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果然是趙二一直看見的那些人,到了屋裏,也不說話,就翻東西。翻了快一個時辰,卻聽見一個人歡喜地叫著,說是找到什麽東西了。接著我就聽見漢王的聲音,開始是不相信,說找了這麽久,怎麽會這麽容易得到,該不會又是弄錯了吧。後來可能是仔細檢查了東西,變得狂喜,感嘆著原來遍尋不見的東西,卻隻明明白白地在首飾盒裏放著。連聲說著要給什麽方將軍加官進爵,說他立了大功了。”
“可曾弄清楚到底是個什麽東西?”我忍不住插言。
“後來從他們的敘述中聽出來,大概隻不過是一張紙罷了,可能與高鳳舞的出身有關。”青青說著,猶豫了下,又道:“我剛聽他們說起,便覺奇怪:在高府那些日子,高鳳舞的首飾盒我不知見過用過多少回了,根本不曾見過什麽紙張,難道又是有夾層的?後來拚著被發現的危險,悄悄探頭看了看——那個首飾盒我根本是不曾見過的。”
是啊,我心中也頗覺奇怪:若真是有什麽重要東西,難道高鳳舞出嫁竟不隨身帶走?就算連她自己實在太過迷糊連這樣重要的東西都能忘記,那麽漢王又如何知道,還會有目的地找上這些個日子?何況這件事發生也太巧一點,青青一去他們就恰好找到嗎?
“然後他們就離開了嗎?”
“是的。漢王拿到了東西,顯然十分高興,連說此時在京中心願已了,明日便要趕往交趾去了。”
“嗯,”我點頭,據各處線人回報消息來看,漢王的確在第二天一早離京去了。隻是前往交趾,又是為的什麽呢?記得交趾軍中都指揮李任原是漢王舊部,成祖時被貶到交趾守義安城的。可就算漢王是找他,又能有什麽用意呢?不管怎樣,從青青醒來同我提到此條線索之後,我就立即將消息傳遞給瞻墡了。
“漢王離去後,我和趙二便也打算回府,誰料剛翻出高府牆頭,便遇到了幾個穿夜行衣的人。”
“是偶遇嗎?你們出來時他們在做什麽?”我插言問道。
“應該不是偶遇吧。我們剛翻上牆頭就被發現了,他們倒是三三兩兩地站著,並不象路過此地,倒象等什麽人的樣子。”
“哦。馬上就動手了嗎?”
“沒有馬上動手,對方人多,見我們出來立即圍上,卻隻是僵持。這時他們又來了幾個人,其中一個象是頭頭,見了我們就叫到:‘正是主上說的那兩個人,休教他們跑了!’待打起來之後,又是他,道:‘尤其那個女的,主上交代,絕不可留下活口。’按說他們人雖多,武功也都不弱,可我若找機會帶著趙二逃跑,應該也不是什麽問題,然而當時,卻隻覺得仿佛四麵八方都是敵人,恍如一隻大手將我們二人牢牢罩住,左右衝突,卻總不能出;一劍掣肘,便滿盤皆輸。直到後來……趙二替我擋劍……”
青青說話的聲音逐漸低沉下去,我起身遞過去一方帕子,青青卻伸手推開,抬頭直視著我,眼眶中還有淚光閃動:“小姐,可有法子查出主使的人嗎?想來趙二若沒死的話,定在他們手上;若已死了,我也勢必要找他們報仇!”
“青青,”我按住她放在桌上顫抖著的手:“你放心,我定會給你一個交代的。”
-----------------
“奴才朱福,求見柳王妃娘娘。”我和青青隻顧說話,卻不知何時朱福已到失洛亭門口。
“進來吧。”我轉過頭去,換上一張笑顏。這些日子相處,我對朱福已好感大增。
“王妃請恕奴才打擾之罪,實在是事情緊急:兵部遣人送來緊急公文,定要麵見王妃。”
“人呢?”
朱福閃過一邊,後麵一人,幾步趕上前來,正是兵部職方主事趙以漸。隻見他臉色潮紅,還喘著粗氣,雙手捧了一封公文,顫巍巍奉上。看那公文,打著火漆粘滿雞毛,正是八百裏加急的標誌。
我起身接過,看看封蠟,還未拆開,想來是老父在兵部應卯,見了公文,便急忙送來了。自我代父從政被瞻基發現以來,老父是更加有恃無恐,隻當是過了明路了,再不怕別人發現其實涉政的是他的女兒。
“是從什麽地方送來的?”
“交趾襄王三日前封文特遞。”
襄王嗎?我心中微微一顫:上次交趾兵敗才用了五百裏加急,雖說前些日子兵部接到交趾的消息都是好的,可也難保這次……我不再多說,隨手拿起桌上瞻墡留下的刻刀便開封查看。
“臣襄王朱瞻墡叩首:昨臣與安遠侯柳升合兵已大敗黎利,連破關隘數十,直達鎮夷關。黎利畏懼天威,已有和議之心,稱願立陳氏後裔,具書乞和。是夜黎利私會臣等,並以其與我朝官員來往書信示臣以邀功。臣見信大驚,知其中涉我國運命脈,不可不防,故此以黎利所示書信及降書附上,並請吾皇示下。”
掀過此頁,我翻了翻後麵所附信件,大都是黎利私下賄賂交趾各級官員的記錄,樁樁件件,時間日期宛然,來龍去脈清楚,又都蓋有黎利私印,看得人倒也觸目驚心。其中更有一封,被瞻墡以粗筆圈住,卻是漢王所寫。信中言道:李任已得可靠消息,此際交趾防備空虛,正可乘勢圖之;舉兵之日,漢王當盡起樂安之兵,應和於內;且已約定十八路英雄,共謀大事。戰火一燃,必將遍布全國,則瞻基小兒必束手而已。事成之日,當以南越諸地為酬。看看日期,正是黎利起兵之前。
起身將公文收好,我的腦海裏一片清明。此時此地,什麽恩怨得失、榮辱情仇已通通拋在腦後,我心中隻有一個聲音:舉國安危,在於此刻。
“朱福,備轎,直往紫禁城。”
文華殿。
我肅立一側,偷眼看著正襟危坐且陰沉著臉一言不發的瞻基。他這個樣子讓我意識到他再也不是那幼時一同戲耍的富貴小公子了,從他登基這一年裏變化尤其明顯。他身上的浮華氣息與灑脫韻味已被越來越濃的貴氣所掩蓋,近來更是平添了帝王之威與霸主豪氣,很多時連我也有需仰視才見的錯覺。
“含煙,”瞻基終於開口:“據你看來,此次黎利所言立陳氏後裔一事是真是假?”
我滿心以為他在憂慮漢王發兵一事,卻不料他一張口卻問及此,好在心中早有算計,便從容答道:“臣妾以為,黎利此舉,定為託辭。”“哦?”瞻基神色之間似在玩味:“那朕應該駁回他的和議,依舊令大軍征討才是了?”
“臣妾不敢妄議。不過臣妾倒有一個感覺:無論臣妾今日說些什麽,陛下都會與黎氏和議,並不揭破他奉陳氏為主的謊言。”
“何出此言?”瞻基這樣問著,從目光中卻看不出他的情緒。
“臣妾愚昧,上次於此地妄議撤兵交趾之事,未得陛下首肯。然臣妾退去之後,經夜思之,方覺吾皇用意之大,原非臣妾等一心隻慮目前者所能得之。”我說到此處,暗暗在心中嘆息一聲:從什麽時候開始,我對瞻基這樣說話?身份、地位、立場,兩個人之間的距離是越來越遠了。
“想陛下居高望遠,焉能不知棄交趾之利害得失?而陛下所以不肯立即棄去交趾,必是慮及未至其時而已。如今大軍新勝,黎氏主動乞和,正是擺脫我大明重負之良機。至於是否陳氏後人為主,本是託辭,原無從計較;何況黎利出首漢王陰謀,也算有功於我,想陛下又何肯授此利刃於他人之手?是以臣妾度之,以為陛下定將和議黎氏而共拒漢王矣!”
瞻基注目於我,良久,方點頭道:“含煙,竟被你看了朕的心思去了。稍傾,你便代朕擬旨,令五哥擇日與黎氏詳談議和之事吧。”
“陛下,”我踏前一步,垂首道:“如今雖尚未有漢王起兵消息,也不過早晚間事了。朝廷既肯議和,黎氏便斷無再興兵之理,交趾一地盡可放心。”
“放心?”瞻基追問:“難道你不怕黎利所提供的書信是假的?不怕黎利會貪圖南越之地再度與漢王合作?”
“陛下所慮甚是,含煙也有此念。但陛下當也想到:和議而復交趾安南國號,應是黎利等人望外之喜,縱是興兵再戰,黎利又怎敢期望得到更多?就算黎氏此次求和有什麽其他圖謀,一見朝廷肯與安南復國,必也盡數棄置了。何況黎利不是無知小輩,怎肯相信漢王贈地一類虛無諾言?何況信中漢王與黎利相約,待黎利兵起,便內應於樂安,如今漢王於此事尚且不曾守信,遑論其他?”
“此言在理。”瞻基沉思了一陣,忽抬頭澀然一笑:“含煙之意,朕已明白,朕會另委專使與黎氏議和,即刻召五哥大軍返京。”
“可曾弄清楚到底是個什麽東西?”我忍不住插言。
“後來從他們的敘述中聽出來,大概隻不過是一張紙罷了,可能與高鳳舞的出身有關。”青青說著,猶豫了下,又道:“我剛聽他們說起,便覺奇怪:在高府那些日子,高鳳舞的首飾盒我不知見過用過多少回了,根本不曾見過什麽紙張,難道又是有夾層的?後來拚著被發現的危險,悄悄探頭看了看——那個首飾盒我根本是不曾見過的。”
是啊,我心中也頗覺奇怪:若真是有什麽重要東西,難道高鳳舞出嫁竟不隨身帶走?就算連她自己實在太過迷糊連這樣重要的東西都能忘記,那麽漢王又如何知道,還會有目的地找上這些個日子?何況這件事發生也太巧一點,青青一去他們就恰好找到嗎?
“然後他們就離開了嗎?”
“是的。漢王拿到了東西,顯然十分高興,連說此時在京中心願已了,明日便要趕往交趾去了。”
“嗯,”我點頭,據各處線人回報消息來看,漢王的確在第二天一早離京去了。隻是前往交趾,又是為的什麽呢?記得交趾軍中都指揮李任原是漢王舊部,成祖時被貶到交趾守義安城的。可就算漢王是找他,又能有什麽用意呢?不管怎樣,從青青醒來同我提到此條線索之後,我就立即將消息傳遞給瞻墡了。
“漢王離去後,我和趙二便也打算回府,誰料剛翻出高府牆頭,便遇到了幾個穿夜行衣的人。”
“是偶遇嗎?你們出來時他們在做什麽?”我插言問道。
“應該不是偶遇吧。我們剛翻上牆頭就被發現了,他們倒是三三兩兩地站著,並不象路過此地,倒象等什麽人的樣子。”
“哦。馬上就動手了嗎?”
“沒有馬上動手,對方人多,見我們出來立即圍上,卻隻是僵持。這時他們又來了幾個人,其中一個象是頭頭,見了我們就叫到:‘正是主上說的那兩個人,休教他們跑了!’待打起來之後,又是他,道:‘尤其那個女的,主上交代,絕不可留下活口。’按說他們人雖多,武功也都不弱,可我若找機會帶著趙二逃跑,應該也不是什麽問題,然而當時,卻隻覺得仿佛四麵八方都是敵人,恍如一隻大手將我們二人牢牢罩住,左右衝突,卻總不能出;一劍掣肘,便滿盤皆輸。直到後來……趙二替我擋劍……”
青青說話的聲音逐漸低沉下去,我起身遞過去一方帕子,青青卻伸手推開,抬頭直視著我,眼眶中還有淚光閃動:“小姐,可有法子查出主使的人嗎?想來趙二若沒死的話,定在他們手上;若已死了,我也勢必要找他們報仇!”
“青青,”我按住她放在桌上顫抖著的手:“你放心,我定會給你一個交代的。”
-----------------
“奴才朱福,求見柳王妃娘娘。”我和青青隻顧說話,卻不知何時朱福已到失洛亭門口。
“進來吧。”我轉過頭去,換上一張笑顏。這些日子相處,我對朱福已好感大增。
“王妃請恕奴才打擾之罪,實在是事情緊急:兵部遣人送來緊急公文,定要麵見王妃。”
“人呢?”
朱福閃過一邊,後麵一人,幾步趕上前來,正是兵部職方主事趙以漸。隻見他臉色潮紅,還喘著粗氣,雙手捧了一封公文,顫巍巍奉上。看那公文,打著火漆粘滿雞毛,正是八百裏加急的標誌。
我起身接過,看看封蠟,還未拆開,想來是老父在兵部應卯,見了公文,便急忙送來了。自我代父從政被瞻基發現以來,老父是更加有恃無恐,隻當是過了明路了,再不怕別人發現其實涉政的是他的女兒。
“是從什麽地方送來的?”
“交趾襄王三日前封文特遞。”
襄王嗎?我心中微微一顫:上次交趾兵敗才用了五百裏加急,雖說前些日子兵部接到交趾的消息都是好的,可也難保這次……我不再多說,隨手拿起桌上瞻墡留下的刻刀便開封查看。
“臣襄王朱瞻墡叩首:昨臣與安遠侯柳升合兵已大敗黎利,連破關隘數十,直達鎮夷關。黎利畏懼天威,已有和議之心,稱願立陳氏後裔,具書乞和。是夜黎利私會臣等,並以其與我朝官員來往書信示臣以邀功。臣見信大驚,知其中涉我國運命脈,不可不防,故此以黎利所示書信及降書附上,並請吾皇示下。”
掀過此頁,我翻了翻後麵所附信件,大都是黎利私下賄賂交趾各級官員的記錄,樁樁件件,時間日期宛然,來龍去脈清楚,又都蓋有黎利私印,看得人倒也觸目驚心。其中更有一封,被瞻墡以粗筆圈住,卻是漢王所寫。信中言道:李任已得可靠消息,此際交趾防備空虛,正可乘勢圖之;舉兵之日,漢王當盡起樂安之兵,應和於內;且已約定十八路英雄,共謀大事。戰火一燃,必將遍布全國,則瞻基小兒必束手而已。事成之日,當以南越諸地為酬。看看日期,正是黎利起兵之前。
起身將公文收好,我的腦海裏一片清明。此時此地,什麽恩怨得失、榮辱情仇已通通拋在腦後,我心中隻有一個聲音:舉國安危,在於此刻。
“朱福,備轎,直往紫禁城。”
文華殿。
我肅立一側,偷眼看著正襟危坐且陰沉著臉一言不發的瞻基。他這個樣子讓我意識到他再也不是那幼時一同戲耍的富貴小公子了,從他登基這一年裏變化尤其明顯。他身上的浮華氣息與灑脫韻味已被越來越濃的貴氣所掩蓋,近來更是平添了帝王之威與霸主豪氣,很多時連我也有需仰視才見的錯覺。
“含煙,”瞻基終於開口:“據你看來,此次黎利所言立陳氏後裔一事是真是假?”
我滿心以為他在憂慮漢王發兵一事,卻不料他一張口卻問及此,好在心中早有算計,便從容答道:“臣妾以為,黎利此舉,定為託辭。”“哦?”瞻基神色之間似在玩味:“那朕應該駁回他的和議,依舊令大軍征討才是了?”
“臣妾不敢妄議。不過臣妾倒有一個感覺:無論臣妾今日說些什麽,陛下都會與黎氏和議,並不揭破他奉陳氏為主的謊言。”
“何出此言?”瞻基這樣問著,從目光中卻看不出他的情緒。
“臣妾愚昧,上次於此地妄議撤兵交趾之事,未得陛下首肯。然臣妾退去之後,經夜思之,方覺吾皇用意之大,原非臣妾等一心隻慮目前者所能得之。”我說到此處,暗暗在心中嘆息一聲:從什麽時候開始,我對瞻基這樣說話?身份、地位、立場,兩個人之間的距離是越來越遠了。
“想陛下居高望遠,焉能不知棄交趾之利害得失?而陛下所以不肯立即棄去交趾,必是慮及未至其時而已。如今大軍新勝,黎氏主動乞和,正是擺脫我大明重負之良機。至於是否陳氏後人為主,本是託辭,原無從計較;何況黎利出首漢王陰謀,也算有功於我,想陛下又何肯授此利刃於他人之手?是以臣妾度之,以為陛下定將和議黎氏而共拒漢王矣!”
瞻基注目於我,良久,方點頭道:“含煙,竟被你看了朕的心思去了。稍傾,你便代朕擬旨,令五哥擇日與黎氏詳談議和之事吧。”
“陛下,”我踏前一步,垂首道:“如今雖尚未有漢王起兵消息,也不過早晚間事了。朝廷既肯議和,黎氏便斷無再興兵之理,交趾一地盡可放心。”
“放心?”瞻基追問:“難道你不怕黎利所提供的書信是假的?不怕黎利會貪圖南越之地再度與漢王合作?”
“陛下所慮甚是,含煙也有此念。但陛下當也想到:和議而復交趾安南國號,應是黎利等人望外之喜,縱是興兵再戰,黎利又怎敢期望得到更多?就算黎氏此次求和有什麽其他圖謀,一見朝廷肯與安南復國,必也盡數棄置了。何況黎利不是無知小輩,怎肯相信漢王贈地一類虛無諾言?何況信中漢王與黎利相約,待黎利兵起,便內應於樂安,如今漢王於此事尚且不曾守信,遑論其他?”
“此言在理。”瞻基沉思了一陣,忽抬頭澀然一笑:“含煙之意,朕已明白,朕會另委專使與黎氏議和,即刻召五哥大軍返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