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奢華的裴府
荒災年,我成了全村最有錢兒媳婦 作者:晚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陸氏的心顯然傷得不輕,人也沒有精神,這就被身邊下人扶了下去。
任婆子也覺得頭痛,帶著三個兒媳婦回了營帳,一坐下,她就鬱悶的開口:“不愧是裴家,還跟當年一模一樣,門風不正,家門不興。”
多少年沒有回去過了,結果還是令任婆子極為失望,要不是妹妹臨終的遺言,她這一輩子都不想回裴家去。
“這一趟平江府之行,你們可要打起精神,到了平江府盡量少說話,咱們快速辦完喪事就走,裴家的家事,我這外嫁女完全不想插手,更不想過問。”
“到時候將湯氏交給我父親,隨他看著處置吧,學那些歪門邪道的,在外頭養外室,與當年的父親如出一轍。”
當真是眼不見為淨。
宋九幾人聽了,都暗自心驚,所以以前裴知州也養外室,再一想到婆母嫁給公公的過程,不免令人唏噓。
“早知道是這樣,我還不想去平江府了。”
楊冬花性情中人,直接開了口,原先還覺得有門親戚是當官的,多少有些期盼,這一下沒有半點期盼了。
沈秋梅也是失了興致,這樣的娘家直接不想認了。
經過湯氏的事後,陸氏似乎消停了,以前年少無知,將人都往好的想,如今跟在任家人的隊伍裏,連話都難得說上幾句,對任家人越發的恭敬。
終於他們的隊伍在走了兩個多月的路程後趕到了平江府蘇州。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愧是人人稱讚之地,而有刺繡功底的宋九,早在安城就知道最有名的杭綢,蘇州靠近杭州一帶,也可謂“衣被天下”之美稱。
才入城,蘇州城百姓的穿著就明亮了不少,不僅衣料顏色豐富,便是款式也是他們所未見過的。
任家人扶靈而來,穿得樸素,又是莊戶出身,全身上下也皆是布衣,再與蘇州城的百姓相比,就好像鄉下土包子進城。
便是跟著而來的陸氏,雖然穿的是綢子衣,但衣裳略舊,款式更是談不上,這會兒陸氏挑開車簾往外看,一眼就羨慕起了蘇州的繁華。
父親一直將她養在老家,她從小到大被長輩管教得很嚴厲,平時的吃穿用度都是中規中矩,然而頭回出門的陸氏,卻終於有種掙脫了束縛之感,看到蘇州城,她就決定要留下來了。
這兒不僅繁華,街上的走商,過往的客商更是不少,可見經濟繁榮,百姓富足。
有了錢就有享受,看街頭的百姓就知道,都不曾看到有人穿補丁衣裳的。
陸氏主仆二人被這樣的繁華美景吸引,定不會再回老家去,而任家人卻是截然相反的心思。
宋九心想著來了蘇杭,她一定要去看看布料,回去時,別的可以不帶,布料得多帶些,她還打算在周圍轉轉,偷學一下刺繡的花樣,新款的衣料,以後做給家裏人穿。
任家其他人卻是被繁華給嚇住,在這樣肥得流油的地方當知州,可見裴家定會有錢。
原本任家在石頭村的地有了補償,又有任廣田在街頭開鋪子做木器行賺了些,任家二房一直開小賣鋪承包席宴也賺了些,結果到了這兒,竟有種囊中羞澀之感。
任婆子也是挺意外的,當年她和任平走時,蘇州城還不及眼下繁華,那時候的街上還有不少穿補丁衣裳的,怎麽多年不見,這兒來來往往的客商竟然這麽多。
隻是任家人還不知道,這些年在裴知州的治理之下,平江府不隻是表麵看著的風光,實際上這兒每年繳的稅賦也是能在燕朝排上名號的。
而且蘇杭兩地共同治理之下,已經不隻是“衣被天下”的美稱,而是權貴們的風流之地。
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吃喝玩樂當在其中,更有地方權貴擅養舞姬瘦馬,也曾是當地的一道風景線,這些當是後話了。
且看任家人入了城,便要與陸家女分開,陸氏尋自己的父親去,州同知的府邸不在南巷,聽說整個南巷隻有裴知州一家住著,從此南巷也成了蘇州城裏最尊貴的地方。
任家人與陸氏主仆告別,陸氏入了蘇州城才知道自己與任家之間的距離,就任家人能去南巷,而她不能,便可以看得出來她一路上都在高攀,可惜自己年輕不懂,一路上還帶著傲慢。
兩車隊分開,任家人往南巷去了,從蘇州城的正街往裏頭走,轉眼從繁華熱鬧的嘈雜聲中脫離。
看著莊康大道上的兩排垂柳,以及垂柳外的小橋流水,還沒到裴府,任家人就感受到了裴府的莊嚴,在這麽熱鬧的地方還能強行取一安靜之地建自己的府邸,還隻有裴府一處,這裴府那不得建得奢華無比。
真如任家人猜測的,裴府已非當年之裴府。
任婆子還沒有跟著任平離開娘家的時候,裴知州才到平江府任職不久,他還是一位清官,心思也不在這平江府上,隻盼著將女兒嫁了能入京述職。
可是這麽多年過去了,裴家出了一個晉王妃也沒能讓他調離平江府,於是乎裴知州開始懂得了享受。
不得不說蘇州的繁華有裴知州的功勞,但是裴家也在蘇州城裏紮了根。
馬車停在眼前奢華無比的府邸前,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些年裴家在蘇州過的是什麽樣的好日子。
三扇朱漆大門,以及描金木雕,無不彰顯著府中之人的財富與地位。
任家人從馬車上下來,看著眼前森嚴的護衛與難以跨越的大門,一個個都駐足不前。
任婆子看著眼前的大門早已經不是記憶裏的裴府,便是前頭的護衛也無一人能認識的,突然就有了陌生感,今日他們怕是走不了正門了。
宋九聽到婆母心頭所想,回頭看了一眼晉王妃的靈柩,說道:“為何不走正門。”
任婆子朝三媳婦看去一眼,歎了口氣,說道:“你們不知我那父親的脾氣,我妹妹活著時是晉王妃,死後也不過是黃土一堆,何況她不葬入皇陵,要葬到娘家的墳地來,此事就說不通了。”
“咱們這一趟恐怕困難重重,你們可要做好準備,咱們任家人有風骨,不管遇上什麽事,都要有自己的理智和底線。”
身邊的兒子兒媳婦紛紛點頭。
任婆子也覺得頭痛,帶著三個兒媳婦回了營帳,一坐下,她就鬱悶的開口:“不愧是裴家,還跟當年一模一樣,門風不正,家門不興。”
多少年沒有回去過了,結果還是令任婆子極為失望,要不是妹妹臨終的遺言,她這一輩子都不想回裴家去。
“這一趟平江府之行,你們可要打起精神,到了平江府盡量少說話,咱們快速辦完喪事就走,裴家的家事,我這外嫁女完全不想插手,更不想過問。”
“到時候將湯氏交給我父親,隨他看著處置吧,學那些歪門邪道的,在外頭養外室,與當年的父親如出一轍。”
當真是眼不見為淨。
宋九幾人聽了,都暗自心驚,所以以前裴知州也養外室,再一想到婆母嫁給公公的過程,不免令人唏噓。
“早知道是這樣,我還不想去平江府了。”
楊冬花性情中人,直接開了口,原先還覺得有門親戚是當官的,多少有些期盼,這一下沒有半點期盼了。
沈秋梅也是失了興致,這樣的娘家直接不想認了。
經過湯氏的事後,陸氏似乎消停了,以前年少無知,將人都往好的想,如今跟在任家人的隊伍裏,連話都難得說上幾句,對任家人越發的恭敬。
終於他們的隊伍在走了兩個多月的路程後趕到了平江府蘇州。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愧是人人稱讚之地,而有刺繡功底的宋九,早在安城就知道最有名的杭綢,蘇州靠近杭州一帶,也可謂“衣被天下”之美稱。
才入城,蘇州城百姓的穿著就明亮了不少,不僅衣料顏色豐富,便是款式也是他們所未見過的。
任家人扶靈而來,穿得樸素,又是莊戶出身,全身上下也皆是布衣,再與蘇州城的百姓相比,就好像鄉下土包子進城。
便是跟著而來的陸氏,雖然穿的是綢子衣,但衣裳略舊,款式更是談不上,這會兒陸氏挑開車簾往外看,一眼就羨慕起了蘇州的繁華。
父親一直將她養在老家,她從小到大被長輩管教得很嚴厲,平時的吃穿用度都是中規中矩,然而頭回出門的陸氏,卻終於有種掙脫了束縛之感,看到蘇州城,她就決定要留下來了。
這兒不僅繁華,街上的走商,過往的客商更是不少,可見經濟繁榮,百姓富足。
有了錢就有享受,看街頭的百姓就知道,都不曾看到有人穿補丁衣裳的。
陸氏主仆二人被這樣的繁華美景吸引,定不會再回老家去,而任家人卻是截然相反的心思。
宋九心想著來了蘇杭,她一定要去看看布料,回去時,別的可以不帶,布料得多帶些,她還打算在周圍轉轉,偷學一下刺繡的花樣,新款的衣料,以後做給家裏人穿。
任家其他人卻是被繁華給嚇住,在這樣肥得流油的地方當知州,可見裴家定會有錢。
原本任家在石頭村的地有了補償,又有任廣田在街頭開鋪子做木器行賺了些,任家二房一直開小賣鋪承包席宴也賺了些,結果到了這兒,竟有種囊中羞澀之感。
任婆子也是挺意外的,當年她和任平走時,蘇州城還不及眼下繁華,那時候的街上還有不少穿補丁衣裳的,怎麽多年不見,這兒來來往往的客商竟然這麽多。
隻是任家人還不知道,這些年在裴知州的治理之下,平江府不隻是表麵看著的風光,實際上這兒每年繳的稅賦也是能在燕朝排上名號的。
而且蘇杭兩地共同治理之下,已經不隻是“衣被天下”的美稱,而是權貴們的風流之地。
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吃喝玩樂當在其中,更有地方權貴擅養舞姬瘦馬,也曾是當地的一道風景線,這些當是後話了。
且看任家人入了城,便要與陸家女分開,陸氏尋自己的父親去,州同知的府邸不在南巷,聽說整個南巷隻有裴知州一家住著,從此南巷也成了蘇州城裏最尊貴的地方。
任家人與陸氏主仆告別,陸氏入了蘇州城才知道自己與任家之間的距離,就任家人能去南巷,而她不能,便可以看得出來她一路上都在高攀,可惜自己年輕不懂,一路上還帶著傲慢。
兩車隊分開,任家人往南巷去了,從蘇州城的正街往裏頭走,轉眼從繁華熱鬧的嘈雜聲中脫離。
看著莊康大道上的兩排垂柳,以及垂柳外的小橋流水,還沒到裴府,任家人就感受到了裴府的莊嚴,在這麽熱鬧的地方還能強行取一安靜之地建自己的府邸,還隻有裴府一處,這裴府那不得建得奢華無比。
真如任家人猜測的,裴府已非當年之裴府。
任婆子還沒有跟著任平離開娘家的時候,裴知州才到平江府任職不久,他還是一位清官,心思也不在這平江府上,隻盼著將女兒嫁了能入京述職。
可是這麽多年過去了,裴家出了一個晉王妃也沒能讓他調離平江府,於是乎裴知州開始懂得了享受。
不得不說蘇州的繁華有裴知州的功勞,但是裴家也在蘇州城裏紮了根。
馬車停在眼前奢華無比的府邸前,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些年裴家在蘇州過的是什麽樣的好日子。
三扇朱漆大門,以及描金木雕,無不彰顯著府中之人的財富與地位。
任家人從馬車上下來,看著眼前森嚴的護衛與難以跨越的大門,一個個都駐足不前。
任婆子看著眼前的大門早已經不是記憶裏的裴府,便是前頭的護衛也無一人能認識的,突然就有了陌生感,今日他們怕是走不了正門了。
宋九聽到婆母心頭所想,回頭看了一眼晉王妃的靈柩,說道:“為何不走正門。”
任婆子朝三媳婦看去一眼,歎了口氣,說道:“你們不知我那父親的脾氣,我妹妹活著時是晉王妃,死後也不過是黃土一堆,何況她不葬入皇陵,要葬到娘家的墳地來,此事就說不通了。”
“咱們這一趟恐怕困難重重,你們可要做好準備,咱們任家人有風骨,不管遇上什麽事,都要有自己的理智和底線。”
身邊的兒子兒媳婦紛紛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