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名神父政客身後,樂樂快步行走著,這位年輕的僧侶是現任達賴喇嘛的侄子。之後是桑坦,他已經出家三年,是達賴喇嘛的兄弟。兩人步子輕快,很愛笑,一如那些身體和思維都處於巔峰期的年輕人。他們的臉龐呈現出深褐色,一口白牙閃閃發亮。桑坦穿著一件鮮紅的爬山用朱巴,在我們一行人沿著通向洛京山穀的狹窄走道往西前進的時候,他在我們隊伍中看上去就像是一麵會走動的經幡。
孜本夏格巴——達賴喇嘛派來監督伊妮婭建造工程的監工——和喬治同行,後者是我們胖乎乎的建築工頭。喬治有個形影不離的同伴,就是阿布,但他現在不在這兒。因為沒受到邀請,阿布有點傷心,他留在了懸空寺。我想,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喬治的臉上沒有笑意,他沉默著很少言語,但孜本夏格巴滔滔不絕,舞動著手臂,打著誇張的手勢,興奮地講著故事。有好幾名工人和他們同行,至少是要陪著到洛京。
朵穆的卓莫錯奇,這位從南方來的貿易商人著裝艷麗,他身邊的同伴隻有一位,這麽多月的高路旅程歷來如此——那是一匹超大的柴羊,身上載滿了商人的貨物。這匹柴羊毛茸茸的脖頸下掛著三個鈴鐺,隨著我們一路前進,鈴鐺發出叮叮噹噹的響聲,就像是寺廟的禱告鈴。羅莫頓珠會在布達拉宮和我們相會,不過隊伍裏有一樣東西,代表了他的存在:那是柴羊最頂上的粗呢背包,裏麵裝著他的滑翔傘。
我和伊妮婭在隊伍的最後麵。有好幾次,我打算和她說說昨晚的事,但她都豎起食指,掩著嘴唇,不讓我說下去,然後朝我們身邊的商人和其他人點頭致意。我隻能和她簡單閑聊幾句,說了最近幾天在懸空寺懸岩寶閣和走道上的工作,但我的腦子仍糾結著那些問題。
不久,我們來到了洛京,那裏的坡道和走道上列滿了揮舞錦旗和經幡的人群。城市居民從山穀的平台和懸崖的木屋中向他們的市長和我們這些人歡呼。過了山穀城市洛京,就在我們快要抵達前往布達拉的唯一一條索道的起跳平台前,我們遇到了前去參加達賴喇嘛宴會的另一隊人馬:多吉帕姆和九名比丘尼。多吉帕姆坐在一乘肩輿中,由四名肌肉發達的男性扛著。她是桑頂寺寺主,那座寺裏除她之外都是比丘僧,和懸空寺位於同一座山脈上,但它位於三十多公裏外的南山,而懸空寺在北山。多吉帕姆已經九十四高齡,她三歲時,被認作是金剛亥母轉世。她是個非常自負的人,在六十多公裏外的危山之中的羊卓雍錯,有座專為比丘尼而建的寺院,名為先知寺。七十多年來,寺眾一直視她為寺主、活佛。現在,成了金剛亥母的她,以及九名比丘尼同伴,還有約三十多名抬輿的男人和護衛,正等在索道旁,將肩輿那碩大的扣鉗連結起來。
多吉帕姆從簾中朝外窺探,暗中審視我們的隊伍,接著招手叫伊妮婭過去。伊妮婭隨口和我說過,她曾多次去過羊卓雍錯的先知寺,見過亥母,兩人結成了好友。貝提克還私下告訴我,這位多吉帕姆最近向先知寺的僧尼和桑頂寺的僧侶說,伊妮婭才是活佛轉世,而不是達賴喇嘛。貝提克說,她的這一異端邪說已經傳了出去,但由於金剛亥母在天山星球很受歡迎,所以達賴喇嘛還不曾對這一無理論斷作出回應。
現在,我看著這兩個女人——年輕的伊妮婭和肩輿內的老邁身影——肆意暢談,朗聲大笑,兩邊的人馬都等著越過這條穿越郎瑪深淵的索道。顯然,多吉帕姆堅持要我們先行,因為抬輿的男人將肩輿抬到了一邊,九名比丘尼深深鞠了個躬,伊妮婭朝我們示意,令大家走到平台上。查理奇恰幹布和堪布拿旺紮西的助手把他倆扣在索道上,但兩人看上去麵色尷尬——我知道,不是因為擔心安全問題,而是因為這裏麵違反了某種禮節,但我並不知道是什麽,也不感興趣。在那時,我隻想和伊妮婭單獨在一起,和她說會兒話。或者,再親她一下。
步行前往布達拉宮的途中,下起了大雨。我在這地方待過三個月,經歷過好幾次夏季陣雨,但這次是雨季前的雨,冰冷刺骨,還有重重霧靄籠罩在我們四周。烏雲迫近前,我們已經過了一條索道,但等我們逼近崑崙山的東麓時,高路上已經又濕又滑,還結滿了冰。
高路有好幾部分組成:山岩,陡峭山壁上的磚鋪小道,華山西北麓的木製高路,還有這些冰雪山麓連接崑崙山的一係列平台走道和吊橋。之後,是這星球上第二長的吊橋,它連接著崑崙山和帕裏山,其後又是一係列的走道、橋樑、山岩,它們沿著帕裏山的東側山壁,一路通向西南方的帕裏集市。在那兒,我們穿經一個山穀,沿著山岩小道,筆直西行,最後便到了布達拉。
通常來說,晴天的話,這段路隻需花上六個小時便能走完,但這天下午霧氣繚繞,冰雪交加,於是這段長途跋涉變得很令人陰鬱,也很危險。市長兼管事查理奇恰幹布和住持堪布拿旺紮西的助手手持鮮紅或鮮黃的雨傘,試圖為兩位貴人遮風擋雨,但冰凍山岩差不多每個地方都很狹窄,這兩位貴人列成一隊走在前頭,不弄濕身體是不可能的事。吊橋簡直就是噩夢——橋的“地板”,僅僅是一條粗壯的麻繩,上麵連著或垂直或水平的繩子,作欄杆用,頭頂是另一條粗壯的麻繩。通常來說,踏在腳下的麻繩上,同時兩手握著側繩,要保持平衡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但在這樣一個暴雨天,必須聚精會神才行。不過,本地人在雨季裏走起來同樣健步如飛,雖然吊橋在大傢夥的重量下上下彈動,結了冰的繩索似乎要從手裏滑走,但走得慢吞吞的也隻有我和伊妮婭。
孜本夏格巴——達賴喇嘛派來監督伊妮婭建造工程的監工——和喬治同行,後者是我們胖乎乎的建築工頭。喬治有個形影不離的同伴,就是阿布,但他現在不在這兒。因為沒受到邀請,阿布有點傷心,他留在了懸空寺。我想,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喬治的臉上沒有笑意,他沉默著很少言語,但孜本夏格巴滔滔不絕,舞動著手臂,打著誇張的手勢,興奮地講著故事。有好幾名工人和他們同行,至少是要陪著到洛京。
朵穆的卓莫錯奇,這位從南方來的貿易商人著裝艷麗,他身邊的同伴隻有一位,這麽多月的高路旅程歷來如此——那是一匹超大的柴羊,身上載滿了商人的貨物。這匹柴羊毛茸茸的脖頸下掛著三個鈴鐺,隨著我們一路前進,鈴鐺發出叮叮噹噹的響聲,就像是寺廟的禱告鈴。羅莫頓珠會在布達拉宮和我們相會,不過隊伍裏有一樣東西,代表了他的存在:那是柴羊最頂上的粗呢背包,裏麵裝著他的滑翔傘。
我和伊妮婭在隊伍的最後麵。有好幾次,我打算和她說說昨晚的事,但她都豎起食指,掩著嘴唇,不讓我說下去,然後朝我們身邊的商人和其他人點頭致意。我隻能和她簡單閑聊幾句,說了最近幾天在懸空寺懸岩寶閣和走道上的工作,但我的腦子仍糾結著那些問題。
不久,我們來到了洛京,那裏的坡道和走道上列滿了揮舞錦旗和經幡的人群。城市居民從山穀的平台和懸崖的木屋中向他們的市長和我們這些人歡呼。過了山穀城市洛京,就在我們快要抵達前往布達拉的唯一一條索道的起跳平台前,我們遇到了前去參加達賴喇嘛宴會的另一隊人馬:多吉帕姆和九名比丘尼。多吉帕姆坐在一乘肩輿中,由四名肌肉發達的男性扛著。她是桑頂寺寺主,那座寺裏除她之外都是比丘僧,和懸空寺位於同一座山脈上,但它位於三十多公裏外的南山,而懸空寺在北山。多吉帕姆已經九十四高齡,她三歲時,被認作是金剛亥母轉世。她是個非常自負的人,在六十多公裏外的危山之中的羊卓雍錯,有座專為比丘尼而建的寺院,名為先知寺。七十多年來,寺眾一直視她為寺主、活佛。現在,成了金剛亥母的她,以及九名比丘尼同伴,還有約三十多名抬輿的男人和護衛,正等在索道旁,將肩輿那碩大的扣鉗連結起來。
多吉帕姆從簾中朝外窺探,暗中審視我們的隊伍,接著招手叫伊妮婭過去。伊妮婭隨口和我說過,她曾多次去過羊卓雍錯的先知寺,見過亥母,兩人結成了好友。貝提克還私下告訴我,這位多吉帕姆最近向先知寺的僧尼和桑頂寺的僧侶說,伊妮婭才是活佛轉世,而不是達賴喇嘛。貝提克說,她的這一異端邪說已經傳了出去,但由於金剛亥母在天山星球很受歡迎,所以達賴喇嘛還不曾對這一無理論斷作出回應。
現在,我看著這兩個女人——年輕的伊妮婭和肩輿內的老邁身影——肆意暢談,朗聲大笑,兩邊的人馬都等著越過這條穿越郎瑪深淵的索道。顯然,多吉帕姆堅持要我們先行,因為抬輿的男人將肩輿抬到了一邊,九名比丘尼深深鞠了個躬,伊妮婭朝我們示意,令大家走到平台上。查理奇恰幹布和堪布拿旺紮西的助手把他倆扣在索道上,但兩人看上去麵色尷尬——我知道,不是因為擔心安全問題,而是因為這裏麵違反了某種禮節,但我並不知道是什麽,也不感興趣。在那時,我隻想和伊妮婭單獨在一起,和她說會兒話。或者,再親她一下。
步行前往布達拉宮的途中,下起了大雨。我在這地方待過三個月,經歷過好幾次夏季陣雨,但這次是雨季前的雨,冰冷刺骨,還有重重霧靄籠罩在我們四周。烏雲迫近前,我們已經過了一條索道,但等我們逼近崑崙山的東麓時,高路上已經又濕又滑,還結滿了冰。
高路有好幾部分組成:山岩,陡峭山壁上的磚鋪小道,華山西北麓的木製高路,還有這些冰雪山麓連接崑崙山的一係列平台走道和吊橋。之後,是這星球上第二長的吊橋,它連接著崑崙山和帕裏山,其後又是一係列的走道、橋樑、山岩,它們沿著帕裏山的東側山壁,一路通向西南方的帕裏集市。在那兒,我們穿經一個山穀,沿著山岩小道,筆直西行,最後便到了布達拉。
通常來說,晴天的話,這段路隻需花上六個小時便能走完,但這天下午霧氣繚繞,冰雪交加,於是這段長途跋涉變得很令人陰鬱,也很危險。市長兼管事查理奇恰幹布和住持堪布拿旺紮西的助手手持鮮紅或鮮黃的雨傘,試圖為兩位貴人遮風擋雨,但冰凍山岩差不多每個地方都很狹窄,這兩位貴人列成一隊走在前頭,不弄濕身體是不可能的事。吊橋簡直就是噩夢——橋的“地板”,僅僅是一條粗壯的麻繩,上麵連著或垂直或水平的繩子,作欄杆用,頭頂是另一條粗壯的麻繩。通常來說,踏在腳下的麻繩上,同時兩手握著側繩,要保持平衡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但在這樣一個暴雨天,必須聚精會神才行。不過,本地人在雨季裏走起來同樣健步如飛,雖然吊橋在大傢夥的重量下上下彈動,結了冰的繩索似乎要從手裏滑走,但走得慢吞吞的也隻有我和伊妮婭。