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睡了一夜,郝誌宇的右腳也不見好。第二天,韓喜梅帶著人馬又進山觀察去了。郝誌宇感到奇怪,為什麽沒有帶陸小明進山?他坐在地鋪上問道:
“小明,你怎麽沒跟韓隊長進山?”
陸小明說:“叫林青雲和許峰把咱倆給頂了。”
郝誌宇似乎有所領悟地問。
”
“誰這樣安排的?
陸小明說:“耿科長。”
“是老耿呀,他太不應該了!”
“有什麽不應該的。”正這時,耿維民端著一盆熱騰騰的水走進了帳篷。
郝誌宇一見耿維民,情緒激動地站了起來:“老耿,把我拴住就夠了,不該把小明留下來‘監視’我呀,我能夠走!”
為了證實自己說的不是假話,郝誌宇故意把右腳朝前一邁。哪知右腳不給他爭氣,疼得他站不穩當,身子搖搖欲倒。陸小明眼急手快,忙上前伸手扶住他:
“不要我‘監視’能行嗎?”陸小明詼諧地說。
“你這個科學家怎麽對待自己的傷就少了科學性呢?”耿維民把手中的一盆熱水放到了郝誌宇的腳邊。
郝誌宇十分尷尬地苦笑了一下,拍拍自己的腿,怨氣十足地說:
“真是不中用嗬。自己進不了山,還得拖累一個人!”
耿維民感情誠摯地安撫他道:
“老郝,你不應該這樣想。你跟老天爺打了大半輩子交道,今天統一祖國的鬥爭需要你,將來咱們搞社會主義建設也需要你。來日方長嘛,不要著急。
在舊中國,郝誌宇聽到的是冷嘲熱諷,看的是冷若冰到 霜的臉孔。今天,站在自己麵前,親切地凝視著自己的,是一位從槍林彈雨裏為人民打江山闖過來的老紅軍。
他說:“老耿,你對我和我的工作的認識,遠遠超過了我對我自己的認識。”
“應該這樣認識。因為你願意為祖國、為人民服務,祖國和人民也需要你。”耿維民熱情地說著,按他坐下“快把腿放到熱水裏燙燙,消消腫。”
郝誌宇把右腳放進熱水裏,渾身感到暖融融的。
早飯後,嚴軍又來給他看過一回腳,服了些消腫除淤的藥物。他試著走了幾步,感到受傷的右腳好多了,隻是還不能活動自如。雖然,耿維民、嚴軍都再三提醒他多休息休息,他卻怎麽也安不下心來。陸小明簡直象個“坐探”似的,一步不離地守在他身邊,一雙忽閃閃的大眼睛,始終不倦地“監視”著他的一舉一動。這使郝誌宇傷透了腦筋。他覺得自己失去了自由,他佯裝不快地對陸小明生氣道:
“小明,你再這樣‘監視’我,我可要提抗議了!”
陸小明趕忙向他發表聲明道:
“老郝,我這可不是監視。按耿科長的吩咐,幫你辦一些行動不便的事。”
說起這,郝誌宇心裏就感到熱乎乎的。早晨的洗臉水是陸小明打來的,吃的飯是陸小明送來的,喝的水也是陸小明端來的。自己呢,簡直成了個坐享其成的廢物。此刻聽陸小明這麽一說,便借題發揮道:
“小明,我還有件行動不便的事求你幫忙辦一辦行嗎?”
陸小明明確自己現在的責任,忙說道:
“老郝,你快說吧。”
郝誌宇朝門外一指道:
“怎樣,幫忙到觀測場看一看今天的風向、風力、溫度、濕度。”
“這個”陸小明有點犯疑地撓著腦袋。因為他已經摸熟了郝誌宇的習慣,每天早晨起來,總要親自去觀察這一切,然後記在自己的藍皮本上。陸小明想到了這一點,早飯前就主動把這些數據從觀測場抄來一份遞給了他。當時,他還誇陸小明是個機靈鬼,想得真周到!這才不過兩小時,怎麽又要這些數據了呢?他疑惑地問道:
“飯前不是去觀測過嗎?”
“這可是飯後了。”郝誌宇故作驚訝地說,“氣象萬千,變化無窮嘛,是應該勤觀察著一點兒。小明,快去吧!”
這一說,陸小明隻好應承下來,轉身到觀測場去了。
陸小明一走,郝誌宇便歪著腳走到自己那張別有風味的石頭寫字檯前,一手撐著冰涼的石板,一手打開擱在上麵的資料箱,取出藍皮本來。他翻開藍色的封皮,扉頁上醒目地用鋼筆書寫著幾個大字:索南才旦氣象記錄。
多年來,他已經習慣做這樣看來十分繁瑣的、重複來重複去的記錄了。他從不吝惜自己的時間、汗水、心血和力氣,嚴格地要求自己不要有掛一漏萬,失之粗疏的時候。他不論在哪裏,他每天必不可少地要記錄下當地當天的天氣陰晴、風力級別、氣溫高低、濕度大小。這種長期的堅持不懈的磨練,使他成了一個對大自然風雲變幻十分敏感的人。當人們到公園裏品花賞木,觀水看魚的時候,他卻帶著研究的眼神,追逐氣候變化的蛛絲馬跡,觀察氣候對植物枯榮、動物興衰的影響。在他的記錄本上,記錄著一年四季的萬千景象,哪一天冰雪消融,哪一天桃花吐蕾,哪一天李花初放,哪一天紫丁香開完最後一朵花,哪一天柳絮飛花,哪一天燕子壘巢,哪一天杜鵑初啼,哪一天青蛙鼓譟,哪一天大雁北去。為了使自己獲得更廣泛的知識,他不僅收集翻閱了不少國內外名家的氣象學術論文,同時,還培養了他對古典詩詞的愛好。不過,那絕不是為了單一的欣賞,更不是為了茶餘酒後的消遣。翻開他累積的厚厚的一摞子藍皮記錄本,可以看到唐代詩人杜甫“南京犀浦道,四月黃梅雨”的詩句,也可以看到宋代詩人蘇軾“三時已斷黃梅雨,萬裏初來棹舶風”的詩句。這些古代詩人的詩句,在他心目中已成了不可多得的研究氣候的可貴資料。他從這些寫景的詩句裏,推測我國古代的氣候,同現在作比較,得知氣候變化的情況。這些詩句,在他的一些論文裏,常常被引用,給他的論文增添了不少典雅的文采和誘人的魅力。
“小明,你怎麽沒跟韓隊長進山?”
陸小明說:“叫林青雲和許峰把咱倆給頂了。”
郝誌宇似乎有所領悟地問。
”
“誰這樣安排的?
陸小明說:“耿科長。”
“是老耿呀,他太不應該了!”
“有什麽不應該的。”正這時,耿維民端著一盆熱騰騰的水走進了帳篷。
郝誌宇一見耿維民,情緒激動地站了起來:“老耿,把我拴住就夠了,不該把小明留下來‘監視’我呀,我能夠走!”
為了證實自己說的不是假話,郝誌宇故意把右腳朝前一邁。哪知右腳不給他爭氣,疼得他站不穩當,身子搖搖欲倒。陸小明眼急手快,忙上前伸手扶住他:
“不要我‘監視’能行嗎?”陸小明詼諧地說。
“你這個科學家怎麽對待自己的傷就少了科學性呢?”耿維民把手中的一盆熱水放到了郝誌宇的腳邊。
郝誌宇十分尷尬地苦笑了一下,拍拍自己的腿,怨氣十足地說:
“真是不中用嗬。自己進不了山,還得拖累一個人!”
耿維民感情誠摯地安撫他道:
“老郝,你不應該這樣想。你跟老天爺打了大半輩子交道,今天統一祖國的鬥爭需要你,將來咱們搞社會主義建設也需要你。來日方長嘛,不要著急。
在舊中國,郝誌宇聽到的是冷嘲熱諷,看的是冷若冰到 霜的臉孔。今天,站在自己麵前,親切地凝視著自己的,是一位從槍林彈雨裏為人民打江山闖過來的老紅軍。
他說:“老耿,你對我和我的工作的認識,遠遠超過了我對我自己的認識。”
“應該這樣認識。因為你願意為祖國、為人民服務,祖國和人民也需要你。”耿維民熱情地說著,按他坐下“快把腿放到熱水裏燙燙,消消腫。”
郝誌宇把右腳放進熱水裏,渾身感到暖融融的。
早飯後,嚴軍又來給他看過一回腳,服了些消腫除淤的藥物。他試著走了幾步,感到受傷的右腳好多了,隻是還不能活動自如。雖然,耿維民、嚴軍都再三提醒他多休息休息,他卻怎麽也安不下心來。陸小明簡直象個“坐探”似的,一步不離地守在他身邊,一雙忽閃閃的大眼睛,始終不倦地“監視”著他的一舉一動。這使郝誌宇傷透了腦筋。他覺得自己失去了自由,他佯裝不快地對陸小明生氣道:
“小明,你再這樣‘監視’我,我可要提抗議了!”
陸小明趕忙向他發表聲明道:
“老郝,我這可不是監視。按耿科長的吩咐,幫你辦一些行動不便的事。”
說起這,郝誌宇心裏就感到熱乎乎的。早晨的洗臉水是陸小明打來的,吃的飯是陸小明送來的,喝的水也是陸小明端來的。自己呢,簡直成了個坐享其成的廢物。此刻聽陸小明這麽一說,便借題發揮道:
“小明,我還有件行動不便的事求你幫忙辦一辦行嗎?”
陸小明明確自己現在的責任,忙說道:
“老郝,你快說吧。”
郝誌宇朝門外一指道:
“怎樣,幫忙到觀測場看一看今天的風向、風力、溫度、濕度。”
“這個”陸小明有點犯疑地撓著腦袋。因為他已經摸熟了郝誌宇的習慣,每天早晨起來,總要親自去觀察這一切,然後記在自己的藍皮本上。陸小明想到了這一點,早飯前就主動把這些數據從觀測場抄來一份遞給了他。當時,他還誇陸小明是個機靈鬼,想得真周到!這才不過兩小時,怎麽又要這些數據了呢?他疑惑地問道:
“飯前不是去觀測過嗎?”
“這可是飯後了。”郝誌宇故作驚訝地說,“氣象萬千,變化無窮嘛,是應該勤觀察著一點兒。小明,快去吧!”
這一說,陸小明隻好應承下來,轉身到觀測場去了。
陸小明一走,郝誌宇便歪著腳走到自己那張別有風味的石頭寫字檯前,一手撐著冰涼的石板,一手打開擱在上麵的資料箱,取出藍皮本來。他翻開藍色的封皮,扉頁上醒目地用鋼筆書寫著幾個大字:索南才旦氣象記錄。
多年來,他已經習慣做這樣看來十分繁瑣的、重複來重複去的記錄了。他從不吝惜自己的時間、汗水、心血和力氣,嚴格地要求自己不要有掛一漏萬,失之粗疏的時候。他不論在哪裏,他每天必不可少地要記錄下當地當天的天氣陰晴、風力級別、氣溫高低、濕度大小。這種長期的堅持不懈的磨練,使他成了一個對大自然風雲變幻十分敏感的人。當人們到公園裏品花賞木,觀水看魚的時候,他卻帶著研究的眼神,追逐氣候變化的蛛絲馬跡,觀察氣候對植物枯榮、動物興衰的影響。在他的記錄本上,記錄著一年四季的萬千景象,哪一天冰雪消融,哪一天桃花吐蕾,哪一天李花初放,哪一天紫丁香開完最後一朵花,哪一天柳絮飛花,哪一天燕子壘巢,哪一天杜鵑初啼,哪一天青蛙鼓譟,哪一天大雁北去。為了使自己獲得更廣泛的知識,他不僅收集翻閱了不少國內外名家的氣象學術論文,同時,還培養了他對古典詩詞的愛好。不過,那絕不是為了單一的欣賞,更不是為了茶餘酒後的消遣。翻開他累積的厚厚的一摞子藍皮記錄本,可以看到唐代詩人杜甫“南京犀浦道,四月黃梅雨”的詩句,也可以看到宋代詩人蘇軾“三時已斷黃梅雨,萬裏初來棹舶風”的詩句。這些古代詩人的詩句,在他心目中已成了不可多得的研究氣候的可貴資料。他從這些寫景的詩句裏,推測我國古代的氣候,同現在作比較,得知氣候變化的情況。這些詩句,在他的一些論文裏,常常被引用,給他的論文增添了不少典雅的文采和誘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