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滿世界找詭:散客月下四海奇譚 作者:散客月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從博物館官網上看到了露絲的照片——正是您這位議員夫人。
我猜想,多年前,道格拉斯——這位浪子也許突然再陷愛河,與露絲結了婚,這場婚姻沒能維持多久,浪子便重入江湖,露絲離婚後,改嫁了議員威廉-伍德。
不忍勾起他人傷心事,我沒聯繫伍德夫人。
最後,我對教授說道:“今天我在您這看到這兩張照片,哦,三張照片,親愛的凱澤教授,您不覺得,這整件事很傳奇嗎?”
“的確,很巧合的奇遇,我倆都曾在不同年代邂逅過這位傳奇冒險家的兩任妻子。而我比您更走運一點兒,我見到過道格拉斯本人。。”
“傳奇的事,未必都是走運的事。”我說。
(散客月下 2010-3-9 柏林)
美杜莎
美杜莎,古希臘傳說中蛇精,美麗與邪惡交織的代名詞。
巴黎有一家小劇院,兩百年來隻演出一部作品,芭蕾舞劇《美杜莎》。
有傳言說,扮演蛇精的演員,最終修煉成了真正的蛇精,這是真的嗎?
外一篇《屬蛇的女人》,一個恐怖艷遇故事。
1、繩蛇
到巴黎見網友。
這一回,見到的是一位年過六旬的法國老頭兒。
半年前,我在《歐羅巴博物館學報》上發了一篇小文《東西方蛇廟建築》,文章刊出後不久,一位名叫路易-艾斯勒的法國人給我寫電子郵件,對我文章中提出的一個觀點有異議。
我在文章中說:“蛇因其毒而被人類視為邪惡動物,但東方對蛇的態度是可以轉換的,假如一條蛇修煉成人形,便成了善的化身,如杭州雷峰塔下的白娘子,而西方的蛇既是魔,也是神,蛇們分工很明確,蛇與人不能互相轉換。”
艾斯勒在信中告訴我:“法國也有修煉者,凡人能練成蛇神。”
我們相約在巴士底廣場一家餐廳屋碰頭,艾斯勒似乎很了解中國人,見麵先吃飯。
餐廳門前有花園餐桌,正對廣場,看景用餐兩不誤。
老頭兒並非我的同行,自我介紹說是退休醫生。蛇是歐洲行醫者的圖騰,醫生喜好研究蛇,不奇怪。
艾斯勒大夫英語還算流利,人很健談,知識麵也廣,談起蛇經如數家珍,但就是迴避我們見麵的主題。
“揭開謎底得等天黑之後,不要著急。”
歐洲夏天日照長,晚上八點,日影西斜,遲遲不見西沉。
酒見底,話到頭,我倆百無聊賴看廣場鴿子啄食。
突然,白鴿驚起,漫天飛躥。巴黎鴿子一向不怕人,不知此刻,平素膽大的小生靈見到什麽怪異。
順著鴿群乍起之處望去,十米開外,一名裹紅頭巾,身披白長袍的印度人出現在廣場上。
那紅頭阿三一手握印度笛——那種被稱為“班蘇裏”的古怪洞簫。
阿三後麵還跟著一名小男孩,大約七八歲,捧著一隻大陶罐,陶罐口小肚圓,直徑大過男孩雙臂長度,小孩捧大罐的樣子顯得很吃力。
“耍蛇人!”艾斯勒用手指指廣場:“您運氣真好,我們談到蛇,印度耍蛇人就到了巴黎……走,過去看看。”
一幕以往都在電影裏才見得到的場景。
皮膚黝黑,眼眶凹陷,紅頭巾左裹右纏,果然是印度藝人。
隻見那紅頭阿三選好地方盤腿坐定,孩子在他麵前小心翼翼放好陶罐,也盤腿端坐在碎石地,笛聲響起。
雖然“班蘇裏”的音色類似洞簫,但那曲調與我中華笛樂迥異,音符滑出,既無節奏也無停頓,連綿不絕的旋律,猶如鬼魅拖腔,又像有一隻無形的手拽住旋律的線頭。
我很奇怪,莫非吹笛人不喘氣的嗎?
曳音長鳴,夕陽滾落,廣場西端,尖頂屋如鬼影簇簇。
巴士底廣場華燈處放時,印度藝人身旁已經聚集了一大圈看把戲的遊客,我兩眼盯著那隻陶罐。
那罐子圓孔朝天,圓洞漆黑,笛聲洋溢了半餉,它始終悄然無息。
終於,罐口有了動靜,一個圓乎乎的腦袋冒出口圈。
小腦袋隨著笛聲的飄逸而微微顫抖著,顫抖著,在顫抖中緩緩伸出陶罐,身子也跟著顫動著,越升越高。
小腦袋在騰升過程中,不時四下探看,最後相似有了安全感,一仰脖子,直線上攀,身子越拉越長,廣場正中的四眼白熾燈閃出日光般光芒,燈光下,我們看清了罐中物,不由得啞然失笑,圍觀的遊客們先後發出驚呼和籲籲聲。
那從陶罐中緩緩升空的,不是眼鏡蛇,而是……一根麻繩,大約小酒杯杯口粗細,麻花狀擰成三股。
麻繩最終脫離罐口,懸空直立在路燈光照下,長度至少有五米。
仰望夜空,星空燦爛,空空蕩蕩,這裏遠離廣場正中央的五月柱與路燈杆,完全不見有任何懸空固定物在扯拽繩頭,麻繩是怎樣升空的?
還沒等我研究出奧秘,那印度小孩站起身來,走到陶罐旁,雙手一抓,拽住了懸空麻繩,一使勁,小身板懸空,四肢並用,刺溜刺溜……像猴子爬樹一樣攀到了半空中。
就在這時,笛聲忽然中斷。
笛聲斷得太突然,空中不留一絲餘音。就在嗚咽聲消納一瞬間,原本僵直的麻繩變得軟塌塌了,“刷拉”一下墜落地麵。
我猜想,多年前,道格拉斯——這位浪子也許突然再陷愛河,與露絲結了婚,這場婚姻沒能維持多久,浪子便重入江湖,露絲離婚後,改嫁了議員威廉-伍德。
不忍勾起他人傷心事,我沒聯繫伍德夫人。
最後,我對教授說道:“今天我在您這看到這兩張照片,哦,三張照片,親愛的凱澤教授,您不覺得,這整件事很傳奇嗎?”
“的確,很巧合的奇遇,我倆都曾在不同年代邂逅過這位傳奇冒險家的兩任妻子。而我比您更走運一點兒,我見到過道格拉斯本人。。”
“傳奇的事,未必都是走運的事。”我說。
(散客月下 2010-3-9 柏林)
美杜莎
美杜莎,古希臘傳說中蛇精,美麗與邪惡交織的代名詞。
巴黎有一家小劇院,兩百年來隻演出一部作品,芭蕾舞劇《美杜莎》。
有傳言說,扮演蛇精的演員,最終修煉成了真正的蛇精,這是真的嗎?
外一篇《屬蛇的女人》,一個恐怖艷遇故事。
1、繩蛇
到巴黎見網友。
這一回,見到的是一位年過六旬的法國老頭兒。
半年前,我在《歐羅巴博物館學報》上發了一篇小文《東西方蛇廟建築》,文章刊出後不久,一位名叫路易-艾斯勒的法國人給我寫電子郵件,對我文章中提出的一個觀點有異議。
我在文章中說:“蛇因其毒而被人類視為邪惡動物,但東方對蛇的態度是可以轉換的,假如一條蛇修煉成人形,便成了善的化身,如杭州雷峰塔下的白娘子,而西方的蛇既是魔,也是神,蛇們分工很明確,蛇與人不能互相轉換。”
艾斯勒在信中告訴我:“法國也有修煉者,凡人能練成蛇神。”
我們相約在巴士底廣場一家餐廳屋碰頭,艾斯勒似乎很了解中國人,見麵先吃飯。
餐廳門前有花園餐桌,正對廣場,看景用餐兩不誤。
老頭兒並非我的同行,自我介紹說是退休醫生。蛇是歐洲行醫者的圖騰,醫生喜好研究蛇,不奇怪。
艾斯勒大夫英語還算流利,人很健談,知識麵也廣,談起蛇經如數家珍,但就是迴避我們見麵的主題。
“揭開謎底得等天黑之後,不要著急。”
歐洲夏天日照長,晚上八點,日影西斜,遲遲不見西沉。
酒見底,話到頭,我倆百無聊賴看廣場鴿子啄食。
突然,白鴿驚起,漫天飛躥。巴黎鴿子一向不怕人,不知此刻,平素膽大的小生靈見到什麽怪異。
順著鴿群乍起之處望去,十米開外,一名裹紅頭巾,身披白長袍的印度人出現在廣場上。
那紅頭阿三一手握印度笛——那種被稱為“班蘇裏”的古怪洞簫。
阿三後麵還跟著一名小男孩,大約七八歲,捧著一隻大陶罐,陶罐口小肚圓,直徑大過男孩雙臂長度,小孩捧大罐的樣子顯得很吃力。
“耍蛇人!”艾斯勒用手指指廣場:“您運氣真好,我們談到蛇,印度耍蛇人就到了巴黎……走,過去看看。”
一幕以往都在電影裏才見得到的場景。
皮膚黝黑,眼眶凹陷,紅頭巾左裹右纏,果然是印度藝人。
隻見那紅頭阿三選好地方盤腿坐定,孩子在他麵前小心翼翼放好陶罐,也盤腿端坐在碎石地,笛聲響起。
雖然“班蘇裏”的音色類似洞簫,但那曲調與我中華笛樂迥異,音符滑出,既無節奏也無停頓,連綿不絕的旋律,猶如鬼魅拖腔,又像有一隻無形的手拽住旋律的線頭。
我很奇怪,莫非吹笛人不喘氣的嗎?
曳音長鳴,夕陽滾落,廣場西端,尖頂屋如鬼影簇簇。
巴士底廣場華燈處放時,印度藝人身旁已經聚集了一大圈看把戲的遊客,我兩眼盯著那隻陶罐。
那罐子圓孔朝天,圓洞漆黑,笛聲洋溢了半餉,它始終悄然無息。
終於,罐口有了動靜,一個圓乎乎的腦袋冒出口圈。
小腦袋隨著笛聲的飄逸而微微顫抖著,顫抖著,在顫抖中緩緩伸出陶罐,身子也跟著顫動著,越升越高。
小腦袋在騰升過程中,不時四下探看,最後相似有了安全感,一仰脖子,直線上攀,身子越拉越長,廣場正中的四眼白熾燈閃出日光般光芒,燈光下,我們看清了罐中物,不由得啞然失笑,圍觀的遊客們先後發出驚呼和籲籲聲。
那從陶罐中緩緩升空的,不是眼鏡蛇,而是……一根麻繩,大約小酒杯杯口粗細,麻花狀擰成三股。
麻繩最終脫離罐口,懸空直立在路燈光照下,長度至少有五米。
仰望夜空,星空燦爛,空空蕩蕩,這裏遠離廣場正中央的五月柱與路燈杆,完全不見有任何懸空固定物在扯拽繩頭,麻繩是怎樣升空的?
還沒等我研究出奧秘,那印度小孩站起身來,走到陶罐旁,雙手一抓,拽住了懸空麻繩,一使勁,小身板懸空,四肢並用,刺溜刺溜……像猴子爬樹一樣攀到了半空中。
就在這時,笛聲忽然中斷。
笛聲斷得太突然,空中不留一絲餘音。就在嗚咽聲消納一瞬間,原本僵直的麻繩變得軟塌塌了,“刷拉”一下墜落地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