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環視一圈
大明:不一樣的大明帝國 作者:番昌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韓宜可曾見過鐵水的樣子,但如今這些流淌的鐵水不再像以前那樣黏稠,而是如同流水般自由流動。
流出的鐵水流入一個類似圓球的大型鐵爐,隨後工匠們開始攪拌。攪拌完畢後,他們拉動連接爐底的鐵鏈,使這個圓球形的爐子傾斜旋轉,仿佛倒水般傾瀉出鐵水,最後固定鐵鏈,以防爐子晃動。
接著便是澆鑄、鍛造、打磨的過程,一排排嶄新的鋼刀就這樣上架了!
推廣帶來了新一批讀者,感謝大家的支持,作者是個新手,如有不足之處還望多多包涵。
工人們有序穿梭,效率極高,鋼刀的產出速度驚人!
韓宜可難以置信地看著眼前繁忙的景象,內心深深震撼!
之前李偉曾提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當時並未重視,如今親眼所見,才領悟到李偉所說的“器”之鋒利!
大致環視一圈,他估算了一下,按照這樣的速度,頂多一個月,十萬把鋼刀就能完工交付。
“大人,你這……如此快速生產,質量能保證嗎?”
韓宜可找到李偉,指著忙碌的工匠詢問道。
李偉正專注於磁鋼與電機的研究,聽到他的問題,隨口應道:“放心吧,不放心你可以親自檢驗。”
鋼刀製作其實相當簡單,按部就班生產即可。實際上,他對這些武器並無太大興趣,如果不是朱老的任務必須完成,他絕不會涉足這些瑣碎。有了火器後,這些傳統兵器在戰場上隻是擺設,還不如實用的農具實在。
他對此不甚關心,但韓宜可卻十分關注。見李偉忙於實驗,他不再打擾,親自命工匠取來一把手工鍛造的百煉刀,又拿起李偉新製的鋼刀。
首先對比兩者的外觀,看起來並無明顯差異。
隨後,他讓工匠將鋼刀平放,刀尖向上,自己握緊百煉刀砍下。
一聲脆響,兩刀相交處火花四濺,百煉刀反彈起幾寸。
韓宜可的手掌虎口震麻,畢竟他隻是文官,對刀術並不熟練。
仔細檢查兩把刀,完好無損,韓宜可不由欣喜起來:
“大人,你的鋼刀確實出色,必定達到了標準!”
“那是自然。”
李偉頭也不抬,繼續專注實驗。他挑選合適的材料製成磁鋼,將其塑造成所需的形狀,放入纏繞銅線的磁化線圈內,調整調節器測試不同電壓下的磁化效果。
這些磁鋼是為新型發電機準備的,其磁性強悍,短期內作為發電機使用綽綽有餘。至於以後是否需要發展電磁線圈的大功率發電機,那就留待日後考量了。
除了磁鋼,他還製作了一台三相交流電機。三相交流電能直接形成旋轉磁場,電機轉子隻要構成閉合導體就能跟隨磁場轉動,無需電容器這類元件,目前他還無法製造,將來再逐步研究。
韓宜可放下鋼刀,來到李偉身邊,看著他擺弄那個大鐵塊,好奇地問道:
“這是什麽?”
“電動機。”
“電動機是什麽?”
“顧名思義,就是利用電力驅動的機械設備。”
聞言,韓宜可驚訝道:“電?你是說天上的雷電嗎?”
“嗯,差不多。”李偉淡然回應。
韓宜可驚訝地睜大眼睛:“你……你是說你能掌控天雷之力?”
李偉見到他那副沒見過世麵的表情,略微輕蔑了一下,內心深處也有一絲微弱的優越感……好吧,也許不止一點點。
“沒錯沒錯,我可是很厲害的。”李偉毫不謙虛地自誇道。
韓宜可見他這副樣子,對他的話產生了懷疑,冷笑回應:
“嗬,我不信!”
李偉斜睨了他一眼,沒有反駁,畢竟一會兒就會有實驗證明,事實勝於雄辯。\"
組裝好電動機後,他又仔細檢查了一遍,這個手工製作的電機做工粗糙,好幾個本應緊密結合的地方都有大大的縫隙,裏麵的線圈清晰可見,特別是電機軸,與那種磨得光潔如鏡的車削軸相比,差距明顯。
目前隻能這樣了,關鍵是要先測試能否正常運轉,後續再逐步改良。
李偉在電機軸上安裝了一個木製輪子並固定好,接著合上粗糙的開關,開關閉合的一刹那,閃過一道細微的電弧,韓宜可的眼神驟然一凝,心想這位大人真的能掌控雷電之力嗎?
隨著開關的開合,電機開始嗡嗡作響,速度迅速達到最大值。
韓宜可和周圍的工匠們看著這個突然自行轉動的鐵塊,全都驚呆了!
它為何會動?
怎麽可能自己轉動?
既無推動者,也不是水車作用,它就這樣自行旋轉起來?
這群工匠,包括韓宜可,絞盡腦汁也無法理解這是如何運作的,他們甚至連電的本質都不清楚,更別提電磁感應和能量轉換了。眼前的現象已經超出了他們的理解範疇,此刻他們的思緒裏充滿了問號和驚歎號!
“大人,這……這是怎麽做到的?”韓宜可呆滯地指著電機問道。
其他工匠們也紛紛投來好奇的目光,這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哦,我用了一種法術。”李偉一本正經地回答,說完還模仿白娘子施法的動作,劈裏啪啦地比劃了一番。
韓宜可震驚地瞪大眼睛,盡管理智告訴他這不可能,但眼前的情景又無法用常理解釋。那一刻,他甚至懷疑李偉是否真是人類!
仔細回想,這個人的真實身份確實有些神秘。畢夏廢除中書省後,忽然將他引入朝廷,稱他是奇才,但關於他的出身卻語焉不詳。
起初,他與朝廷大多數文臣的看法一致,認為畢夏是被奸人蒙蔽,而李偉不過是個騙子。
然而接觸多了,他發現這位大人雖然行為古怪,不拘小節,言語粗魯,且懶散不堪……
但真正做事時,卻又極其認真,這讓韓宜可對李偉的印象稍微好轉了些。
先前,李偉展現出一係列令人驚歎的操作,將優質鋼刀鍛造出來,這徹底改變了他對他的看法,認為畢夏確實慧眼識人,李偉確實是個非凡的才俊。
如今,看到李偉竟聲稱掌握了雷電之術,並施展了法術——盡管可能是技術性的展示,但足以讓鐵塊自行旋轉,這讓韓宜可內心深深震撼!
回顧李偉的過往,他曾建議畢夏廢除中書省(遭遇了挫折),發明了表格記賬法,製作出威力非凡的燧發槍,改進了煉鐵技術,現在又掌握了雷電力量!他顯得神秘而深不可測。
韓宜可苦思良久也無法理解其深奧,工匠們看向李偉的眼神充滿敬畏。像韓宜可這樣學識淵博的人可能會懷疑李偉故弄玄虛,但工匠們卻視他為天降神明。
“好了,不開玩笑了,實際上這是電力的應用,電和火一樣,都是能量的表現形式,人類能夠控製火,自然也能掌控電。”李偉見眾人困惑,便以簡潔的方式解釋。
“那麽,電是如何產生的呢?”韓宜可緊跟著提問。
“來自發電機。”李偉回答。
“如何產生?”韓宜可追問。
李偉瞥了他一眼,意識到如果繼續敘述就會沒完沒了,於是果斷地說:“當然是源於愛的力量!”
李偉張開雙臂,象征性地表達愛世人,韓宜可呆滯地看著他,滿眼迷茫,感覺愛情來得迅猛如龍卷風,他既無法逃離旋渦,也無法適應。
李偉不再理會韓大人,上前關閉開關,電機緩緩停止運行,他的“神跡”表演結束,然後吩咐人將這“神器”收起。
雖然電機已經製造出來並能運轉,但實際應用中存在諸多問題,如渦流損耗嚴重、轉軸工藝不足、運轉時振動劇烈,且線圈用的銅並非純銅。
麵對這些問題,李偉無奈地歎了口氣,決定慢慢尋找解決方案。他急於製造電機,是因為希望借此實現機床,機床是工業的基礎,許多物品都需要機器加工,比如蒸汽機、水泵、油泵,甚至螺絲,這些都離不開機床。
從宏觀角度看,它關乎交通、農業和大規模機械化生產,從小處講,自來水、暖氣乃至製造電燈泡的真空處理都需要泵。總的來說,提升生活質量離不開各種機械設備,這才是他的目標。
然而,理想雖好,但步子過大,難以實現。李偉感歎,原想一蹴而就,嚐試後發現還需逐步推進。“哦,我說的是吃飯。”他補充道。
由於dayuejin計劃的失敗,他不得不腳踏實地,決定首先改進水力車床。
日複一日,盡管大明世界少了短視頻中的美女,李偉卻擁有小青,不僅可觀其形,還可觸其身。李偉時常故作姿態,小青聰明,並未戳破,隻是默默陪伴。如今,小青不僅能為他按摩背部,偶爾也會捶腿或捏肩,雖非大勞,卻足以讓李偉心滿意足。
在軍器局,李偉一聲號令,實行計件獎勵,雖然獎金微薄,每件物品僅幾文錢,卻激發了工匠們的熱情。他們以前一天隻能打造五把刀,現在能一口氣做到十把,效率翻倍,原本一個月的工作在二十天內就能完成。
流出的鐵水流入一個類似圓球的大型鐵爐,隨後工匠們開始攪拌。攪拌完畢後,他們拉動連接爐底的鐵鏈,使這個圓球形的爐子傾斜旋轉,仿佛倒水般傾瀉出鐵水,最後固定鐵鏈,以防爐子晃動。
接著便是澆鑄、鍛造、打磨的過程,一排排嶄新的鋼刀就這樣上架了!
推廣帶來了新一批讀者,感謝大家的支持,作者是個新手,如有不足之處還望多多包涵。
工人們有序穿梭,效率極高,鋼刀的產出速度驚人!
韓宜可難以置信地看著眼前繁忙的景象,內心深深震撼!
之前李偉曾提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當時並未重視,如今親眼所見,才領悟到李偉所說的“器”之鋒利!
大致環視一圈,他估算了一下,按照這樣的速度,頂多一個月,十萬把鋼刀就能完工交付。
“大人,你這……如此快速生產,質量能保證嗎?”
韓宜可找到李偉,指著忙碌的工匠詢問道。
李偉正專注於磁鋼與電機的研究,聽到他的問題,隨口應道:“放心吧,不放心你可以親自檢驗。”
鋼刀製作其實相當簡單,按部就班生產即可。實際上,他對這些武器並無太大興趣,如果不是朱老的任務必須完成,他絕不會涉足這些瑣碎。有了火器後,這些傳統兵器在戰場上隻是擺設,還不如實用的農具實在。
他對此不甚關心,但韓宜可卻十分關注。見李偉忙於實驗,他不再打擾,親自命工匠取來一把手工鍛造的百煉刀,又拿起李偉新製的鋼刀。
首先對比兩者的外觀,看起來並無明顯差異。
隨後,他讓工匠將鋼刀平放,刀尖向上,自己握緊百煉刀砍下。
一聲脆響,兩刀相交處火花四濺,百煉刀反彈起幾寸。
韓宜可的手掌虎口震麻,畢竟他隻是文官,對刀術並不熟練。
仔細檢查兩把刀,完好無損,韓宜可不由欣喜起來:
“大人,你的鋼刀確實出色,必定達到了標準!”
“那是自然。”
李偉頭也不抬,繼續專注實驗。他挑選合適的材料製成磁鋼,將其塑造成所需的形狀,放入纏繞銅線的磁化線圈內,調整調節器測試不同電壓下的磁化效果。
這些磁鋼是為新型發電機準備的,其磁性強悍,短期內作為發電機使用綽綽有餘。至於以後是否需要發展電磁線圈的大功率發電機,那就留待日後考量了。
除了磁鋼,他還製作了一台三相交流電機。三相交流電能直接形成旋轉磁場,電機轉子隻要構成閉合導體就能跟隨磁場轉動,無需電容器這類元件,目前他還無法製造,將來再逐步研究。
韓宜可放下鋼刀,來到李偉身邊,看著他擺弄那個大鐵塊,好奇地問道:
“這是什麽?”
“電動機。”
“電動機是什麽?”
“顧名思義,就是利用電力驅動的機械設備。”
聞言,韓宜可驚訝道:“電?你是說天上的雷電嗎?”
“嗯,差不多。”李偉淡然回應。
韓宜可驚訝地睜大眼睛:“你……你是說你能掌控天雷之力?”
李偉見到他那副沒見過世麵的表情,略微輕蔑了一下,內心深處也有一絲微弱的優越感……好吧,也許不止一點點。
“沒錯沒錯,我可是很厲害的。”李偉毫不謙虛地自誇道。
韓宜可見他這副樣子,對他的話產生了懷疑,冷笑回應:
“嗬,我不信!”
李偉斜睨了他一眼,沒有反駁,畢竟一會兒就會有實驗證明,事實勝於雄辯。\"
組裝好電動機後,他又仔細檢查了一遍,這個手工製作的電機做工粗糙,好幾個本應緊密結合的地方都有大大的縫隙,裏麵的線圈清晰可見,特別是電機軸,與那種磨得光潔如鏡的車削軸相比,差距明顯。
目前隻能這樣了,關鍵是要先測試能否正常運轉,後續再逐步改良。
李偉在電機軸上安裝了一個木製輪子並固定好,接著合上粗糙的開關,開關閉合的一刹那,閃過一道細微的電弧,韓宜可的眼神驟然一凝,心想這位大人真的能掌控雷電之力嗎?
隨著開關的開合,電機開始嗡嗡作響,速度迅速達到最大值。
韓宜可和周圍的工匠們看著這個突然自行轉動的鐵塊,全都驚呆了!
它為何會動?
怎麽可能自己轉動?
既無推動者,也不是水車作用,它就這樣自行旋轉起來?
這群工匠,包括韓宜可,絞盡腦汁也無法理解這是如何運作的,他們甚至連電的本質都不清楚,更別提電磁感應和能量轉換了。眼前的現象已經超出了他們的理解範疇,此刻他們的思緒裏充滿了問號和驚歎號!
“大人,這……這是怎麽做到的?”韓宜可呆滯地指著電機問道。
其他工匠們也紛紛投來好奇的目光,這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哦,我用了一種法術。”李偉一本正經地回答,說完還模仿白娘子施法的動作,劈裏啪啦地比劃了一番。
韓宜可震驚地瞪大眼睛,盡管理智告訴他這不可能,但眼前的情景又無法用常理解釋。那一刻,他甚至懷疑李偉是否真是人類!
仔細回想,這個人的真實身份確實有些神秘。畢夏廢除中書省後,忽然將他引入朝廷,稱他是奇才,但關於他的出身卻語焉不詳。
起初,他與朝廷大多數文臣的看法一致,認為畢夏是被奸人蒙蔽,而李偉不過是個騙子。
然而接觸多了,他發現這位大人雖然行為古怪,不拘小節,言語粗魯,且懶散不堪……
但真正做事時,卻又極其認真,這讓韓宜可對李偉的印象稍微好轉了些。
先前,李偉展現出一係列令人驚歎的操作,將優質鋼刀鍛造出來,這徹底改變了他對他的看法,認為畢夏確實慧眼識人,李偉確實是個非凡的才俊。
如今,看到李偉竟聲稱掌握了雷電之術,並施展了法術——盡管可能是技術性的展示,但足以讓鐵塊自行旋轉,這讓韓宜可內心深深震撼!
回顧李偉的過往,他曾建議畢夏廢除中書省(遭遇了挫折),發明了表格記賬法,製作出威力非凡的燧發槍,改進了煉鐵技術,現在又掌握了雷電力量!他顯得神秘而深不可測。
韓宜可苦思良久也無法理解其深奧,工匠們看向李偉的眼神充滿敬畏。像韓宜可這樣學識淵博的人可能會懷疑李偉故弄玄虛,但工匠們卻視他為天降神明。
“好了,不開玩笑了,實際上這是電力的應用,電和火一樣,都是能量的表現形式,人類能夠控製火,自然也能掌控電。”李偉見眾人困惑,便以簡潔的方式解釋。
“那麽,電是如何產生的呢?”韓宜可緊跟著提問。
“來自發電機。”李偉回答。
“如何產生?”韓宜可追問。
李偉瞥了他一眼,意識到如果繼續敘述就會沒完沒了,於是果斷地說:“當然是源於愛的力量!”
李偉張開雙臂,象征性地表達愛世人,韓宜可呆滯地看著他,滿眼迷茫,感覺愛情來得迅猛如龍卷風,他既無法逃離旋渦,也無法適應。
李偉不再理會韓大人,上前關閉開關,電機緩緩停止運行,他的“神跡”表演結束,然後吩咐人將這“神器”收起。
雖然電機已經製造出來並能運轉,但實際應用中存在諸多問題,如渦流損耗嚴重、轉軸工藝不足、運轉時振動劇烈,且線圈用的銅並非純銅。
麵對這些問題,李偉無奈地歎了口氣,決定慢慢尋找解決方案。他急於製造電機,是因為希望借此實現機床,機床是工業的基礎,許多物品都需要機器加工,比如蒸汽機、水泵、油泵,甚至螺絲,這些都離不開機床。
從宏觀角度看,它關乎交通、農業和大規模機械化生產,從小處講,自來水、暖氣乃至製造電燈泡的真空處理都需要泵。總的來說,提升生活質量離不開各種機械設備,這才是他的目標。
然而,理想雖好,但步子過大,難以實現。李偉感歎,原想一蹴而就,嚐試後發現還需逐步推進。“哦,我說的是吃飯。”他補充道。
由於dayuejin計劃的失敗,他不得不腳踏實地,決定首先改進水力車床。
日複一日,盡管大明世界少了短視頻中的美女,李偉卻擁有小青,不僅可觀其形,還可觸其身。李偉時常故作姿態,小青聰明,並未戳破,隻是默默陪伴。如今,小青不僅能為他按摩背部,偶爾也會捶腿或捏肩,雖非大勞,卻足以讓李偉心滿意足。
在軍器局,李偉一聲號令,實行計件獎勵,雖然獎金微薄,每件物品僅幾文錢,卻激發了工匠們的熱情。他們以前一天隻能打造五把刀,現在能一口氣做到十把,效率翻倍,原本一個月的工作在二十天內就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