硯笑,“陛下非是昏君。自有人懷疑科舉有弊之後,更是將二十三位考官悉數拿下,著三皇子主事,刑部協理,調查此案。又令翰林院、內閣共同重閱。如此力度難道還不足以表明陛下重視此事的決心?不知諸位可記得,春闈結束至放榜過了幾日?”
怎會不記得!
柳尚元立時明白了林硯的打算,配合道:“十四日。可見考官閱覽一眾考卷也是需要時日的。而科舉舞弊自爆出至得今時不過十一日。”
林硯點頭,“諸位以為,十一日足夠陛下看完所有考卷嗎?再有重閱不比之前,因諸位差點血染朱雀門,事情鬧得這般大,皇上不得不慎重。重閱必然比最初花費的時日更多一些。”
“如今皇上為此事親力親為,日夜批閱考卷不敢懈怠。可諸位在做什麽?每日與宮門前聚眾號令,甚至兩方學子大打出手!你們是不信皇上重閱後能給出公正裁斷,還是連多等幾日,待皇上審閱完全部考卷的時日都沒有了?”
潛台詞:麻蛋,差這幾天趕著去投胎嗎?是見不到幾日後的太陽了嗎?
柳尚元差點笑出來。
林硯深吸了一口氣,接著道:“諸位有沒有想過,這等時候,皇上最需要的是什麽?是臣子們的信任。諸位難道不覺得,靜待皇上處置結果,再談後續,信君念君,以己之心及君之心,才是忠君之本,人臣之本嗎?”
眾人似是並沒有想到林硯會如此說,麵麵相覷。更有幾個頭腦靈活,反應得快的,忽然如醍醐灌頂。
是啊!皇上已答應處置,也加大力度查處,更是將所有考官都下獄了。他們難道不應該先等結果嗎?如今結果未出,他們在鬧什麽?就不怕傷了皇上的心,惹得皇上厭煩?
林硯再接再厲,“諸位又可曾想過,這等時候,皇上尚未有言語,重閱之事還在進行。坊中有關重閱未曾發現好人才,北方學子果不如南的流言又是怎麽來的?”
林硯掃視了在場之人一圈。
“諸位不如好好想想,這消息是從何人處聽來,又是因何深信不疑,更該想一想,到底是怎麽發展到跟著同伴一起每日去宮門前示威,又是如何發展到南北學子對打出手的,而這些種種又是否為諸位之初心?”
眾人皆愣,有聰明些的彷如被人扔進冰窖,渾身發冷。
既然為科舉考生,那麽大多也都是讀聖賢書的,甚至很多懂得大道理。並不蠢。隻需林硯稍加點撥,將他們拉出局外,自會有人發現不尋常。
見諸人神色,林硯鬆了口氣,抬頭望向進門處,便見秋鳴對他點頭示意。林硯心裏更定了兩分。他來找柳尚元之前,吩咐了秋鳴兩件事。
一件自然是送沈沅回府。另一件嘛,看來也已經辦成了。
林硯再對眾人,語氣緩和了許多。打一棍棒,給一甜棗的道理他還是懂的。
“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在座諸位寒窗苦讀,幾人不是為此?若科舉有弊,一腔心血付諸東流,滿身才華掩埋深山,如何能不憤不怒不悲。諸位的情緒,我能懂,皇上也必然能懂,自不會怪罪。
但也請諸位冷靜沉思,務因一時之氣,被有心之人利用,成為他人私慾之器。諸位應知,我大周境內雖海晏河清,卻難保沒有邊陲小國包藏禍心,欲藉機壞我大周太平盛世。諸位都是我大周未來的棟樑之才,不該落了他人圈套。”
“聖上乃明君,相信他必然能還大家一個公道!”
林硯九十度鞠躬,態度謙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眾學子無不動容,更有竊竊私語者,連連點頭附和。
“說得好!”
此聲鏗鏘有力,中氣十足。眾人循聲望去,便見一男子,頭戴東珠冠,身著錦袍,前後兩團五爪龍趾,非親王不能有。他自人群中走來,光耀四座。
林硯當頭喚道:“見過康王!”
康王?陛下第三子?如今風頭正熱的康王?
眾人回過神來,紛紛跪拜。
司徒嶺上得台來,親自將林硯與柳尚元、葉鶴扶起,又令學子平身,言道:“衍之言之有理。父皇聖明,必會妥善處理此事。本王也知你們當中許多人非是京城人士,久留京城不易。此事不宜拖遝太久。
如今我大周新設玻璃廠,兵器所,國債局。正值用人之際。你們皆是我大周人才,若棄於深穀,不但本王痛惜,父皇更是痛惜。本王已向父皇稟明,可開設南北分榜。每榜一百八十人,盡攬我大周之才。讓每個人都有能為國效力的機會。”
每榜一百八十人。那也就是說,除去此次北方中舉的十五人,南方上榜一百七十八人,無人會落榜,還能加錄兩人。而北方就更好了,會再補錄一百六十五人。這等機會,誰人不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