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曄以為,劉備油滑,又有猛將關羽、張飛,若助其坐大,其患遠大於袁術呂布。主公大可名為援之,實為觀之。”
“主公,劉備素有盛名,若坐視其如此為呂布所斃,易落他人口舌,後患無窮。”
……
“主公,依彧意,不妨先聽來使何言。”在一片陌生而喧鬧的爭論聲中,一個舒緩溫和卻又厚實堅定的聲音傳來,而堂內眾人竟也就此安靜了下來。郭懿循聲望去,那個儀表堂堂,立於廳前,拱手行禮恭敬又不失風度的不是荀令君又是何人?曹操向報告之人點頭示意,一個略顯瘦弱的士人便被帶入廳內。隻見他左邊衣服褶起一角,袖口處垂下的一塊布料隨著他行走時微擺的手臂晃動著,露出了裏子,看起來頗有些狼狽。待走到曹操跟前,他卻隻是向曹操簡單作了一揖,便昂首迎視曹操,竟是沒有一點點對主公命懸一線的焦慮或是有求於麵前高高在上的曹操而產生絲毫卑躬屈膝之態。
“參見明公,在下簡雍,奉我主劉玄德之命,請明公發兵,與我主共剿逆賊呂布。”
“玄德兄不是與呂布共領徐州嗎?何逆之有?”
“呂布小人,出爾反爾,欺我主仁厚,先是以小沛為籌,詐得徐州牧,現竟難容我主於方寸之地,欲除我主而後快。”
“簡雍啊,孤欲救玄德而不能啊……”
“明公威揚四海,心若明鏡。在公,明公素有大量,扶持天子,胸懷百姓,而我主承漢皇之血脈,受天子之皇恩,恨不能與明公同驅馳以平天下;在私,明公與我主自黃巾之亂而交好,爾來已有數年,明公何忍見故交命懸於旦夕之間?況我主向來視百姓為骨肉,明公又何忍見故交之骨肉慘遭牽連而生靈塗炭?何忍見無辜蒼生為呂布屠戮而置於水深火熱之中?”果然是劉備的手下,說謊一套一套的不說,還真能臉不紅心不跳的,什麽同驅馳,什麽交好,天知道劉備是不是每晚入睡前還要戳一個叫曹操的草人幾百針嘞。郭懿不禁嘖嘖稱嘆,顯然自己現在的口才離這般摧枯拉朽的水平還差得遠呢。
“劉玄德雖承劉姓,卻屢戰屢敗,流離失所,豈有絲毫高祖之風?雖言仁義為懷,而常自保不能,骨肉百姓,空談爾!”果然,那位力主殺劉備的鷹派代表絲毫不讓,一上來就咄咄逼人,郭懿想著能聽一場嘴仗,倒也痛快,就是那簡雍,估計不能和老羅筆下舌戰群儒的諸葛亮比吧。
“此言差矣!所謂矮簷之下人不矮,我主素有振興漢室之大誌,此與曹公無二。況正因我主常懷仁義之心,係百姓於懷,方能屢敗屢戰。今欲托曹公大義,以保全忠義,何來空談爾?”
“簡雍!你口口聲聲稱劉備仁義為懷,難道隻有你家劉備在乎蒼生天下,我家主公就不在乎嗎?”
“謬哉,夏侯將軍!若曹公非明公,雍何請隻有?正因心知曹公亦欲還蒼生太平,方至於此啊!”
“那你還不是說,我主若不援,就是不忠不義了?”
……
“啪!”曹操右手手掌拍在案上,聲音並不響,但堂前眾人剎那間跌入寂靜,倒顯得那拍案之聲仿佛隱約還有迴響。“你們何逞嘴舌之快!”曹操收回目光,對簡雍說:“先生且息片刻,孤速答玄德。”
簡雍也不多言,拱了拱手,把手腕垂下的布料往袖口裏塞了塞,方欲邁步,卻又滑了出來,便也顧不得許多,挺直了身子,大步離開。
見簡雍已經離開,郭懿隨眾人抬頭望向曹操,卻見他正微皺著眉,右手食指略顯煩躁地敲擊著案邊,似是還沒下定決心,又似乎……正在做一個艱難的決定。
郭懿前兩天還想讓曹操趁勢除了劉備,或者至少讓他自生自滅,一舉改寫歷史,可現在看來,估計那劉備也是一時命不該絕,隻是,一想到曹操那天輕吐出“除狼蓄虎”後離去的背影,郭懿又不禁打了個寒顫,關於劉備,曹操還會採納他郭嘉的建議麽?活著說,他郭懿還有沒有資格談劉備。但郭懿也清楚得很,此時此刻,若是郭嘉,他是絕對不會保持沉默的。他深深吸了一口氣,邁出列,“主公,”他抬起頭,注視著曹操仍敲擊著桌麵的食指,終究不敢直視曹操的眼睛。
“嘉以為眼下之計,謀徐州可,圖劉備不可。”郭懿頓了一頓,閉上眼,又緩緩睜開,似是鼓足了勇氣,接著說道,“呂布反覆,素有惡名,陳宮多詐,嚐有叛績,而劉備素有威名,主公若拒之,民意難平,天下難服。”
在場眾人沉寂了片時,許是各種方略皆已出,隻待曹操決斷。郭懿也有些緊張,咽了口口水,任務失敗。他又試了試,這一次差點兒把自己嗆到。曹操也站起身,背著手,一邊緩緩踱步至中央,一邊沉著聲音說道:“先,伐穰城不克,皆孤之不聽公達之言而至如此。”
郭懿一聽,一怔,曹操這是在認錯麽?在對荀攸……認錯?想到剛才荀攸還一副憂國憂民的表情,想到《新三國》裏荀彧眨著眼睛說“何謂明主?知錯改錯但不認錯。”,郭懿不得不感嘆,不管是真心,還是善察人心,曹孟德就是曹孟德,還真是不簡單,永遠讓人捉摸不透,不對,也許那郭嘉就可以猜透了也說不定?想到這兒,他又忍不住為自己默哀,這壓根就沒有他天生郭奉孝的本事,這種靈魂附體除了膽戰心驚外也不知道還剩什麽了。
“主公,劉備素有盛名,若坐視其如此為呂布所斃,易落他人口舌,後患無窮。”
……
“主公,依彧意,不妨先聽來使何言。”在一片陌生而喧鬧的爭論聲中,一個舒緩溫和卻又厚實堅定的聲音傳來,而堂內眾人竟也就此安靜了下來。郭懿循聲望去,那個儀表堂堂,立於廳前,拱手行禮恭敬又不失風度的不是荀令君又是何人?曹操向報告之人點頭示意,一個略顯瘦弱的士人便被帶入廳內。隻見他左邊衣服褶起一角,袖口處垂下的一塊布料隨著他行走時微擺的手臂晃動著,露出了裏子,看起來頗有些狼狽。待走到曹操跟前,他卻隻是向曹操簡單作了一揖,便昂首迎視曹操,竟是沒有一點點對主公命懸一線的焦慮或是有求於麵前高高在上的曹操而產生絲毫卑躬屈膝之態。
“參見明公,在下簡雍,奉我主劉玄德之命,請明公發兵,與我主共剿逆賊呂布。”
“玄德兄不是與呂布共領徐州嗎?何逆之有?”
“呂布小人,出爾反爾,欺我主仁厚,先是以小沛為籌,詐得徐州牧,現竟難容我主於方寸之地,欲除我主而後快。”
“簡雍啊,孤欲救玄德而不能啊……”
“明公威揚四海,心若明鏡。在公,明公素有大量,扶持天子,胸懷百姓,而我主承漢皇之血脈,受天子之皇恩,恨不能與明公同驅馳以平天下;在私,明公與我主自黃巾之亂而交好,爾來已有數年,明公何忍見故交命懸於旦夕之間?況我主向來視百姓為骨肉,明公又何忍見故交之骨肉慘遭牽連而生靈塗炭?何忍見無辜蒼生為呂布屠戮而置於水深火熱之中?”果然是劉備的手下,說謊一套一套的不說,還真能臉不紅心不跳的,什麽同驅馳,什麽交好,天知道劉備是不是每晚入睡前還要戳一個叫曹操的草人幾百針嘞。郭懿不禁嘖嘖稱嘆,顯然自己現在的口才離這般摧枯拉朽的水平還差得遠呢。
“劉玄德雖承劉姓,卻屢戰屢敗,流離失所,豈有絲毫高祖之風?雖言仁義為懷,而常自保不能,骨肉百姓,空談爾!”果然,那位力主殺劉備的鷹派代表絲毫不讓,一上來就咄咄逼人,郭懿想著能聽一場嘴仗,倒也痛快,就是那簡雍,估計不能和老羅筆下舌戰群儒的諸葛亮比吧。
“此言差矣!所謂矮簷之下人不矮,我主素有振興漢室之大誌,此與曹公無二。況正因我主常懷仁義之心,係百姓於懷,方能屢敗屢戰。今欲托曹公大義,以保全忠義,何來空談爾?”
“簡雍!你口口聲聲稱劉備仁義為懷,難道隻有你家劉備在乎蒼生天下,我家主公就不在乎嗎?”
“謬哉,夏侯將軍!若曹公非明公,雍何請隻有?正因心知曹公亦欲還蒼生太平,方至於此啊!”
“那你還不是說,我主若不援,就是不忠不義了?”
……
“啪!”曹操右手手掌拍在案上,聲音並不響,但堂前眾人剎那間跌入寂靜,倒顯得那拍案之聲仿佛隱約還有迴響。“你們何逞嘴舌之快!”曹操收回目光,對簡雍說:“先生且息片刻,孤速答玄德。”
簡雍也不多言,拱了拱手,把手腕垂下的布料往袖口裏塞了塞,方欲邁步,卻又滑了出來,便也顧不得許多,挺直了身子,大步離開。
見簡雍已經離開,郭懿隨眾人抬頭望向曹操,卻見他正微皺著眉,右手食指略顯煩躁地敲擊著案邊,似是還沒下定決心,又似乎……正在做一個艱難的決定。
郭懿前兩天還想讓曹操趁勢除了劉備,或者至少讓他自生自滅,一舉改寫歷史,可現在看來,估計那劉備也是一時命不該絕,隻是,一想到曹操那天輕吐出“除狼蓄虎”後離去的背影,郭懿又不禁打了個寒顫,關於劉備,曹操還會採納他郭嘉的建議麽?活著說,他郭懿還有沒有資格談劉備。但郭懿也清楚得很,此時此刻,若是郭嘉,他是絕對不會保持沉默的。他深深吸了一口氣,邁出列,“主公,”他抬起頭,注視著曹操仍敲擊著桌麵的食指,終究不敢直視曹操的眼睛。
“嘉以為眼下之計,謀徐州可,圖劉備不可。”郭懿頓了一頓,閉上眼,又緩緩睜開,似是鼓足了勇氣,接著說道,“呂布反覆,素有惡名,陳宮多詐,嚐有叛績,而劉備素有威名,主公若拒之,民意難平,天下難服。”
在場眾人沉寂了片時,許是各種方略皆已出,隻待曹操決斷。郭懿也有些緊張,咽了口口水,任務失敗。他又試了試,這一次差點兒把自己嗆到。曹操也站起身,背著手,一邊緩緩踱步至中央,一邊沉著聲音說道:“先,伐穰城不克,皆孤之不聽公達之言而至如此。”
郭懿一聽,一怔,曹操這是在認錯麽?在對荀攸……認錯?想到剛才荀攸還一副憂國憂民的表情,想到《新三國》裏荀彧眨著眼睛說“何謂明主?知錯改錯但不認錯。”,郭懿不得不感嘆,不管是真心,還是善察人心,曹孟德就是曹孟德,還真是不簡單,永遠讓人捉摸不透,不對,也許那郭嘉就可以猜透了也說不定?想到這兒,他又忍不住為自己默哀,這壓根就沒有他天生郭奉孝的本事,這種靈魂附體除了膽戰心驚外也不知道還剩什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