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向貌似冷靜地聽著紹德的敘述,心髒卻不由自主地悸跳。高組長果然為了掩護劍向,設法支開分局裏最富奇想、最具巧智的紹德,不讓他靠近四○一室半步。
“我的力氣差不多都恢復了,醫生也說我並沒有被病菌感染。”劍向說:“等我下床整理一下個人衣物,就可以辦出院手續走人了。”
“那太好了,”紹德相當開心,“這幾天學長你不在,大家都深感人手不足呢!這麽一來,不管是多麽怪異的命案,必然能很快地偵破。”
劍向漫應著紹德,心裏卻十分擔心組長那邊的情況。而紹德盡管對夏詠昱案所知甚少,卻不時做出犀利的論斷,讓劍向不禁冷汗涔涔。
“這名死者身上並沒有任何辨識身分的證件,我認為是被兇手拿走了。兇手不希望讓人知道被害者的身分,或許是由於他們兩人之間的關連性,是秘密的、不可告人的,也就是說,兇手和死者,表麵上沒有任何關係。
“若從這項猜測出發,讓我們回溯到鍾思造命案。在鍾思造的房裏,完全沒有他親友的線索。所以——殺害鍾思造的兇手,一定也刻意消去了兩人之間的關連性。相同的,兇手和鍾思造,一樣在表麵上沒有任何關係!”
這是個很讓劍向驚訝的推理。沒錯,以現實的角度來看,鍾思造的交友狀況是神秘的,也正因為是秘密的,若鍾思造家裏真的遺留了絲毫關於交友狀況的線索,兇手必然會努力設法清除。所以,自然能推到“兇手和鍾思造表麵上沒有任何關係”的結論。
也就是說,鍾思造與這具“無名男屍”之間可以沒有任何交集,但他們與兇手之間必然有“隱性”的關聯。兇手不必是他們兩人的親友,不,應該說——兇手一定不會是他們兩人的親友。
當然,這必須立於“鍾思造並非遭鬼謀殺”的前提下。
——但是,這個“符合現實狀況”的觀點,最後卻會變成“吳劍向”完全符合條件。
劍向知道自己無罪,卻無力反駁這項推論。
推理小說家為了製造結局的意外性,有時候會設定警察為殺人真兇,不過對閱讀經驗豐富的讀者而言,說不定反而很容易就會聯想到警察就是兇手。而且,這樣的案件在現實中確實也曾經發生過,隻是劍向萬萬沒想到自己竟會成為這種設定的最大受害者。
更嚴重的是,紹德工作之餘最大的興趣是閱讀推理小說……他忽然有一種脖子漸漸被勒緊的窒息感。
紹德不知道劍向此時此刻的感受,他很愉快地和照顧劍向的小護士打招呼,在她身邊對兩名刑警致意的,則是負責診治劍向傷勢的醫師。
辦好了出院手續,兩人並肩走出醫院的大門,紹德在院旁停車場將安全帽遞給劍向,兩人騎上摩托車準備回分局。
“學長,想不想繞到四○一室去看一下?”
二十八日夜十時,劍向再度進入夏詠昱的住處。
他從分局離開,情緒久久無法平復。不管高欽福組長多麽努力地保護他,都沒有辦法不暴露有人在昨夜與生前的無名男屍潛入四○一室的事實。雖然高組長成功地曲解了公寓管理員的證詞,造成專案小組成員對管理員懷著經常健忘的印象,但同事們亦開始慎重考慮有人偷偷調包監視器錄影帶的可能性。
---hqszs
回復[54]:況且,鑑識組還由種種血跡檢測結果中判斷,“兇手”使用過命案現場的浴室,洗去了死者噴濺到身上的血滴。
高組長看見劍向重回四○一室時,他並沒有露出不自然的神色。反而是劍向,當他來到在子夜時分仿佛魔境的臥室,完全使不上勁表示自己對新命案的高度關心。看見紹德在現場到處走動,不斷與其餘正在工作中的同仁交談,也讓他幾乎忍不住要戰慄起來。
事實上,劍向也不停告訴自己,如此的行為舉止非常有可能引起紹德的懷疑,但他所能外顯的卻變成尷尬的沉默。
眼見鑑識人員在地板上對夏詠昱的血液採樣,劍向僅剩下僵直點頭的氣力。
晚上搜查會議的結論,更令劍向感到壓力沉重。散會時高組長有些狼狽的眼神好像是在告訴他:“我能做的,隻到此為止了。”其實,高組長一人根本無法獨力抵攔小組成員腦力激盪的結果,每當有人提出新的猜測,其他人就會立即跟進,對這些猜測作合理的質疑與修正,並徵詢高組長的意見。隨著結論對真實狀況的逼進,劍向到最後竟有一種已被套上手銬的幻覺。
唯一讓劍向稍有一線光明之感的,是關於鍾思造生前購物的那些統一發票。
紹德說過,鍾思造在三月一日前,所購買的東西都是底片和空白帶。紹德——以及小組的所有同事,都不像劍向那樣,真正握有張織梅的照片。
因此,劍向擁有絕對的優勢,能搶在專案小組前頭先找到張織梅。他可以根據鍾思造生前購物的地點,輔以夏詠昱家中的線索,以對照的方式找出兩者的交集,就很有可能找到張織梅。
——隻有我能找到張織梅。我必須比別人早。
若是讓專案小組先找到張織梅,那麽她的處境就會非常危險了。在全世界都不可能相信“厲鬼殺人”的情況下,警方絕對有辦法設計出足以將她定罪的解釋。也就是說,警方會在突發奇想發現劍向也有極重的嫌疑前,先將張織梅送進牢裏。
“我的力氣差不多都恢復了,醫生也說我並沒有被病菌感染。”劍向說:“等我下床整理一下個人衣物,就可以辦出院手續走人了。”
“那太好了,”紹德相當開心,“這幾天學長你不在,大家都深感人手不足呢!這麽一來,不管是多麽怪異的命案,必然能很快地偵破。”
劍向漫應著紹德,心裏卻十分擔心組長那邊的情況。而紹德盡管對夏詠昱案所知甚少,卻不時做出犀利的論斷,讓劍向不禁冷汗涔涔。
“這名死者身上並沒有任何辨識身分的證件,我認為是被兇手拿走了。兇手不希望讓人知道被害者的身分,或許是由於他們兩人之間的關連性,是秘密的、不可告人的,也就是說,兇手和死者,表麵上沒有任何關係。
“若從這項猜測出發,讓我們回溯到鍾思造命案。在鍾思造的房裏,完全沒有他親友的線索。所以——殺害鍾思造的兇手,一定也刻意消去了兩人之間的關連性。相同的,兇手和鍾思造,一樣在表麵上沒有任何關係!”
這是個很讓劍向驚訝的推理。沒錯,以現實的角度來看,鍾思造的交友狀況是神秘的,也正因為是秘密的,若鍾思造家裏真的遺留了絲毫關於交友狀況的線索,兇手必然會努力設法清除。所以,自然能推到“兇手和鍾思造表麵上沒有任何關係”的結論。
也就是說,鍾思造與這具“無名男屍”之間可以沒有任何交集,但他們與兇手之間必然有“隱性”的關聯。兇手不必是他們兩人的親友,不,應該說——兇手一定不會是他們兩人的親友。
當然,這必須立於“鍾思造並非遭鬼謀殺”的前提下。
——但是,這個“符合現實狀況”的觀點,最後卻會變成“吳劍向”完全符合條件。
劍向知道自己無罪,卻無力反駁這項推論。
推理小說家為了製造結局的意外性,有時候會設定警察為殺人真兇,不過對閱讀經驗豐富的讀者而言,說不定反而很容易就會聯想到警察就是兇手。而且,這樣的案件在現實中確實也曾經發生過,隻是劍向萬萬沒想到自己竟會成為這種設定的最大受害者。
更嚴重的是,紹德工作之餘最大的興趣是閱讀推理小說……他忽然有一種脖子漸漸被勒緊的窒息感。
紹德不知道劍向此時此刻的感受,他很愉快地和照顧劍向的小護士打招呼,在她身邊對兩名刑警致意的,則是負責診治劍向傷勢的醫師。
辦好了出院手續,兩人並肩走出醫院的大門,紹德在院旁停車場將安全帽遞給劍向,兩人騎上摩托車準備回分局。
“學長,想不想繞到四○一室去看一下?”
二十八日夜十時,劍向再度進入夏詠昱的住處。
他從分局離開,情緒久久無法平復。不管高欽福組長多麽努力地保護他,都沒有辦法不暴露有人在昨夜與生前的無名男屍潛入四○一室的事實。雖然高組長成功地曲解了公寓管理員的證詞,造成專案小組成員對管理員懷著經常健忘的印象,但同事們亦開始慎重考慮有人偷偷調包監視器錄影帶的可能性。
---hqszs
回復[54]:況且,鑑識組還由種種血跡檢測結果中判斷,“兇手”使用過命案現場的浴室,洗去了死者噴濺到身上的血滴。
高組長看見劍向重回四○一室時,他並沒有露出不自然的神色。反而是劍向,當他來到在子夜時分仿佛魔境的臥室,完全使不上勁表示自己對新命案的高度關心。看見紹德在現場到處走動,不斷與其餘正在工作中的同仁交談,也讓他幾乎忍不住要戰慄起來。
事實上,劍向也不停告訴自己,如此的行為舉止非常有可能引起紹德的懷疑,但他所能外顯的卻變成尷尬的沉默。
眼見鑑識人員在地板上對夏詠昱的血液採樣,劍向僅剩下僵直點頭的氣力。
晚上搜查會議的結論,更令劍向感到壓力沉重。散會時高組長有些狼狽的眼神好像是在告訴他:“我能做的,隻到此為止了。”其實,高組長一人根本無法獨力抵攔小組成員腦力激盪的結果,每當有人提出新的猜測,其他人就會立即跟進,對這些猜測作合理的質疑與修正,並徵詢高組長的意見。隨著結論對真實狀況的逼進,劍向到最後竟有一種已被套上手銬的幻覺。
唯一讓劍向稍有一線光明之感的,是關於鍾思造生前購物的那些統一發票。
紹德說過,鍾思造在三月一日前,所購買的東西都是底片和空白帶。紹德——以及小組的所有同事,都不像劍向那樣,真正握有張織梅的照片。
因此,劍向擁有絕對的優勢,能搶在專案小組前頭先找到張織梅。他可以根據鍾思造生前購物的地點,輔以夏詠昱家中的線索,以對照的方式找出兩者的交集,就很有可能找到張織梅。
——隻有我能找到張織梅。我必須比別人早。
若是讓專案小組先找到張織梅,那麽她的處境就會非常危險了。在全世界都不可能相信“厲鬼殺人”的情況下,警方絕對有辦法設計出足以將她定罪的解釋。也就是說,警方會在突發奇想發現劍向也有極重的嫌疑前,先將張織梅送進牢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