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破解普法戰爭之戰略棋局:麵對德國統一進程的拿破崙三世 作者:李寒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縱觀整個德意誌統一進程,可說其成功正是在於俾斯麥的運籌帷幄。由於他具有深遂的洞察力,對統一戰爭的時機與形勢估計得十分準確,採用正確的戰略方針,使分裂了五百多年的德國重新成為一個統一的德意誌帝國,為德國的社會發展創造了重要前提,是德國歷史發展中的一大進步。雖然統一後的德意誌保留了濃厚的封建殘餘,並且採取強權政治,扼殺了民主主義,並且由於俾斯麥對法國的殘酷掠奪使德法兩大國關係長期處於緊張狀態,為新時期歐洲國際關係布下了陰影,為兩次大戰的浩劫埋下了種子,但是他的歷史功績始終是巨大和不可抹殺的。
4 群雄爭鬥智者勝--普法戰爭傳奇故事/中外戰爭傳奇叢書
1.戰爭話題
2.普法戰爭概況
3.普魯士在戰爭中崛起
4.法國拿破崙三世窮兵黷武
5.普法爭雄勢必一戰
6.戰爭的導火索
7.“鐵血宰相”俾斯麥
8.一份電報引發戰爭
9.倉促宣戰後果嚴重
10.普魯士沉著應敵
11.實際統帥毛奇
12.法軍進攻與普軍反擊
13.上行下效勿忙逃跑
14.萊茵軍團成了甕中之鱉
15.皇帝屈從於皇後
16.夏龍軍團鑽進捕鼠籠子
17.普軍包圍色當城
18.創造奇蹟的圍攻戰
19.法國皇帝當俘虜
20.第二帝國崩潰
21.戰爭性質起了變化
22.“國防政府”靠陰謀執政
23.人民抗戰困難重重
24.普軍對巴黎圍而不攻
25.法國抗戰最終失敗
26.兩次起義遭鎮壓
27.巴黎新政府上台
28.簽訂戰爭和約
29.德意誌帝國在巴黎成立
30.德國侵略者罪行累累
31.法國內戰一觸即發
32.巴黎公社在戰爭中誕生
33.俾斯麥協助消滅公社
34.保衛公社的搏鬥
35.馬克思論普法戰爭
36.恩格斯獲“將軍”稱號
37.普法戰爭短評
3.普魯士在戰爭中崛起
普魯士是一個典型的軍事封建王國。它的祖先係日耳曼民族中的一個騎士團,13世紀時定居到波羅的海南岸地區,稱為普魯士。後來,子孫日益繁衍,在那裏建立起普魯士公國。公元1701年,腓特烈一世獲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允許,加冕為普魯士國王,普魯士由公國升格為王國。
此後,普魯士的歷任國王,通過各種手段擴充自己的疆土,先後從瑞典“購置”了福爾波門地區及什切青等城市,從奧地利手中奪取了西裏西亞和東弗裏斯蘭地區,從波蘭奪得西普魯士和內策行政區等。通過18世紀的發展,普魯士成了歐洲的軍事強國,成了德意誌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中心。
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普魯士國家的官僚組織、軍事組織及政治統治都獲得了鞏固。王室通過龐大的常備軍和日益增長的稅收,加強了中央集權的專製製度,建成具有軍國主義傳統的國家。
19世紀初期,普魯士已經成為統治北德意誌的大國。但在1806年的對法戰爭中,它被法國拿破崙一世打得慘敗,按提爾西特和約規定,喪失了一半領土。此後,普魯士被迫進行了資產階級改革,隻是國家大權仍然控製在王族手裏。
1815年拿破崙一世在戰爭中失敗後,普魯士在戰勝國的維也納會議上獲利,收回了失去的絕大部分領土,從此又恢復了軍事強國地位。到1822年,它已擁有8個省份,英疆域自東歐延伸至德意誌中部和西部,占有最重要的工業區經濟發達地區,為統一德意誌奠定了社會和經濟的基礎。
19世紀20~40年代的普魯,一方麵,在政治上出現了反動的封建復辟;另一方麵,資本主義經濟也迅速發展了。國內工業革命開始,農業也逐漸過渡到了資本主義的地產製。19世紀40年代初期,普魯士的資產階級形成為反封建的反對派,要求獲得“統一與自由”的民族運動興起;與此同時,無產階級也開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要求獲取自己的政治和經濟權利。
1848年,在歐洲法、奧、意、匈等國的資產階級掀起民主、民族革命的浪潮中,德意誌的許多邦國也都爆發了革命運動,但是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革命最終失敗。這樣一來,德意誌的統一問題,已不可能由革命來實現了。
1861年1月2日,作為攝政王的普魯士親王正式登基,成為普魯士的新國王,號稱威廉一世。這位國王和後來的德意誌帝國皇帝,本是老國王腓特烈一威廉的第二個兒子。由於兄長身患重病,他僥倖成為普王繼承人,受封為普魯士親王。
親王頗通軍事,10歲時即被送人部隊接受鍛鍊,長大後歷任軍官職務。在1848年的德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他曾率領軍隊鎮壓了柏林人民的革命運動。1858年,他以親王身份成為普魯士的攝政王,實際上開始掌握國家大權。
普魯士親王攝政以後,立即解散了舊內閣,建立所謂的自由主義新內閣,以鞏固和加強對政府的控製。同時,他還積極支持軍政部長羅昂和總參謀長毛奇,命令他們進行軍事改革,強化普魯士的軍隊建設。他頒發敕令,迫使每一個青壯年都接受強製性的軍事訓練,致使普魯士各地兵營林立,軍國主義的思想和組織也普遍泛濫起來。
4 群雄爭鬥智者勝--普法戰爭傳奇故事/中外戰爭傳奇叢書
1.戰爭話題
2.普法戰爭概況
3.普魯士在戰爭中崛起
4.法國拿破崙三世窮兵黷武
5.普法爭雄勢必一戰
6.戰爭的導火索
7.“鐵血宰相”俾斯麥
8.一份電報引發戰爭
9.倉促宣戰後果嚴重
10.普魯士沉著應敵
11.實際統帥毛奇
12.法軍進攻與普軍反擊
13.上行下效勿忙逃跑
14.萊茵軍團成了甕中之鱉
15.皇帝屈從於皇後
16.夏龍軍團鑽進捕鼠籠子
17.普軍包圍色當城
18.創造奇蹟的圍攻戰
19.法國皇帝當俘虜
20.第二帝國崩潰
21.戰爭性質起了變化
22.“國防政府”靠陰謀執政
23.人民抗戰困難重重
24.普軍對巴黎圍而不攻
25.法國抗戰最終失敗
26.兩次起義遭鎮壓
27.巴黎新政府上台
28.簽訂戰爭和約
29.德意誌帝國在巴黎成立
30.德國侵略者罪行累累
31.法國內戰一觸即發
32.巴黎公社在戰爭中誕生
33.俾斯麥協助消滅公社
34.保衛公社的搏鬥
35.馬克思論普法戰爭
36.恩格斯獲“將軍”稱號
37.普法戰爭短評
3.普魯士在戰爭中崛起
普魯士是一個典型的軍事封建王國。它的祖先係日耳曼民族中的一個騎士團,13世紀時定居到波羅的海南岸地區,稱為普魯士。後來,子孫日益繁衍,在那裏建立起普魯士公國。公元1701年,腓特烈一世獲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允許,加冕為普魯士國王,普魯士由公國升格為王國。
此後,普魯士的歷任國王,通過各種手段擴充自己的疆土,先後從瑞典“購置”了福爾波門地區及什切青等城市,從奧地利手中奪取了西裏西亞和東弗裏斯蘭地區,從波蘭奪得西普魯士和內策行政區等。通過18世紀的發展,普魯士成了歐洲的軍事強國,成了德意誌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中心。
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普魯士國家的官僚組織、軍事組織及政治統治都獲得了鞏固。王室通過龐大的常備軍和日益增長的稅收,加強了中央集權的專製製度,建成具有軍國主義傳統的國家。
19世紀初期,普魯士已經成為統治北德意誌的大國。但在1806年的對法戰爭中,它被法國拿破崙一世打得慘敗,按提爾西特和約規定,喪失了一半領土。此後,普魯士被迫進行了資產階級改革,隻是國家大權仍然控製在王族手裏。
1815年拿破崙一世在戰爭中失敗後,普魯士在戰勝國的維也納會議上獲利,收回了失去的絕大部分領土,從此又恢復了軍事強國地位。到1822年,它已擁有8個省份,英疆域自東歐延伸至德意誌中部和西部,占有最重要的工業區經濟發達地區,為統一德意誌奠定了社會和經濟的基礎。
19世紀20~40年代的普魯,一方麵,在政治上出現了反動的封建復辟;另一方麵,資本主義經濟也迅速發展了。國內工業革命開始,農業也逐漸過渡到了資本主義的地產製。19世紀40年代初期,普魯士的資產階級形成為反封建的反對派,要求獲得“統一與自由”的民族運動興起;與此同時,無產階級也開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要求獲取自己的政治和經濟權利。
1848年,在歐洲法、奧、意、匈等國的資產階級掀起民主、民族革命的浪潮中,德意誌的許多邦國也都爆發了革命運動,但是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革命最終失敗。這樣一來,德意誌的統一問題,已不可能由革命來實現了。
1861年1月2日,作為攝政王的普魯士親王正式登基,成為普魯士的新國王,號稱威廉一世。這位國王和後來的德意誌帝國皇帝,本是老國王腓特烈一威廉的第二個兒子。由於兄長身患重病,他僥倖成為普王繼承人,受封為普魯士親王。
親王頗通軍事,10歲時即被送人部隊接受鍛鍊,長大後歷任軍官職務。在1848年的德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他曾率領軍隊鎮壓了柏林人民的革命運動。1858年,他以親王身份成為普魯士的攝政王,實際上開始掌握國家大權。
普魯士親王攝政以後,立即解散了舊內閣,建立所謂的自由主義新內閣,以鞏固和加強對政府的控製。同時,他還積極支持軍政部長羅昂和總參謀長毛奇,命令他們進行軍事改革,強化普魯士的軍隊建設。他頒發敕令,迫使每一個青壯年都接受強製性的軍事訓練,致使普魯士各地兵營林立,軍國主義的思想和組織也普遍泛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