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的國家安全高於抽象的國家榮耀


    拿破崙三世年輕的時候加入過義大利的“燒炭黨”,他對這一經歷念念不忘。甫一掌權,便宣稱“法意兩國是爭取崇高事業的戰友”,因此採取了支持義大利統一的非常行動。這一舉動不管是出於個人信念、歷史恩怨或者家族情感,都嚴重違背法國的地緣政治利益,這使得法國又出現一個統一與強大的鄰國,使得法國傳統的擴張路線受阻。雖然法意兩國在人種和文化上有親緣關係,但隻要看看本是同根生的奧地利和普魯士之間是如何長期爭鬥的,拿破崙三世便應該明白他的舉動純屬浪漫主義,而且義大利未見得拿破崙三世有何感激,並未對法國做出何種回報。對此,俾斯麥早就指出,“且不可為了感情而結盟,因為我方所作的犧牲將被視為一種對崇高事業理所應當的奉獻”。


    不可為感情而結盟,當然更不可為了仇恨而開戰。在外交鬥爭中,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今天的敵人可能就是明天的朋友,而今天的朋友可能就是明天的敵人。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隻有永恆的國家利益。拿破崙三世與俄國開戰是為了打破維也納體係,結束法國的孤立和為第一帝國報仇雪恨。但實際上法國在黑海地區的利益幾乎可以忽略,《巴黎條約》中禁止俄國擁有黑海艦隊這純粹是為英國的戰略利益服務,而法國作為條約的簽字國卻對此承擔了長期的、額外的戰略負擔。英國把法國推向了對抗俄國的第一線而在外交上動彈不得(拿破崙三世的恐英症和虛榮心也不允許他廢棄該條約),導致俄國對法國的敵視和對普魯士的親近,導致了法俄無法聯手反對德國統一的結果。


    對比之下,雖然拿破崙三世一直奉行反奧政策,處處打擊奧地利的利益,但奧地利作為一個保守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古老帝國,能夠判明對本國的最大威脅在於普魯士,因此對法外交方麵並未孜孜於報復。在普法戰爭前,還一度考慮與法國結盟反對普魯士。最後兩國並未正式結盟,其原因是奧地利人希望看到法軍初步獲勝後再來勝利會師。


    1.6 意識形態與民意不能成為外交鬥爭的標準


    維也納體係是保守主義的正統君主國家的外交框架,反對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這兩大法國大革命釋放出來的顛覆性的力量,而拿破崙三世正是這兩種思潮的弄潮兒。雖然是時代的弄潮兒,但拿破崙三世清楚當時法國本身的國力和大國間的力量對比不足以支撐在歐洲大陸上再來一場拿破崙大征服,他也自知沒有拿破崙一世那樣的政治和軍事才華,因此他總是推行一種投機取巧(在歐洲以外一貫依附於英國)和譁眾取寵(煽動國內的民意)的辦法來搞外交投機和軍事冒險,一遇到掌握不了的困難便溜之大吉(在義大利和墨西哥)。


    拿破崙三世也與其叔父一樣深以非正統王室出身為憾事,由於缺乏那種世襲王族與生俱來的自信心與合法性,因此傾向於把迎合民意作為自身合法性的來源,而且從第二帝國的體製和歷次全民公決的結果來看,他的統治的確有民意基礎,他代表了現代政治家的風格。但外交和軍事都屬於國家戰略的範疇,並不能依照民意的支持率來製定。從普法戰爭的最後失敗來看,拿破崙三世的確屬於那種順應潮流而不能駕馭潮流的政治人物,他自己沒有更高明的思想,因此就隻能人雲亦雲,喜怒哀樂全被外力操縱了。


    1.7 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亡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軍事是政治的繼續,外交通常能夠解決大部分常規問題。普法戰爭前,拿破崙三世在常規的外交賭局中輸得一幹二淨,便希望在一場軍事大冒險中連本帶利全部撈回,這是他最大的失敗之處。實際上當時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優勢雖然打了折扣,但並非不可挽回,更沒有處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犯不著去打一場毫無準備,不計後果的戰爭。拿破崙三世在發動戰爭之前根本就沒有政治——他的外交努力已經全部失敗了,因此在發動戰爭後也沒有政治——無法通過外交斡旋而停戰,最終必然導致不勝利,就滅亡的結局。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亡,他連東山再起,捲土重來的機會都沒有,可以說是一蹶不振,一敗塗地了。


    總而言之,拿破崙三世作為一個以軍事政變上台,靠軍事冒險維持,迎合民意而不能駕馭民意,始終缺乏自信心、安全感與合法性的領袖人物,他在歐洲和全世界採取冒險政策和在德國統一問題上遭受最終的失敗的確有其歷史的必然。


    2 從德國的歷史經驗教訓看中國的未來


    2.1 i.德國近現代歷史中的智慧


    讀到德國近代歷史的時候,感覺到德國的歷史對於今天的中國有特別的借鑑意義。德國在其鐵血宰相俾斯麥執政期間完成了德國的統一,之後經歷了幾起幾落,也經歷了國家崛起、被瓜分、再崛起、再沉淪和三度崛起的大喜大悲,今天的德意誌民族在經歷了百年的崛起和毀滅的大循環後,變得更有智慧了,更加能參透國家民族在理性道路上謀求國家最大利益的哲學了。


    德國在1871年的統一本身就是一個外交和國家戰略的雙重奇蹟,值得我們今天認認真真去研究和探討。當時德國領土上雖然生活著古老的日爾曼民族,但卻遠遠不是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國家,因為大大小小的城邦國家散布在德意誌的疆界內,沒有一個統一國家的概念,德國人的船隻航行在公海上沒有自己的國旗,也沒有一個政府可以有效地保護他們。德意誌領土也常常是歐洲列強的遊戲場,法國、丹麥和西班牙可以隨意地在德國領土上發動戰爭,四分五裂的德國成為歐洲主要大國角逐的棋盤。當時有兩個德意誌民族國家,一個是奧匈帝國,一個是普魯士,有實力統一德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破解普法戰爭之戰略棋局:麵對德國統一進程的拿破崙三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寒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寒秋並收藏破解普法戰爭之戰略棋局:麵對德國統一進程的拿破崙三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