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身回答:“樺君未死,豈能改嫁?”
韋祺全然一副無賴模樣:“若是必須夫死才嫁,一刀殺了鄭樺也是容易,還有他那些個兒子女兒,留著多餘。”
這是不許說不的意思,妾身懂得。
祺君騎射俱佳,孔武有力,身上戰傷累累,但是最厭讀書,常寫別字,需動筆時,都是文書代勞,有時也讓妾身執筆。祺君脾氣暴躁,有夫人得罪了他,就會被他攆走或是送人。不過,祺君出手大方,對夫人和屬下從不吝嗇銀錢。他陰晴不定,有時高興會贊妾身“一筆好字,秀麗謙和,女軍師一樣”,有時煩悶會罵妾身“裝腔作勢,狼心狗肺,還想著鄭樺”。隨他高不高興,妾身從不理他。等他誇完了罵累了,自覺沒趣,就會歇了。偶有他氣急的時候,作勢要打,鞭子還沒落下來,妾身忙低頭垂淚,他便頓時泄了氣,之後更送來首飾安撫。祺君人雖粗魯,待妾身也不是不好的。
祺君夫人很多,又喜四處征戰,妾身並不能常見到他。
嘉和四十三年,勉州尹氏西進,拿下季氏之地,素州和梁氏歸入尹濂麾下。至此,尹氏與韋氏,一南一北對峙。祺君幾次企圖南下,均以失敗告終,沒占到便宜反吃了虧。
春暖花開之時,尹濂派使者與祺君議和。使者對祺君要求的種種條件大都同意,同時提出“應梁氏素公所求,接梁夫人南歸”。此項不允,餘者毋商。
這是不許說不的意思,祺君懂得。
嘉和四十四年初夏,妾身辭別祺君南下,抵達素州,重見家人之際,已是夏末,正是二十六年前,妾身出嫁之時。素公尚在,已是八十老翁。
家中盤桓數日,妾身得濂君召見,前往勉州。
濂君見到臣妾,笑曰:“聽聞夫人早年謬讚在下少年英才,曾言尹氏既有得天下之心又有得天下之力。今日雖為初見,在下與夫人可稱得上神交已久。”
一句話,引得妾身追憶舊事,說起連年戰爭,以致半生飄零。
濂君嘆道:“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妾身在閨中時,小名正是喚作“萍兒”,此時被一個“萍”字,觸動心房,登時淚如雨下。
濂君溫文爾雅,文武雙全,待妾身如知己。妾身居勉州十一載,陪伴濂君,至其病逝。
濂君喪期過後,韋氏來人,說祺君已歿,留有遺言,令梁夫人死後與其合葬域州,故特來接妾身北往。韋氏後人願為妾身養老送終。
妾身既非濂君原配,又未誕育尹姓兒女。此番情境,若不隨來人北往,將在勉州失去立足之地。
然,妾身不願北往。
妾身被尊為“夫人”,卻有過五位丈夫,可笑可嘆,竟不知自己到底該算作是誰的夫人?五位夫君,都是妾身的命。每一次離別,都似死過一回。他們雖然各有不同——有人溫柔,有人魯莽,有人英俊,有人粗獷,但都對妾身有恩有情。
妾身出嫁時年方十四。濂君離世時,妾身已五十一歲。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
妾身之天命似乎就是不停地從一個男人身邊輾轉到另一個男人身邊。半生流轉,心滄桑,人蒼老,再經不起顛沛。
妾身將長發剪下,請韋氏使者帶回域州,以慰祺君遺願。
雖然素心殿裏衣食皆陋,妾身卻住得很安心,因為不用再擔心失去,不用再害怕離別了。
藺貴妃的故事
我是藺曉月。
我小時候最是調皮。母親常說,不看曉月那張臉,活脫脫就是個小子。因為我調皮,家裏的兄弟姐妹都躲著我,不愛跟我玩。從小到大,隻有一個人願意陪我玩,就是秋河表哥。
姨母比母親年長三歲,嫁了工部侍郎樊大人家的二公子,生了表哥樊秋河。樊二公子婚後即放了外任,姨母一家原本住在巒州,等回到京城的時候,秋河已經八歲了。我比他小一點兒,是六歲半。
姨母一回京就來看母親,帶了大包小包的巒州特產。我打了個照麵就跑去花園裏玩了,反正我平素從不消停,母親也不大管我,隻顧招呼姨母。
我在花園裏抓了幾隻蜻蜓,拿絲線係住,栓在一起,像放風箏一樣放飛出去,可有兩隻蜻蜓被係住後就不會飛了。我猛吹那兩隻小東西,希望能把它們吹精神些,吹了半天,累得直喘,發現它們仍然不動,竟是要死了。我來了氣,越發使勁地吹,卻聽見身後有人說話:“先生說,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者是為不智。”
我回過頭,看見一個穿寶藍色絲綢小褂的男孩背著手站在我身後,也不知看我吹了多久。他似乎怕我沒聽清楚,居然還把剛才的話重複了一遍。我雖然不是十分明白,卻也知道他是教訓我的意思。這傢夥,明明還是童聲,偏要壓低嗓子,端出一本正經的模樣,表情嚴肅得小大人似的,好像下一秒就會伸出右手捋捋鬍鬚。
我是家裏出了名的混不吝,沒事都要捉狗攆雞,難得今日遇見一個找茬的主兒,若是不給這個裝模作樣的“小老夫子”一點兒顏色看看,我就不是藺曉月。
“哪個先生說的?我怎麽沒聽過?”
“是家塾裏的賈先生說的。”
“假先生的話豈能當真?”
韋祺全然一副無賴模樣:“若是必須夫死才嫁,一刀殺了鄭樺也是容易,還有他那些個兒子女兒,留著多餘。”
這是不許說不的意思,妾身懂得。
祺君騎射俱佳,孔武有力,身上戰傷累累,但是最厭讀書,常寫別字,需動筆時,都是文書代勞,有時也讓妾身執筆。祺君脾氣暴躁,有夫人得罪了他,就會被他攆走或是送人。不過,祺君出手大方,對夫人和屬下從不吝嗇銀錢。他陰晴不定,有時高興會贊妾身“一筆好字,秀麗謙和,女軍師一樣”,有時煩悶會罵妾身“裝腔作勢,狼心狗肺,還想著鄭樺”。隨他高不高興,妾身從不理他。等他誇完了罵累了,自覺沒趣,就會歇了。偶有他氣急的時候,作勢要打,鞭子還沒落下來,妾身忙低頭垂淚,他便頓時泄了氣,之後更送來首飾安撫。祺君人雖粗魯,待妾身也不是不好的。
祺君夫人很多,又喜四處征戰,妾身並不能常見到他。
嘉和四十三年,勉州尹氏西進,拿下季氏之地,素州和梁氏歸入尹濂麾下。至此,尹氏與韋氏,一南一北對峙。祺君幾次企圖南下,均以失敗告終,沒占到便宜反吃了虧。
春暖花開之時,尹濂派使者與祺君議和。使者對祺君要求的種種條件大都同意,同時提出“應梁氏素公所求,接梁夫人南歸”。此項不允,餘者毋商。
這是不許說不的意思,祺君懂得。
嘉和四十四年初夏,妾身辭別祺君南下,抵達素州,重見家人之際,已是夏末,正是二十六年前,妾身出嫁之時。素公尚在,已是八十老翁。
家中盤桓數日,妾身得濂君召見,前往勉州。
濂君見到臣妾,笑曰:“聽聞夫人早年謬讚在下少年英才,曾言尹氏既有得天下之心又有得天下之力。今日雖為初見,在下與夫人可稱得上神交已久。”
一句話,引得妾身追憶舊事,說起連年戰爭,以致半生飄零。
濂君嘆道:“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妾身在閨中時,小名正是喚作“萍兒”,此時被一個“萍”字,觸動心房,登時淚如雨下。
濂君溫文爾雅,文武雙全,待妾身如知己。妾身居勉州十一載,陪伴濂君,至其病逝。
濂君喪期過後,韋氏來人,說祺君已歿,留有遺言,令梁夫人死後與其合葬域州,故特來接妾身北往。韋氏後人願為妾身養老送終。
妾身既非濂君原配,又未誕育尹姓兒女。此番情境,若不隨來人北往,將在勉州失去立足之地。
然,妾身不願北往。
妾身被尊為“夫人”,卻有過五位丈夫,可笑可嘆,竟不知自己到底該算作是誰的夫人?五位夫君,都是妾身的命。每一次離別,都似死過一回。他們雖然各有不同——有人溫柔,有人魯莽,有人英俊,有人粗獷,但都對妾身有恩有情。
妾身出嫁時年方十四。濂君離世時,妾身已五十一歲。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
妾身之天命似乎就是不停地從一個男人身邊輾轉到另一個男人身邊。半生流轉,心滄桑,人蒼老,再經不起顛沛。
妾身將長發剪下,請韋氏使者帶回域州,以慰祺君遺願。
雖然素心殿裏衣食皆陋,妾身卻住得很安心,因為不用再擔心失去,不用再害怕離別了。
藺貴妃的故事
我是藺曉月。
我小時候最是調皮。母親常說,不看曉月那張臉,活脫脫就是個小子。因為我調皮,家裏的兄弟姐妹都躲著我,不愛跟我玩。從小到大,隻有一個人願意陪我玩,就是秋河表哥。
姨母比母親年長三歲,嫁了工部侍郎樊大人家的二公子,生了表哥樊秋河。樊二公子婚後即放了外任,姨母一家原本住在巒州,等回到京城的時候,秋河已經八歲了。我比他小一點兒,是六歲半。
姨母一回京就來看母親,帶了大包小包的巒州特產。我打了個照麵就跑去花園裏玩了,反正我平素從不消停,母親也不大管我,隻顧招呼姨母。
我在花園裏抓了幾隻蜻蜓,拿絲線係住,栓在一起,像放風箏一樣放飛出去,可有兩隻蜻蜓被係住後就不會飛了。我猛吹那兩隻小東西,希望能把它們吹精神些,吹了半天,累得直喘,發現它們仍然不動,竟是要死了。我來了氣,越發使勁地吹,卻聽見身後有人說話:“先生說,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者是為不智。”
我回過頭,看見一個穿寶藍色絲綢小褂的男孩背著手站在我身後,也不知看我吹了多久。他似乎怕我沒聽清楚,居然還把剛才的話重複了一遍。我雖然不是十分明白,卻也知道他是教訓我的意思。這傢夥,明明還是童聲,偏要壓低嗓子,端出一本正經的模樣,表情嚴肅得小大人似的,好像下一秒就會伸出右手捋捋鬍鬚。
我是家裏出了名的混不吝,沒事都要捉狗攆雞,難得今日遇見一個找茬的主兒,若是不給這個裝模作樣的“小老夫子”一點兒顏色看看,我就不是藺曉月。
“哪個先生說的?我怎麽沒聽過?”
“是家塾裏的賈先生說的。”
“假先生的話豈能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