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飯會餓死,那不也是折壽?”金麟君的表情非常嚴肅,並不似孩童戲言。
“非也非也,如若餓死,亦是天命。賢明的國主必須順應天命,而非逆天而行。”孫大人的表情更嚴肅。
“朕不明白,上天為什麽要讓百姓餓死?”金麟君幼小的臉龐有些憂傷。
“定然是因為他們不敬上天,不敬國主,於是要遭難。”馮大人是金麟君的老師,他說話,向來分量頗重。
“可百姓都是朕的子民,他們遭難不就是朕遭難嗎?”金麟君的臉由憂傷變為疑惑。
“國主萬萬不能這麽想!百姓是百姓,百姓賤如螻蟻,國主是國主,國主貴不可言。”劉大人端出寬闊的笑臉,用哄自家的孫兒的語調柔聲安慰。
金麟君好像並不接受這套哄小孩的說辭,三位大人走後,就吩咐奴婢,以後每日隻吃一餐,每餐一碗飯一個菜。
“這可不行,國主正在長身體,本就瘦弱,要是餓出個好歹,太後必要責罰奴婢。”
“天下大旱,人人都該節約糧食,度過饑荒,太後母儀天下也該做出表率。”
減餐到第三天,金麟君對奴婢說:“朕覺得讀書的時候沒法集中精神,肚子裏好像有隻貓在走來走去,惹得朕心煩意亂,這就是飢餓的滋味嗎?”
奴婢聽了隻覺得金麟君童趣可愛。
在國主的影響下,宮裏下至低等僕婦,上至太後太妃都減成每日一餐。要不說,奴婢是不懂大事的,本以為,國主這般與民共苦,定會受人景仰,哪知上上下下,宮裏宮外,怨聲載道。僕婦們埋怨國主不體下情,每天幹體力活,不給吃飽飯,餓得要昏倒。太妃們也責怪國主沒有孝心,讓她們上了年紀,體弱多病還要挨餓。宮外的貴族、官員們不得不順應國主的“減餐令”,連劉大人都瘦了一些。
可這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旱情不解,田地龜裂,顆粒無收,每天都有人餓死。沒有辦法,百姓為了討個活路,紛紛離開家鄉,逃向南邊。
北昌國的最南邊是域川峽穀,峽穀對麵是南順國。很多很多年以前,北昌國的一位大人——有人說是宰輔,有人說是將軍,還有人說是皇親——被國主迫害,就帶著隨從和家眷,幾萬人一路向南,冒死越過峽穀天塹,在那邊建起了南順國。
域川峽穀是天險,兩邊都是絕壁山崖,足有千仞之高,下麵急浪滔天,根本不能行船。據說,當年那位大人帶隊南渡,九死一生,在峽穀之間搭起溜索,把人、牲口和行李一件件地溜過去後,就把溜索全部燒斷,以示永不北歸,從此域川南北各為其主,不相往來。北昌國中有嚴令,國人不得越過峽穀南渡,違者死罪,聽說那邊也有類似的規矩。這邊管那邊叫南蠻,那邊管這邊叫北狄。
如今要被餓死,百姓們也顧不得禁令,都聚在域川邊,企圖南渡求生。
等到宮裏也快斷糧的時候,南順國的人來了,同意在域川上架起溜索,運糧食過來救濟百姓,條件是北昌國必須成為南順屬國,各處州縣讓南順國官員管理,而且北昌國的皇室、貴族、官員必須全部遷往域川以南,包括濮太後和金麟君——這其實是兵不血刃地將北昌國給滅了。
離宮南遷之前,濮太後匆忙頒下懿旨,給了奴婢容華的名分。太後流著眼淚對奴婢說,這一走,怕是再也回不來了。到了南邊,生死福禍難料,南蠻人肯定讓她們母子分離。金麟君還小,太後託付奴婢好生看顧。濮太後抱著金麟君聲淚俱下,奴婢看得心酸,在太後麵前立下誓言,拚死也要照料好金麟君。
第二日,天還沒亮,所有人就踏上了南遷之路。一路上,餓殍滿地,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這就是北昌國最後的景象。
行至域川邊,溜索已經搭好,南邊的糧食被一批批運過來,給災民施粥的棚子搭得望不到邊,沿著峽穀北岸延伸出去好遠。
金麟君是國主,要先過南邊去。那溜索架在千仞絕壁之間,被風吹得晃晃悠悠,奴婢看得心驚膽戰,生怕有什麽不測,執意要和金麟君一起溜過去。奴婢坐在溜板上,將金麟君死死攬在懷裏,又拿繩索緊緊係住,才讓人鬆手。耳邊風聲呼嘯,腳下河水喧譁,奴婢的心就提在嗓子眼兒上。哪知溜到峽穀中央,金麟君突然從袖筒裏抽出一支短刀,要割斷身上的繩索。
“這是要幹嘛?國主可不準胡鬧,要摔下去的!”奴婢又急又嚇,手腳都軟了。
“黃金台下客,應是不歸來”金麟君的聲音裏帶著哭腔,“衛容華,朕答應南渡,是想給北昌國的百姓們一條生路。朕是失國之君,到了那邊是沒有活路的,不如就掉下去好。聽朕的話,鬆開手,你自己溜過去吧。”
這怎麽行!奴婢答應了太後的。一番拉扯,短刀雖然掉落,身上的繩索也被割斷,隻靠奴婢的雙臂死死抱住不鬆,金麟君畢竟力氣還小,尚未掙脫,已到對岸。
說來說去,奴婢是不懂大事的。金麟君說的對,北昌國過來的這些人在南順國就沒過上一天好日子。沒多久,濮太後就不堪受辱自盡了。
南蠻人每天隻給金麟君一丁點兒食物,少得連隻貓兒都餵不飽。
奴婢跪下來求他們:“多給一點兒吃的吧,就算金麟君隻是個普通人家的小孩兒,你們也不該忍心看著他挨餓啊。”
“非也非也,如若餓死,亦是天命。賢明的國主必須順應天命,而非逆天而行。”孫大人的表情更嚴肅。
“朕不明白,上天為什麽要讓百姓餓死?”金麟君幼小的臉龐有些憂傷。
“定然是因為他們不敬上天,不敬國主,於是要遭難。”馮大人是金麟君的老師,他說話,向來分量頗重。
“可百姓都是朕的子民,他們遭難不就是朕遭難嗎?”金麟君的臉由憂傷變為疑惑。
“國主萬萬不能這麽想!百姓是百姓,百姓賤如螻蟻,國主是國主,國主貴不可言。”劉大人端出寬闊的笑臉,用哄自家的孫兒的語調柔聲安慰。
金麟君好像並不接受這套哄小孩的說辭,三位大人走後,就吩咐奴婢,以後每日隻吃一餐,每餐一碗飯一個菜。
“這可不行,國主正在長身體,本就瘦弱,要是餓出個好歹,太後必要責罰奴婢。”
“天下大旱,人人都該節約糧食,度過饑荒,太後母儀天下也該做出表率。”
減餐到第三天,金麟君對奴婢說:“朕覺得讀書的時候沒法集中精神,肚子裏好像有隻貓在走來走去,惹得朕心煩意亂,這就是飢餓的滋味嗎?”
奴婢聽了隻覺得金麟君童趣可愛。
在國主的影響下,宮裏下至低等僕婦,上至太後太妃都減成每日一餐。要不說,奴婢是不懂大事的,本以為,國主這般與民共苦,定會受人景仰,哪知上上下下,宮裏宮外,怨聲載道。僕婦們埋怨國主不體下情,每天幹體力活,不給吃飽飯,餓得要昏倒。太妃們也責怪國主沒有孝心,讓她們上了年紀,體弱多病還要挨餓。宮外的貴族、官員們不得不順應國主的“減餐令”,連劉大人都瘦了一些。
可這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旱情不解,田地龜裂,顆粒無收,每天都有人餓死。沒有辦法,百姓為了討個活路,紛紛離開家鄉,逃向南邊。
北昌國的最南邊是域川峽穀,峽穀對麵是南順國。很多很多年以前,北昌國的一位大人——有人說是宰輔,有人說是將軍,還有人說是皇親——被國主迫害,就帶著隨從和家眷,幾萬人一路向南,冒死越過峽穀天塹,在那邊建起了南順國。
域川峽穀是天險,兩邊都是絕壁山崖,足有千仞之高,下麵急浪滔天,根本不能行船。據說,當年那位大人帶隊南渡,九死一生,在峽穀之間搭起溜索,把人、牲口和行李一件件地溜過去後,就把溜索全部燒斷,以示永不北歸,從此域川南北各為其主,不相往來。北昌國中有嚴令,國人不得越過峽穀南渡,違者死罪,聽說那邊也有類似的規矩。這邊管那邊叫南蠻,那邊管這邊叫北狄。
如今要被餓死,百姓們也顧不得禁令,都聚在域川邊,企圖南渡求生。
等到宮裏也快斷糧的時候,南順國的人來了,同意在域川上架起溜索,運糧食過來救濟百姓,條件是北昌國必須成為南順屬國,各處州縣讓南順國官員管理,而且北昌國的皇室、貴族、官員必須全部遷往域川以南,包括濮太後和金麟君——這其實是兵不血刃地將北昌國給滅了。
離宮南遷之前,濮太後匆忙頒下懿旨,給了奴婢容華的名分。太後流著眼淚對奴婢說,這一走,怕是再也回不來了。到了南邊,生死福禍難料,南蠻人肯定讓她們母子分離。金麟君還小,太後託付奴婢好生看顧。濮太後抱著金麟君聲淚俱下,奴婢看得心酸,在太後麵前立下誓言,拚死也要照料好金麟君。
第二日,天還沒亮,所有人就踏上了南遷之路。一路上,餓殍滿地,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這就是北昌國最後的景象。
行至域川邊,溜索已經搭好,南邊的糧食被一批批運過來,給災民施粥的棚子搭得望不到邊,沿著峽穀北岸延伸出去好遠。
金麟君是國主,要先過南邊去。那溜索架在千仞絕壁之間,被風吹得晃晃悠悠,奴婢看得心驚膽戰,生怕有什麽不測,執意要和金麟君一起溜過去。奴婢坐在溜板上,將金麟君死死攬在懷裏,又拿繩索緊緊係住,才讓人鬆手。耳邊風聲呼嘯,腳下河水喧譁,奴婢的心就提在嗓子眼兒上。哪知溜到峽穀中央,金麟君突然從袖筒裏抽出一支短刀,要割斷身上的繩索。
“這是要幹嘛?國主可不準胡鬧,要摔下去的!”奴婢又急又嚇,手腳都軟了。
“黃金台下客,應是不歸來”金麟君的聲音裏帶著哭腔,“衛容華,朕答應南渡,是想給北昌國的百姓們一條生路。朕是失國之君,到了那邊是沒有活路的,不如就掉下去好。聽朕的話,鬆開手,你自己溜過去吧。”
這怎麽行!奴婢答應了太後的。一番拉扯,短刀雖然掉落,身上的繩索也被割斷,隻靠奴婢的雙臂死死抱住不鬆,金麟君畢竟力氣還小,尚未掙脫,已到對岸。
說來說去,奴婢是不懂大事的。金麟君說的對,北昌國過來的這些人在南順國就沒過上一天好日子。沒多久,濮太後就不堪受辱自盡了。
南蠻人每天隻給金麟君一丁點兒食物,少得連隻貓兒都餵不飽。
奴婢跪下來求他們:“多給一點兒吃的吧,就算金麟君隻是個普通人家的小孩兒,你們也不該忍心看著他挨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